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 拾書所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 405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在中世紀時期,鼠疫肆虐,奪去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人民的生命。人民開始相信是上帝的懲罰,於是大規模的鞭笞開始流行。受鞭笞者相信透過鞭打自己和承受身體上的懲罰,上帝不會讓他們染上鼠疫。更可怕的是,人開始找尋替罪羔羊,任何長相醜陋或是行為古怪的人都會受到懷疑,遭到迫害。這就是群體。


 


群體中的人不僅在行動上與本人有完全相反的表現,而且思想和感情也與平時完全不同。你相信嗎?即使是各行各樣中最優秀的專家,當他們表現出一個群體的時候,也會經常性的做出極度愚蠢的決定。群體消滅個人的獨立意識、獨立思想能力。


 


在本書中,作者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沒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冶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任何你想像不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均在群體中發生了,而你我也正是群體中的一份子。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被翻譯成近二十種語言,至今仍在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高貴的野蠻人:人是天使,還是魔鬼?


 


第一章:群體的一般特徵


(1)群體是個活的生物


(2)構成群體的條件


(3)群體的相同與不同


(4)群體共性的研究方法


(5)群體共同的心理特徵


(6)群體質變的症因


(7)被抹平的才智差別


(8)第一個原因:本能


(9)第二個原因:傳染


(10)第三個原因:暗示


(11)野蠻的玩偶


(12)群體的行為


(13)奇跡的創造者


(14)你不會接受的觀念


(15)群體特性之一:衝動、易變和急躁


(16)群體極端表現(上)


(17)群體極端表現(下)


(18)群體沒有任何長遠打算


(19)群體不承認障礙


(20)引發衝動的導火索


(21)群體特性之二:易受暗示與輕信


(22)群體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第二章:群體的感情和道德觀


(1)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


(2)群體觀察能力的缺失


(3)群體中的智力泯滅(上)


(4)群體中的智力泯滅(中)


(5)群體中的智力泯滅(下)


(6)群體的謊言(上)


(7)群體的謊言(下)


(8)婦孺言論不可輕信


(9)群體只會撒謊


(10)群眾杜撰的歷史(上)


(11)群眾杜撰的歷史(中)


(12)群眾杜撰的歷史(下)


(13)群體的極端感情(上)


(14)群體的極端感情(下)


(15)打動群體的東西


(16)群體的誇張妨礙智力(上)


(17)群體的誇張妨礙智力(下)


(18)群體的偏執與專橫(上)


(19)群體的偏執與專橫(下)


(20)群體渴望強權


(21)群體的保守本能


(22)群體的道德(上)


(23)群體的道德(下)


(24)群體的道德淨化作用


 


第三章:群體的觀念、理性與想像力


(1)群體只接受簡單觀念


(2...

自序/導讀


第一章 群體的一般特徵


 


一、群體是有生命的生物


許多人湊在一起,就叫群體。


不管他們是誰,不管他們是幹什麼的,也不管他們因為什麼而湊在一起,只要他們湊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


或許我們會認為,雖然這些人組成了一個群體,但他們中的每個人仍然是獨立的,與他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現代心理學可不這麼認為。


在現代心理學看來,群體一旦形成,就立即有了一種群體的特點,這種特點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的特點都不同,卻和每一個群體的特點沒什麼區別。


所有的群體都是一樣的,群體就像一個有生命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這種群體中共同的感情和思想,就是所謂的「群體心理」。


「群體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暫時的,一旦構成群體的人各自離散,每個人又立即恢復到了自己以前的狀態。但在群體之中,他的個性卻消失了,不見了,這時候他的思想與感情所表達的與群體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有關群體共同的心理狀態沒有明確的術語可以表述,我們只能稱之為組織化的群體,或


者叫心理群體。


這個組織化的群體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他的行為體現為精神的統一律。


 


二、構成群體的條件


但是,一些人偶然出現在同一個場合,這還不足以構成組織化群體的特點。大街上往來穿梭的人雖然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點,但是這些人的目標各有不同,就構不成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概念。


真正意義上的群體,是有其前提條件的,缺少了這個條件,一群人就稱不上是群體。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


有時候,即使這些人不在同一個場合,但如果符合這個條件,那也可以稱之為一個群體。


較為典型的是這種激烈感情的驅動,比如大家共同關心的國家大事,一旦太多的人同時考慮這個問題,那麼這些原本獨立的個人就立即形成了一個群體。


一個偶然的契機,可以讓這些原本散處於四面八方的人同時聚集在某一個場所,這時候,這群人就立即表現為同一種心理特徵,他們的行為再也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有時候三五個人會形成一個群體,而成千上萬的人湊在一起卻未必會發生這種心理現象。


任何時候,一個民族也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共同的場合——人數太多了——但不管他們在哪裡、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但他們是同一個群體,他們的行為表徵沒任何區別。


 


三、群體的相同與不同


心理群體形成之後,就會表現為一種共同的、暫時的,然而又是十分鮮明的普遍特性。除此之外,群體還會表現出一些附帶的特性。


組成群體的人員不同,那麼除了普遍特性相同之外,不同的群體的附帶特性不同,而且,群體的精神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