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英國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最新散文集】:從吸血鬼到人工智慧,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倒退? | 拾書所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英國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最新散文集】:從吸血鬼到人工智慧,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倒退?

$ 411 元 原價 520

內容簡介

人工智慧大軍來襲,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變化挑戰?
全書以慧黠洞見提出對科技與未來的觀察思辨,
文科X理科的交會,精彩萬分,痛快淋漓!
 
精彩、博學、獨特、詼諧!  
以《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享譽文壇的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
首部精彩文集在台上市

★《衛報》《金融時報》《標準晚報》《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伊格言、李信瑩、林新惠、張潔平、陳雪、楊佳嫻、楊姍樺傾心推薦★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當性別偏見及反智的價值觀主導大科技和大數據,我們的未來將會如何?
♂科技創新是進步嗎?為何人權和性別等議題持續惡化倒退? 
♀為何女性在科技領域如此稀少?如果科技場域繼續由男性主導,女性未來會面臨何種處境?
♂性愛機器人都為男人打造,會如何影響現實生活中的兩性關係?
♀共享經濟真的讓我們共同富裕了嗎?或者一切只是文字遊戲?

珍奈.溫特森著有多部作品,本書是她首本對於近代科技議題的觀察之作,汲取個人多年來對人工智慧及科技領域的省思,整理出十二篇慧黠且靈思處處的散文。以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由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等多重面向,探討科技對我們的生活及未來造成的影響。

她在書中詳述女性如何被刻意抺去及逐出科技領域的種種過往,更挖掘盤點各個理應受重視卻消逝的女性身影。她指出父權鬼魅正是造成當今科技領域女性比例稀少的原因。大科技浪潮襲來,她更批判企業以科技之名讓全民以隱私做為交換,何來「進步」?而今疫情讓全球經濟停擺,科技產業卻玩弄文字遊戲:共享經濟讓人們共同富裕了嗎?書中同樣關注勞權及兒童、性別議題,更討論性愛機器人對兩性關係的影響。她認為性別偏見同樣會複製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性愛玩偶的問題不是科技問題,而是性別刻板及觀念倒退的問題。身為女權主義者,全書字裡行間不忘大酸性別議題倒退的現況,筆鋒尖銳。

書中所探討的科技問題不僅包括現況,更擴及對未來趨勢的奇思妙想。現今的科技發展對社會及未來的影響究竟會如何呢?如果持續由古老愚笨、單一僵化的價值所引導,如果對於隱私、監控、種族歧視、厭女等問題視而不見,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倘若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完成所有無聊的工作、幫我們打仗、更可以勝任伴侶、店員、警察、甚至滿足性需求——在這樣的世界裡,愛、關懷、性和其他情感的意義何在?

此外,她在書中引用《德古拉》《科學怪人》《1984》等多部小說,爬梳科幻文學的脈絡。章節名則大玩諧音哏,例如〈愛是您,愛是洛芙萊斯〉翻玩電影片名《愛是您,愛是我》,率先揭示女性在科技史中被抺去的身影;以〈房裡的織布機〉呼應電影片名《窗外有藍天》;〈他不是,他是我的佛陀〉則將片名《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裡的兄弟置換為宗教討論;〈慾望故事〉則取《慾望城市》諧音,大談科技對人類性愛及性別、情感的影響。以〈侏儸紀車園〉翻玩《侏儸紀公園》片名,隱喻人類將與恐龍互換的未來。書裡對《駭客任務》《雲端情人》《銀翼殺手》《黑鏡》等影視作品更是信手拈來,充分顯示對當代流行文化的熟稔。

從科技到網路世界,珍奈.溫特森在書中秉持慈悲、好奇心和幽默,直指科技世界耐人尋味的種種課題,更提醒讀者重視個資及演算法、仇恨言論和假新聞等議題。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全書篇篇令人大開眼界,擴展思維,引人入勝。

本書特色 

●全書以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政治等面向切入科技領域,面向豐富。
●作者維持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思維開闊且引人入勝。
●探討現今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及網路隱私等議題,切合時事。
●當代電影及影集信手拈來,大玩諧音哏,貼近當代流行文化,充滿閱讀樂趣。
●書中收錄AI電腦繪圖及多幅精彩圖片,圖文並茂。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珍奈.溫特森自牛津大學畢業後在劇場工作了一段時間,並在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書。《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以她自身成長經歷寫成的小說,後來被改編成BBC電視劇,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多年後寫的回憶錄《正常就好,何必快樂?》也成為暢銷作品,她的創作涵括成人及兒童書、文學及非文學和影視劇本如《激情》《科學愛人》等,獲獎無數,包括惠布瑞特最佳首作小說獎、福斯特獎、石牆獎等,並在二〇〇六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章。現於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授寫作課程,有時住在科茲窩(Cotswolds)林野間,有時住在倫敦。

譯者簡介

宋瑛堂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新聞碩士,著有《譯者即叛徒?》,以《內景唐人街》獲第35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翻譯大師獎首獎。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分手去旅行》《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緘默的女孩》《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鼠族》《被消除的男孩》《走音天后》《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把重要的知識連結起來
緣起

第一區 過去
■鑑古觀今■
愛是您,是洛芙萊斯
房裡的織布機
從科幻到Wi-Fi到自體式Wi-Fi

第二區 你有什麼超能力?
■吸血鬼、天使、再創能量有何重要■
諾斯替學說竅門
他不重,他是我的佛陀
燃煤吸血鬼

第三區 慾望故事
■與AI共生將如何衝擊愛、性、依戀關係■
愛上機器人
我的小熊會講話
他馬的二元論

第四區 未來
■未來與過去的異同■

未來非女性未來
侏羅紀車園
我愛故我在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致謝

自序/導讀




卜倫指出,多數人類執著追求的是不設限的空間。放眼看看,霸佔土地、殖民、都會區擴散、生物棲地淪喪、最近時興的海面造鎮(seasteading),全是空間不設限的概念。

太空也是一種空間,是當前富豪男最迷戀的祕境,實行者有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我一想到人工智慧,一想到「全方位人工智慧」或「超智慧」這類必然的進展,我總覺得,現在和以後AI影響最深的不是空間,而是時間。

人腦以化學訊號傳導資訊。電腦用的是電力。訊號在神經系統裡高速傳輸,神經元每秒能放送兩百次,兩百赫茲,電腦處理器卻能以吉赫(gigahertz)運算,每秒週期活動多達幾十億次。

我們都知道電腦運算多快,而電腦的起源就是因為人類運算不夠快。二次大戰期間,盟軍在英國布萊切利莊園(Bletchley Park)成立團隊,想破解德軍啞謎(Enigma)密碼,奈何當時緩不濟急。電腦能用蠻力攻擊法(brute force)處理數字和資料。以時效而言,電腦能比人類消化更多也更快。

打從工業革命時代起,「加速」兩字在人間蔚為關鍵詞。機器運用時間的方式有別於人類。電腦不受時間約束。人類身為一種生物,臣服於時光的宰制,最大的侷限莫過於人世走一回的年數,最後難逃終死的命運。

而我們人類視死期為仇敵。

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可望多活幾年,少一點病痛,甚至奢望活得更長久,能上看一千歲。真的嗎?這要看你信不信英國AI生物學者奧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的預言。未來,回春生物科技可減緩人體器官組織的衰老,也能修復或置換不再管用的部位。

不設限,為時光灌注更多生命力。

假如這一招失靈,人類還是有可能上載人腦的內容至另一個平台——一個最先不是肉身的平台。

你願意選擇走上那條路嗎?

假如生死由得你抉擇呢?

活得長長久久,甚至永生不死,絕對會影響我們對時光的概念——但你可要記得,鐘錶時間充其量只是機械時代的發明/必需品。動物照季節過活,不看時鐘度日。未來,人類會另尋新方法來度量時間。

機械時代起始於工業革命,我想加以思考一番,研究一下工業革命對人類有何衝擊。我的家鄉在英國蘭開夏(Lancashire),地表首批大型棉花加工廠在這裡立足,從此徹底改變地球人的生活。短短兩百五十年的光陰,人類怎麼走到今天這田地?

我想知道,為何對電腦學感興趣的女性少之又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嗎?

我也想宏觀人工智慧,視角包括宗教、哲學、文學、神話、藝術,其中不外乎以世俗人生故事,例如科幻小說、電影、歷久不衰的沉迷/直覺,訴說著天外可能還有天,有外星人、異形、或天使。

AI一詞在一九五〇年代中期出現,發明人是美國電腦專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他和友人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所見略同,認為進入一九七〇年代之後,電腦已能和人類的智商打平。艾倫.圖靈(Alan Turing)則認為,二〇〇〇年電腦追平人類比較合乎現實。

然而,AI這新詞發明了四十年...

各界推薦/推薦序

齊聲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伊格言(作家)  

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林新惠(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及 Matters Lab 創辦人)

陳雪(小說家)

楊佳嫻(作家)

楊姍樺(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佳評如潮|

溫特森在書中用各種角度分析AI 的前世今生,並且以她著名的幽默口吻解釋:目前AI 的運作邏輯是透過二元對立的方式在複製父權的資本主義結構,而這個結構會加深過去跟現行的不平等跟掠奪。溫特森也詳細描繪以過往男性幻想為基礎的AI性愛娃娃,完全無法「解放」受壓迫的女性。但身為靠「創意」維生的作家,溫特森對AI沒有絕望。她認為只要我們摒棄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便可以「如明斯基在《心智社會》裡所言,把重要知識連結起來。」——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本書部分內容為珍奈.溫特森寫作《科學愛人》時的閱讀筆記;因此,閱讀本書的樂趣不只在於看作家如何評論科技議題,也在於觀察小說家如何將現實事件轉換為虛實參半的故事,如同魔術師自揭戲法的內幕。——林新惠(作家)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一個充滿活力、敏銳的頭腦探索著電腦科學的世界及其所涉種種……通俗易懂、妙語如珠、振聾發聵……隱藏在這些博學文章角落裡的是大量引人入勝的事實和深思熟慮的假設……她壓縮了大量的技術、科學、哲學、文學和宗教,信手拈來,讓人眼界大開。——《柯克斯評論》
 
處理素材的手法嫻熟,飽含深厚的文采。——《浮華世界》雜誌  

她的筆調至情至性、鬼靈精怪,是你從未體會過的調調。——《Ms.》雜誌

溫特森的文句宛如歌詞,會深深映入腦海,長年難以抹滅。——《Slate》雜誌

一讀珍奈.溫特森就愛上她……犀利、怪奇、聰穎絕頂。——《O》雜誌

充滿啟發又好讀——本書將複雜的電腦計算和哲學思想轉化成有力卻優美的散文,如同詩意的科學,極為必要。溫特森慷慨激昂地傳達出重要訊息:我們必須從過去汲取歷史教訓,尤其切記,別再重蹈覆轍。——《航空郵件網路週刊》

溫特森的筆法直截了當,讓人沉迷不已,愛不釋手。——Bookreporter.com  
 
|讀者盛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