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如何帶來正義?:被誤解的第四種行為,從心理學、腦科學重新解讀人性黑暗面的成因,及翻轉個人與社會的力量 | 拾書所

惡意如何帶來正義?:被誤解的第四種行為,從心理學、腦科學重新解讀人性黑暗面的成因,及翻轉個人與社會的力量

$ 316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惡意,經濟學家也長期誤判的第四種行為
重新解讀人性黑暗面的原因與其存在的意義


你是否曾在要離開停車格時,因為在一旁不耐煩地等待的陌生人,內心突然一陣反感,甚至刻意放慢動作拖延時間?
你是否曾因父母嘮叨叮嚀,便更想要反其道而行,即便那麼做對自己一點益處也沒有?
你是否有時看見朋友失敗時,會在心中暗自竊喜?

類似上述的這些情景你我一定都體驗過,然而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明明平時行事正義,邪惡的想法卻難免會浮上心頭?為什麼做出這些害人又害己的事情自己也無法獲得什麼好處,卻仍無法阻止我們不去做?

再者,如果自然界傾向保留對生存有益的生物特徵,像是雙贏(利他又利己)、利他(不利己)、利己(不利他),為什麼我們得心中還是會出現邪惡的念頭呢(不利他也不利己)?

本書以心理學、遺傳學、腦科學的觀點分析,列舉競爭的消費行為、惡性商業手段、煽動爭執、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等時事和生活實例,抽絲剝繭,說明人們為何會不惜犧牲一些什麼,來造成別人的苦痛。

作者將藉此書說明,人性中的惡並不是只有我們認知裡的陰暗面,而是惡意也在生活、歷史上扮演一大驅力;你將透過本書認識惡意的各種樣態,並在深刻了解如何以心理學及科學解釋它的運作模式與存在意義後,將惡意這把雙面刃,重新化為利器。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賽門・麥卡錫-瓊斯Simon McCarthy-Jones


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臨床心理及精神醫學教授。他發表過諸多範疇甚廣的心理學研究論文,也經常為報章媒體撰文,文章可見於《新政治家》、《新科學人》、《新聞週刊》、《赫芬頓郵報》、《每日郵報》、《獨立報》、《愛爾蘭時報》等刊物,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上的發表至今已獲超過百萬點閱。

譯者簡介

鄭煥昇


覺得兩點之間最近的道路不必然是直線,翻譯也一樣的譯者。師大翻譯研究所畢。譯有《專業之死》、《萬物的價值》、《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從邪念到暴行》、《週四謀殺俱樂部》、《人但有追求,世界亦會指路》等書。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譯者介紹

目錄

引言:第四種行為

第一章:最後通牒
本章將由1977年紅軍派向西德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被拒絕後開始說起,這個歷史事件開始讓世人意識到,在「最後通牒賽局」中,人的表現和經濟學家所設想的理論竟然完全不同,有更加複雜的一面。許多研究因此開始對人心的惡意感到好奇:所有的人都心存惡意嗎,還是只集中在某些人身上?為什麼有些人嘴上說不會做邪惡之事,實際上卻做了?人究竟是為了用惡意追求公平,還是為了用惡意壓制他人?

第二章:反支配型惡意
反支配是人們維持平等主義的手段之一。被統治者有時會團結起來,共同反抗在上位的殘暴統治者,這在動物界中竟然也能發現?人類與動物的反支配方式有什麼異同嗎?本章也將提到獨裁者賽局,研究發現在最後通牒賽局中按惡意行事的人,不見得會在獨裁者賽局中做同樣邪惡的選擇,而是選擇公平分配條件。心理學將如何解釋這個現象?面對被壓制所產生的不滿感受,腦科學可以如何解釋這有可以能是惡意的由來?

第三章:支配型惡意
惡意行為的另一種動機來自於支配。如果我們會因為競爭變強而使惡意增加,當中的生理機制是什麼?大腦中的血清素、睪固酮濃度如何支配我們的惡意?

第四章:惡意、演化與懲罰
如果天擇傾向的是自利和合作,惡意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昆蟲會有惡意嗎?細菌呢?本章也將討論如何懲罰,但在祭出懲罰之前,應該先釐清懲罰的目的。

第五章:惡意與自由
為了追求自由,人們似乎會行使惡意。透過人為的方式召喚出我們的反支配性格,藉此去與理性或傳統等跋扈的抽象怪獸對戰,我們便可驅策惡意去推進世界的進步,也去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

第六章:惡意與政治
惡意在我們的文化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選舉等政治活動中。本章將以美國總統大選及英國脫歐等作為舉例。英國脫歐是否如許多人所說,是一個雙輸的局面?這和惡意有關連嗎?超過一半的英國公民選擇脫歐,是否和他們為了反對歐盟官僚的支配有關?

第七章:惡意與所謂神聖之物
惡意與信仰的關聯是什麼?宗教是否其實是人們用來表達反支配的手段,或者是一種被用來實現支配型惡意的工具?利他行為如果是去傷害外部團體而讓自身所處的團體受益,這是不是惡意的另一種展現,且使得利他主義變得具有潛在殺傷力?

結論:惡意的未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