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自我領導力教育的奇蹟(教育現場篇,2019新版) | 拾書所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自我領導力教育的奇蹟(教育現場篇,2019新版)

$ 332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世界充滿機會與挑戰,孩子的未來無法預測,而他們身處的現在一旦逝去無法重來。幫助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你要怎麼掌握這唯一的機會?《與成功有約》柯維博士以7個習慣帶領你,為孩子打造領導力,讓孩子擁有在未來勝出的能力!

現在,自我領導力教育的風潮正往全世界蔓延開來,全新版本收錄更多更動人的自我領導力教育奇蹟案例與實踐方法,就要為全世界每一個年輕孩子的生命帶來改變!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姜雪影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時代基金會資深副執行長、IC之音電台創台台長兼總經理、淡江大學英文系講師。期間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並帶領IC之音榮獲多座金鐘獎及文建會的「文馨獎」。著有《世紀之都:紐約》,譯作則包括:《製造新聞》、《藍毛衣》、《不理性的力量》、《失控的未來》、《賈伯斯傳》、《第3選擇》等。
現任沛德國際教育機構資深顧問,並為公視、華視、中央通訊社董事。

目錄

【來自各方的推薦】
【感動推薦】
7個習慣讓教育不一樣 嚴長壽
我看到台灣教育的新希望 陳藹玲
7個習慣打造未來的領袖 洪蘭 
領導力教育對台灣教改的可能啟示 周祝瑛 
看見教育的生機 鄭端容
自我領導力教育就是解答 柯沛寧
追念與致敬

第一章 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第二章 一切如何開始,以及為什麼會開始?
第三章 教導7個習慣
第四章 打造領導力文化
第五章 實現學校目標
第六章 7個習慣帶回家
第七章 帶領社區一起來
第八章 挺進中學與大學
第九章 活力永續
第十章 不忘初衷 

誌謝
後記 保長國小的故事──台灣第一所推行自我領導力教育的公立學校
附錄:中英名詞對照表

自序/導讀

導日」改由學生來主導。謹以另外兩個例子來說明這項活動背後的教育理念。

筆者曾參加女兒的「親師懇談」,發現有個男生非常特別,他在導師作PPT簡報時,一直站在教室前頭的兩邊,負責關燈和為導師呈現各項教學資料與成果,表現大方且有禮。我會後私底下問孩子,兒子(孟君注:前為女兒)回答說:他是自己的Partner,以前常常不寫作業、上課打瞌睡,成績不大好!但最近因參與許多班上的活動,開始發現自己能派上用場,於是上課改善很多。由此可見:多給孩子舞台表現,就有機會發展每個孩子的潛能,那怕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學生。

另一次是兒子國中二年級時,邀我參加期末學習評量親師會,以便向家長報告他這學期各方面「是否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過程中兒子除了須拿著各課程檔案夾,向家長報告他的學習成果,還需接受其他人的提問。幾次一問一答之後,兒子便可以自己歸納出結論:期末時每一項都有進步,大致達到期初預定的目標,除了數學以外!

由以上例子可說明:教育,是培育或「轉化」孩子的個性發展;發現、正視並發展每個孩子的潛能特長,才能讓他(她)「自信」而「自律」地追求人生的夢想。透過本書「領導力教育」的理念和策略,正可以協助上述多元智慧與多元發展的理想。

誠如2008年諾貝爾獎經濟學門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教授曾說:「人類之所以至今還受苦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改變舊習慣。」因此,「TLIM領導力教育」迄今對我國教育的改革影響仍有待推廣,主要是大家都有惰性:一動不如一靜。的確,大家寧可承受因不改變而可能造成的痛苦,也不願承擔因改變習慣而帶來的不便。因而,政府的公權力適時介入有所必要,如:辦理教師和行政人員相關研習營、設立標竿學校、融入相關教學、鼓勵創新與改變等措施。

最後,在十二年國教即將全面實施之際,不妨從國際上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省思「領導力教育」如何可以為台灣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提供助力。近年來,在全球化以及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下,各國政府都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必須調整教育的整體結構。例如:

1.教育部門大多經歷改組,必須與教育青年發展、職業訓練,或是人才培育等部門相結合。
2.教育政策多受政黨左右,教育中立的理想需要更多具有獨立判斷下一代的參與。
3.在網路文化盛行下,當亞洲國家的青少年還在為升學壓力而掙扎,西方國家的學校更重視學生未來的就業問題。
4.學制延長爭議多,各國政策經常在義務教育應該向下延伸一年,還是向上提昇一年之間擺盪。
5.國際教育評比不能忽視,無論是PISA、TIMSS,甚至世界一流大學排行等,都是備受矚目的新興國際項目。
6.公平、效率與全球化備受關注,但階級複製與貧富懸殊現象逐漸加深。

從以上國際教改的六大趨勢,可看出這些其實是與台灣近年來推動教改的方向息息相關。因此,台灣的教育不能再只靠公部門的推動,唯有民間力量的加入,才能挽救日趨嚴重的學生學習雙峰現象,以及教育市場化、貴族化等問題。

有鑑於此,從本書再版中的許多新案例,可以進一步提供有興趣的國人與團體,從事更多基層教育的有效改善措施。
摘自《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教育現場篇》【感動推薦】

【推薦序】看見教育的生機 / 鄭端容(前新北市莒光國小校長)

人真的是有「三句不離本行」的習性。看完全新改版的《7個習慣教出...

內容試閱

【追念與致敬】

就在《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第二版定稿前夕,柯維博士與世長辭,享年八十歲。

柯維博士這一生活得精采、充滿意義。他的足跡踏遍全球,熱切教導這個世界如何以亙古常新的原則來提升個人及組織的效能。數以百萬計的人受到柯維博士影響,得以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與意義。

當柯維博士拿到哈佛大學MBA學位時,大家理所當然的認為,他一定會投入蓬勃發展的家族事業。然而,他卻告訴父親,他希望投入教職,而他也做到了。柯維博士職業生涯的前二十五年都在大學教書。他最珍惜的是,學生因為找到並發揮了潛能,眼睛所發出的光彩。由於柯維博士的課太受歡迎,後來甚至必須移到體育館去上課。

隨著時間推移,無數企業與政府開始邀請柯維博士去傳授他教給學生的這些原則。無論去到哪裡,柯維博士總能觸動人心、啟發眾人,將生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些工作終而促使柯維博士離開校園,創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並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企業之一。雖然如此,柯維博士一直認為,自己最基本的身分仍是老師。

當柯維博士的職涯漸入晚期,大家認為,他應該會放慢腳步,多花一點時間享受家庭生活。柯維博士確實享受了更多的家庭生活,但他並沒有停止追求生命的初衷:「用力生活,愈活愈精采!」他永遠相信,自己可以有更大的貢獻。然而,以柯維博士已經創造的成就來看,如此「更大」的貢獻可能會是什麼呢?

人生最後,柯維博士的熱情重返校園。自1989年出版了《與成功有約》這本經典之作以後,超過五十萬的教育工作者、三百萬學生(多為青少年及大學生)都學習了七個習慣。這讓柯維博士欣慰萬分。但更讓他熱情澎湃的,則是小學校園裡慢慢出現的火苗。

一切要從1999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洛利市的寇姆斯小學開始說起。寇姆斯小學裡一些創意無窮的老師,開始將七個習慣教給學校裡的孩子—甚至是四歲大的小小孩。他們的做法最獨特的地方是,他們不只將七個習慣設計成一門課,相反的,他們以七個習慣作為改變整個校園文化的基本架構。很快的,寇姆斯小學從一個亟需翻身的問題學校,一躍而為全美第一名的「磁性學校」*。學生的紀律問題驟降、自信心大幅提升、教職員及家長的滿意度,甚至學生的學業成績都大幅提升。

不多久,其他學校也開始推行這套「自我領導力教育」(The Leader in Me,此為本書英文書名)流程,成果也同樣耀眼。風聲傳出後,許多人直接找上柯維博士,堅稱柯維博士有「道德責任」,必須將這一切寫出來。為了回應這個「道德責任」,柯維博士在2008年底出版了本書。這本書觸動了眾人的神經,並引發了一波自發性的漣漪效應。到目前為止,第一版在全球總共售出了二十萬本,超過兩千所學校開始推行「自我領導力教育」流程。

在推動學校上路的過程中,大家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許多實務典範及幫助學校啟動、持續推行自我領導力的祕訣紛紛出現。於是我們決定將《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增訂改版,以便呈現至少一部分的新發展、新發現及新願景。不幸的是,在尚未看到第二版大功告成之前,柯維博士就先一步離世。

因此,我們三人滿懷謙卑,決心聯手完成這份手稿。為此,柯維博士之子西恩.柯維扛起了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執行副總一職,並擔負領導富蘭克林柯維公司教育團隊的重責大任。透過撰寫《7個習慣決定未來》(中文初版書名為《與青春有約》,全球銷售超過400萬本)、《與未來有約:年輕的你將面對的6個關鍵決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