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親子雙贏的教養功夫 | 拾書所

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親子雙贏的教養功夫

$ 210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在幫助父母的經驗中,我最常聽到的無奈便是「用盡所有方法,但是仍然束手無策」這句話。

養育子女的路艱辛,但值得父母付出努力,讓辛苦的路上有甜美。尤其是父母再怎麼挫折都不能辭職不幹,更須訓練自己了解挫折,找到突破的方法。只要心思放對地方,做對事情,親子關係中沒有「束手無策」這件事,親情必定會讓事情有轉機。--曾端真

作者累積多年的教學、研究、輔導經驗,加上早年與母親、近年與小孫女相處的智慧現身說法,以最平實、最有效的方式將心理學及諮商理論融入生活實作。書中不僅談及如何培養孩子的信任感、自主、勇氣、合作、情緒表達,如何經營家庭及三代相處之道,如何釐清溺愛與愛的分界,也提到父母該有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成長。

為人父母是一個持續學習的歷程,沒有人可以聲稱已經練就一身無往不利的教養功夫。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比較合宜的觀點,對自己的管教方式有比較多的覺察,在父母效能上便會有很大的改善。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曾端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於2007至2009年 師事Henry Stein(西北華盛頓阿德勒中心主任),接受為期三年的博士後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訓練,取得「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度治療師」證照(Certification in 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herapy)。專長於阿德勒學派個別諮商、親職教育與家庭諮商。著有《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婚姻與家族治療》、《現實治療理論與實施》、《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譯)及《人際關係與溝通》(譯)等。

除了在研究所教課,也在台北市和新北市擔任學校諮商心理師及專任輔導教師的訓練者和督導。作者累積多年的國中小學校輔導工作和親職教育實務經驗,發現強化家長的親職知能才是輔導工作的釜底抽薪之計。家長們若能為孩子打好家庭經驗的基礎,將可大大降低校園中適應不良的學童人數。

育有二子,均已成家立業。目前最喜歡做的事是和先生一起陪小孫女玩耍。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1 劉焜輝教授
推薦序2 彭南元法官
推薦序3 楊逸鴻主任
推薦序4 張德聰董事長
自序 預備孩子迎接人生任務

成長篇
1 安全與信任:學習規範的基地
安全的依附關係可以讓幼兒自在地探索,幼兒相信有個安全的堡壘等在那兒,當他累 了、不安了,或是感到外在環境的威脅時,可以回到堡壘。

2 成就感:自我價值的建立
自我價值來自於實踐後的成就,如果孩子無法達成父母設定的期望,孩子將充滿失敗感。沒有成就感的孩子,會失去努力的意願,甚或成為自我放棄的孩子。

3 勇氣:逆境中的契機
孩子的勇氣既不能由外在附加,也不能向外尋覓。父母不宜取代孩子去幫他們做原本他們自己應該學習的事,孩子必須親自去面對事情。勇氣來自憑自己親身克服困難的體驗。

4 自我效能:型塑成功者的意象
讓孩子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並且邀請孩子分擔家務或照顧手足,是對孩子的信任。父母對孩子信任即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是自我效能感的溫床。

5 合作:固化孩子主動幫忙的熱情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有與照顧者合作的本質,照顧者只需善用孩子主動想幫忙的情境,開展它與固化它,孩子便能擁有與人合作的能力,未來在求學歷程、職場、親密關係以及友誼關係上,將較順利與美滿。

6 自主:負責任的抉擇
培養孩子自主,沒有速成的方法,必須在孩子成長歷程,於生活事件中一次又一次累積做決定的正向經驗,以及練習承擔錯誤決定所造成的後果。

教養篇
1 自立生活的預備:循序與催化
訓練孩子必須配合孩子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的發展重點不同,每個孩子的資質特性也不同,即使手足之間,也不能用相同的步驟來進行訓練,父母必須知道個別孩子的起點行為和個別差異。

2 自我規範的養成:溫和與堅定
父母溫和的態度是教導孩子遵從規範的要素,惟有在溫和的堅持之下,孩子才能學到自律與忍耐,以及養成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自我價值的建立:肯定與信任
與其抱怨孩子在你面前的行為,不如多欣賞與肯定孩子。父母可以記錄自己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有多少比例是正向、具鼓勵性與啟發性的話,正向的語言才能促進自我價值,引發正向的行為。

4 思考能力的培養:傾聽與討論
「有耳無嘴」的孩子只能單向地接收父母的指令,便不必再費心思考,當孩子不再思考,父母只好事事為孩子操心。反之,父母願意聽孩子說話,撥時間和孩子討論,孩子才能在聽與說的過程增進思考能力。

5 學習動力的引導:陪伴與支持
在孩子的學習歷程,父母必須從主導者和主控者的角色退居支持者及陪伴者的位置。父母給孩子的最佳禮物是讓他們有動力去自由探索,有能力自主思考。

6 表達情緒的訓練:接納與示範
訓練孩子表達情緒,一方面可以協助孩子學會如何健康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在情緒被父母接納的經驗裡,孩子可以學習接納自己;能接納自己的人,才能有良好的人我關係。

7 身心安全的照顧:保護與保證
穩定的家人關係、有秩序的家庭生活節奏、可預期的未來,對安定孩子的心相當重要,孩子需要的是情緒平穩、關係穩固、可依靠和可信任的父母,以及可以預期的、有秩序的家庭節奏。...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彭南元 臺灣台北地院家事法庭法官
張德聰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楊逸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暨教師研習中心心理諮詢委員
劉焜輝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