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 拾書所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在新疆,高科技監控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城市中監視器密布宛如「天網」,每隔兩百公尺就有一個檢查站,人們必須掃描身分證,通過依族群劃分的通道。另一端,螢幕中的人臉被以綠框或黃框鎖定,方框旁是人物的基本資料,綠框代表你是「還沒問題的人」,黃框則標示出你「需要被注意」。公安可以隨時要求你交出手機,檢查是否有「可疑」的聯繫紀錄,並強制安裝官方的監測APP。

中國政府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監控系統,一方面是以全民健檢的名義,蒐集新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物特徵,包含臉孔、虹膜、聲紋、血液、指紋和DNA。另一方面,從美國西雅圖及矽谷移植而來的科技,也成為國家監控的核心技術,不僅如此,自美國九一一事件以來的全球反恐論述,也正當化中國對伊斯蘭的壓制,即便政府宣稱對所有族群一視同仁,但只要造訪清真寺超過兩百次,就會被系統辨識為「預備犯」,穆斯林逐漸失去集體實踐宗教及文化的自由——再教育營,就是對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族群進行強迫改造的具體例證。

戴倫・拜勒是全球最頂尖的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他對新疆地區進行長達十年的研究,透過檢視官方文件及長期深入的訪談,揭露再教育營如何成為新疆的「日常」——超過一百五十萬維吾爾人被迫進入再教育營及其附屬的工廠。本書受訪者涵蓋全面,包含曾受拘禁的美國回族大學生、哈薩克族農夫、卡車司機,以及協助抓人的輔警、被迫於再教育營「教學」的老師,這些不同位置的人提供瞭解再教育營的多面視角。作者透過扎實的研究觀點與人物故事,呈現新疆再教育營的現況、中國的監控治理網絡,以及跨國的高科技產業關係。

中文版特別新增五篇文章:維吾爾學者艾賽提.蘇來曼(Eset Sulaiman)的導讀、維吾爾語言學家及詩人阿布都瓦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的推薦序、本書海外簡體中文版翻譯小組推薦序、《真相製造》作者及國際新聞記者劉致昕對作者的專訪,以及戴倫・拜勒為臺灣讀者新寫的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戴倫.拜勒(Darren Byler

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國際研究助理教授,是目前國際上頂尖研究的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拜勒定期為SupChina網站撰稿,作品也散見於《衛報》(The Guardian)、《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所意雜誌》(Noema Magazine)、《前景雜誌》(Prospect Magazine)、《格爾尼卡》(Guernica)、《中參館》(ChinaFile),以及多本學術期刊。

譯者簡介

閻紀宇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長期從事翻譯與國際新聞報導。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重要譯作包括《中國即將崩潰》、《遮蔽的伊斯蘭》、《魔鬼詩篇》、《非理性的魅惑》、《紙醉金迷哈瓦那》、《別對我撒謊》、《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強國論》、《決斷2秒間》、《價格戰爭》、《永不屈服》、《向法西斯靠攏:從尼采到後現代主義》、《石頭之屋:家園、家族與消逝中東的回憶》、《美國夢的悲劇》等書。

 

譯者介紹

目錄

中文版序  新疆.香港.臺灣

推薦序 監獄裡的齋月第一日(維吾爾語言學家及詩人阿布都瓦力.阿尤普)

推薦序 新疆就在我們身邊──禁言、炸號、喝茶,在恐懼中,我們因為新疆走到一起(簡中版翻譯小組)

導讀  紅禍──讀戴倫.拜勒《新疆再教育營》(維吾爾學者艾賽提.蘇來曼)

 

緒論

第一章  預備犯罪

第二章  電話災難

第三章  兩面人

第四章  動物

第五章  不自由者

結論  在西雅圖的背後看見新疆

誌謝

延伸閱讀

 

附錄:滴水成湖,轉譯新疆的故事──作者戴倫.拜勒專訪(《真相製造》作者及國際新聞記者劉致昕)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際讚譽

「新疆的中國移居者殖民主義所呈現的結構性種族主義,會讓人聯想到世界其他地區的種族主義;但是戴倫・拜勒記錄、分析了中國穆斯林少數族裔承受的新的、數位方式的種族化(racialization)——亦即透過龐大拘留營系統進行的『自動執行的種族化』(automated racialization)——如何將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意義帶到截然不同的層面 。這本書怵目驚心、非常悲慘,但是又以滿懷同理心來細膩呈現受害者。任何人想要探討世界各地種族正義,這本書都是必讀之作。拜勒的書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現實也正是全球的現實,當一個殖民政權遂行暴力,全世界都是幫凶。」
——史書美(SHU-MEI SHIH),美國比較文學協會主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愛德華・薩依德比較文學講座教授。

「無論中國政府如何否認,真相就是如此。戴倫・拜勒這本書取材豐富,不僅描述中國的穆斯林族群裔只因為奉行宗教信仰就會被關進再教育營,也呈現了再教育營牆外的穆斯林如何被電子與人力監控的網羅剝奪自由。這本書以真人實事為基礎,既引人入勝也令人恐懼,記錄了今日全世界最惡劣的踐踏人權事件。」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九一九年班講座政治學教授。

「對於一項往往籠罩在民族主義與恐中情結(Sinophobia)的論述,《新疆再教育營》提供了迫切而深具人性的切入方式。戴倫・拜勒一方面毫不避諱地呈現中國政府對新疆穆斯林犯下的恐伊斯蘭(Islamophobic)人權踐踏,一方面突顯這些作法取材自吾人熟悉的移居者殖民主義思維:將『他者』(others)種族化之後,就可以肆意剝削與傷害。」
——梅瑞迪思・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美國紐約大學(NYU)明德魯基金會研究教授、今日人工智慧學院(AI Now Institute)院長。

「本書最重要的貢獻是訪談受到新疆國家安全機制衝擊的維吾爾人,不僅如此,戴倫・拜勒更縝密呈現了矽谷(Silicon Valley)企業——特別是微軟(Microsoft)——對於建構此一機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傑克.鮑爾森(JACK POULSON),科技調查(Tech Inquiry)執行長

「『中國政府』與『監控』的結合,已經成為當今科技去人性化威權主義暴政的代表,這樣公平嗎?《新疆再教育營》是戴倫・拜勒勇敢而鞭辟入裡的研究著作,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就連熟知歷史、見怪不怪的讀者,都會震驚於作者描繪的控制系統竟有如此的規模、強度與極端粗暴。拜勒不厭其詳呈現這個系統的細節,在新疆已然常態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卻已被遺忘。」
——伊凡・塞林傑(EVAN SELINGER),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哲學教授。

內容試閱

第三章 兩面人(節錄)

二〇一七年二月,與再教育營體系開始運作、巴依木拉提開始輔警工作同時,新疆各地的學校教師被迫擔任營區教師。一位穆斯林女性凱爾比努爾・賽迪克(Qelbinur Sedik)就是其中之一,她原本在烏魯木齊一所小學教五年級的中文課。凱爾比努爾的雙親是維吾爾族與烏茲別克族的政府官員,體認到「非維吾爾族」的身分比較能夠保護女兒,因此在她出生證明上只登記了烏茲別克族。作為一位一九八〇年代在中國接受教育的少數族裔,凱爾比努爾在環境驅使下進入教育界工作。一九九二年從當地師範學院畢業之後,她接下烏魯木齊一所小學的教職。

凱爾比努爾在學校算資深,因此二〇一七年農曆春節過後她被指派新工作時相當驚訝。「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她回憶,「校長把我叫進辦公室,要我出席一場會議。」會議中,地方黨委書記沒有透露多少細節,只告訴凱爾比努爾和幾名老師,當局集結了一批「未受教育者」,要由他們負責教中文。這群「未受教育者」被送進位於山區的一座政府辦公大樓。凱爾比努爾必須簽下一份「承諾書」,同意教授為期六個月的課程。當局還給她另一份文件,上面寫明如果她洩露自己看到的事情,她會「負起全責並接受必要的懲罰」。「他們強調這是一項政治任務,因此我們不能拒絕、不能中途離開。」她回憶,「否則我們會遭到懲罰。」凱爾比努爾不必對學校同事多做說明,職位高一點的人似乎都知道她的新工作是怎麼回事。「第二天我下班時,我的教學工作已經被移交給別人。」

(……)

智慧營區

在人類人口控制的歷史上,科技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從北美洲拘留營的帶刺鐵絲網與自動武器到種族隔離(Apartheid)時期南非的通行冊(pass book)與檢查站,都是如此。歷史學家安・施托勒(Ann Stoler)指出,將行為分門別類的技術能夠以越來越貼近的方式,將宰制的關係常態化。中國西北部控制、轉化穆斯林的「智慧」監控系統使用的科技,將這些系統的規模與強度帶到前所未有的境地。科技能夠在原因與結果之間拉出距離,還可以掩飾結果或者增強結果。科技就像科學,提供真實但有限度的陳述,讓人們接受為規範。這些特質匯集起來,科技因此讓去人性化的過程加速運作。新疆營區監控系統的平常性(banality)得以延展,部分要歸因於無所不在的安保人員、攝影機和語音識別科技。在我與凱爾比努爾的一場長時間訪談中,她提到第一天踏進營區的時候,對那地方的警力與先進的科技安全系統感到驚訝,「我看到好多公安荷槍實彈,相當訝異。這景象也告訴我:這地方並不是一般的學校。」她回憶:「好多公安坐在大廳前面,隨時應對突發狀況。上級只交代我要去教一批沒受過教育的民眾,因此我一開始還以為這些持槍公安是要保護學員安全。」

後來一名政府工作者打開一間牢房的門,叫被拘禁者進教室,凱爾比努爾才理解這些學員是遭到拘禁,她來到了一座拘禁營。每一名被拘禁者都戴著手銬,凱爾比努爾告訴我:「當時我終於明白,政府內部文件所謂的『訓練中心』和營區實際狀況是兩回事。」根據新疆政法委書記朱海侖下達的內部指令,「嚴禁民警持槍進入學員區」,但凱爾比努爾看到許多安保人員都有配槍。指令要求重視營區衛生狀況,但凱爾比努爾說營區衛生狀況無人聞問。指令沒說安保人員可以毆打或刑求說話不中聽的「學員」,但凱爾比努爾看到毆打或刑求有如家常便飯。

營區在設計上就是要運用科技控制,來為內部實際狀況創造出一種虛假的實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