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臺灣第一本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
肉骨茶、海南雞飯、福建薄餅……這味道,是記憶中似曾相識的美味,也是華人魂牽夢縈的原鄉況味。
早年華人移民東南亞的人數眾多,源自於原鄉的飲食也跟著開枝散葉,馬來西亞有的城市仍保留著華人傳統飲食,也有與當地飲食融合後產生的特色飲食。
儘管我們樂於享受馬來西亞的美食,對於大馬食材與飲食文化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肉骨茶的「茶」不是源自「茶葉」而是「人名」,那麼為什麼這道菜要叫做「肉骨茶」?又如提到「海南雞飯」,我們腦海裡往往第一個聯想到新加坡,殊不知它其實源自大馬;而在地的海南咖啡都會附上一根中式調羹,究竟所為何來?福建麵與一代歌后鄧麗君之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軼事?
作者陳靜宜受大馬知名飲食作家林金城啟發,長期鑽研馬來西亞飲食文化,每每遠赴吉隆坡、怡保、麻六甲、檳城等地,親自品嚐各式華人美食,採訪其人其店,記錄「吃一次少一次」的道地小吃。她以馬來西亞的人和食物為主軸,囊括福建、潮州、廣東系的經典小吃,如福建薄餅、肉骨茶、海南雞飯、廣東豬腸粉、潮州炒粿條、華人沙嗲等。寫馬來西亞食物激盪出的辛甘鹹香,也寫背後的華工歷史與庶民文化;寫馬來西亞小吃的誕生與淵源,也寫老店與老時代的軼聞野史,大馬風味盡在筆下、在書中,進而瀰漫在空氣裡,使讀者隨之勾起食欲與玩興,更為馬來西亞的飲食做了精采的見證。
作者簡介
目錄
推薦序
啊,那似曾相識的味道/葉怡蘭
望文生味的跨界域飲食書寫/楊佳賢
南洋味道裡的鄉愁/李舒
自序
寫下美味,留住歷史
前言
福建肉骨茶 B a k k u t t e h
肉骨茶是喝湯還是吃肉?
肉骨茶的由來
肉骨茶怎麼點?怎麼吃?
肉骨茶猶如武林,各立門派
‧巴生──肉骨茶的大本營
‧南洋風乾式肉骨茶
‧白派潮州肉骨茶
‧清淡養生的客家肉骨茶
福建薄餅 P o p i a h
土生華人的金杯薄餅
辣醬制霸的嬤嬤薄餅
大馬華人薄餅
‧薄餅的靈魂要角
‧泡湯薄餅
食尚薄餅
福建麵 H o k k i e n M e e
吉隆坡原創的福建麵
檳城福建麵「蝦味鮮」
海南雞飯 Ha i n a n e s e C h i c k e n R i c e
「海南雞飯」始於大馬
海南雞飯重點不在飯也不在雞?!
海南雞飯怎麼吃?
恐將消失的雞飯粒
海南雞飯,各領風騷
‧全馬最貴的海南雞飯
‧大馬 Top 10 海南雞飯王
‧雞飯粒代表店
海南麵包 H a i n a n R o t i
海南麵包原型像枕頭
蒸麵包如同蒸臉
炭烤海南麵包也迷人
海南麵包的靈魂伴侶
‧奶油跟咖央醬
‧生熟蛋也有學問
海南麵包大變身
海南咖啡 H a i n a n C o f f e e
海南咖啡怎麼點?
海南咖啡的煮法與喝法
怡保白咖啡
‧三大白咖啡名店
喝海南咖啡去
‧喝進茨廠街的味道──何九茶店
‧「百分百咖啡」的海南咖啡──陳明記麵家
‧大馬之外的海南咖啡──PappaRich
潮州炒粿條 C h a r K u e y T e o w
作法與風味各異的炒粿條
‧與火花共舞的太平炒粿條
‧與時間賽跑的檳城炒粿條
‧金寶與怡保的廣東移民炒粉
‧麻坡的腦子炒粿條
口味與形狀皆立體的炒粿角
家鄉味的水粿與在地化的潮州粿
潮州粿條湯 K u e y T e o w S o u p
...
自序/導讀
經過了幾年,店家或許是掌握到了調味訣竅,或許是改變了烹調技法,叉燒味道好得不得了,甚至超越之前的何榮記,他們很慶幸不僅沒有失去一家愛店,還因為老師而找回一家更棒的愛店。幾年後,Patsy的父親辭世,她仍然經常到這家店用餐,藉此懷念與父親共餐的記憶,並在內心告訴父親會連他的那份一起吃。
她口中的愛店正是我與她用餐的「陳明記燒臘麵家」,而「老師」指的就是大馬飲食作家林金城。我當下深深地受到震撼,擔任美食記者十多年的我,沒想過原來報導美食可能帶給別人生命那麼重大的意義。
之前林金城與我正準備聯手寫一本飲食書,他卻因病倒下,那天在陳明記用完餐,便是與Patsy驅車趕往醫院探視他。出書計畫戛然而止,我當時在內心暗自種下了一顆種子,我所能做的就是連他的份一起做下去,這便是《啊,這味道》這本書的緣起,也很高興出書前林金城已甦醒,並逐漸康復當中。
書寫過程遇到不少狀況,書還沒寫完就有店家搬遷他處,必須重新補拍補訪,還有店家無預警歇業,成了絕響。受到大環境快速變遷的影響,大馬許多傳統飲食面臨威脅與挑戰,失傳或轉型都是遲早的事,我曾經問林金城:「店都收了,介紹的內容不就變成無效資訊?」他說:「留得住的就留,留不住的就記錄。」我想這本書沒有過期的問題,留住的不僅有美味,還有歷史。
我要感謝在書寫過程中,提供我支持與幫助的關係動力學院創辦人夏惠汶、麗娟、高靜玉、Wayne、江俊嶙、小強、Eric,在出差期間代我照顧愛貓的Ivy、我的電腦醫生陳慶雲,以及諸多關心我的親友們。我還要感謝大馬的朋友張佩莉、黃昱樹、沂水閣主人曾昭智、大馬知食份子同學會的辜小龍、符芳裕、巫惠姍、Patsy,尤其是Jason與謝清雯,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書,並以此書向引領我進入馬來西亞飲食世界的林金城致敬。
但願,緣起不滅。
前言
這個世界某些部分越來越往對立與分化的方向走,只因為對方跟我的想法不一樣,就想盡辦法消滅對方,好像只要那個不一樣消失了,就感覺比較放鬆安心。人們真正想要消滅的會不會並不是對方,而是那個不一樣?
然而我們明白這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難道要讓自己一直活在不安之中?而世界不正因為有很多的不一樣,才顯得精彩有趣嗎?當我們處於一個越來越分裂的局勢中,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合作,學習擁抱那個不一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男人與女人透過合作,經營一段愛的關係;商人們透過合作,共同創造商機;國與國透過合作,使雙方人民獲得更好的生活。
那麼該如何合作呢?想要合作首要必先理解對方,當人們被理解,心跟心就靠近了,雙方都釋出善意就有機會開始合作。那麼又該如何理解對方?我想透過飲食,是一個直接又相對容易的方法。
華人相連的命運
當我在馬來西亞嚐到華人食物時,我知道這個族群跟我一定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在臺灣吃到的雞捲、在廈門吃到的五香肉捲,到了大馬檳城被稱作滷肉;臺灣人引以為豪的擔仔麵,味道跟檳城蝦麵有點像又有點不一樣;臺灣的客家擂茶跟河婆擂茶,一個吃甜、一個吃鹹,這是怎麼回事?我迫切想要找出牽繫著我們之間那條隱形的線,一拉扯之下,不得了,簡直千絲萬縷。
我朝著線頭走,扯出了近代華工的血淚史。
清...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文推薦
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葉怡蘭
馬來西亞飲食節目製作人楊佳賢
《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
好味推薦
TVBS新聞臺主播吳安琪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
飲食文化研究者‧臺師大臺文系副教授陳玉箴
《星洲日報》副刊主任黃俊麟
繼上次出版《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後再出好書《啊,這味道》,好看好吃令人神往,引用書中『肉骨茶猶如武林』名句~各人的美食江湖,買了書各自去闖!──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
溫暖生動地描寫人物情境,同時還兼顧歷史脈絡的細細爬梳。靜宜的新書,真是我新年好事的第一發!──TVBS新聞臺主播吳安琪
食物,是連接人心的紐帶,靜宜用一種樸實的方法,細細講來。讀這本書的心情是愉悅的,閤上書,突然想起《西遊記》第八十五回,豬八戒對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說:「待我一家家吃將過來。」──《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李舒
食物的歷史就是人的歷史,從福建麵、海南雞飯、炒粿條到河婆擂茶,能將大馬小吃秘技、華人移民歷史,及與臺灣小吃間千絲萬縷關係說得這樣清楚又動人的,應該只有這本了!──飲食文化研究者‧臺師大臺文系副教授陳玉箴
在美食跨界的流動裡尋找記憶的身世,用最道地的味道探索臺馬相連的命運。──《星洲日報》副刊主任黃俊麟
靜宜在描摹美食形貌和敘事者集體記憶的部分,融入了許多在地辭彙和語境,寫出 了趣味和滋味,彷彿真實境況近於眼前一般,讓人望文生「味」,透過文字進行了一趟共享共感的體驗旅程。──馬來西亞飲食節目製作人楊佳賢
靜宜深刻地看進了這些市井小食的源流、內涵與底蘊;淋漓盡致展現眼前,不只是食物本身的來龍去脈形色味香,還有我認為最令人動容的,孕育出這些美味的人的故事、面貌、表情、個性,以及投注此中的固執、堅持與熱情。──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葉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