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牛津式教養法:教出有自由個性與關鍵5力的孩子 | 拾書所

世界第一牛津式教養法:教出有自由個性與關鍵5力的孩子

$ 245 元 原價 310

內容簡介

不必遠赴「世界第一大學」牛津
也能在家實踐「未來最需要人才」的教養祕訣

 

日本首位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首度公開「牛津式教養法」!
教出孩子適應不同環境、自由思考、充滿自信、貢獻社會的大能力!

國際最具影響力與學術公信力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英國牛津大學以優異的教學方式榮登世界第一
贏過大家熟知的哈佛等常春藤名校

人人都在問,牛津式教育為何第一?

牛津人之所以成為世界頂尖人才,不只因為他們過人的成績與事業成就,
而是牛津辦學的理念,以及學生求學的眾多特質,在在令人反思:

‧什麼是真正的聰明?不只重視IQ,也重視EQ,才是真聰明;
‧什麼是真正的自信?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才是真自信;
‧什麼是人生圓滿的真幸福?
不求「大學畢業找一份安定工作」,而是追求「與社會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什麼是提升學力的真能力?
不以國數理等學力評斷自己與他人,而同樣看重輔助學力的真能力,如好奇心、專注度、溝通力。

這才是牛津人之所以成為世界一流人物的關鍵。

牛津式教養法,你也可以在家實踐──

書中50個教養原則,揭示「洞察力 × 溝通力 × 領導力 × 創造力 × 包容力」5種關鍵能力
你也能教給孩子獨一無二的「牛津式自由個性」
讓孩子像牛津人一樣打破思考框架、發展自由探究知識之心!

50個篇章,50個大小教養原則
教出孩子牛津人獨有的自由個性與關鍵5

★洞察力
→從提問學洞察:多問「So What?」(那又如何呢?)
→從跳脫好壞二分法學洞察:發現負面認知隱含的正面意涵

★溝通力
→從標題猜謎學溝通:看新聞「猜標題」,培養傳達力
→跟「六位智者」學溝通:「5W1H」豐富孩子的對話內容

★領導力
→跟牛津校友柴契爾夫人學領導:
問自己「我能做什麼?」「問題在哪裡?」「該怎麼決定?」
→從挑戰難題學領導:讓孩子多做「好像會又好像不會」的事

★創造力
→創造力來自放手學習:視線可以不離開,但一定要放手
→創造力來自轉換心情:變化一下,思路更清晰

★包容力
→包容不同特質:不求當個「乖孩子」
→包容孩子想獨占的心情:從「獨占」學習感謝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蔡昭儀

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

譯有《PEP TALK,信心喊話的力量:一分鐘激勵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有錢人才知道的「精準閒聊」》《只有頂尖執事才知道,平凡人變富豪的53個金錢哲學》等書。

目錄

前言 教出真正一流的未來人才
 
第一部 牛津式「洞察力」教養法
1從打造自己的「擂台」學洞察: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
2從遊戲學洞察:從小玩出大能力
3從提問學洞察:多問「So What?」(哪又如何呢?)
4從整理學洞察:從整理環境提升學習效率
5從閱讀學洞察:尋找書中寶藏
6從跳脫好壞二分法學洞察:發現負面認知隱含的正面意涵
7從反省學洞察:做錯事就暫停
8從認識世界學洞察:在孩子房間貼一張世界地圖
9從破除迷信學洞察:培養不被迷信說法左右的思考習慣
10從認識未知的自己學洞察:打開孩子心中尚未開啟的窗
 
第二部 牛津式「溝通力」教養法
11從聲音學溝通:朗讀經典金句
12從信任學溝通:信任孩子的親身感覺
13從打招呼學溝通:善用全世界通用的「溝通貨幣」
14從標題猜謎學溝通:看新聞猜標題,練習主題清楚的傳達力
15從認識新朋友學溝通:多製造與人初次見面的機會
16從體貼學溝通:「體貼」的幽默很重要
17跟長輩學溝通:多與不同年齡層的人交流
18從聽外語學溝通:長大不再對英語過敏
19 跟「六位智者」學溝通:「5W1H」豐富孩子的對話內容
20 從評價自己學溝通:讓孩子說明對自己的看法
 
第三部 牛津式「領導力」教養法
21 跟柴契爾夫人學領導:「我能做什麼?」「問題在哪裡?」「該怎麼決定?」
22 從說服他人學領導:清楚目的,安排傳達順序
23 從分配角色學領導:精確分配角色,與團隊合力表現
24 從失敗經驗學領導:成為「三流」領導者
25 從繞道學領導:有時「繞道」反而離目標更近
26 從模仿學領導:找到你心目中的楷模
27 從做夢學領導:讓孩子說出一百個夢想
28 從努力過程學領導:過程更勝於結果
29 從故意讓孩子失敗學領導:教孩子「不跌倒」,不如教他們「怎麼站起來」
30從挑戰難題學領導:讓孩子多做「好像會又好像不會」的事
 
第四部 牛津式「創造力」教養法
31創造力來自想像力:撒下想像力的種子
32創造力來自放手玩:視線可以不離開,但一定要放手
33創造力來自尊重不同:欣賞每一個孩子的個性
34創造力來自熟悉日常「數字」:用創意數學解決生活問題
35創造力來自轉換心情:變化一下,思路更清晰
36創造力來自開放的環境:在全家人都看得到的客廳學習
37創造力來自親近大自然:跟大自然學美感
38創造力來自選擇:讓孩子「有理由的選擇」
39創造力來自大量閱讀:不只閱讀,...

自序/導讀

程為出發,希望藉此向大家介紹,如何培養孩子成為超一流未來領導人物的學習習慣與相關技巧,並希望家長都能進一步思考,什麼是真正的一流、什麼是真正的聰明、什麼是真正的自信、什麼是學力以外的真能力。

我在牛津大學的同學現在也已經五十幾歲,都有過教養孩子的經驗。朋友的經驗和方法我也會在書中分享。

牛津大學重視的「自由個性」,包含五項養成要素,分別是「洞察力」、「溝通力」、「領導力」、「創造力」、「包容力」,本書也分成五個部分一一解說。

每一部的內容都包含教育學、兒童心理學、溝通與傳播學等最新理論,以及偉人的經驗談、牛津大學相關的軼聞趣事等,內容相當豐富,讀者可以從任何章節開始讀起。

覺得自己「已經有溝通力」的讀者,也不妨以確認的心情,讀一讀講述「溝通力」的章節,也許會發現自己不足或沒想到的要素,當然也可以重點式閱讀。

先前我曾出版過《未來你是誰:牛津大學的六堂領導課》(二○一八年,大樂文化),以「牛津式教育」為中心,歸納各項要點。歡迎讀者配合本書一起閱讀,希望能幫助你理解牛津的教育特色。

本書內容主要針對希望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未來「超一流領袖人物」的父母、或是即將有孩子的讀者、計畫出國留學的年輕世代,以及關心日本教育議題的讀者等。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打開牛津大學的大門。希望本書介紹的「牛津式超一流教養法」能帶給大家一點啟發。

推薦序
透過牛津式教養,了解自己、連結他人、探索世界
凱若/創業家兼親子教養作家 

讀到這份書稿時,我們全家正在規劃從德國移居到另一個國家。其中最讓我們頭疼的,就是孩子該選哪一所學校。雖然一家人都熱切地規劃新生活,然而,如果孩子無法找到好學校,身為母親的我,是絕對無法安心的。

在找尋的過程中,我們參觀許多採行不同教學法的學校:有傳統式強調學業表現和學生未來升學率的正統學院;也有完全不照主流教育規則來走、在臺灣的定義中稱為「體制外」的學校;也有獨樹一格,用自創的教學法規劃學校生活的校園環境。

幾天參訪下來,我們眼花撩亂,也非常疲憊。回旅館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叫『好學校』?」「什麼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

閱讀此書時,雖然作者談的是日本與英國牛津式教育之間的差異,但我看到的並不是國家的不同,甚至不是學校之間的不同,而是身為大人的我們,期待用怎樣的方式,將知識、智慧與世界呈現給我們的下一代。

過去我們認為,父母要好好擔負教學角色,期待孩子乖乖聽話,接收我們給予的一切,接著用考試與成績來確認孩子「懂了」。這在知識量不大、社會變動較小的環境之下,是非常有效率的教育方式,然而我們也都明白,現今的世界已非如此。

而亞洲其實只是廣大地球上的一塊,過去我們只學習了如何與我們相似的人互動,鮮少真正嘗試明白另一端人的生活與想法,就如他們鮮少了解我們一樣。但當這世界的諸多問題已經無法用單一國家的政策來解決時,我們局限的思維與溝通方式,也同樣限制了人類迎戰未來變局的能力。
...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推薦

創業家兼親子教養作家凱若、親職教育講師澤爸,新思惟國際創辦人蔡依橙醫師,好評推薦。

內容試閱

【內容連載】
第一部 牛津式「洞察力」教養法
3從提問學洞察:多問「So What?」(那又如何呢?)

「這是什麼花?」
「今天晚餐吃什麼?」
小小孩最愛問「什麼」了。
「那是蒲公英喔」、「今天吃咖哩飯」,這些簡單的答案都是孩子聽得懂的。
接下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學會更多辭彙,再來就會開始問「為什麼」。
孩子說出「什麼」這個疑問詞,是為了知道實際存在的事物名稱,而「為什麼?」則是對那件事物之所以成為那樣的理由或原因感興趣,也就是更進一步的提問。
孩子出生後的六個月,主要是培養「感覺」的時期;接著一直到三歲,成長會以「行動」為主;之後到了六歲的階段,則開始進入「自行思考,發展能力或技能」的時期。
孩子在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起因和結果充滿好奇,心理學上稱為「質問期」。這證明孩子已經萌發興趣與探究之心,家長應該要為此感到高興。
經過這三個階段,孩子大腦中的思考迴路也就大致成型了,發展出依自我意志與目的採取行動的能力,接著學會判斷周遭情況,找出關鍵,如果察覺到哪裡有問題,就能夠想辦法處理。
孩子憑著出生到現在的感覺和經驗,提出「為什麼」、「怎麼了」這些疑問,養成自主思考理由和原因的習慣,對日後思考力和觀察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我認為日本的學校教育並沒有很重視孩子的「為什麼」,在教孩子發現問題並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一直都是失敗的。反覆背誦歷史年表或是單純的計算練習,根本無法培養這種能力。
就算進了大學,光是聽教授上課、勤做筆記,日本的年輕人怎麼會有機會學到這種能力。

問出孩子的思考力

我在前言中已介紹過,英國的超級名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設有「個別指導」這門特別的課。
「個別指導」是指導教授與學生一對一(或是一位教授對數名學生),每週針對特定課題進行討論的學習方法。不同於一般只有教授在課堂上一直講述,而是以對話形式進行,學生不能翹課,也不能偷懶。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在個別指導中,教授對學生的想法或意見會一直投以「So What?(那又如何呢?)」的疑問。
在反覆的問答攻防之間,學生會漸漸發覺自己思考中的謬誤,或是理論不夠明確的問題,進而鍛鍊思考力,並且從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當中,萌生出獨有的創意或重大發現。

別怕被孩子問倒

近代科學之父牛頓看著樹上掉下的蘋果,心中產生疑問:「蘋果會掉下來,為什麼月亮不會掉下來?」後來便發現了顛覆過去科學常識的萬有引力。
對孩子來說,周遭充滿著不可思議的事物。家長被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請盡可能回答他們。
但是你一定也有被孩子問倒的經驗吧。這時候家長應該要怎麼做呢?
知名的日本教育學者汐見稔幸說,不妨給孩子一個可以聯想「奇幻世界」的答案吧。
比如說,孩子問「為什麼會下雨」。
「剛剛我看地上的草都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一定是最近沒下雨,水分不夠的關係。會不會是天上的神明知道了,便趕緊下一場雨,好讓它們多喝點水呢?」
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太難,說實在的,家長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