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汪培珽終於要談「用功讀書」這件事了。
明明知道這本書,將是我所有書裡最暢銷的一本,但卻排到第十本才寫。
因為前面的事情沒做好,後面的事做了也是白做;
或是說,前面的事情做好後,後面的事就能水到渠成。
父母從容面對孩子學業的30個觀念,是本書的重點。
汪培珽還寫了五封信給家長和孩子。
其中兩封,應該沒有父母不想知道裡面寫了什麼──
第1封信:為什麼要用功讀書
第2封信:騙自己用功讀書的方法
***
「為什麼有人會讀書,有人不會?它是個謎。
我可以不會讀書,但是我不能不上進。
不上進,只會剝奪我人生原本就有的快樂。」汪培珽說。
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看到怎麼讓孩子成績好、分數高、考進一流學府的方法,
那麼我怕這本書會浪費你的時間。
整本書談到了從容面對小學階段的30個觀念,
或許你還可以自己看出來第31、32、33個。
在我家姊姊弟弟還未進入小學一年級前,這些概念就已經在我的腦海裡成型了。
不要問我為什麼事先知道這些事情,或許是上輩子,父母該做的錯事,
全都被我犯過了,投胎時腦袋沒清空,於是自然地知道哪些錯誤不可以再犯。
當我的小孩才剛進小學時,
我就已經開設了「從容面對小學一年級的XX個秘密」這樣的課程。
當時我的孩子什麼「成就」都沒有,我卻敢開課「教」別人;
也就是說,這個人根本沒上過戰場,就想告訴別人要怎麼打仗才能活著回來,
聽她的話,不是找死嗎?
因為我全然相信——即使我根本看不到未來——
當我相信我帶領孩子走的是正確的路,我就不管旁人說什麼,勇往直前就對了。
最後,未來就在我眼前一點一點地出現,它們與我想像的幾乎沒有差距(好險)。
你不相信也得相信,姊姊弟弟如今已經十幾歲了,
有關學校裡的事情,我根本沒花什麼力氣在上面。
因為孩子從父母身上需要看到的是「方向」,而不是方法。
當父母的觀念是正確的,方向就會是正確的。
至於方法,不管是大人想升官發財,還是小孩想用功讀書,都一樣,
每個人都必須一邊過日子一邊去摸索出自己的來。
別以為我不需要摸索,我到現在還在摸索,因為小孩又不是雕像,每天都在長大呢。
「肯讀書」「會讀書」「書讀得好不好」只是一個概念的說法,
當我們還在作學生階段,願意花時間去讀書和學習,就代表這個孩子是上進的。
現代社會,人只有「會讀書」這一項能力,當然是行不通的。
可是,這整本書裡,我想先只談一件事:
父母如何從容面對小孩學業問題的30個觀念。
當父母的觀念是正確的,整個國家的教育才可以愈來愈。
──汪培珽
***
除了30個觀念,汪培珽還寫了5封信──
因為她知道,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說「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的道理。
【給「小學一年級孩子家長」的一封信】──父母慢慢走,孩子才能從容跟上
【給「國中一年級孩子家長」的一封信】──鼓勵、陪伴、不放棄
【給國中生的第1封信】──為什麼要用功讀書?
【給國中生的第2封信】──騙自己用功讀書的方法
【給父母和孩子雙方的一封信】──如果孩子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呢?
最後有14個Q & A,那是家有小學生的父母,最頻繁出現的疑問。
其實父母問來問去都無法深入到問題的底層。
問題的最底層,應該是第30觀念說的:
培養孩子還很重要,但親子間的感情濃度,才是這場關係裡最珍貴的地方。
作者簡介
目錄
輯一 從容面對孩子學業的30個觀念
希望孩子上台大、進哈佛嗎?
姊姊,六乘九是多少
弟弟,祝你功課不好
比分數還有用的東西
自動自發
功課責任歸屬
自己嚇自己
注音符號
自行閱讀
聯絡簿
寫字
請別這麼斤斤計較。
沒事別贏在起跑點
功課太多
名次
誰說要預習
對孩子有所期望
開計程車就好
挽回脫序的孩子
不是只有功課需要關心
考試
盯緊
分數
讀書第二
測驗卷
作文能力
期望與年齡成正比
老師也需要鼓勵
填補空白的能力
小學課本
文具不是玩具
催促
考試不拿錢
讓孩子遠離「急功近利」
這才是贏在起跑點
說故事
輯二 我想寫信寄給你
【給小學一年級孩子家長的一封信】──父母慢慢走,孩子才能從容跟上
【給國中一年級孩子家長的一封信】──鼓勵、陪伴、不放棄
【給國中生的第1封信】──為什麼要用功讀書?
【給國中生的第2封信】──騙自己用功讀書的方法
【給父母和孩子雙方的一封信】──如果孩子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呢?
輯三 你問我答
寫功課拖拖拉拉
不想孩子重蹈覆轍
誰的成就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會讓孩子寫評量嗎?
讓大人更順眼
安心的方法
關心不必做給別人看
成績突然退步好多
超前就會產生優越感?
不喜歡書寫不代表沒有學習興趣
我討厭當嚴格的父母
發呆很好
看遠一點
後記:四件小事
內容試閱
「你猜,我希望我的孩子上台大、進哈佛嗎?」每次演講拋出這個問題時,大家都會愣上好幾秒,那種想回答又不敢回答、觀望猶豫的氣氛,好特別。好像承認自己希望孩子功成名就,是一件不可告人的事似的。
請問:哪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屬於「會讀書」的?
當你聽到有父母說「我不在乎孩子的成績如何」(我打死也不會這麼說),你可以看看,大部分這樣的父母不是孩子已經很有成就了,就是孩子已經排進了不會讀書的行列了。後者為了給自己和孩子找台階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地說「不會讀書沒關係,人不要變壞就好」。對了,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父母自己被「成績」二字壓得成長歲月慘不忍睹,所以不想讓孩子再重蹈覆轍。
當孩子呱呱墜地時,如果老天爺當場給你一個選擇,要你在「會讀書」和「不會讀書」中,幫你那剛出生的孩子選一個,加到他的人生裡──你一選擇,老天爺馬上照辦,不能反悔,請問:會幫孩子選「不會讀書」的人,請舉手?
年過四十,我才突然領悟到一個老天爺的計畫:即使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讀書的天分,但是,不管大家怎麼努力,會讀書和不會讀書這兩種人的人數總是平分秋色。為什麼會這樣?大家都認為「會讀書」很重要,為什麼還會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會讀書呢。唉呀,這是老天爺計畫好的嘛,因為這樣,不同的工作才有不同的人來做啊。你可以想像,如果整個國家都是台大畢業生,那麼晚上唱著少女的祈禱的垃圾車,誰要來開呢?
不過,老天爺的計畫裡有一個「漏洞」:那就是祂沒事先規定好,這兩半裡是哪些人。也就是說,你要落入哪一半,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於是,父母們都虎視眈眈地想將孩子「擠進」自己期待的那一半裡。但是,在你幫孩子幫得頭昏腦脹之際,也請認清另一件事:
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裡面,也都有快樂和不快樂的人。
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裡面,也都有跟父母感情好和不好的人。
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裡面,也都有工作順利和不順利的人。
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裡面,也都有家庭美滿和不美滿的人。
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人裡面,也都有人緣好和不好的人……
所以,「如何讓會讀書的孩子有正向的人生」,或是「讓不會讀書的孩子也有快樂、踏實、豁達的人生」,才是做父母的要真正關心的事,對嗎?
讀書需要天分嗎?需要。尤其是上台大進哈佛之類的,更需要。因為各個領域裡的佼佼者,靠的都不光是努力,還有天分。不過別誤會,我要談的不是上台大、進哈佛,是「會讀書、肯上進」,所以千萬別告訴我你的孩子沒讀書的天分。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多,他們可否達到這些期望,沒人能事先知道。但是我老早就對一件事很篤定了——
讀書要靠自己努力,別人是幫不了忙的。
在這個前提下,決定了我對孩子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