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族的美感──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的對話》是依本首度探討台灣原住民藝術與西洋藝術相比較的思考實錄。長期關懷原住民的林建成,以十餘年的時間,上山下海,深入台灣各個台灣原住民部落,以田野調查工作者的熱誠和文化人類學的背景,探尋原住民生活中蘊含的美感與文化內涵,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資料與照片,紀錄下原住民的文化與藝術。
除了對於原住民藝術文化的深刻體認之外,林建成更把視野拉大,將他所長期觀察的原住民藝術文化與西洋藝術並列思考,分別從「神話與宗教之美」、「生活與歷史」、「體質與運動」、「植物與醫藥」、「物質與工藝」、「創作與藝術」等六個面向切入,涵蓋了排灣、魯凱、卑南、雅美、布農、阿美、泰雅、賽夏、鄒、噶瑪蘭、邵、太魯閣等不同原住民族群,以及從希臘古典雕塑到二十世紀的經典大師名作,以四十五個篇章、橫跨東西的跨領域思考方式,提供了讀者一種看待藝術的全新角度。
作者在每一個篇章的最後,都闢了一個「對話」的單元,比較原住民文化與西洋藝術的異同——魯凱族的搶婚習俗vs.波隆納〈被掠奪的薩賓人〉、鄒族的戰祭vs.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卑南族的婦女節vs.克林姆的〈女人的三階段〉、布農族的巫醫vs.林布蘭特的〈杜普爾醫生的解剖課〉、排灣族的獸骨勳章vs.歐姬芙的〈牛頭骨與白玫瑰〉、阿美族的舞者vs.馬諦斯的〈舞者〉……等,不論是人類的共通性,或者異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皆引人省思,更體會到原住民文化藝術的特色與豐富內涵。
除了對於原住民藝術文化的深刻體認之外,林建成更把視野拉大,將他所長期觀察的原住民藝術文化與西洋藝術並列思考,分別從「神話與宗教之美」、「生活與歷史」、「體質與運動」、「植物與醫藥」、「物質與工藝」、「創作與藝術」等六個面向切入,涵蓋了排灣、魯凱、卑南、雅美、布農、阿美、泰雅、賽夏、鄒、噶瑪蘭、邵、太魯閣等不同原住民族群,以及從希臘古典雕塑到二十世紀的經典大師名作,以四十五個篇章、橫跨東西的跨領域思考方式,提供了讀者一種看待藝術的全新角度。
作者在每一個篇章的最後,都闢了一個「對話」的單元,比較原住民文化與西洋藝術的異同——魯凱族的搶婚習俗vs.波隆納〈被掠奪的薩賓人〉、鄒族的戰祭vs.畢卡索的〈格爾尼卡〉、卑南族的婦女節vs.克林姆的〈女人的三階段〉、布農族的巫醫vs.林布蘭特的〈杜普爾醫生的解剖課〉、排灣族的獸骨勳章vs.歐姬芙的〈牛頭骨與白玫瑰〉、阿美族的舞者vs.馬諦斯的〈舞者〉……等,不論是人類的共通性,或者異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皆引人省思,更體會到原住民文化藝術的特色與豐富內涵。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