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10-15歲要的不是管教,而是傾聽和了解!〔暢銷改版〕 | 拾書所

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10-15歲要的不是管教,而是傾聽和了解!〔暢銷改版〕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給爸媽「前青春期」的安心帖 ░░░▏
別用8歲方法來教12歲的小大人
當小心肝已成往事:拖延/頂嘴/脾氣暴
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高漲,不給「管」「教」,
天天暴走暴衝,是因父母仍把「管」「教」當成愛,
心裡又期待孩子能從「他律」轉成「自律」,
在兒少輔導領域逾30年的盧蘇偉,
邀請你放下幼年期教養方式,傾聽孩子想對你說什麼!


世界上有一種愛,相遇就是為了準備分離,那便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所有的照護、教導、叮嚀,都是為了孩子離家的那一刻做準備。

▏▍兒少輔導專家&暴走青春的守望者-盧蘇偉 ▍▏暢銷經典改版上市
父母的能量都用在工作上,下班看到失序的家庭環境,忍不住要碎碎唸或沒好臉色,結果「隨口提醒」馬上變孩子口中的「管太多」,親子瞬間開戰。

在兒童青少年輔導領域逾30年的盧蘇偉,精選35則真實個案,生動描繪親子衝突的現場,父母與孩子的兩難,剖析親子對安全感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傷心、不傷情、不傷身」的解決之道。

☻別再「緊迫盯人」逼迫孩子就範,累積「愛的存款」☻
爸媽盯緊緊,會讓順從的孩子變得沒有責任感、被動;不順從的孩子,則可能任性叛逆。
面對青春期敏感的孩子,父母要記得只和他們討論「大事」,放下「小事」,別當「超級台傭」!孩子折不折棉被、書桌亂七八糟、衣服穿了亂擺,只要不嚴重妨礙到生活秩序,都是「小事」;「大事」就是孩子每天過得好不好、全家的心情快樂嗎?

☺先改善親子關係才能發揮影響力,再和孩子談他該做的事☺
父母都想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力,但彼此互信的基礎夠不夠?是否能討論深刻議題?當孩子對你說心事的時候,你都怎麼回應?
親子之間不可能每次都想的一樣。父母的人生歷練多,遇衝突先讓自己好過,不口出惡言,事後親子再交換想法,透過理解與包容建立信任感;畢竟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發揮真正的影響力。

☺青少年,要的是父母的「傾聽」與「了解」☺
青少年正在確立自我價值觀,卻也很難了解自己內在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期待別人的信任和賞識,卻不一定有足夠能力獲得,在父母眼中常會覺得眼高手低。因此和青少年相處,記得「情」要擺在「事」前面,只要情緒對了,被充分同理、賞識、信任,親子才能心平氣和談論重要議題。

☺恭喜你,獲得父母這張「終身學習」的入場券!☺
很多父母在小孩上小學後就不再學習,不再看重孩子這個「人」,而看重「成績和表現」。期待孩子「像個大人」,卻又還用低年級的方法在管教孩子,導致親子衝突不斷。
陪伴青少年,別下指導棋就是好教養,改用祝福取代擔心和焦慮,父母此時扮演引導人生方向的教練,幫助孩子釐清內在需求和實際作為的落差。或許孩子一輩子都不了解父母的苦心,但父母在孩子感到真正快樂時,會覺得一切值得。

►││盧蘇偉在康健的教養三部曲││◄
盧蘇偉的教養學簡單好記憶,需要透過不同個案反覆練習;三部曲皆用生活常見的親子衝突,剖析父母無助感的來源、孩子為何憤怒、情感受傷如何修復、關係破裂怎麼挽回。

◎首部曲《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
聚焦國小中高年級~國中(10-15歲),父母如何在生活秩序感、成績表現的衝突,關照孩子剛萌生的自我意識;為轉大人之前,打下良好的家庭互動品質。

◎二部曲《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原:《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
聚焦高中~大學(16-20歲),由青少年過渡到成人,有更多兩代價值觀衝突。父母面對孩子即將獨立的心理調適,如何使親子從照顧者、被照顧者,無痛轉為親密的友伴關係。

◎三部曲《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焦點在成年子女,父母將迎來空巢期,子女無論是實質上或心態上都邁向獨立。父母面對成家的子女,更要退居幕後,把生活重心擺回自身,不再以愛之名,把彼此愛得遍體鱗傷。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再版序│夫妻和父母是需要經過學習,才能扮演好的角色!
推薦序│放膽讓孩子飛吧! 施寄青
推薦序│一個溫暖的教養錦囊 楊俐容
推薦序│謝謝父母對我全然的包容與信任 宋睿祥
自序│別把關心變打擾,孩子需要成長的空間

給為人父母
爸媽一定要忍住碎碎唸
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
孩子什麼樣,看父母就知道
父母先改,全家就會改變
上了國中,別把關心變成打擾
別做長不大的父母
父母的祝福比擔心有用
愛是無條件的支持
親子一起面對霸淩惡勢力
是誰教出霸凌的孩子?

給爸爸
和家人逐夢是珍貴資產
把家人當成最重要的客戶
讓年節的壓力到此為止
爸爸要練習調整自己的期待

給媽媽
媽媽記得把責任還給他人
缺愛者會藉照顧別人討愛
付出過多,容易情緒過勞
賞識自己「一直都很棒」
請媽媽們再「自私」一點

親子之間
母女脾氣暴,保持距離培養感情
別把對方當壞情緒的代罪羔羊
學測過後,孩子心事誰人知
人生不可能永遠第一名
愛孩子,也愛他選的科系
手足競爭反映愛的焦慮
「說謊」有時只是認知不同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教養男孩要讓他為自己負責
特別的孩子需要特別的愛

給少年仔
青春期先學會做自己的朋友
看見自己隱藏的自私
沒有努力在先,就想發大財?
大學念不完窩在家,怎麼辦?
三十歲還靠爸媽養
廖國豪該為自己負責

各界推薦/推薦序

▏▍ 舊雨新知熱烈推薦 ▍▏

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宋睿祥 基隆長庚肝臟外科副教授
李介文 臨床心理師
李四端 媒體工作者
李寶寶 金石堂書店採購
施寄青 知名作家/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品皓 好日子/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彭菊仙 親子作家+BW5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
楊家雯 何嘉仁書店採購
歐陽立中 丹鳳高中教師/作家

【暖心好評推薦】

「從爸媽的角度出發,探討父母在教養當中的心情與個別的難題,非常值得一讀,是專為父母量身打造的教養好書!」──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慢慢來,比較快。跟著盧蘇偉老師,用理解重新打造親密信任的親子關係。」──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這是孩子身心變化最劇烈的階段,爸媽不要被動接招,請跟著盧蘇偉的教養學,打掉重練,主動更新大腦!」──彭菊仙(親子作家)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