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 | 拾書所

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

$ 253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2017年日本新書大賞第1名!
★2016年No.1的話題書,銷售已突破47萬冊!
★日本3大暢銷書指標:Oricon、東販、日販 排行榜第1名
★引發社會熱烈討論,讀者評論毀譽參半:
「不知道內容對你比較好」、
「這是令人很不愉快的一本書,但我真的沒辦法否認!」


2015年,法國諷刺雜誌《查理週刊》受到伊斯蘭恐怖攻擊,造成多人死傷。
當民眾斥責恐攻、捍衛言論自由,高舉布條「我們都是查理」時,你怎麼想?
.同感憤慨,在臉書上轉載分享,展現國際觀?
.還是反思,尊重的是「誰的自由」?

 

這世界本來就是殘酷又不合理,
如果只看想看的、只聽想聽的,知性會變得偏頗;
如果只說漂亮場面話,這世界不差你一個。
揭開「不能說的殘酷真相」,就是為了防止人類走向「總白痴化」!

 

【本書特色】
.這不是一本能輕鬆閱讀的書,而是充滿偏激、炮火猛開的著作。
.尖銳、犀利、顛覆,切開敏感層面,逼迫你直視不願說出口的真相。
.融合遺傳學、腦科學、心理學等實證、數據,徹底改寫人文社會科學。
.以演化的角度解釋社會現象,揭開華美衣裳,讓陰暗面暴露在陽光下。
.一個個極具挑戰性的論點,引導讀者發現思考盲點,再反思背後的原因。

 

◎不只身體,人心也離不開演化
  身高、體重,甚至音樂細胞都會遺傳,這沒話說。
  那如果愚蠢和犯罪也會呢?也就是說,
.孩子不聰明,是因為有對笨父母;
.父母有前科,孩子也容易淪為罪犯。

 

如果你倒吸了一口氣,不妨再往下看。
.受到強暴的女性必須歇斯底里地崩潰,否則另一半會妒忌到想殺了她;
.兩歲以下的孩子容易受繼父虐殺,因為這是一種「經濟合理」的行為;
.娃娃臉、花美男罪犯不易被判刑,但非裔臉孔的被告明顯被判得比較重。

 

你想反駁「沒這回事」卻說不出口嗎?因為你清楚這都是確實存在的事實。
「現代演化論」就是一門這麼不討喜的學問,而人類就連愛恨喜悲都離不開這框架。

 

◎你有這麼善良?我不信
  或許你覺得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聰明才智,
.那麼何來「能力分班」的做法?
.那麼為何被說「音感差」不要緊,「比較笨」就是歧視?
 難道不是因為生長在「知識社會」,我們只對「智力」賦予特殊價值嗎?

 

「就是想殺人」、「想看看人體裡面長什麼樣」,
看待隨機殺人犯的反社會行為,你認為該追究其父母的責任,是因為
.行兇原因和教養環境絕對脫不了關係?
.或者我們無法接受沒有理由的犯罪,必須把責任歸咎於父母?
若反社會特質是一種遺傳「疾病」,那麼很難規範其刑法責任,只好曖昧視為「障礙」,不是嗎?
 
不管你是否認同「人帥真好」,都無法否定俊男美女就是比較吃得開吧。但你可能不知道
.美女和醜女的年收入差了將近一千萬!
.比起醜女,醜男收到的罰款居然還高出三倍!
別說美醜很主觀、別撇清自己不膚淺,難道我們沒有覺得長的好看的人,服務也做得比較周到嗎?

◎追求平等或承認個體間存在差異?
  你也許聽過「最貧困女子」,但你知道一國經濟和智力有絕對關聯嗎?甚至不同人種智力也有差?
  你也許反對「男(女)人就該要有男(女)人的樣子」這說法,但你知道兩性天生志向有別嗎?
  你也許討厭搞「小團體」,但你知道這是人類天性,否則根本不能形塑自己、融入社會嗎?
  這些事無關歧視,選擇繼續自欺,或者認清現實差異,再努力讓世界變更好,才是你該思考的事!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孤獨的價值》、《一個人的老後》等。

目錄

推 薦 序 別停止懷疑 (周偉航/知名專欄作家)
推 薦 序 戳破自我安慰 (林君諭/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作 者 序 致臺灣讀者
前   言  演化是門不討喜的學問

第一章  努力也沒用,笨父母生不出聰明兒
     01、龍生龍,還是歹竹出好筍?
    愚蠢會遺傳?
        酒鬼是「天生」的
        反社會人格是「疾病」還是「障礙」?
       ﹝補充﹞遺傳這回事兒不容小覷
       ﹝補充﹞前科父母養出犯罪孩子?

    02、被批音感差不要緊,「智力低」就是歧視?
        智力高低,七成受遺傳影響
        黑人的智力比較低?
        「特殊待遇」是歧視的共犯結構?
    智力無關種族
       ﹝補充﹞為何猶太人智力偏高?
    ﹝補充﹞亞洲學生較會念書?

    03、「智力」問題撕裂社會
        SUPER ZIP的新上流階級
        貪婪的一%與善良貧困的九九%
        三種障礙造就最貧困女子

    04、性暴力是演化下的產物
        「複製基因」強化男性犯罪
        殺嬰是最「經濟合理」的行為
        同居較夫妻關係易發生情殺
        昆蟲也逃不出性暴力的演化詛咒
        猜忌心主使丈夫性侵妻子
       ﹝補充﹞兩歲以下孩子易遭受繼父母殺害...

自序/導讀

◎推薦序1 別停止懷疑 (周偉航/知名專欄作家)

 

大約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學界慢慢出現一種受到啟蒙運動影響的新風格。研究者會先把道德評價「存而不論」,改以新科學技術去檢視身邊的執念。這樣的想法促成了新一階段的學術知識普及化,許多學者因為主打「這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而成為暢銷作家。
 

二十一世紀以後,討論的標的慢慢轉向了最後的價值聖杯,也就是「性」與「死」,這是人們最不願公開討論真相的領域,因此也存在最多禁忌與執念。進攻這塊寶地的學者們,面對的不再只是好奇的讀者,還包括了排山倒海而來的反對聲浪,其中有許多不是泛泛之言,而是來自於學術同儕。
 

這些批評主要圍繞著「違反專業倫理」這樣的預設,像是「這不能公開討論」或「這講出來會侵害到弱勢權益」等類似的道德判斷,成為反對意見的主要結論雖然是科學,但這些意見不應該公開表述,因為這會對弱勢族群造成進一步的壓迫。
 

但解決問題不正是應該找出科學原因,對症下藥嗎?如果基於保護弱勢而把問題蓋住,這是能解決問題,還是讓問題更加惡化呢?
 

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兩造價值爭辯之下的「金礦露頭」。作者橘玲舉出許多關於負面社會現象的量化資訊,並提出了一些挑戰人類平等權利的意見,這當然會招來許多批判,像是:犯罪者家庭的小孩已經夠可憐了,而你居然落井下石,認為他們因為基因,也很可能成為新的犯罪者?這不是會把他們推向更深的地獄嗎?
 

先不論這種批判是否正確對應到橘玲的原始論述本身,我認為更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在橘玲開槍之後,別人是否能以同樣的方式還擊呢?也就是以相同的量化理路,來對其主張進行檢討與批判。這種事不只可由學者來做,一般讀者也可以試著進行這樣的思考。
 

也就是說,讀這本書的重點並不在於從裡頭學到了什麼新知,而是瞭解了作者的「主張」之後,回頭思考自己原本的「成見」,接著再去搜尋其他更多證據,來進行「懷疑」式的批判。
 

橘玲所展示的數據與結論並非真理,只是「現在有這一些數據,可能代表了什麼意思,和過去的成見是存在矛盾的」。透過思考這種矛盾來提升自己,才是閱讀過程中真正有意思的事。
 

之所以會有「殘酷的真相」,正是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自我欺騙,想透過心靈的美化來遮蓋世界的原本面貌,但這顯然是阿Q心態,並不能讓我們走向卓越。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一直在對抗來自於內在基因與外在環境的強大推力,這種對抗過程才是人產出價值的真正所在。所以,請別停止懷疑,試著推翻這本書吧。


◎推薦序2 戳破自我安慰 (林君諭/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誠如本書前言所提及,書中所探討的觀點與內容,就當前的書籍市場而言可能並不討喜,不見得能迎合或取悅大多數的讀者客群。但精彩之處在於,作者透過不同章節的案例討論,針對一些我們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觀念,提出不同於流俗的觀察與見地,直指許多殘酷的「真相」。
 

所謂的真相,是作者採取一種相對悲觀的立場,輔以收集到的許多資料和數...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周偉航/知名專欄作家
林君諭/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王浩威/知名精神科醫師、暢銷作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