內容簡介
▎《飢餓信號》本書簡介
飢餓信號來了,好書趣味登場!
德國心理學家揭開你藏不住的飲食秘密,情感黑洞!
發出飢餓訊號的身體機器啊,你一口咬下,秘密全都開啟了?
大口咬下瞬間,是你的身體,還是你的心在作祟?
擅說故事的德國心理學家推出首部迷人的科普散文,
為你解開飲食與心理的關聯,
大啖趣味的情緒之謎!
到底是什麼觸發了飢餓信號?又如何影響成長時期的飲食行為?
作者結合有意思的研究案例、迸發人類情感的飲食故事,用專業與趣味精巧剖析,將身體訊號與情緒驅動的一切關聯,為讀者解謎,不只是二十世紀心理學家料理飲食爆走的情感解方,也是一本新鮮,更新奇,往情緒洞穴探索的飲食心理學。書中除了提及食物享受、病態飲食,及各種失調飲食背後,改變飲食行為的可能性等,當然還有內省與學習處理情感的替代方法!
飢餓、挫折、巧克力,催生:飢餓信號,情緒爆點,飲食行為!三者其實緊密關聯。
無論想改變飲食,還是想改變心情,先從兩者相互關聯下手吧。
本書跳脫傳統的專業書寫,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讀者深入闡釋,飲食行為背後的情緒洞穴!
研究領域的被忽略的一塊
「我們的飢餓感是如何曉得人體需要營養呢?隱藏在背後的確切原因長久以來都是個謎。直到二十世紀,科學才開始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
「我們心理學家在現代的飲食情況中看到的問題——過量地攝取食物以及飲食造成的精神超載,唯有藉助同時也顧及飲食的情感世界的策略才能解決。」
本書特色
• 最好看的飲食心理學!深入淺出,科學實證。
• 先理解再改善,專業的實用指南。
• 案例豐富,知性又趣味。
▎《問就對了》本書簡介
如果有人問起「你好嗎?」,這本書將讓你從此有了不一樣的回答。
也許不只該找人聊聊,
找到勇氣是開口最大的力量!
是時候啟動念頭、接納不足了。化為行動之前,你需要這本書!
從個人發展到組織困境,本書宛如梳理各種實際方法的解困全書。
‧本書入圍2021年商業書獎決選(SHORTLISTED FOR THE BUSINESS BOOK AWARDS 2021.)
‧《金融時報》稱為「歐洲領先的商業網絡戰略家之一」,
‧《獨立報》和《富比士》網站稱為「真正的人際網絡大師」
安迪‧洛帕塔最新作品
一本探索為何無法開口求助的書, 可用於自助與助人,
解開各種文化迷思與各行各業中,那條難以鬆脫的韁繩!
作者因受生活事件啟發,決定著述探討不敢開口的原因,與走出困境的解方。他不只分析各種個人發展困境,也擴及組織發展難題,讓本書成為陪伴自己與他人,並能成為勇於求助者的實用寶典。
改變想法,並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解法,世界才能繼續運轉!
「這種想體面示人的渴望,常常會成為我們與他人吐露心聲的阻礙。我們希望人們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但這份渴望也可能令人無視於得到支持或意見的機會,或錯過改變現況的時機。」
在書中作者探討應如何改變思維模式,以擁抱來自我們人際網絡的支持,從中取得力量。他探討公開透明不論對團體或個人領域的成就都至關重要,透過獨家訪談的案例研究,也說明這點如何影響各行各業的人們。
社群媒體使我們習於展現較好的一面,卻也容易讓人忽略示弱或尋求支持的重要,
如何以對的方式向對的人更透明、舒坦地分享脆弱,
不僅可以增加幸福感,還可增強心理韌性及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我們的優點或許會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連結,卻是由我們的弱點銜起。」 ──美國生命教會創辦人暨牧師 克雷格.葛洛契爾(Craig Groeschel)
本書特色
• 簡要實用,專業提出建言。
• 要點清晰,改變思維盲點。
• 案例豐富,多層面探討,深入不同處境者內心。
作者簡介
米歇爾・馬赫特(Michael Macht)
德國心理治療師,擁有自己所屬的診所,同時也在烏茲堡大學擔任心理學兼任教授。他發表過許多以食物與情感為題,以及與帕金森氏症之心理學相關的學術論文。本書是他的第一本科普首作,把飲食與心理的趣味連結,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獻給讀者,廣受大眾的回響與喜愛。
安迪‧洛帕塔 (Andy Lopata)
擁有20多年經驗的專業人際關係和人際網絡專家,受《金融時報》稱為「歐洲領先的商業網絡戰略家之一」,《獨立報》和《富比士》網站稱為「真正的人際網絡大師」。
一位經驗豐富的國際演講家,著有五本書,常被許多其他商業書籍與國際媒體引用。為英國和愛爾蘭專業演講協會 (PSA) 的研究員和董事會成員、學習與績效研究所的研究員及銷售管理研究所碩士。此外,也是獲PSA專業演講者協會最高榮譽「卓越獎」(Award of Excellence)26位獲獎者之一,現居於英國赫特福德郡。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譯作有《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內向者的優勢》、《自然的療癒密碼》等。...
目錄
▎《飢餓信號》目次
推薦序
揭開飲食與情感的神秘連結 楊馥如
難瘦是因為未發現自己想哭
卻以為是餓 盧郁佳
與情感共餐
尋找飢餓信號
鮮為人知的關於飢餓感的知識
肚子裡的氣球
思維錯誤的終結
信號樂團
飲食行為的兩張臉
尋找控制的結構
飲食行為的大腦
超越平衡
飲食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
飲食情感及其控制功能
擇食問題
對鹽的渴望
讚嘆反感
我們是如何學會喜歡披薩、巧克力與蔬菜湯
他人的影響
飲食情感的創造
情緒一族
什麼是情緒?
為何我們會感受到情緒?
情感有哪些?
為何我們會感到噁心?
心情與體驗色調
情感通向飲食的途徑
強烈的情感如何改變食慾
節食如何會失敗
情感改變飲食行為的五種方式
關於情緒的處理
陌生的自身情感
飲食的舒緩作用
巧克力之謎
巧克力會像藥物一樣作用嗎?
飲食之樂如何驅除煩憂
記憶的力量
藉助熱量的撫慰
糖與自我控制
情感飲食之謎
兩個臨床實例
基因與荷爾蒙讓我們成了情感飲食者嗎?
童年的經歷
我們能否相信自己的飢餓感?
情感飲食的形成
肥胖問題
創傷、貪婪與成癮
失調飲食行為的情緒
禁食與暴食的循環
飢餓病
苗條的理想
厭食症與暴食症如何形成?
進食障礙的情感世界
克服有問題的飲食模式
給飲食一點秩序
飲食行為的自我控制
給壓力飲食者與沮喪飲食者的訓練
享受的秘訣
剖析享受經驗
熱愛美食的法官
為何我們在享受時也得思考?
享受是可以學習的
結語:處理飲食情感的簡易指南
謝詞
註釋
▎《問就...
自序/導讀
「你為什麼不早點說?」這句話,多麼沉重!
大家都說她傻,告訴她,有困難就要說出來。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有時候,求助就是這麼難!比起向別人說出口,獨自吞忍秘密,會要來得安全得多。
對兒童或青少年而言,不願意求助的主因,常是擔心被罵,或者不想造成大人的負擔。然而,也有許多成人即使遇到困境也不願意開口求援,為什麼呢?
就我的觀察,擔心給人造成負擔,大概也是主要原因。他們常認為自己的困境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沒必要給別人添麻煩。但他們沒想過的是,當他們願意說出自己的困境,給親友伸出援手的機會,別人是會很開心的!
另一個不能求救的原因,常是擔心被拒絕。
許多人在考慮著是否請人幫忙時,常會在心中上演一番小劇場:「他們會不會不答應?」「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煩?」「如果被拒絕怎麼辦?」最終,還是擔心自己在他人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象,害怕就此被討厭,或被貼上麻煩人物的標籤。
所以,是否能求助,常與自我價值有關。自我價值越是低落的人,越是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越是難以向外求援。
然而,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也得負起一些責任。
當整個文明社會都標榜「獨當一面」「獨立自主」「不依賴別人」等特質才是美德時,無形中就削減了人們開口求助的意願,否則可能會被當成是抗壓性不足的「草莓族」。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問就對了》這本書要告訴你,向外求助才是真正勇敢的表現。求助,意味著需要向外人展現自己脆弱與不足的一面,這是多麼需要勇氣的事情,也多麼需要被肯定呀!
相反地,死命苦撐著,看似堅強,實則內心軟弱。
雖然現今社會對他人的苦難不聞不問者多,但我所遇到的人,有許多都是樂於助人。例如,當我在網路上透露一些我遇到的困境時,就會有許多網友前來留言,紛紛獻上他們的點子或經驗分享。雖然有時候,我純粹只是想抱怨,並沒有要人告訴我該怎麼做,但仍有許多人會「忍不住」過度熱心。
為什麼會如此呢?
因為當你發現自己能提供他人協助,你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我們常常需要透過對他人做出貢獻,來證明自己在群體中的重要性。
如果,你是個愛面子,死也不願意向他人求助的人,你或許該學習適時地展露自己的弱點。如同前面說過,這一點都不簡單!《問就對了》正要教你,如何開口向他人求助,在心態上如何自我調整?以及,在策略上如何擬訂求助方針,增加求助成功的機率?
最後,這本書也同時告訴你,當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助人者,為他人提供協助時,你該注意些什麼?我們需要審慎思考,如何給他人「恰到好處」的協助,不至於讓對方感到壓力,或因此嚇跑對方,同時也能令對方更願意敞開心房,感到被理解與被支持。
各界推薦/推薦序
▎《飢餓信號》好評推薦
誠摯推薦 國內名家聯合力推
楊馥如(大腦神經科學博士 / 旅義作家)、盧郁佳(作家) 專序推薦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謝哲青 (作家)、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熱烈推薦
德國媒體高度讚譽,亞馬遜讀者熱情推薦!
「一本值得享受的心理學!」《 學習世界》( Lernwelt)
「全面啟蒙,收穫十足!」《今日心理學》(Psychologie Heute)
各方推薦語
你是不是「情感飲食者」?若心中有一絲猶豫(甚至答案是肯定的),《飢餓信號》一書必須入手!它會是指南、是陪伴,能解開身心之謎,也幫你更認識自己。——楊馥如(大腦神經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