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 | 拾書所

Wealth 3.0:托佛勒 財富革命

$ 395 元 原價 500

內容簡介

上一個世紀,未來學趨勢大師托佛勒預告第三波來臨;
這一個世紀,他將告訴眾人財富將有何種革命性轉變!

耗時十二年,趨勢的先知之聲,無人能忽視!


自從深具影響力的暢銷書《未來的衝擊》出版以來,托佛勒夫婦致力為讀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探討在高速變化的世界裡,企業、政府、家庭及個人的生活如何因應看似沒有道理可循的衝擊。現在他們再度展現過去寫出經典暢銷書的精闢見解,將討論的重心放在目前席捲全球的財富革命,以同樣敏銳的視角為看似沒有意義的現象抽絲剝繭。

本書探討的是未來的財富創造與分配。作者認為,二十一世紀的財富不單指貨幣,更不能以工業時代的經濟學來理解。因此他們在書中廣泛探討各種問題――從教育與養育子女談到好萊塢與中國,從日常生活中對事實的認知與誤解談到「第三份工作」――作者指的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為國內某些大企業從事的無償工作。

作者指出,現代社會在令人沮喪的頹廢與充滿希望的重建之間擺盪,極限運動、巧克力餅乾、Linux軟體、「多餘的複雜」之間其實存在隱藏的關聯。

作者在早期的著作中創造了「產消合一者」(prosumer,即生產者〔producer〕與消費者〔consumer〕結合)一詞代表參與生產的消費者。本書將這個概念進一步延伸,揭露我們的許多活動其實都是從非貨幣經濟輸送「免費的午餐」給可測量的貨幣經濟――諸如教養子女、志願工作、部落格、油漆住家、改善飲食、組織社區會議、「混搭音樂」(mashing)等。作者預測,產消合一將大幅成長,澈底改變財富的衡量、創造與操縱。

本書處處可見創新的構想,作者提供強大的新工具幫助讀者思考未來,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甚豐,譯有《EQ》、《EQ測驗書》、《第六感官》、《美之為物》、《跨越斷層》、《血、汗與淚水》、《未來大贏家》、《破壞性情緒管理》、《沒有終點的旅程》、《重塑大腦》、《Y染色體》、《為什麼要做愛?》與《大麻.色情王果.草莓園》等。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財富革命的序幕
1. 迎向未來的財富
2. 欲望為財富之母

第二部 財富的深層元素
3. 財富的三次巨變
4. 財富的深層元素

第三部 時間的重置
5. 速度的衝突
6. 同步化產業
7. 節奏錯亂的經濟
8. 新時間觀

第四部 空間的延伸
9. 完成一個圓
10. 高附加價值的地方
11. 空間的延展
12. 倉促的世界
13. 反向的推力
14. 太空探索

第五部 知識的力量
15. 知識的優勢
16. 明日的「石油」
17. 死知識的陷阱
18. 見樹不見林
19. 尋找事實
20. 反科學游擊戰
21. 事實的守門員
22. 時間、空間、知識

第六部 產消合一潮
23. 隱藏的另一半
24. 醫療產消合一者
25. 第三份工作
26. 即將引爆的產消合一潮
27. 更多「免費的午餐」
28. 音樂風暴
29. 產消合一生產力
30. 隱形的管道

第七部 墮落的時代
31. 求新求變
32. 內爆危機
33. 根基腐蝕
34. 新複雜時代
35. 到書店洗車
36. 墮落之後

第八部 資本主義的未來
37. 資本主義的末日
38. 資本的轉換
39. 不可能的市場
40. 明日的貨幣

第九部 對抗貧窮
41. 貧窮的未來
42. 雙軌策略
43. 從根本消滅貧窮

第十部 世局新版圖
44. 中國的下一個驚奇
45. 日本的下一波巨變
46. 歐洲遺失的訊息
47. 美國內部
48. 美國之外
49. 看不見的棋局
50. 後記:來者可追

內容試閱

〈推薦序〉財富之歷史性轉變——你還以為,能用貨幣計算的才是「財富」?

/許士軍

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主要在於擁有天賦的知覺、認知、思維和悟解能力,並且能將這些智力應用於周遭環境和生活,由此衍生出多彩多姿的意念和萬事萬物。本書所討論的「財富」以及「財富革命」,即代表人類對於財富這一觀念在二十一世紀所發生的重大歷史性轉變。

人類對於財富的觀念最初表現在擁有的實體資產上,例如牲畜、土地、房屋、珠寶或其他有價值之物件等等;但隨著貨幣經濟之發展,此時又加入形形色色的有價證券、藝術作品以及無形服務等。當所有這些東西都被轉變為貨幣單位,人們逐漸地將財富等同於可貨幣化之事物或活動,不知不覺間便將未進入貨幣經濟之內者排除在財富以外。

在這種情況下,本書作者向讀者提出一個十分根本的問題:難道在貨幣經濟之外的事物都不具「財富」的意義和價值嗎?根據作者的看法,「凡是能滿足欲望的任何東西都叫財富」,顯然不能因為不在貨幣經濟之內就不算財富。

如書中舉例,這類事物包括家庭主婦或社會志工從事的無償工作,它們不但數量龐大,而且對於一個社會的幸福具有無比重大的價值,無疑代表一種極其可觀的「隱藏性」經濟和財富。尤其這一部分的財富一般和社會、文化、政治、宗教等都有極密切關係,誠如作者引用貝克(Gary Becker)在一九六五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所說:無償工作對經濟福祉的重要性超過有償工作。因此,怎麼能將它們排除在財富系統之外呢?

本書特別關注的,乃是在目前市場經濟中有許多這類無償工作是由消費者擔負,譬如消費者為了尋求醫療服務、進行銀行交易、買賣股票或者上亞馬遜網站購書,都做了許多屬於DIY性質的工作。沒有這些工作,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便不能達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目的。在這一情況下的消費者,事實上已參與了屬於某些「生產者」的工作,因此作者早在一九八○年出版的《第三波》一書中就將「生產者」(producer)和「消費者」(consumer)這兩個名詞合併,創造了「產消合一者」(prosumer)這一名詞。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銷售者愈來愈有將這類工作轉移給消費者擔任之趨勢。依托佛勒的深入觀察,這一趨勢已呈現爆炸性成長;在他看來,當今社會如果沒有消費者從事這種「產消合一」活動,「貨幣經濟連十分鐘都無法存續。」作者預言,這種「產消合一」浪潮將大幅改變人們的工作、玩樂、生活與思想,構成一種形塑未來經濟的重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這一部分的活動將會供應貨幣經濟所需要的養分,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同時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威脅世界上現有某些產業的生存,對現有貨幣經濟體系形成挑戰,這就是本書所稱的「財富革命」。

其實,這一趨勢也出現在其他重要學者的著作中,其中尤以密西根大學的普哈拉教授(C. K. Prahalad)在二○○四年出版之 《消費者王朝》(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所觀察到的,和本書有異曲同工之妙。普氏同樣認為,在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界線勢必將逐漸消失,改變了顧客與企業間的關係。在這方面,普氏站在企業立場,建議企業必須謀求和消費者共創價值。換言之,企業應設法將消費者所扮演的價值創造角色,納入財富創造體系之內,如此才能強化本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