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的師生對話力:清華大學附小資深名師葉惠貞獨創「對話教學」,以提問訓練、閱讀理解、創意寫作扎根讀寫基礎,以自律學習 | 拾書所

教室裡的師生對話力:清華大學附小資深名師葉惠貞獨創「對話教學」,以提問訓練、閱讀理解、創意寫作扎根讀寫基礎,以自律學習

$ 316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師生對話起手式──漸進式「提問」× 聚焦式「對話」× 主題式「討論」
協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建立閱讀習慣、營造和諧溫暖的師生關係,也滋養學生未來人生之路


師生對話是點燃學生思考的火種,是孩子最需要的學習養分
精心設計的課堂對話,有助孩子成為自信勇敢的獨立學習者

資深名師葉惠貞教學經驗超過30年,獨創適用各年段的對話教學法
涵蓋「師生互動設計、教學情境安排、班級經營規劃」
構築持久有效的學習路徑、打造優質堅固的成長鷹架

「透過師生互有往來的對話,能啟動學生的思考本能,開啟好奇天賦,催化學習動能,形成個人的概念和價值,成為獨立的人。」──葉惠貞

師生對話起手式──漸進式「提問」× 聚焦式「對話」× 主題式「討論」
協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建立閱讀習慣、營造和諧溫暖的師生關係,也滋養學生未來人生之路

˙以提問為開端,佐以輕鬆的聊天,讓學生靈動思考。
˙布置遷移性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慢慢推進到主要問題的核心。
˙老師的提問是一顆顆拋出去的球,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
˙學生透過提問可以開啟自己的好奇世界,架起思考網絡。
˙把輕鬆對談提升到聚焦式對話,並有思辨與討論表達,再形成最後判斷。
˙課堂的對話討論展現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提問到探究。
˙透過討論開啟思考迴路,讓學生學習當自己的主人、建立責任感。

✓師生對話,訓練提問力
✓師生對話,促進思辨表達力
✓師生對話,養成閱讀理解力
✓師生對話,發展良好學習策略
✓師生對話,端正品格態度
✓師生對話,體會生活愉悅感動
✓師生對話,學習情緒管理與人際相處

本書特色

˙30多年教學現場第一線帶班經驗
˙實例解析,逐步展示對話教學步驟及重點
˙課業、情感、品德、人際關係多面向陪伴學生面對成長課題
˙基隆市東光國小校長顏安秀撰序推薦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葉惠貞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畢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
.曾任臺北市國中、國小教師及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榮獲教育部輔導教師卓越獎
葉老師爽朗風趣、思考敏捷,既是活力滿點的課堂女王,也是張力十足的研習工作坊講師,更是魅力無限的親職講座分享人,投身教育工作三十餘載,專業熱情始終如一。
服膺「益者三有」教學模式──「有趣」、「有效」、「有機」,期望藉由簡單但深化的師生對話啟發學生的提問力和思考力,自主學習Get Ready!
著有《素養小學堂》、《讀繪本,學素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優質師生對話,締造有效學習(顏安秀)
自序 師生對話力,超給力!

第一章 穩紮穩打──讀寫基礎的打樁深蹲
1.「滿目瘡痍」就是「慘慘慘」
2. 讓讀懂課文成為「一片蛋糕」
3. 讀懂句型,閱讀力UP
4. 會提問也能解答
5. 當一個真實讀者
6. 順水推舟的寫作
7. 教室裡的幸福感與責任感
8. 開學第一天就晨讀
9. 我高年級,我讀童話

第二章 更上層樓──素養學習的優化深化
10. 邱吉爾上的一堂課
11. 真的一首歌都沒聽過嗎?
12. 折角的考卷
13. 總是粗心,其實就是不會
14. 聯絡簿與時間管理
15. 玩出遊戲力與寫作力
16. 唱得比說得好聽的語文課
17. 日常生活的閱讀實踐家

第三章 修氣養心──品格態度的反思實踐
18. 一條班規用到底
19. 誰應該去掃廁所
20. 報復昂貴且無用
21. 敬陪末座的大隊接力賽
22. 唱出有聲有色、唱得有滋有味
23. 多堅持一下,勝過永不放棄
24. 既談情也說愛
25. 自制力與同理心
26. 用分享傳遞幸福溫度

各界推薦/推薦序

──教育專家同感推薦──

「讓對話有效於學習、透過對話來讓孩子有更深的探索,是AI時代下好老師必備的特質。
本書提供一組組對話的模型及架構,足供所有老師帶回教室,加以變形、擴充或延伸,創造專屬自己師生的課堂美景,締造孩子的優質學習。」
──顏安秀(基隆市東光國小校長)

內容試閱

自序 師生對話力,超給力!

至聖先師孔子和學生之間說的話被後人彙編為《論語》,這本孔子和弟子間的對話語錄悠遠流長傳世千年。讀著《論語》時,我總想像身材高大的孔子身邊圍繞著弟子群,可能在學堂中人人正襟危坐聽課時,或師生偕同行走某處時,抑或某個事件發生當下,孔子總能循循善誘的說出教誨、教導話語,表述他對教育學習、修身道德和孝悌處世等見解。
孔子年代講學一切從簡,最直接真實的互動就是師生對談,彼時沒有留下影音紀錄,但我揣摩那是簡單但深化的師生對話場景,我心嚮往。
時代更迭,教育面貌百花齊放,各式教學資源設備充足,老師的工作內容仍可用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來涵蓋,也就是老師對學生傳布待人接物道理、教授專業知識、解答疑惑問題。
教學該如何才能達成傳道、授業、解惑兼具的有效教學?更上一層樓的又如何能促成「有機教學」呢?也就是不強迫灌輸、不以權力壓制、不破壞孩子思考本能的師生互動歷程。我一向秉持「簡易、可行、好操作」的教學模式,那麼建立教室裡的師生對話力就是通往教學桃花源的扶向之路。

師生對話,啟動學生思考力
我清楚老師的角色與影響力,學生愉快歡欣或痛苦悲慘、主動積極或被動消極、自信獨立或自卑依賴,家庭功能之外,老師係乎關鍵。我相信溫暖友善正面的師生對話,對小學階段前額葉尚在發展的孩子有活絡作用,我必須避免呆板機械的教學造成其大腦發展損失。
我念茲在茲的是創造學生的參與,透過師生互有往來的對話,啟動學生的思考本能,開啟好奇天賦,催化學習動能,師生一起精采課堂樣貌。
因此,師生對話是點燃學生思考的火種。我常以提問為開端,佐以輕鬆的聊天當催化劑,讓學生跟上我的話題靈動思考。這不是閒聊,是把輕鬆對談提升到聚焦式的對話,並有思辨與討論表達,再形成判斷。我們互相聆聽、彼此理解,最後達成共識。
有時,我以嚴肅專業的角色提升學生知識成長;有時,我用幽默詼諧的方式鼓勵學生注重書本之外的人際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有時,我四兩撥千金的以班級生活大小事和學生談挫折調適、情緒管理和眼界拓展,墊撐其人生高度。
在來來往往的師生對談中,我表現傾聽與接納,我同理與關懷,我不吝嗇肯定和讚美,我的激勵性語言伴隨不斷提問與激盪思考。日積月累中,我看到學生的學習向下扎根並逐漸開展學習策略,我欣喜學生表現對人、事、物的關懷,長成更美好的模樣。
我最害怕見到的就是學生眼裡無光,他那天生的學習本能、思考的天賦、好奇的本性,都需要師長借力使力,善用對話激發。師生雙向對話是學生在學習階段大腦最需要的成長養分,學生會把聽、看、聞,以及所思所想結合自己的判斷,形成個人的概念和價值。師生對話的刻畫也會在其成長過程逐漸內化成和自己對話的能力,使之日後成為獨立的人。
所以,師生對話不只用來表達想法,更代表溝通,以及情緒管理和社交能力。教學若只有單向灌輸,沒有互動對話就沒有溫度,掌控型的老師可能帶來學生短期的服從,但無法交心,缺乏師生對話就是貧乏的學習環境。
如果你想知道一堂語文課的完整樣貌,書中我以師生對話力在國語課以〈拔一條河〉這課課文鋪陳有方有法的教學歷程,協助學生發展學習策略。
如果你困惑如何建立學生閱讀習慣、型塑班級閱讀風氣,書中我以師生對話力輕鬆達陣,讓學生開學第一天就晨讀。
如果你好奇如何營造和諧溫暖的師生關係;如果你苦於不知如何製造師生對談話題;如果你看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卻對教育教養仍有諸多問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