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沒有,老師不教的50堂心理挫折課 | 拾書所

課本上沒有,老師不教的50堂心理挫折課

$ 182 元 原價 230

內容簡介

50個恰到好處的小憂傷讓心靈成長
挫折是上帝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接納痛苦,才能收穫成長;突破困境,才能看到希望。
那些不能擊垮你的挫折,只能讓你更強大!

 

沒看這本書,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
但是,孩子的人生會多走不少冤枉路。
來自課堂之外的挫折教育,
寫給無數次跌倒卻依然努力奔跑的孩子。

 

本書從孩子成長的實際出發,分別列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50個常見問題,並結合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給予解答,為家長和青少年共同面對及學會應對挫折提供幫助。
 

希望孩子從認識自己開始,直面挫折,應對挫折,戰勝挫折,做一個內心強大的自己,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絢麗多彩的快樂人生。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編輯序〕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禮物…………………………………………………………………………002
〔自序〕在挫折背後,遇見最美的意外…………………………………………………………………006
 

第一章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所吃的苦—挫折教育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
第1堂課:現在吃苦日後是福—人生教育從「挫折課」開始………………………………014
第2堂課:要吃有甜頭的苦—挫折教育不等於吃苦教育……………………………………018
第3堂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失敗的經驗是人生的養分…………………………………022
第4堂課: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面對挫折,最要不得的「受害者」心理……………026
第5堂課: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禮物—激發孩子的「抗壓力」 ………………………………030
第6堂課:輸得起才能贏得起—引導孩子敗中求勝…………………………………………036
第7堂課:在不如意中獲益—讓孩子懂得逆境是成功的基石……………………&helli...

自序/導讀

編輯序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禮物

 

什麼樣的孩子不憂傷?不需要面對問題、從未經受挫折、凡事稱心如意的孩子不憂傷。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無憂無慮,然而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期待。
 

如果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關卡,那麼我們就必須教孩子學會接受挫折。與其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人生中的風雨。
 

十九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孩子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戰勝挫折。能戰勝挫折的人、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
 

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幸福,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品質,對孩子來說只是為未來的成功和輝煌積攢一點本錢。況且,孩子吃點苦、受點挫又算什麼呢!凡是世界上有所作為的人,誰沒有吃過苦、受過挫呢?
 

其實,做父母的都明白,孩子想要在這個社會上立足,苦是一定要吃的,罪是一定要受的。
 

與其面臨苦難時措手不及,一蹶不振;與其在打擊面前頹廢哀傷、淚流滿面;與其畢業後在工作上處處碰壁,不如早點讓孩子把這些苦都吃了,把不能避免的挫折都經歷了。
 

早一點讓孩子體會這些,所可能引發的一連串正面而積極的連鎖反應,遠超乎你我的預期。
 

畢竟,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社會不可能像父母那樣嬌寵他、寬容他、毫不計較地接納他。父母不捨得讓他吃苦,可社會捨得,生活捨得。
 

既然遲早都要吃苦,都要獨自面對生活的磨難,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就教他如何堅強,如何自立,如何忍耐,如何有韌勁呢?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父母也要明白一句話:吃苦要趁早。早一點讓孩子理解苦難的意義,懂得在苦難中成長,遠比給他留下的那些存款、房產和汽車要來得更有價值。
 

當然,強調讓孩子經歷挫折,讓孩子早吃苦,並不是說孩子吃苦越多越好,也不是說孩子吃苦越多將來就一定會成功,而是提醒父母不要刻意去避免孩子受苦。在該吃苦的時候不讓孩子吃苦,最後傷害的還是孩子自己。
 

臺灣有一句流行話:吃苦當吃補。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將來就會有出息,但對於孩子來說,人生需要經歷很多事情,讀書只不過是其中一項。如果父母怕孩子遭遇挫折,幫孩子把讀書以外的事情都做了,就等於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和自立的機會。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
 

孩子總要長大,學著獨自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如果不具備機智靈活的頭腦和堅強樂觀的性格,一次小挫折就可能把他擊倒,從此與憂傷為伴、與痛苦為鄰,那時的你就要悔之晚矣!
 

不如就從現在開始,學著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試著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這才是還原給孩子真正的成長之路,也是每個人的人生都要經歷的過程。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