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男孩一生的0~6歲教養法:日本幼兒專家教你培育孩子專注力、體貼與自信 | 拾書所

決定男孩一生的0~6歲教養法:日本幼兒專家教你培育孩子專注力、體貼與自信

$ 221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觀念+步驟,解決最讓父母頭痛的男孩教養問題!
0~6歲正是孩子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
守護7,500個孩子長大的日本幼兒教育專家,
將二十年來的經驗濃縮成最適合男孩的教養法,
教你如何在男孩6歲前,「階段性」培育出長大成人後、
立足於社會所需的各項特質!


你家的男孩總是橫衝直撞,靜不下心嗎?或是和同年齡的女孩相比,顯得膽小、莽撞、粗心、暴躁呢?如何從幼兒階段開始培育一個優質的男孩?日本教育專家竹內老師將二十多年來投入幼兒教育領域,及自家養育二個活潑好動男孩的心得收錄於本書。提倡「0~6歲階段性」培育男孩特質,勝過打罵教育和耳提面命。書中以淺顯、融於日常生活的實例,說明如何引領男孩獨立自主,又不過分限制他自由發展,並教你階段性培養出男孩所需的好奇心、積極心、集中力、獨立、體貼與自信!

以活化0到6歲孩童認知為目標,研發出獨特的兒童教養指導法!

0歲:刺激五感培養孩子感性
給男孩五感的刺激,從孩子的反應中培養感性,讓他對世界產生好奇心。

1歲:在大自然中培養孩子積極心
不要給孩子太多「限制」,讓他盡情探索,越多新奇的事物越能培養孩子的積極度。

2歲:用思考遊戲培養孩子集中力
陪孩子玩思考的遊戲,越會思考的孩子越聰明,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集中力!

3歲:用成就感培養孩子獨立心
給孩子多點時間,讓他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獨立負責的能力。

4歲:具體說明培養孩子耐心
逐漸增加孩子等待的時間,他才有耐性理解並面對社會的規則。

5歲:以身作則培養孩子體貼心
父母要以身作則,真心的「謝謝」與「對不起」,能讓他知道體貼的重要性。

6歲:守護與關懷培養孩子自信心
問孩子「最愛你的人是誰呢?」就能知道他有沒有足夠的自信!

在日常小遊戲中,讓男孩體力腦力同步提升

竹內老師二十年來幫助七千多個孩子克服學習與情緒問題,也指導過動症、拒絕上學的孩子;她深刻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遊戲」與互動,才是讓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不二法門。

在指導的過程中,竹內老師發現,對正值發展階段的男孩而言,「安靜」並不是最好的方式,藉由身體的「活動」、玩遊戲中的「互動」,才能讓他一邊釋放精力,一邊學習。

例如:當男孩抽衛生紙的同時,也在練習使用手指肌肉;當他從小椅子上跳下時,其實是在測試自己的能力;讓他自己清洗踩完小水窪後弄髒的鞋子(也許洗鞋子很好玩),就能培養獨立負責的心;和朋友吵架時,也是訓練孩子思考能力的最好機會……在父母的關懷下,讓孩子從嘗試中學習,從玩樂中成長,就是最自然又輕鬆的親子教養法!

在書中,竹內老師也傳授一個神奇妙招--當天性調皮活潑的男孩不聽話、讓父母不知道如何應付時,只要緊緊抱住孩子七秒鐘,就會有奇妙的事發生……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竹內繪里香

幼兒教育專家,御茶水女子大學舞蹈教育碩士,育有二子。鑽研兒童心理、教育、養成長達二十年,從兒童時期一路教導至大學的孩子高達7,500人。在發展心理、表現教育、行動科學等領域之專家學者協助之下,以活化0~6歲孩童認知為目標,研發出獨特的兒童教養指導法,並加以實踐,有輔導各種個性兒童成長的經驗。

一九九四年起將自身跳舞的經驗與幼兒教育相融合,以活動、舞蹈的方式治療兒童過動症、讓孩子不再拒絕上學,她所指導的兒童舞蹈團更榮獲日本文部大臣賞十四樣獎項。

近年以「培育活力天才」為號召,推廣「遊戲療法」,將教養融於日常生活中,讓兒童教養更輕鬆,親子關係更穩固。而這股遊戲學風潮,還會持續下去!
譯者介紹

Natsumi Cheng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曾任日本時尚雜誌國際中文版編輯,現為日商OL,並兼任多本日本時尚雜誌中文版之特約翻譯。熱愛閱讀與文字,自大學時期就對中日翻譯產生濃厚的興趣,從大學就開始兼職翻譯的生活。對於盡可能將原文以流暢又精準的中文翻出,並原汁原味地傳達出作者的訊息有著莫名的堅持與責任感。

雖然目前單身,但透過這次的翻譯經驗,感覺自己似乎也有信心能教養好男孩子了,也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女孩篇!譯作有《美肌教室:美肌超級訣竅!佐伯式「超」SPECIAL密技》(亞洲時文社)等書。

目錄

第0章:0歲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切的開端,只要孩子感興趣就盡量讓他嘗試
想培養好奇心就要刺激孩子的五感。首先要對他說話(聽覺)、緊緊擁抱他(觸覺)
在孩子0歲時多多對他說話,可以提升他的語言能力
使用嬰幼兒手語有助孩子穩定情緒
感情基礎約在1歲左右建立完成,重點在與孩子的肌膚接觸

第1章:1歲要培養孩子的「積極度」

「完成了!」的體驗能培育出男孩的積極度
不要太常對男孩說「不行!」
不准孩子做的事情不能只說「不行」,要以「很危險喔」「會痛喔」「會燙喔」來具體表達
不可以直接教男孩該怎麼做。先讓他自己動手,並從旁觀察他怎麼做
不管講幾次孩子都聽不進去,就代表孩子正在成長
孩子比別人晚學會走路也不用太擔心

第2章:2歲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就能培養專注力
孩子獨自玩耍,代表他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千萬不要打擾他
教導男孩說「請教我」「請幫我」等尋求幫助的詞句
男孩的專注力只會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
讓男孩多運動,可培養專注力與一顆堅毅的心

第3章:3歲要培養孩子的「獨立心」

對男孩而言,最重要的獨立心要在3歲左右培養
當孩子說「我要自己做!」就盡可能放手讓他做,這是關鍵時期
大人要尊重孩子「我要試試看!」的想法
不想教出會怪罪別人的孩子,就要教導孩子責任感
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懂得「負責任」呢?
不喜歡孩子老是跟人打架,就要培養他的談判能力
把他說過的話重複一遍給他聽,男孩才會感到安心,並逐漸獨立
用錯誤的方法責罵孩子,是讓他依賴成性的原兇

第4章:4歲要培養孩子的「耐心」

孩子開始會耍賴的時期,要堅持原則,別屈服於孩子的任性
以「好啊」的話術,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培養孩子克服困難能力的對話方法
爸爸也積極參與育兒,就能培養出有耐心的孩子

第5章:5歲要培養孩子的「體貼心」

各種體驗是培養孩子體貼心的最佳基礎
善用遊戲與圖畫書,就能讓粗暴的孩子有顆溫柔體貼的心
出自真心的「謝謝」與「對不起」,能培育出孩子的溫柔
對男孩而言,爸爸說的「謝謝」與「對不起」是最好的範本

第6章:6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的小孩為什麼越來越多呢?
母親真心信任孩子,孩子就能發揮他的能力
父親的關心,能強化男孩的自信
當你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孩子時,總之就緊緊擁抱孩子吧!

內容試閱

前言 媽媽們所不了解的教養男孩要訣是?

最近,從高中、大學畢業之後,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而把自己關在家裡成為繭居族的孩子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提不起想做事的意願。這不管對孩子、或對父母而言,都是令人非常痛苦的狀態。
我家的孩子不會有這種問題嗎?繼續照現在的方式教養下去,真的沒問題嗎?在各種育兒資訊情報充斥,社會狀況也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身為父母,一定也常常感到不安吧?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並且過著幸福的生活。希望孩子開朗有活力、能跟大家和睦相處、在學校快樂學習、順利升學,之後能堅強地立足於社會、對社會做出貢獻,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
身為父母,任誰心裡都是這麼想的。
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教養出長大成人後能不依賴父母,並且堅定地展翅高飛的男孩子呢?

觀察指導7500名孩子後所體悟到的心得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竹內繪里香。
一直以來,我都在進行兒童成長的研究,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從小嬰兒到大學生,我觀察了各種年齡層,共7500名孩子的成長。也閱讀了各式各樣的文獻,進行各種調查、研究,看了許多案例,為的就是找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有哪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我自己也養育了兩個兒子,這讓我了解了一件事──男孩子跟女孩子,原本就擁有截然不同的性質──所以只要媽媽在教養孩子時,能夠順應孩子的不同性質任其發展,那不管是小孩或父母都不須那麼辛苦,也可以順利讓孩子發揮他們的能力。
那麼,養育男孩子的重點,究竟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常對男孩子說「不行!」呢?
就是這一點。
男孩子為什麼會做這些事情呢?
對媽媽而言,男孩子有許多行動是讓人無法理解的。
拿著筷子敲打房間裡的東西,從高處往下跳。
在一旁看著就覺得心神不寧,實在看不下去時就忍不住對著男孩子大叫「不行!」的媽媽應該也不在少數吧?
但是,在養育男孩子時,希望各位媽媽盡可能不要說「不行!」,而是讓孩子盡情去嘗試。讓男孩子經歷失敗或累積經驗是很重要的。所以請盡可能地尊重男孩子想做的事情吧!男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靠「積極度」來孕育的。如果這株積極度的嫩芽在小時候就被摘去,那麼男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在行動前就覺得「反正就算做了也會失敗」、「我做不到」……認定自己辦不到或乾脆直接放棄。更甚者,可能發展不出在社會上生存時非常重要的忍耐力與適應力,成為繭居族而無法步入社會。

男孩子就是要經歷失敗,才能了解事物的道理。放手讓他嘗試失敗吧!
在男孩子看到有興趣的事時,就讓他立刻去嘗試,在反覆進行中才能培育出積極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盡可能多去嘗試各種他有興趣的事物。雖然當下看不出來,但透過多方嘗試,才能培育出孩子長大後所須的各種能力。
此外,有很多男孩在遭遇真正的失敗之前,無法確實把握住各種事物的性質。因此,先讓孩子嘗試看看,當他失敗之後才會知道這樣是不可以的,或這樣子是會痛的。如果沒有讓男孩在一開始就嘗到失敗的滋味,當他再長大一點時,會變得無法判斷事物的危險性,反而讓父母更加頭痛。
曾經有這樣的例子:有個孩子從二、三歲開始,爸媽就禁止他從只有一點點高度的地方跳下來,這孩子上小學後,某天卻從很高的跳箱上跌落而受傷。這就是父母過度保護,反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