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養,從正向面對情緒開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教你如何不打不罵不怒吼,回應1-5歲孩子的負面 | 拾書所

最好的教養,從正向面對情緒開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教你如何不打不罵不怒吼,回應1-5歲孩子的負面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你什麼方法都試了,卻還是搞不定任性、
暴走、難以溝通的孩子?
其實,你沒看懂他們的情緒!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作者最新力作!
★父母一致推崇「教養不失控」必備之書!
★全書穿插幽默情境圖文對話,讓父母更理解如何說、如何做。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曹玉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鋅鋰師拔麻(臨床心理師)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教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經歷與思考
 
許多父母面對1-5歲孩子,總會感嘆「簡直是外星人」無法溝通,哀嘆他們「像個小惡魔」無法控制暴走的行為。父母天天發火、大吼大罵,仍然無法達到有效的教養……
 
我們常會聽到情緒失控的父母這麼說:
 
「我什麼方法都試了,就是管不住他!」
「他會這麼做,是在挑戰我的底線!」
「我不能讓這孩子騎到我頭上,現在不壓她,以後就壓不住了!」
「到底怎麼做,才能不讓我家三歲的孩子動不動就生氣?」
「她是邊看著我邊把杯子扔到地上,分明是故意激怒我!」
 
法國最受父母推崇的兒童心理學家伊莎貝爾.費歐沙,以她四十年的諮商經驗出版此書,指引父母理解1-5歲孩子的大腦如何運作,以正向態度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背後的真實動機。

她提出很多親子衝突,往往來自語言和情緒的誤解,一旦父母能理解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所擁有的思考模式及語言,知道暴走、任性的行為背後,其實是有等待父母來理解的情緒與心理,如此不必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也就能改善親子關係。

此書還穿插符合情境的圖文對白,讓讀者快速看懂孩子如何理解父母的話語,而父母又該如何回應孩子,跟孩子做正向的溝通,以達到有效的教養力。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         
本書插圖呈現的概念    
 
1.小孩,比綠色植物還麻煩!
● 他的情感庫存是否充沛?      
● 突然哭鬧和其他情緒風暴      
● 她總是動來動去      
● 他在椅子上搖來晃去      
● 父母的因素      
● 這符合他的年紀!
 
2.一歲到一歲半:父母說「不」的時期   
● 說「停」而不是「不行」      
● 親身介入
● 她無視規則,既不遵守界限,也不遵守禁令!
● 她在做的就是我剛剛才不准她做的事情,而且她還直視著我做!         
● 他什麼都要,馬上就要!      
● 他指東指西,總是什麼都想要!
● 她跌倒了,在哭之前,她先看了我      
● 我一離開她就大叫
● 他會在半夜醒來!
 
3.一歲半到兩歲:孩子說「不」的時期   
● 她作對      
● 一點點的不如己意,他就大叫      
● 她的問題令我煩躁
● 他調皮搗蛋      
● 他打人、咬人、拉人頭髮      
● 何不藉機教他一些聆聽與同理的社會能力?      
 
4.兩歲到兩歲半:秩序、順序、脫序!   

● 她在腦海中建立秩序!
● 每件事情按部就班、照順序來!
● 她不願意離開小公園      
● 接納情緒和感受      
● 她害怕新的狀況      
● 他不睡覺
● 叫他的時候他不聽
● 她不吃飯又/或玩食物
● 他說髒話
 
5.兩歲半到三歲:我...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曹玉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鋅鋰師拔麻∣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法國父母一致口碑推薦

◎「這本書太神奇了!我要向所有的父母推薦!就在我對孩子大吼,失去理智做了可怕的事情之後,我買了這本書!我必須說,它拯救了我的人生!」——巴黎,歐若娜

◎「它是個金礦!如果你正為了一到五歲『講不聽』的孩子失去理智,我會建議你來讀它。如果你的孩子才剛出生,我也會建議你要先買下這本書預先做準備。它會讓你省去發火的時間,讓你不再為了這年紀孩子的教養疲於奔命。」——里昂,伊洛迪

內容試閱

或許有些正向教養的建議,在你眼中太過簡單和理想化。這是因為我們都太習慣於家庭衝突而覺得它們是正常的,也太習慣於孩子的不合作,因此當有人告訴你「正向教養不僅可行,而且還很容易做到」時,你必然感到猶豫,也不知道是否該相信。這就像當我們使勁全力想推開一扇門,卻發現只要輕輕一拉就能打開時,可能會讓人感到疑惑且不可思議——本書的意旨也在此,就是跟讀者分析開門的方向,而不是教你用力硬闖。


本書處理的情緒問題,有些雖然我已經在《孩子的心靈情感》一書中探討過,但在這裡,我也想同時專注於孩子那些尤其令父母生氣的行為。那真的是任性嗎?孩子怎麼了?從第一章起,就將討論這些賦予本書整體基調的問題。孩子的教育首先是一種親子關係,重視這一點永遠是優先要務。不良的親子關係會導致從攻擊性到學業成績不佳等各種症狀。反之,好的關係能讓我們面對困難,一起克服障礙。然而,我們太容易忘記這項優先要務。維持親子關係並不代表為了讓孩子愛我們而「縱容」孩子的一切。每個孩子的基本需求都是感覺到自己被愛。你會告訴我:「這很明顯」。沒錯,但對幼兒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這麼簡單。即使他是被愛的,他仍可以找到成千上萬覺得自己不被愛的理由。我們將會看到該如何填滿小寶貝愛的庫存及培養他們的安全感。這份安全感將是我們建構教育的基礎。

通常人們會以欠缺關愛來解讀一切,這也比較容易,但事實上,孩子的行為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像是壓力過大、刺激過剩、無聊或單純的心理需求。我們將探討其他這些危機因子。

此外,面對同樣的聲音,一個嬰兒會哭,另一個會睜大雙眼⋯⋯對其中一個來說是恐懼,對另一個來說則是好奇的對象⋯⋯當嬰兒來到這個世界時,已經有九個月的生命,有九個月的經歷了。就如同沒有父母是相似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歷史、需求和目標,也有自己的極限,並且根據其年齡、荷爾蒙,以及決定能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的社經地位而不同。同樣的,也沒有任何的親子關係會與他人的相似,因為每一次的經歷都發生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和特定的環境中。因此,要由每個人自己去創造與孩子的關係。雖然如此,但我們畢竟都是人類,而相較於成人的大腦,兩歲孩子之間的大腦相似度將會比較高。我們很清楚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但必須承認,我們卻常常指責他們的行為處事不像大人!孩子許多令人費解的反應其實是來自於錯誤的解讀。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在發展,他看事情、理解事情的方式跟我們不全然相同。許多衝突、無用的處罰和父母的惱怒都是因為不瞭解此事而起。總之,會有親子戰爭只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有所期望。從孩子的年齡來看,這些期望是否實際?一個小男孩說謊了……在他兩歲的時候和四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應對嗎?讓我們一起思考,一起調整我們的態度,找到能回應「我們自己的孩子」特殊需求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回應一個假想中的孩子!

接著到第二章,我們將會面對寶寶從一歲到一歲半的發展歷程。第三章會專注在一歲半到兩歲孩子的任性、反抗和怒氣上。第四章能讓我們探索兩歲到兩歲半孩子的世界。在第五章,我們將會發現兩歲半到三歲寶寶的自我宇宙。第六章中,我們會看到如何面對三歲到三歲半孩子的違抗。在三歲半到四歲之間,孩子會面對新的恐懼,我們將在第七章討論。四歲的孩子已經是另一個人,蠻不講理、說謊,會害怕和做惡夢,第八章將專注在他們身上。第九章則會討論四歲半到五歲的階段,對父母來說,最可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有些孩子九個月大開始走路,有些則在十八個月大時才開始。有些在一歲十個月就能運用相當有組織的語言,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