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美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繼《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之後,再度出手拯救深陷家庭戰場的父母!
※重新思考「分享」、「規矩」、「懲罰」、「獎勵」、「衝突」等教養觀,以同理心與孩子們重新連結!
※著重情緒智商的培養,真正的教養遠見是「不只停止爭吵,更讓孩子們成為終身扶持的摯友」!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對於親子教養的終極遠見:不只要停止爭吵,更要孩子們成為終身扶持的摯友!
★美國亞馬遜書店「情緒與心理健康」、「解決家庭衝突類」暢銷書
小孩吵架後,叫他們道歉反而讓狀況更糟?
要求孩子分享、輪流,竟會加劇手足衝突?
懲罰會延緩同理心的發展,讓孩子更難帶?
其實,孩子吵架,天經地義,因為他們在爭奪生存資源!
手足是我們誕生後遇到的第一個朋友/敵人,而這份感情可能延續一生。提倡「平和教養觀」、「情緒對焦」的蘿拉博士主張,父母需先療癒自己、練出高EQ,跟每個孩子建立緊密的感情,重新思考「懲罰」、「規矩」、「獎勵」、「分享」的意義,才能在孩子爭吵時引導他們表達自己、尊重別人感受,進而協商出兩全其美的做法。
如此,孩子們才會從冤仇人變好朋友,而且這份溝通智慧會跟著孩子一生,在職場、婚姻、友情中更加出色發光。
本書特色
•如何成為「平和的父母」?
1.花心思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2.與每個孩子各別建立深厚的連結,3.提供指導而非控制孩子。
•面對家庭戰場不害怕,一一拆解手足炸彈:當孩子說他恨弟弟妹妹/應該懲罰有攻擊性的孩子嗎?/為什麼須透過「衝突」來學習人際關係?/如何讚賞每個孩子,而不激起競爭?/當同理不奏效,該怎麼辦?/什麼時候父母該介入手足衝突?/為什麼不應強迫孩子道歉?/為什麼不應規定孩子分享?…
•當你準備生第二胎,如何才能讓老大有安全感,歡迎弟妹的到來?
該如何跟孩子談即將出生的寶寶?/當大孩子出現退化行為怎麼辦?/一開始便培養良好手足關係的九個祕訣/當寶寶進入學步期,十個維持家庭和諧的祕訣…
以情緒對焦解決手足衝突的範例
★重新思考「道歉」:
「你弄傷妹妹了!跟妹妹道歉,立刻!」→→╳
「我知道你對妹妹很不高興,但你這樣打她會讓她很受傷,因為她很愛你。你覺得可以做點什麼,讓妹妹覺得跟你在一起很安心?」→→○
★重新思考「輪流」:
「你玩太久了,玩具拿來!輪到弟弟了!」→→╳
「你跟弟弟約定好的時間到了,把玩具給弟弟,該輪到他囉。」→→○
★引導孩子說出心中感受,取代懲罰:
「弟弟那麼小,怎麼可以打他!你也要嚐嚐被打的滋味嗎?」→→╳
「你好生氣,用講的告訴弟弟,為什麼你這麼生氣。但是不可以打人。」→→○
蘿拉博士的提醒
•如果父母與每個小孩都感情親密,孩子們也會比較親近;如果親子間關係緊張、經常懲罰,小孩之間也較常攻擊爭吵。
•教給孩子情緒管理和解決衝突的技能,讓他們學會自行解決紛爭。
•幫助孩子培養緊密的終身手足情感,這對他們成年後維持健康友誼、工作關係以及建立家庭大有幫助。
蘿拉博士再度從「情感連結」出發,幫助爸媽平穩自身情緒、耐心地去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協助孩子表達感受。
書裡舉了許多例子引導爸媽平穩地介入孩子的衝突,譬如同理之後呼應孩子的渴望、或是設定限制。讓孩子們在爸媽的陪伴之下一起降溫,進入回想並且真正學會聆聽彼此,解決紛爭,增強溫暖的連結。
這本書再次讓我們明白愛是不害怕面對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在孩子最需要時與他們同在!——孫明儀(社工師.美國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
※重新思考「分享」、「規矩」、「懲罰」、「獎勵」、「衝突」等教養觀,以同理心與孩子們重新連結!
※著重情緒智商的培養,真正的教養遠見是「不只停止爭吵,更讓孩子們成為終身扶持的摯友」!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對於親子教養的終極遠見:不只要停止爭吵,更要孩子們成為終身扶持的摯友!
★美國亞馬遜書店「情緒與心理健康」、「解決家庭衝突類」暢銷書
小孩吵架後,叫他們道歉反而讓狀況更糟?
要求孩子分享、輪流,竟會加劇手足衝突?
懲罰會延緩同理心的發展,讓孩子更難帶?
其實,孩子吵架,天經地義,因為他們在爭奪生存資源!
手足是我們誕生後遇到的第一個朋友/敵人,而這份感情可能延續一生。提倡「平和教養觀」、「情緒對焦」的蘿拉博士主張,父母需先療癒自己、練出高EQ,跟每個孩子建立緊密的感情,重新思考「懲罰」、「規矩」、「獎勵」、「分享」的意義,才能在孩子爭吵時引導他們表達自己、尊重別人感受,進而協商出兩全其美的做法。
如此,孩子們才會從冤仇人變好朋友,而且這份溝通智慧會跟著孩子一生,在職場、婚姻、友情中更加出色發光。
本書特色
•如何成為「平和的父母」?
1.花心思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2.與每個孩子各別建立深厚的連結,3.提供指導而非控制孩子。
•面對家庭戰場不害怕,一一拆解手足炸彈:當孩子說他恨弟弟妹妹/應該懲罰有攻擊性的孩子嗎?/為什麼須透過「衝突」來學習人際關係?/如何讚賞每個孩子,而不激起競爭?/當同理不奏效,該怎麼辦?/什麼時候父母該介入手足衝突?/為什麼不應強迫孩子道歉?/為什麼不應規定孩子分享?…
•當你準備生第二胎,如何才能讓老大有安全感,歡迎弟妹的到來?
該如何跟孩子談即將出生的寶寶?/當大孩子出現退化行為怎麼辦?/一開始便培養良好手足關係的九個祕訣/當寶寶進入學步期,十個維持家庭和諧的祕訣…
以情緒對焦解決手足衝突的範例
★重新思考「道歉」:
「你弄傷妹妹了!跟妹妹道歉,立刻!」→→╳
「我知道你對妹妹很不高興,但你這樣打她會讓她很受傷,因為她很愛你。你覺得可以做點什麼,讓妹妹覺得跟你在一起很安心?」→→○
★重新思考「輪流」:
「你玩太久了,玩具拿來!輪到弟弟了!」→→╳
「你跟弟弟約定好的時間到了,把玩具給弟弟,該輪到他囉。」→→○
★引導孩子說出心中感受,取代懲罰:
「弟弟那麼小,怎麼可以打他!你也要嚐嚐被打的滋味嗎?」→→╳
「你好生氣,用講的告訴弟弟,為什麼你這麼生氣。但是不可以打人。」→→○
蘿拉博士的提醒
•如果父母與每個小孩都感情親密,孩子們也會比較親近;如果親子間關係緊張、經常懲罰,小孩之間也較常攻擊爭吵。
•教給孩子情緒管理和解決衝突的技能,讓他們學會自行解決紛爭。
•幫助孩子培養緊密的終身手足情感,這對他們成年後維持健康友誼、工作關係以及建立家庭大有幫助。
蘿拉博士再度從「情感連結」出發,幫助爸媽平穩自身情緒、耐心地去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協助孩子表達感受。
書裡舉了許多例子引導爸媽平穩地介入孩子的衝突,譬如同理之後呼應孩子的渴望、或是設定限制。讓孩子們在爸媽的陪伴之下一起降溫,進入回想並且真正學會聆聽彼此,解決紛爭,增強溫暖的連結。
這本書再次讓我們明白愛是不害怕面對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在孩子最需要時與他們同在!——孫明儀(社工師.美國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譯者簡介
傅雅群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現任諮商心理師,對親子關係與兒童心智發展感興趣。
傅雅群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現任諮商心理師,對親子關係與兒童心智發展感興趣。
目錄
國內外讚譽推薦
中文版序 父母成為情緒的自覺者,自然引導出快樂的孩子—曾國俊
選書緣起 多寶家庭的育兒寶典—Silvie
前言
●如果你正要迎接一個新生兒●如果小孩總是爭吵不休
第1篇 一○一種和平教養
第 1 章 如何當個平和的父母?
●一些教養的祕訣,協助你做個心平氣和的父母
第2篇 教小孩和平共處
第 2 章 和平教養如何協助手足關係?
●為什麼懲罰與放縱會加劇手足衝突?●重新思考「規矩」●設立帶有同理的限制●重新思考「暫時隔離」●重新思考「獎勵」●後果與限制之間的不同●當同理不奏效,該怎麼辦?●維持平時的關係●當小孩的行為已經脫序:積極介入法●計畫好的情緒潰堤:協助孩子渡過強烈的情緒●當不只一個孩子陷入劇烈情緒,如何協助每個孩子?
第 3 章 手足競爭的根源—父母如何改善
●孩子的觀點:他才不是朋友,是來篡位的!●加劇手足競爭的因素●父母擁有促進良好手足關係的力量
第 4 章 指導孩子情緒溝通與問題解決
●指導基本的情緒智商能力●你的新角色:翻譯員●指導孩子們辨認與溝通自己的需求與感受●指導孩子們向對方設立限制●指導孩子們傾聽彼此說話●指導孩子們解決問題●教導孩子們的基本妥協工具
第 5 章 當問題無法解決:教導孩子衝突和解
●套一件「相親相愛」上衣,這做法可行嗎?●為什麼必須透過「衝突」來學習經營人際關係?●如何幫孩子們學習靠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孩子們挺身對抗戲弄●惡毒的話語●當孩子說他恨弟弟妹妹●介入手足衝突的基本原則●應該懲罰出現攻擊性的孩子嗎?●當學步期幼兒總是攻擊哥哥姊姊●指導孩子們應對弟弟妹妹的攻擊●如何停止重複的攻擊●教導孩子們怎麼做:介入手足衝突●爭吵後,協助修復關係,而不是強迫道歉
第 6 章 為什麼孩子們不願分享?為什麼要爭執東西歸誰所有?
重新思考分享:一個激進的解決方法●自主協調輪流:孩子們學到了什麼?●指導孩子們學習等待
第 7 章 減緩手足競爭
●「不公平!」●絕不比較●避免貼標籤●如何讚賞每個孩子,而不激起競爭●誰能按電梯按鈕?●幫忙孩子們消化競爭的感覺●出生序與競爭●如果你比較偏愛其中一個小孩?
第 8 章 預防競爭、增進連結的方法
期待孩子們看重彼此●有助於增進手足連結的家庭習慣●助長手足親密的家庭規則與座右銘●如何創造更多孩子們間的正向互動●創造手足團隊精神的策略●瓦解結盟:如何避免孩子們結盟、排擠其他孩子●為什麼打鬧遊戲可以減緩手足競爭?●為什麼應該避免搔癢孩子呢?●當孩子們同住一個房間●當其中一個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過夜●家庭會議:是一個珍貴的機會
第3篇 在寶寶出生前至滿週歲之間
第 9 章 在寶寶誕生前,協助大孩子們預備這件事
與孩子談談即將出生的弟弟妹妹●懷孕期間,幫助孩子們建立連結的十二個方法●確保父母雙方都可以照顧孩子●孩子即將成為哥哥姊姊了!十個提供情緒支持的祕訣●斷奶?還是一大一小哺乳●幫忙大孩子預備好生產後的分離●如果你希望生產時大孩子也一起待在現場●為大孩子創作一本過渡的小書●為大孩子創作一個「活動箱」●迎接第二個孩子,你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盡力去愛每個孩子
...
中文版序 父母成為情緒的自覺者,自然引導出快樂的孩子—曾國俊
選書緣起 多寶家庭的育兒寶典—Silvie
前言
●如果你正要迎接一個新生兒●如果小孩總是爭吵不休
第1篇 一○一種和平教養
第 1 章 如何當個平和的父母?
●一些教養的祕訣,協助你做個心平氣和的父母
第2篇 教小孩和平共處
第 2 章 和平教養如何協助手足關係?
●為什麼懲罰與放縱會加劇手足衝突?●重新思考「規矩」●設立帶有同理的限制●重新思考「暫時隔離」●重新思考「獎勵」●後果與限制之間的不同●當同理不奏效,該怎麼辦?●維持平時的關係●當小孩的行為已經脫序:積極介入法●計畫好的情緒潰堤:協助孩子渡過強烈的情緒●當不只一個孩子陷入劇烈情緒,如何協助每個孩子?
第 3 章 手足競爭的根源—父母如何改善
●孩子的觀點:他才不是朋友,是來篡位的!●加劇手足競爭的因素●父母擁有促進良好手足關係的力量
第 4 章 指導孩子情緒溝通與問題解決
●指導基本的情緒智商能力●你的新角色:翻譯員●指導孩子們辨認與溝通自己的需求與感受●指導孩子們向對方設立限制●指導孩子們傾聽彼此說話●指導孩子們解決問題●教導孩子們的基本妥協工具
第 5 章 當問題無法解決:教導孩子衝突和解
●套一件「相親相愛」上衣,這做法可行嗎?●為什麼必須透過「衝突」來學習經營人際關係?●如何幫孩子們學習靠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孩子們挺身對抗戲弄●惡毒的話語●當孩子說他恨弟弟妹妹●介入手足衝突的基本原則●應該懲罰出現攻擊性的孩子嗎?●當學步期幼兒總是攻擊哥哥姊姊●指導孩子們應對弟弟妹妹的攻擊●如何停止重複的攻擊●教導孩子們怎麼做:介入手足衝突●爭吵後,協助修復關係,而不是強迫道歉
第 6 章 為什麼孩子們不願分享?為什麼要爭執東西歸誰所有?
重新思考分享:一個激進的解決方法●自主協調輪流:孩子們學到了什麼?●指導孩子們學習等待
第 7 章 減緩手足競爭
●「不公平!」●絕不比較●避免貼標籤●如何讚賞每個孩子,而不激起競爭●誰能按電梯按鈕?●幫忙孩子們消化競爭的感覺●出生序與競爭●如果你比較偏愛其中一個小孩?
第 8 章 預防競爭、增進連結的方法
期待孩子們看重彼此●有助於增進手足連結的家庭習慣●助長手足親密的家庭規則與座右銘●如何創造更多孩子們間的正向互動●創造手足團隊精神的策略●瓦解結盟:如何避免孩子們結盟、排擠其他孩子●為什麼打鬧遊戲可以減緩手足競爭?●為什麼應該避免搔癢孩子呢?●當孩子們同住一個房間●當其中一個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過夜●家庭會議:是一個珍貴的機會
第3篇 在寶寶出生前至滿週歲之間
第 9 章 在寶寶誕生前,協助大孩子們預備這件事
與孩子談談即將出生的弟弟妹妹●懷孕期間,幫助孩子們建立連結的十二個方法●確保父母雙方都可以照顧孩子●孩子即將成為哥哥姊姊了!十個提供情緒支持的祕訣●斷奶?還是一大一小哺乳●幫忙大孩子預備好生產後的分離●如果你希望生產時大孩子也一起待在現場●為大孩子創作一本過渡的小書●為大孩子創作一個「活動箱」●迎接第二個孩子,你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盡力去愛每個孩子
...
自序/導讀
當小女兒出生後,我也歷經一段掙扎且辛苦的日子,當時唯一能找到的相關書籍就是艾戴兒.費柏(Adele Faber)與伊萊恩.馬茲里許(Elaine Mazlish)合著的《和平共處的手足》(Siblings Without Rivalry)一書。好幾年來,我常閱讀這本書,即便到現在,遇到一些父母正苦惱於和學齡階段的孩子總是處不來,我依然會大力推薦這本書。然而,同時身為一個小寶寶與一個小孩的母親,每天都會遇到許多挑戰;當我在餵奶時要如何找點事給小孩做?當小孩過度熱情地擁抱寶寶,我該如何讓他學會動作輕柔?當寶寶開始會爬、會去拿小孩的玩具時,我該如何處理?在這個家庭成長與變動的階段,挑戰總是層出不窮,我希望擁有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父母將這些挑戰轉化成為親密。我讀過許多相關研究,知道小孩之間的手足關係會在頭一兩年建立起來,但我不得其法。
日子一年一年過去,我完成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創立育兒網站AhaParenting.com。我指導父母教養的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成千上萬個家庭,看見在家庭陷入困境時,什麼對家庭是有效的策略,什麼則效果不大。站在艾戴兒.費柏(Adele Faber)與伊萊恩.馬茲里許(Elaine Mazlish)及其精神嚮導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當代正向親職教養風潮之父)所提倡的同理心模式之上,我整合關於情緒、依附與腦部發展的最新研究結果(詳見本書最後的「致謝」篇),觀察與我工作的那些家庭中的動力,也結合我自己正念的工作,這些經驗都教導我如何轉化小孩的想法、感受、表達的話語與行為,終而能改變家裡的互動模式,而不是一味控制小孩的一舉一動。我發現,如果能做到下列三件艱難的任務,便能讓教養變得簡單許多:
1.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
2.與小孩保持連結,即便當我們正在設立限制、或小孩情緒很差時,也要保持連結。
3.提供指導,不要控制或懲罰小孩,透過增進小孩情緒智商的能力、為小孩設立帶有同理的限制,來支持他們逐漸精熟、掌握各種能力。
這三個做法將會改變你與小孩的關係,讓他們能更愉快幸福、情緒更健康,也更願意合作,而你自己也將在教養的過程中更為平靜、對自己更滿意。在我的第一本書《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Peaceful Parent, Happy Kids: How to Stop Yelling and Start Connection)中,詳盡描述上述三點。對我來說,這些做法是在教養中得到喜悅的關鍵,也因為它們是養育出快樂小孩的基礎,它們對於營造快樂的手足關係相當重要,如同一位讀者所描述:
將這三個重要關鍵(自我調整、培育連結、教導而非控制)付諸實行後,我的三個小孩(分別為六歲、五歲與三歲)現在更常玩在一起了,因為他們都覺得與我之間有更強的連結感,於是看起來不再那麼焦慮,也因此比較不再凡事訴諸與手足爭吵打架了。
——安娜
這些做法固然可以改變家庭,父母們依然會提出一些問題,而當我的小孩還年幼時,我也經常被這些問題所困擾,例如:
․如何協助小孩發展表達自己的需求、為自己挺身而出的能力,同時也能傾聽手足所說的話?
․如何同時協助兩個小孩(甚至三個小孩)處理強烈情緒?
․如何經營家人合作的文化,並讓手足之間的愛勝過彼此的競爭?
幸運的是,有些方法真的很有效。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挑戰,但目前有一些研究所證實的...
日子一年一年過去,我完成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創立育兒網站AhaParenting.com。我指導父母教養的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成千上萬個家庭,看見在家庭陷入困境時,什麼對家庭是有效的策略,什麼則效果不大。站在艾戴兒.費柏(Adele Faber)與伊萊恩.馬茲里許(Elaine Mazlish)及其精神嚮導海姆.吉諾特(Haim Ginott,當代正向親職教養風潮之父)所提倡的同理心模式之上,我整合關於情緒、依附與腦部發展的最新研究結果(詳見本書最後的「致謝」篇),觀察與我工作的那些家庭中的動力,也結合我自己正念的工作,這些經驗都教導我如何轉化小孩的想法、感受、表達的話語與行為,終而能改變家裡的互動模式,而不是一味控制小孩的一舉一動。我發現,如果能做到下列三件艱難的任務,便能讓教養變得簡單許多:
1.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
2.與小孩保持連結,即便當我們正在設立限制、或小孩情緒很差時,也要保持連結。
3.提供指導,不要控制或懲罰小孩,透過增進小孩情緒智商的能力、為小孩設立帶有同理的限制,來支持他們逐漸精熟、掌握各種能力。
這三個做法將會改變你與小孩的關係,讓他們能更愉快幸福、情緒更健康,也更願意合作,而你自己也將在教養的過程中更為平靜、對自己更滿意。在我的第一本書《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Peaceful Parent, Happy Kids: How to Stop Yelling and Start Connection)中,詳盡描述上述三點。對我來說,這些做法是在教養中得到喜悅的關鍵,也因為它們是養育出快樂小孩的基礎,它們對於營造快樂的手足關係相當重要,如同一位讀者所描述:
將這三個重要關鍵(自我調整、培育連結、教導而非控制)付諸實行後,我的三個小孩(分別為六歲、五歲與三歲)現在更常玩在一起了,因為他們都覺得與我之間有更強的連結感,於是看起來不再那麼焦慮,也因此比較不再凡事訴諸與手足爭吵打架了。
——安娜
這些做法固然可以改變家庭,父母們依然會提出一些問題,而當我的小孩還年幼時,我也經常被這些問題所困擾,例如:
․如何協助小孩發展表達自己的需求、為自己挺身而出的能力,同時也能傾聽手足所說的話?
․如何同時協助兩個小孩(甚至三個小孩)處理強烈情緒?
․如何經營家人合作的文化,並讓手足之間的愛勝過彼此的競爭?
幸運的是,有些方法真的很有效。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挑戰,但目前有一些研究所證實的...
各界推薦/推薦序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余琬儒(魚丸醫師)∣小兒科醫師.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尚瑞君∣專欄作家
孫明儀∣社工師.美國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
駱郁芬∣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國內外讚譽推薦
這本書傳遞希望、也提供協助,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睿智地將尊重、敏銳、設立限制的方法,應用在手足之間的動力上,書中呈現一些真實情境,描繪父母如何將衝突轉化為培養能力的契機,並將父母的擔憂化為有意義的介入,這本書巧妙地指導父母,如何重視每位小孩的個別經驗、設立限制、減少衝突,並協助孩子發展出終生受用的能力。——蒂娜.佩恩.布萊森(Tina Payne Bryson)博士,《教孩子與情緒做朋友》(The Whole-Brain Child)與《教養,從與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No-Drama Discipline)共同作者
父母們需要各方面的協助,才得以成為心目中理想的父母,也才能運用一些技巧來影響孩子、使孩子成為好市民。蘿拉博士的書中充滿著這樣的資源,也呈現許多真實案例,既實用、發人深省又鼓舞人心。在我養育小孩的階段,如果能閱讀到這本書,幫助一定很大!——珍.奈爾森(Jane Nelsen)博士,正向教養系列叢書作者與共同作者
終於,有一本解答手足競爭相關問題的書問世了!在這本啟發人心的書中,蘿拉博士立基於科學研究,提供許多機智的策略,所有父母皆可藉此協助孩子透過同理、正念與平靜,來解決彼此間的衝突,是一本新手父母必讀的實用書籍!——喜法莉.薩貝瑞(Shefali Tsabary)博士,《覺醒父母》(The Conscious Parent),《失控》(Out of Control)作者
多一個小孩加入家庭,製造了前所未見的挑戰,蘿拉博士告訴父母們如何避免手足關係中常見的問題,以及如何傳達他們對彼此的愛,即便在有壓力的情境下亦然,讓孩子真正感到被支持。打開這本書,你將得到許多淺顯易懂、有智慧、可行的做法,並協助父母與孩子能互相尊重。——派蒂.懷普芙勒(Patty Wipfler),育兒網站「手牽手,齊教養」(Hand in Hand Parenting)創辦人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以別具風格、正向而尊敬的語調,運用許多情境、實例為父母提供指引,對擁有多個孩子的父母來說,本書是必要的工具。馬克罕博士的同理法則,對父母來說是激勵人心、對小孩來說則是釋放!——麗莎.帕克(Lysa Parker)與芭芭拉.妮可森(Barbara Nicholson),依附教養國際協會(Attachment Parenting International)創辦人,《親密育兒》(Attached at the Heart)作者
身為哥哥姊姊的孩子們有福了!這本書無疑是一幅家庭藍圖,呈現如何將孩子之間的爭吵轉化為手足合作,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擁有溫暖而互相照料的手足關係,閱...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余琬儒(魚丸醫師)∣小兒科醫師.粉專「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尚瑞君∣專欄作家
孫明儀∣社工師.美國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
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
駱郁芬∣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國內外讚譽推薦
這本書傳遞希望、也提供協助,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睿智地將尊重、敏銳、設立限制的方法,應用在手足之間的動力上,書中呈現一些真實情境,描繪父母如何將衝突轉化為培養能力的契機,並將父母的擔憂化為有意義的介入,這本書巧妙地指導父母,如何重視每位小孩的個別經驗、設立限制、減少衝突,並協助孩子發展出終生受用的能力。——蒂娜.佩恩.布萊森(Tina Payne Bryson)博士,《教孩子與情緒做朋友》(The Whole-Brain Child)與《教養,從與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No-Drama Discipline)共同作者
父母們需要各方面的協助,才得以成為心目中理想的父母,也才能運用一些技巧來影響孩子、使孩子成為好市民。蘿拉博士的書中充滿著這樣的資源,也呈現許多真實案例,既實用、發人深省又鼓舞人心。在我養育小孩的階段,如果能閱讀到這本書,幫助一定很大!——珍.奈爾森(Jane Nelsen)博士,正向教養系列叢書作者與共同作者
終於,有一本解答手足競爭相關問題的書問世了!在這本啟發人心的書中,蘿拉博士立基於科學研究,提供許多機智的策略,所有父母皆可藉此協助孩子透過同理、正念與平靜,來解決彼此間的衝突,是一本新手父母必讀的實用書籍!——喜法莉.薩貝瑞(Shefali Tsabary)博士,《覺醒父母》(The Conscious Parent),《失控》(Out of Control)作者
多一個小孩加入家庭,製造了前所未見的挑戰,蘿拉博士告訴父母們如何避免手足關係中常見的問題,以及如何傳達他們對彼此的愛,即便在有壓力的情境下亦然,讓孩子真正感到被支持。打開這本書,你將得到許多淺顯易懂、有智慧、可行的做法,並協助父母與孩子能互相尊重。——派蒂.懷普芙勒(Patty Wipfler),育兒網站「手牽手,齊教養」(Hand in Hand Parenting)創辦人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以別具風格、正向而尊敬的語調,運用許多情境、實例為父母提供指引,對擁有多個孩子的父母來說,本書是必要的工具。馬克罕博士的同理法則,對父母來說是激勵人心、對小孩來說則是釋放!——麗莎.帕克(Lysa Parker)與芭芭拉.妮可森(Barbara Nicholson),依附教養國際協會(Attachment Parenting International)創辦人,《親密育兒》(Attached at the Heart)作者
身為哥哥姊姊的孩子們有福了!這本書無疑是一幅家庭藍圖,呈現如何將孩子之間的爭吵轉化為手足合作,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擁有溫暖而互相照料的手足關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