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和平一個機會 | 拾書所

給和平一個機會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台海間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旦開戰,造成的損害與犧牲又有多大?
本書嘗試以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分析提出解方,引領台灣尋覓一條和平之路。

 

台灣曾被《經濟學人》週刊稱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其他西方媒體和知識界,對於台海是否可能發生戰事,也都出現了數量龐大的報導、研究、分析和辯論。
在台灣內部又是如何呢?
全民備戰的呼聲和行動升高,國防預算增加、兵役延長、武器增購、後備軍人教召加強演練、憲兵增員、部分警察開始接受戰時的相關訓練、民防演習加強等等,情勢與氣氛日趨緊繃。

 

「我們生活在和平裡習慣了,以為和平永遠會存在、和平是理性的必然,以為所有可能執政的政黨、所有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會設法維護和平。
希望這是事實,但眼前有太多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和平是否能長期維持。我們甚至認為,台灣已經走到一個路口,必須有足夠多的人、足夠多的團體,出來鼓吹和平,用行動來維護和平,和平才有一搏的機會。」

 

美中是否會持續的強烈拉鋸、對立下去?
若是台海之間擦槍走火,美國有無可能參戰?
作者以學者之眼剖析中、美、台三方局勢,模擬多重互動的劇本,透過真實數據呈現國際政治與經濟的新秩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朱雲鵬

 

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博士,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碩士,現任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諮詢委員、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兼所長、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系訪問學人。

 

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發展、產業變遷、國家發展。主要著作為《關鍵處方:引領新興國家走向富強的人物和作為》、《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與歐宜佩合著)、《美國夢的破碎與重建:從總統大選看新冷戰與國家學習能力》(與吳崇涵、歐宜佩合著)、《從一本帳看懂經濟學:揭開人生和財富的奧祕》及《理想國的磚塊:當盲目民粹遇到審議民主》(與王立昇等四位合著)。

 

欲聯絡作者,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蘇宏達
自序
第一章台海會不會發生戰爭?
一、戰爭將至?過去沒有成為事實
二、國際局勢已經改變:美中關係進入新階段
三、舊的國際局勢下台美以「維持和平的現狀」為雙邊關係的基礎
四、新的國際情勢:美國可能採取劇烈方式阻止中國崛起
 
第二章美國會不會從雙重阻卻改為主動挑釁?
一、鷹派大將舉例
二、新保守主義的由來:美國應該在世界各地為民主而戰
三、自由主義鷹派與「新民主黨」的興起
四、美國仍然有愛好和平的理性聲音
五、台灣對美國的遊說是否應該改變策略?
 
第三章對外運輸中斷對台灣生產與就業的衝擊
一、進口中斷對台灣生產和就業的影響
二、出口中斷對台灣產業和就業的影響
三、瀕臨戰爭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第四章經濟脫鉤對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可能影響
一、金融抵制
二、美國對的貿易管制以及自中國大陸的機器和機械設備進口
三、美中貿易沒有硬脫鉤但「回流生產」、「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使供應鏈開始轉移:去風險式的軟脫鉤
四、美俄經濟的脫鉤:從俄烏戰爭後的貿易制裁來看
五、美中經濟硬脫鉤的後果:對中國大陸的可能衝擊
六、美中經濟硬脫鉤的後果:對美國的可能衝擊
七、美中經濟軟脫鉤已經對台灣經濟發生負面影響
八、即使沒有熱戰,台灣也必須在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九、美中經濟對抗將對全球經濟有嚴重後果
 
第五章中華民國是台海和平的庇佑
一、美中「上海公報」裡描述的「一中原則」
二、辜汪會談的先行對話:「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
三、台灣情和台灣和平主義
四、台灣情和中華民國情可以兼顧
五、美國會不會幫台灣打一場台灣法理獨立的代理戰爭?
六、台灣會不會幫美國打一場拖累中國大陸崛起的代理戰爭?
 
第六章給和平一個機會:你應當成為你所希望看到的改變
一、國際局勢對和平的維護有不利因素
二、台灣人民應該有選擇和平的主體性
三、第三代青年承受的台灣巨變
四、如何提高台灣平台?
五、你應當成為你所希望看到的改變
 
參考書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台海會不會發生戰爭?

 

「美國二○二三年新一屆眾議院設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於第一次開聽證會時,看到議員的發言,彷彿時光回到了一九五○年代的冷戰時期。兩黨議員競相譴責中國,主席蓋拉格與其他議員均把中共定位為美國的「生存性」威脅,並將美國的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它。」

──法里德‧扎卡利亞

 

一、戰爭將至?過去沒有成為事實

  戰爭這個議題曾經在台灣熱門過。例如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的時候,曾有人擔心戰爭將至而離開台灣。後來戰爭沒有來,而且台幣在斷交的六年後,隨著貿易順差快速擴大以及來自美國的壓力,升值了三成,使得當初變賣台幣資產而去換美元的人蒙受損失。

  在一九九四年李登輝執政時代,坊間曾經有一本書《一九九五年閏八月》,預測大陸將在一九九五年攻台,據說出版後三個月內就賣出了十五萬本。後來因為李登輝訪美、台灣舉行總統直選等因素,一九九六年確實曾經發生共軍飛彈演習事件,俗稱台海飛彈危機,但也沒有演變為戰爭。

在二○二三年的現在,為什麼又開始出現對於台海發生戰爭的討論,而且愈來愈熱烈?會不會像前兩次一樣,只是擔心而已,沒有成為事實?還是,這次不一樣,是真的需要擔心?

 

二、國際局勢已經改變:美中關係進入新階段

  我們希望這次只是擔心,一樣不至於成為事實。但分析起來,這次的確有一個重大的不同,值得我們的注意。

  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改變了。

  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的時刻,是美國聯中抗俄的美中關係蜜月期,當時美國不可能希望台海發生戰爭,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足夠的溝通管道,可以化解可能出現的有關於台灣的爭執。

  一九九五年也一樣。當時當政的柯林頓,無意改變與中國(大陸)的基本關係,甚至還在任期的後面,同意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讓大陸的經濟融入世界市場。當時美國對中政策的主流思潮,是「接觸」(engagement),希望透過更多的政治、軍事、學術、投資、貿易等接觸和交流,促成中國(大陸)在體制上產生改變,從而和西方更像或至少更友善。

  到了今日,情況完全不同。

  中國(大陸)的經濟體變大了,成為世界工廠。相對而言,美國的許多傳統製造業式微,工人被遣散。美國公共電視在二○一八年有個節目,名為「被遺忘的美國」,以俄亥俄州代頓市及其周遭地區為例,分析為何該區在二○一六年打破過去幾十年來均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傳統,而把多數的票投給共和黨的川普。其結論很簡單,就是當地傳統製造業歇業或遷廠,工人被迫轉到低工資的工作,貧富差距擴大,毒品蔓延。中國大陸的崛起,被認為是問題的重要根源。

  川普非常瞭解也善用這種「反中」情結,他於二○一五年在紐約宣布競選總統的講詞裡,就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作美國的主要對手。二○一七年初,在川普上任後約四十天,發表了他的「總統貿易政策咨文」,內容基本上是針對中國(大陸)的一篇「討檄文」,形同經濟宣戰。 二○一八年六月,在川普與北韓元首金正恩會面後四天,美國宣布對中國(大陸)進行貿易制裁,也就是俗稱「貿易戰」的開始。整個的過程,在《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朱雲鵬、歐宜佩,二○一九)一書中有詳細的敘述。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