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繼《教室裡的對話練習》後,學思達推手再次細述實踐薩提爾對話模式的心路歷程。
24則家庭日常對話的真實紀錄,24篇親子建立連結的真切體悟,
一本從平凡生活出發,卻充滿自覺自省的直叩內心之作,
從跌跌撞撞的教養之路,帶你遇見親子間如何邁向和諧、緊密的內在連結。
翻轉教育先行者,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輝誠,
過去幾年與摯友李崇建老師攜手,致力將薩提爾對話模式融入教學現場。
本書將薩提爾的實踐場域,從教室拉回家庭,收錄24篇與兒子張小嚕的對話與日常,
內容涵蓋了溝通、學習、情緒、愛與價值等不同面向,
字裡行間不僅回溯當年身為人子的心境,更細緻描述身為人父的自省與覺察。
過去,父母應對孩子狀況,總是慣用說教、指責的方式,
希望迅速解決問題,而忽略理解孩子的內在感受,
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無法對話。
本書作者輝誠老師,也是在當上了爸爸之後,
才開始一步步學習如何與孩子深度連結。
談到輸贏,面對孩子怕輸的心態,
他從「嚕嚕啊!你是不是很喜歡贏的感覺?」核對孩子的感受與觀點出發,
更鼓勵孩子「先深呼吸,想一想自己有多生氣」再次核對感受。
論及爭執,他自省過往不是超理智(講大道理),就是指責(論斷出誰對誰錯,訓斥犯錯者),
偶爾討好(你委屈了,補償你喔),偶爾打岔(算了算了,不要計較)。
但學過薩提爾後,面對孩子與同儕的爭執,
輝誠老師細細描繪自己嘗試在「解爭執」過程中,如何力行「一致性應對姿態」的思緒轉折:
關注覺察自我內在情緒,告訴自己:「即使我生氣煩躁,我也沒像過去一樣直接做出反應⋯⋯
我真的和以前不同了,我喜歡現在努力改變的自己。」
不少親子教養相關研究顯示:父母回應孩子的語言與詞彙量,會影響孩子腦神經發育;父母回應孩子的次數與態度,是否足夠多且專注,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多付出時間,與孩子進行高品質的對話,對孩子有莫大好處。
薩提爾推手李崇建,則形容本書為「教養的豐盛饗宴」:「《家庭裡的對話練習》包羅了情意對話、知性對話、愛的對話、處理爭執的對話、生活上的對話、看似隨性卻深刻的對話⋯⋯,輝誠都做了非常豐富的示範⋯⋯這是一本重要的教養書,呈現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卻不特別標舉任何概念,逕自帶出教養的面貌,相當豐盛且容易理解。」
就從這本書開始,讓我們從關注自身情緒與感受起步,
練習在關鍵處展開對孩子想法的好奇,
更試著進一步在感受與行動之間創造迴圈、來回核對,
在家庭裡展開正向、溫暖且高品質的對話。
本書亮點:
✔從單向管教到雙向連結:從常見的上對下指導性表達,轉而更強調用一致性表達連結彼此內心感受。
✔從教室情境到家庭現場:學思達教師從教室裡的薩提爾對話出發,將之運用於家庭教養的真實記錄。
✔取自生活的真實示範:24篇樸實好文,展現親子間24種日常情境,背後或成功或失敗的對話示範。
✔童言童語的幽默療癒:文末小品「嚕嚕語錄」,體會如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富含的赤子之心。
24則家庭日常對話的真實紀錄,24篇親子建立連結的真切體悟,
一本從平凡生活出發,卻充滿自覺自省的直叩內心之作,
從跌跌撞撞的教養之路,帶你遇見親子間如何邁向和諧、緊密的內在連結。
翻轉教育先行者,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張輝誠,
過去幾年與摯友李崇建老師攜手,致力將薩提爾對話模式融入教學現場。
本書將薩提爾的實踐場域,從教室拉回家庭,收錄24篇與兒子張小嚕的對話與日常,
內容涵蓋了溝通、學習、情緒、愛與價值等不同面向,
字裡行間不僅回溯當年身為人子的心境,更細緻描述身為人父的自省與覺察。
過去,父母應對孩子狀況,總是慣用說教、指責的方式,
希望迅速解決問題,而忽略理解孩子的內在感受,
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無法對話。
本書作者輝誠老師,也是在當上了爸爸之後,
才開始一步步學習如何與孩子深度連結。
談到輸贏,面對孩子怕輸的心態,
他從「嚕嚕啊!你是不是很喜歡贏的感覺?」核對孩子的感受與觀點出發,
更鼓勵孩子「先深呼吸,想一想自己有多生氣」再次核對感受。
論及爭執,他自省過往不是超理智(講大道理),就是指責(論斷出誰對誰錯,訓斥犯錯者),
偶爾討好(你委屈了,補償你喔),偶爾打岔(算了算了,不要計較)。
但學過薩提爾後,面對孩子與同儕的爭執,
輝誠老師細細描繪自己嘗試在「解爭執」過程中,如何力行「一致性應對姿態」的思緒轉折:
關注覺察自我內在情緒,告訴自己:「即使我生氣煩躁,我也沒像過去一樣直接做出反應⋯⋯
我真的和以前不同了,我喜歡現在努力改變的自己。」
不少親子教養相關研究顯示:父母回應孩子的語言與詞彙量,會影響孩子腦神經發育;父母回應孩子的次數與態度,是否足夠多且專注,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多付出時間,與孩子進行高品質的對話,對孩子有莫大好處。
薩提爾推手李崇建,則形容本書為「教養的豐盛饗宴」:「《家庭裡的對話練習》包羅了情意對話、知性對話、愛的對話、處理爭執的對話、生活上的對話、看似隨性卻深刻的對話⋯⋯,輝誠都做了非常豐富的示範⋯⋯這是一本重要的教養書,呈現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卻不特別標舉任何概念,逕自帶出教養的面貌,相當豐盛且容易理解。」
就從這本書開始,讓我們從關注自身情緒與感受起步,
練習在關鍵處展開對孩子想法的好奇,
更試著進一步在感受與行動之間創造迴圈、來回核對,
在家庭裡展開正向、溫暖且高品質的對話。
本書亮點:
✔從單向管教到雙向連結:從常見的上對下指導性表達,轉而更強調用一致性表達連結彼此內心感受。
✔從教室情境到家庭現場:學思達教師從教室裡的薩提爾對話出發,將之運用於家庭教養的真實記錄。
✔取自生活的真實示範:24篇樸實好文,展現親子間24種日常情境,背後或成功或失敗的對話示範。
✔童言童語的幽默療癒:文末小品「嚕嚕語錄」,體會如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富含的赤子之心。
目錄
推薦序
從這本書出發,開啟家庭中愛的流動 林怡辰
從安頓走向連結 蔡淇華
導 讀
教養的豐盛呈現 李崇建
作者序
從教養之路,走向親子連結之路
輯一 父親這回事
01 胎教與家學
02 父子手牽手
輯二 我的教養體悟
03 不講道理,學習接納與表達渴望
04 表達渴望,不只有觀點和期待
05 愛的印記與連結
06 改變孩子一生的四個問題
07 熱茶燙燙
08 準時與提前準備的重要
輯三 薩提爾的親子連結——關於學習與成績
09 如何看待輸贏
10 獎勵與學習
11 轉念,找到正向資源
12 最佳男主角
13 考好考壞,關於成績的對話
14 嚕嚕自學
輯四 薩提爾的親子連結——關於情緒與價值
15 用關心和愛,取代命令
16 插隊
17 出名
18 教孩子欣賞與感謝
19 教孩子釋放恐懼和焦慮
20 髒話,當你遇到不禮貌的回應時
21 「爭執」與「解爭執」
22 你會選誰?
23 后翼棄兵,要棄什麼?
24 教孩子靜坐、正念與冥想
跋 再會囉,我的心肝阿母
從這本書出發,開啟家庭中愛的流動 林怡辰
從安頓走向連結 蔡淇華
導 讀
教養的豐盛呈現 李崇建
作者序
從教養之路,走向親子連結之路
輯一 父親這回事
01 胎教與家學
02 父子手牽手
輯二 我的教養體悟
03 不講道理,學習接納與表達渴望
04 表達渴望,不只有觀點和期待
05 愛的印記與連結
06 改變孩子一生的四個問題
07 熱茶燙燙
08 準時與提前準備的重要
輯三 薩提爾的親子連結——關於學習與成績
09 如何看待輸贏
10 獎勵與學習
11 轉念,找到正向資源
12 最佳男主角
13 考好考壞,關於成績的對話
14 嚕嚕自學
輯四 薩提爾的親子連結——關於情緒與價值
15 用關心和愛,取代命令
16 插隊
17 出名
18 教孩子欣賞與感謝
19 教孩子釋放恐懼和焦慮
20 髒話,當你遇到不禮貌的回應時
21 「爭執」與「解爭執」
22 你會選誰?
23 后翼棄兵,要棄什麼?
24 教孩子靜坐、正念與冥想
跋 再會囉,我的心肝阿母
各界推薦/推薦序
深刻導讀
李崇建 (教育工作者、薩提爾推手)
溫暖推薦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作家)
蔡淇華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兼任圖書館主任)
父母的互動與語言,影響孩子的腦神經發育⋯⋯《家庭裡的對話練習》包羅了情意對話、知性對話、愛的對話、處理爭執的對話、生活上的對話、看似隨性卻深刻的對話⋯⋯這是一本重要的教養書,呈現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卻不特別標舉任何概念,逕自帶出教養的面貌,相當豐盛且容易理解。──李崇建,薩提爾推手
我很喜歡輝誠老師的文字,坦承、清晰、富有邏輯,兼具感受接納,更多的是詳盡的對話思考⋯⋯原生家庭的經驗怎麼應對?該怎麼連結紛亂的自己?自己的連結落空怎麼放手讓孩子選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著實又哭又笑,滿滿的被療癒後,開始嘗試。──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這本新書不啻是21世紀最需要的「教養大全」。輝誠老師提出一個個實例與練習,讓我們學會如何帶孩子一起「看待輸贏」、「釋放恐懼和焦慮」、「正向轉念」、「面對爭執」、「表達欣賞與感謝」,最後能夠「用關心和愛取代命令」。──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兼任圖書館主任
李崇建 (教育工作者、薩提爾推手)
溫暖推薦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作家)
蔡淇華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兼任圖書館主任)
父母的互動與語言,影響孩子的腦神經發育⋯⋯《家庭裡的對話練習》包羅了情意對話、知性對話、愛的對話、處理爭執的對話、生活上的對話、看似隨性卻深刻的對話⋯⋯這是一本重要的教養書,呈現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卻不特別標舉任何概念,逕自帶出教養的面貌,相當豐盛且容易理解。──李崇建,薩提爾推手
我很喜歡輝誠老師的文字,坦承、清晰、富有邏輯,兼具感受接納,更多的是詳盡的對話思考⋯⋯原生家庭的經驗怎麼應對?該怎麼連結紛亂的自己?自己的連結落空怎麼放手讓孩子選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著實又哭又笑,滿滿的被療癒後,開始嘗試。──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這本新書不啻是21世紀最需要的「教養大全」。輝誠老師提出一個個實例與練習,讓我們學會如何帶孩子一起「看待輸贏」、「釋放恐懼和焦慮」、「正向轉念」、「面對爭執」、「表達欣賞與感謝」,最後能夠「用關心和愛取代命令」。──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兼任圖書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