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改之道:如何打造全球教育典範 | 拾書所

芬蘭教改之道:如何打造全球教育典範

$ 490 元 原價 620

內容簡介

芬蘭教改歷程第一手資料分析報導,已譯為近三十種語言
「本書問世即為經典,而且還會不斷進化。」——霍華德•嘉納
 
2013格魯邁爾獎 The Grawemeyer Award
2016樂高獎  LEGO Prize

 
學習興趣低落、閱讀能力低下、教育預算縮減,
各國教育制度都無法甩開的魔咒,也同樣降臨在全球典範芬蘭。
新冠肺炎肆虐,更使得學校難以兼顧學生的健康安全與學習進度。
芬蘭教育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它還有值得借鏡之處嗎?

以下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芬蘭教改的實際成就

最低程度的測驗

重視玩樂激發的求知好奇心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不讓家庭背景、城鄉差距影響學習成就

增進學生、家長、教師與學校之間的互信

研究導向型師資培育

以教師的責任心、專業性與合作網路,取代競爭式的績效責任制

與經濟、就業、社會政策相輔相成的教育政策,一同追求社會共好

 

芬蘭的教改歷程絕非一帆風順。它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關鍵的變革,都是由危機引發,芬蘭因而打造出具有創意、彈性的教育體系,更藉此成功通過新冠肺炎的壓力測試。
薩爾博格於任職國家教育委員會期間,親炙教改第一現場,使以往表現平庸的芬蘭教育體系,在短短的時間內一躍成為全球教育典範。身為深諳教學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學者,他點出芬蘭教育之所以卓越,就在於堅持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進而都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就,同時尊重教學的專業與自主,讓師生、家長與主管機關一起為教育負責,以及因應個人與社會的變動需求,做出整合各個公部門的永續調整。
芬蘭的成功之道,正好讓全球教育學者重新思考教改的目的與方法;芬蘭此際面臨的各式挑戰與困境、因應策略,更值得眾人加以借鏡,從中找到解方。

 

目錄

推薦序  《芬蘭教改之道》——全球第一個教改成功案例教我們的事  陳之華
推薦序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十年裡,誰將是你的英雄?  陳玟樺
推薦序  不齊而齊,才是教改之道  黃春木
第三版推薦序 嘉納
第三版序
謝辭

導論  有志者,事竟成
邁向北方
以芬蘭為鏡
見賢思齊
本書概覽

第一章  芬蘭夢想:給所有人的好學校
戰後芬蘭
基本教育的普及
新學校的誕生
後期中等教育的擴張
改善學業表現
教育改革的四個階段
二〇二〇年的芬蘭教育體系
芬蘭夢想的挑戰

第二章  芬蘭悖論:少即是多
從邊陲走向鎂光燈
教育程度的提高
均等的教育成果
良好的學生學習表現
教育成本
芬蘭教育悖論
PISA 的危機

第三章  芬蘭優勢:教師
芬蘭教育文化
成為芬蘭教師
研究導向的師資培育
教師即研究者
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即領導者
領導者即教師
好的教師,偉大的學校
芬蘭教師到你家

第四章  芬蘭之道:競爭福利國家
全球化的力量
全球教育改革運動
知識導向經濟
福利、平等與競爭
外國創意,芬蘭實踐
芬蘭教育的迷思

第五章  芬蘭之道的未來
從差異中尋找卓越
瞭解芬蘭之道
教育改革知識的移轉性
芬蘭教育的壓力測試
芬蘭教育的未來

後記  不斷變動的故事  羅賓森爵士
注釋
參考文獻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十年裡,誰將是你的英雄?
陳玟樺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我在芬蘭中小學教學現場蹲點研究將滿一年,幸運地,因教育部前次長林思伶獲邀飛來芬蘭參與赫爾新基年度盛會教育週(Helsinki Education Week),我受教育部前部長吳思華的鼓勵,在前次長林思伶身邊學習,同時也第一次見到薩爾博格。
    作為芬蘭教育經驗最佳分享者,薩爾博格是盛會的主講者之一,講題《卓越與平等:如何大規模地使改變發生》(Excellence & Equity--How To Make Change Happen At Scale?)與當前各國「教育競賽」下的兩難困境實情甚為相符,與會者無不專注會神,期能於薩爾博格言談中再次汲取芬蘭教育的進一步祕密。
    我讀薩爾博格於二〇一一年首次出版的《芬蘭教育這樣改》已無數次,演講中,誠如其書,他仍妙語如珠,不僅闡述近來教育變革概況,也解構諸多迷思。他細數不同世代都有自己較為傾慕的重要教育改革人物(他稱為「英雄」,這些人物亦出現於本書中),如一九七〇年代的柯曼(James Coleman)、愛德孟(Ronald Edmonds),一九八〇年代的喬伊斯(Bruce Joyce),及一九九〇年代的沙拉森(Seymour Sarason)……他以為,這些當代教育家的言談不僅為後來的教育理論帶來更廣泛視野,也讓大家有機會透過批判性對話,更聚斂於對教育本質和學校教育目的的關照,致力於朝向教育共好。然而,當談及二〇〇〇年代的「英雄」時,薩爾博格卻語重心長地指出,由於各國逐漸投入於對OECD或PISA各種國際報告或大型評量結果的關注,對時代「英雄」人物反而少有談論,對此,他不忘引導聽眾一同反思——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十年裡,誰將是你的英雄?(Wholl be your hero during this decade that we are living in now?)
    那天的講演非常成功,我想,不僅在於薩爾博格的立言務實、平易近人,他來自於芬蘭,卻自然流露對世界教育的普遍關懷,就如同這本《芬蘭教改之道》(《芬蘭教育這樣改》第三版),薩爾博格始終堅定於教育機會均等、課程公共性、教師專業自主、學生學習責任等理念之持續深化與開展,也嘗試以新的觀點做出論述,提醒眾人應不忘回歸對教育本質的察看,都令與會者和閱聽者如沐春風。我相信,我們都與薩爾博格一致肯認的是,即使教育無法複製貼上,但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卻是教育性質的根本體現,薩爾博格所堅定的這些關懷本不分國界,世人應能共同承諾與信守。
    二〇一九年冬天,我回到臺灣完成博士論文研究,並嘗試將於芬蘭課室中的見聞以筆記方式寫下出版。蹲點期間,我無時發現芬蘭教學現場良好運作的某些「祕密」在既有文獻上較無著墨,如課室中的特殊教育、玩中學,以及學生高度自主學習等。而今非常欣喜是,薩爾博格在《芬蘭教改之道》中放入了這些關鍵元素,我以為芬蘭教育的實質正逐漸地被完整呈現,無疑地,芬蘭經驗不會僅是學生成績卓越、最幸福...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小野  知名作家
吳武典  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會委員兼特殊教育組召集人
凃翠珊  親子作家
陳之華  教育作家
陳佩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陳玟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陳偉泓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前校長
彭菊先  親子作家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楊世瑞  臺北市立北一女中前校長
劉欽旭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創會理事長
蔡清華  教育部政務次長
永續推薦

臺灣教得多、考得多,原因在於我們相信有一套正確、完整的標準必須符應,結果,多數孩子囫圇吞棗、難以消化;芬蘭教得少、考得少,因為他們相信必須釋放出空間,才能讓教師和學生進行合宜的教學活動,結果,多數孩子有機會依照自己的興趣及性向進行探索、統整與反思,學得較多,而且更為深入。
——黃春木,教育部師鐸獎、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得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