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教養出來的【第一集】:孩子的四種氣質(一位中醫師從教育與疾病的因果,看華德福教學)第二版 | 拾書所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一集】:孩子的四種氣質(一位中醫師從教育與疾病的因果,看華德福教學)第二版

$ 174 元 原價 220

內容簡介

每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養模式,決定他未來生什麼病!
小朋友過動症、性早熟、免疫功能失調、生長遲緩、過敏、腫瘤、皮膚疾病
是和大人不當的教養息息相關!?
這些竟是我們的教育惹出的奇怪社會現象、養出了怪異的疾病?
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獨教育體系、主張慢學的華德福
或許才是父母想要的解答!

常聽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有待商榷的。父母或許都愛自己孩子,但是愛孩子必須用對的方法,本書為一位中醫師從多年的門診經驗,看到很多一再被同樣病情所困的人,他們生了過動症、性早熟、免疫功能失調、生長遲緩、過敏、腫瘤、皮膚等疾病,終不能痊癒,探討其原因,發現與病人的成長過程接受到的教養對待有很大的關係,故而積極參與人智學相關課程訓練,包括「人智醫學」與華德福幼教訓練」課程,尋求教育與健康的正確連結。

本書中以作者多年門診經驗及諸多中醫學臨床病例,加入發源自奧地利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互相對照說明,解釋教育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並根據人智哲學發展而來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體系進行說明,讓為人父母者可以了解到從源頭的正本之道。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又稱史代納教育)創立於1919年,為德國斯圖爾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煙廠為員工子弟建立。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源自於人智學哲學家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

華德福教育的目標是給青少年提供其發展自由精神、道德責任和具備高級社交能力的個人綜合素質所需要的基礎。教師教育的方式是使用形成性評價(定性)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定量)的方式來評估學生成績,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幾年。學校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自主決定課程結構和自行管理事務。

華德福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7年。早期教育注重於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利於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於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這種教育模式始終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本文摘至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寫在本書之前 -光鮮亮麗背後的"不治之症"
前言-
錯誤的教育危害思想,扭曲性格,乃至引發肉體的病痛;
正確的教育為一輩子的健康紮根
導讀一,你這樣教育孩子嗎?
導讀二,請問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導讀三,台灣的父母,你為什麼焦慮?
 
第一篇-孩子準備好了嗎?-生理發長與腦部發育都有其內定的時間表
人體生理發展的時間表
提前學習,是在摧毀孩子的神經系統
提前用腦力,迫使小女孩性早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學習能力上居於劣勢
學習壓力如何傷害幼兒的腦
人生的第一個七年(0歲至七歲),培養孩子堅定的意志力
人生的第二個七年(七至十四歲),養成孩子豐富的情感
人生的第三個七生(十四歲至二十一歲),發展成熟思考及良好的判斷力
 
第二篇-不是孩子不受教,而是大人不會教-對四種不同氣質孩子的因材施教

土,水,風,火四種氣質特性的由來,
衝動自我的火相性格
跟著感覺走的風相性格
凡事等一下的水相性格
人生即苦海的土相性格
 
第三篇 常見的教養疑難與解答

沒有玩夠的後遺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肢體暴力
未建立正確人我界線的後遺症:欺負與被欺負
不適當使用退燒藥的後遺症:發育遲緩,免疫病,皮膚病
缺乏情感教育的後遺症:厭世輕生
填鴨教育的後遺症:彎腰駝背
 
第四篇 豐樂華德福師長的話
 
後記

自序/導讀


前言

錯誤的教育危害思想,扭曲性格,乃至引發肉體的病痛;正確的教育為一輩子的健康紮根!

為什麼病不會好

有一位罹患乾癬的二十六歲年輕小姐找我求治。她罹患乾癬已經十年,期間也遍訪過皮膚科,仍始終不能根治。她的病情其實不嚴重,之所以遷延不癒的原因,根據我的研判,實在是因為病人每天都熬到半夜兩三點以後才就寢。我告訴病人,乾癬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夜間晚睡會造成免疫功能失調,病是不可能好的。這位病人很有心要調整自己的睡眠時間,從此每到夜間十一點就上床等周公,可是無論如何就是睡不著,非得苦熬到三點以後,甚至東方的天空都出現魚肚白了,她的意識才會逐漸矇矓。

我認為睡不著茲事體大,要幫她治病並須先從「安眠」著手。於是開了安神助眠的中藥讓她服用,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病人仍然抱怨躺了兩三個鐘頭都無法入睡。這種情況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並不尋常。因為年輕人只要感覺累了,一倒頭就應該呼呼睡去。看來,我必須從心理層面去尋找原因。

我問病人,至親長輩之中,是否有人對她特別嚴厲,讓她深感害怕?這位年輕小姐很篤定的說「沒有」,可是父母在她小時候天天吵架。爭執的導火線,起因於媽媽是活潑外向的人,喜歡外出找朋友玩,可是爸爸個性保守內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乖乖待在家裡。偏偏媽媽不能忍受呆板無趣的家庭生活,所以兩人成天吵架,嘴巴吵不夠,還要上演全五行,拿刀互砍。她說,每次父母吵架的時候,她都躲在門後面偷偷的看,不敢去睡覺,就怕父母發生意外,一覺醒來人事全非。久而久之,她竟然不知道如何睡覺了。後來她的父母雖然離了婚,可是「不知如何睡覺」的陰影卻已經深烙在潛意識中,讓她過著無眠的夜晚。

當一個難纏之症幾經治療都不見效的時候,我們已經不能單純著眼於肉體的現象。身為一名醫生,應該要認知到,每一個疾病的發生都是在表達一種需要,藉著疾病的發生促使病人獲得某一種能力,以便病人將來可以自由的使用這一能力。所以說,疾病是老天爺給予我們的個別課。

以這位年輕的乾癬病人為例,她的乾癬究竟要表達什麼需要呢?原來,她需要的是「溫暖」與「愛」,可是她十年來所接受的治療,卻都是反覆的塗抹類固醇藥物,這種「不對症」的治療,當然無助於疾病痊癒。

生病具有重大的意義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乾癬是一種「血瘀症」,也就是血液循環不良的病症。年紀輕輕的人何以出現「血瘀」呢?就如病人自己所回憶的童年生活,她每天活在父母打鬧不休的恐怖暴力氣氛下,緊張害怕會讓人全身收縮,肌肉緊繃,經年累月的情緒壓力爆發於外在的,就是皮膚病變。這樣的病變,說明她需要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

可是她的父母不會解讀身體釋放的訊息,只會帶她看皮膚科;而醫師也忽略了病人身體的真正訊息,所以不斷開出「標準用藥」。直到病人來到我這裡,我建議她找一位合適的心理諮商師做治療。當她學會給自己愛與溫暖之後,也同時決定要為自己做一點事情,展開大刀闊斧的改變。她開始積極的運動,睡眠也逐漸改善,就在恢復正常睡眠的那一個月,她的乾癬便痊癒了。

行醫多年以後,我強烈體會到:身為一名醫生,治療病人的第一規則,就是「盡你的所能,讓病人從這一疾病當中得到利益而痊癒」;畢竟疾病的唯一意義和目的,就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