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情色是無言的、情色是孤寂的。
所謂情色,可說是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情色所有作用的目的在於直搗生命最內部的核心處,直至令人停止心跳。
戰爭並非君王或某一民族藉著征服累積己身財富的手段;戰爭是場擺闊的侵略性洋溢行動。褻瀆一面與神聖的純潔面結盟,另一面則與神聖的淫穢面有染。
世俗世界的邪惡與神聖的魔鬼掛勾,良善則與神奇結盟。
法國大師巴代伊逝世50年後,我們終於可以公開閱讀、討論──情色
沒有巴代伊,不會有這本震撼人類世界的《情色論》!
沒有巴代伊,我們看不到今天的
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李歐塔、布希亞……!!
情色是問題中的問題。
在所有問題中,情色最神祕、最普遍、也最遙遠。
─喬治.巴代伊
人異於禽獸者幾兮?
在從動物進化到人類的過程展中,
性與死亡為何成為人類文明所特有的兩大禁忌?
亂倫禁忌是否真是出自優生學的考量?婚姻與交換女人∕禮物又有何人類學上的關聯?性是否等同情色?性、暴力、與死亡為何老是糾纏不清?男人為何偏愛美女?什麼是脫「俗」入「聖」的情色?18世紀法國薩德侯爵驚世駭俗的情色作品有何意義?
喬治.巴代伊的重要論述《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可算是巴代伊一生思想的縮影。對作者而言,情色絕非如一般所想像,是個輕浮議題;相反地,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我們想要誠實面對人生在世的根本問題,就必須正視情色的赤裸真相。
情色是巴代伊對人生關鍵時刻、態度的寫照。就其狹義意義而言,情色是人類性禁忌下的產物,是人類面對性禁忌的踰越舉動。廣義而言,情色則代表著人類踰越其先天存在侷限與後天人為禁忌、脫「俗」入「聖」、不斷探索生命各種可能、追求極致(內在與外在,甚至與死亡息息相關)經驗的企圖;這也是為何巴代伊說情色是對生命「至死方休」的探索、肯定。
一言以蔽之,身為文明人的你∕妳如果對性感興趣,為慾求不滿所困擾,對極致經驗有所好奇,對性禁忌的踰越∕愉悅有著憧憬,卻又對情色再現作品中性、暴力、死亡「三位一體」的現象感到迷惑,亟思超脫一己自我的侷限、探索存在的顛峰,一窺生命的赤裸真相,《情色論》將為你∕妳揭開其神秘面紗。
巴代伊是有史以來首位以嚴肅的態度有系統地探討情色議題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作品涵蓋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小說、詩歌、電影劇本的創作外,也發表文學與藝術評論、討論神祕宗教哲學、社會學的論文、甚至還出版過與經濟學、徽章學相關的專論,但他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這種以情色為代表的異質論述可說上承自薩德「踰越寫作」的傳統。
《情色論》是巴代伊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展現了情色在巴代伊整個思想體系脫「俗」入「聖」的獨特觀點,因為對他而言,情色絕非是個輕浮議題;相反的,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具有深刻的人生意涵。在不同場合中,巴代伊雖曾以「異質學」、「排泄學」、「神聖社會學」、「內在經驗」等不同用語指涉其思想,但在晚年則宣稱其所有作品可以「情色」一詞涵蓋、代表。
《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深入地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在巴代伊的眼中,性與死亡跟獻祭、節慶一樣,迥異於以工作為取向、著眼於累積的理性「世俗」生活,是屬於著重花費、消耗的非理性「神聖」時刻。因此,性與死亡成為巴代伊在討論情色時所一再出現的子題。對巴代伊而言,情色是人類存在中許多看似矛盾,實則不斷辯證,甚至相依相存現象──生與死、禁忌與踰越、世俗與神聖──的最佳注腳。
所謂情色,可說是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情色所有作用的目的在於直搗生命最內部的核心處,直至令人停止心跳。
戰爭並非君王或某一民族藉著征服累積己身財富的手段;戰爭是場擺闊的侵略性洋溢行動。褻瀆一面與神聖的純潔面結盟,另一面則與神聖的淫穢面有染。
世俗世界的邪惡與神聖的魔鬼掛勾,良善則與神奇結盟。
法國大師巴代伊逝世50年後,我們終於可以公開閱讀、討論──情色
沒有巴代伊,不會有這本震撼人類世界的《情色論》!
沒有巴代伊,我們看不到今天的
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李歐塔、布希亞……!!
情色是問題中的問題。
在所有問題中,情色最神祕、最普遍、也最遙遠。
─喬治.巴代伊
人異於禽獸者幾兮?
在從動物進化到人類的過程展中,
性與死亡為何成為人類文明所特有的兩大禁忌?
亂倫禁忌是否真是出自優生學的考量?婚姻與交換女人∕禮物又有何人類學上的關聯?性是否等同情色?性、暴力、與死亡為何老是糾纏不清?男人為何偏愛美女?什麼是脫「俗」入「聖」的情色?18世紀法國薩德侯爵驚世駭俗的情色作品有何意義?
喬治.巴代伊的重要論述《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可算是巴代伊一生思想的縮影。對作者而言,情色絕非如一般所想像,是個輕浮議題;相反地,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我們想要誠實面對人生在世的根本問題,就必須正視情色的赤裸真相。
情色是巴代伊對人生關鍵時刻、態度的寫照。就其狹義意義而言,情色是人類性禁忌下的產物,是人類面對性禁忌的踰越舉動。廣義而言,情色則代表著人類踰越其先天存在侷限與後天人為禁忌、脫「俗」入「聖」、不斷探索生命各種可能、追求極致(內在與外在,甚至與死亡息息相關)經驗的企圖;這也是為何巴代伊說情色是對生命「至死方休」的探索、肯定。
一言以蔽之,身為文明人的你∕妳如果對性感興趣,為慾求不滿所困擾,對極致經驗有所好奇,對性禁忌的踰越∕愉悅有著憧憬,卻又對情色再現作品中性、暴力、死亡「三位一體」的現象感到迷惑,亟思超脫一己自我的侷限、探索存在的顛峰,一窺生命的赤裸真相,《情色論》將為你∕妳揭開其神秘面紗。
巴代伊是有史以來首位以嚴肅的態度有系統地探討情色議題的思想家。他一生的作品涵蓋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小說、詩歌、電影劇本的創作外,也發表文學與藝術評論、討論神祕宗教哲學、社會學的論文、甚至還出版過與經濟學、徽章學相關的專論,但他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這種以情色為代表的異質論述可說上承自薩德「踰越寫作」的傳統。
《情色論》是巴代伊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展現了情色在巴代伊整個思想體系脫「俗」入「聖」的獨特觀點,因為對他而言,情色絕非是個輕浮議題;相反的,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具有深刻的人生意涵。在不同場合中,巴代伊雖曾以「異質學」、「排泄學」、「神聖社會學」、「內在經驗」等不同用語指涉其思想,但在晚年則宣稱其所有作品可以「情色」一詞涵蓋、代表。
《情色論》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深入地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在巴代伊的眼中,性與死亡跟獻祭、節慶一樣,迥異於以工作為取向、著眼於累積的理性「世俗」生活,是屬於著重花費、消耗的非理性「神聖」時刻。因此,性與死亡成為巴代伊在討論情色時所一再出現的子題。對巴代伊而言,情色是人類存在中許多看似矛盾,實則不斷辯證,甚至相依相存現象──生與死、禁忌與踰越、世俗與神聖──的最佳注腳。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喬治.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
他是一位怪才。在熱鬧的巴黎文化界,他的路數獨特,被譽為法國「過度與踰越哲學家」(philosophe de l’exces et la transgression),是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當代思潮的先驅。他的異類思想啟發了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李歐塔、布希亞等後來的理論大師,影響力之鉅,可見一斑。
其作品如今不但已成為另類行動者的靈感來源,而且是將極端脫軌的行徑合理化之重要理論根據。其思想中如「踰越」(la transgression)、「耗費」(la depense)、「過度」(l’exces)、「異質學」(heterologie)等顛覆性觀念,紛紛被以批判傳統為己志的學者所散播、挪用。他的思想比前衛更前衛,通過作品顛覆主體性,建構異質文化史、也創作爭議性的情色「極限文本」。然而,儘管涉獵廣泛、思想博雜,巴代伊一生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而他更是有史以來首位以嚴肅的態度有系統地探討情色的思想家。
譯者介紹
譯注者簡介
賴守正
美國西北大學比較文學與理論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曾任台師大翻譯研究所所長,現任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所長兼法語中心主任。研究與講授西洋情色文學多年,是國內極少數研究情色文學的學者之一,曾發表相關的中英文專書輿論文多篇,並譯有《西洋情色文學史》(麥田,2003)等書。
喬治.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
他是一位怪才。在熱鬧的巴黎文化界,他的路數獨特,被譽為法國「過度與踰越哲學家」(philosophe de l’exces et la transgression),是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當代思潮的先驅。他的異類思想啟發了傅柯、德希達、羅蘭.巴特、李歐塔、布希亞等後來的理論大師,影響力之鉅,可見一斑。
其作品如今不但已成為另類行動者的靈感來源,而且是將極端脫軌的行徑合理化之重要理論根據。其思想中如「踰越」(la transgression)、「耗費」(la depense)、「過度」(l’exces)、「異質學」(heterologie)等顛覆性觀念,紛紛被以批判傳統為己志的學者所散播、挪用。他的思想比前衛更前衛,通過作品顛覆主體性,建構異質文化史、也創作爭議性的情色「極限文本」。然而,儘管涉獵廣泛、思想博雜,巴代伊一生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而他更是有史以來首位以嚴肅的態度有系統地探討情色的思想家。
譯者介紹
譯注者簡介
賴守正
美國西北大學比較文學與理論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曾任台師大翻譯研究所所長,現任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所長兼法語中心主任。研究與講授西洋情色文學多年,是國內極少數研究情色文學的學者之一,曾發表相關的中英文專書輿論文多篇,並譯有《西洋情色文學史》(麥田,2003)等書。
目錄
譯注者序 性、暴力、與死亡的禁忌與踰越辯證:巴代伊論情色∕賴守正
巴代伊年代記事表
原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
禁忌與踰越
第一章 內在經驗中的情色
第二章 關於死亡的禁忌
第三章 關於繁殖的禁忌
第四章 繁殖與死亡的親密關係
第五章 踰越
第六章 殺人、狩獵、戰爭
第七章 殺人與獻祭
第八章 從宗教獻祭到情色
第九章 性的滿盈與死亡
第十章 婚姻與集體性狂歡中的踰越
第十一章 基督宗教
第十二章 慾望的對象:賣淫
第十三章 美貌
第二部
情色的個案研究
研究一 金賽性學報告、黑道份子、工作
研究二 薩德作品中的主宰者
研究三 薩德與正常人
研究四 亂倫的謎團
研究五 神祕主義與好色
研究六 聖潔、情色與孤獨
研究七 《愛德華妲夫人》序言
結語
索引
巴代伊年代記事表
原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
禁忌與踰越
第一章 內在經驗中的情色
第二章 關於死亡的禁忌
第三章 關於繁殖的禁忌
第四章 繁殖與死亡的親密關係
第五章 踰越
第六章 殺人、狩獵、戰爭
第七章 殺人與獻祭
第八章 從宗教獻祭到情色
第九章 性的滿盈與死亡
第十章 婚姻與集體性狂歡中的踰越
第十一章 基督宗教
第十二章 慾望的對象:賣淫
第十三章 美貌
第二部
情色的個案研究
研究一 金賽性學報告、黑道份子、工作
研究二 薩德作品中的主宰者
研究三 薩德與正常人
研究四 亂倫的謎團
研究五 神祕主義與好色
研究六 聖潔、情色與孤獨
研究七 《愛德華妲夫人》序言
結語
索引
自序/導讀
譯注者序(節錄)
性、暴力、與死亡的禁忌與踰越辯證:巴代伊論情色
過往,由於文明禮教的箝制、宗教政權的壓抑、社會習俗的避諱、學院機制的干預、再加上學者自身有意無意地自我設限,情色文學長久以來一直被貶抑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穢(obscene)作品,只能暗中私自窺閱;情色作品亦少能在學術殿堂上公開討論。在此種保守的學術氛圍下,一般學者為了明哲保身、對情色在巴代伊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敬而遠之、避而不談,原也是意料中事,不足為奇。但如果連以批判、顛覆傳統「吾道一以貫之」之「大敘述」(grand recit)思考模式自居的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者,都不能率先為長期被主流論述所消音的情色發聲、甚至仗「義∕異」執言,而仍和道學者一般見識,將情色視為淫穢禁忌,望「色」卻步、自我噤聲的話,則難免令人有為德不足之憾,招來自我解構、甚至自我閹割之譏。尤其,討論巴代伊的思想而規避其情色論述,更是難逃隔靴搔癢之憾。
有鑑於此,本文擬以禁忌與踰越的辯證關係為主軸,翻轉檢視性、暴力與死亡在巴代伊思想中所呈現出的錯綜複雜關係與多重面向。首先,本文將點出情色在巴代伊整個思想體系脫「俗」入「聖」的獨特地位,並扼要介紹他在《情色論》(L’Erotisme, 1957)一書中的基本思想。其次,以其代表性小說《眼睛的故事》片段為例,說明其情色作品如何踰越以天主教會為代表之性禁忌。接著,本文將從宗教與情色的曖昧關係切入,透過其作品中特有之「排泄書寫」(ecrits scatologique),進一步闡述情色在巴代伊眼中的踰越特質。最後,本文將釐清巴代伊對禁忌∕踰越的獨特看法與其《情色論》對我們所具有的特殊啟發作用。
對巴代伊而言,情色絕非如一般人想像那樣,是個輕浮議題(這也是他一再強調其嚴肅態度的原因);相反地,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想揭露情色的祕密而不先更加深入探究生命的核心,可能嗎?」我們想要誠實面對人生在世的根本問題,就必須正視情色的赤裸真相。巴代伊一生的作品涵蓋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小說、詩歌、電影劇本的創作外,他也發表文學與藝術評論、討論神祕宗教哲學、社會學的論文、甚至還出版過與經濟學、徽章學相關的專論。然而,雖然涉獵廣泛、思想博雜,從某種角度看來,巴代伊一生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終其一生,除了《眼睛的故事》(Histoire de l‘eil, 1928)、《愛德華妲夫人》(Madame Edwarda, 1937/41)、《我的母親》(Ma mere, 1966)等情色小說外,巴代伊還先後發表過三部專門探討情色的專書:《情色的歷史》(Histoire de l’ erotisme, 約寫於1950年,後成為《遭詛咒的部份》第2冊,於死後出版),《情色論》(L’erotisme, 1957),以及《愛神的眼淚》(Les Larmes d’eros, 1961)。其中,《情色的歷史》試圖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情色的演變。《愛神的眼淚》則從藝術的觀點,描繪從已出土的史前壁畫到超現實主義之間,西洋藝術史中所展現出的情色風情。《情色論》一書內容和《情色的歷史》雷同,但更為深入,並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可算是巴代伊一生思想的縮影。由上述作品所出版的年份,可看出巴代伊對情色議題的探討終生持之以恆:從早期《眼睛的故事》中描寫青少年對性的叛逆式探索與暴力宣洩,到晚期將情色置於人類進化史中的全盤哲思,情色一直是巴代伊終身關注的母題。
...
性、暴力、與死亡的禁忌與踰越辯證:巴代伊論情色
過往,由於文明禮教的箝制、宗教政權的壓抑、社會習俗的避諱、學院機制的干預、再加上學者自身有意無意地自我設限,情色文學長久以來一直被貶抑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穢(obscene)作品,只能暗中私自窺閱;情色作品亦少能在學術殿堂上公開討論。在此種保守的學術氛圍下,一般學者為了明哲保身、對情色在巴代伊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敬而遠之、避而不談,原也是意料中事,不足為奇。但如果連以批判、顛覆傳統「吾道一以貫之」之「大敘述」(grand recit)思考模式自居的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者,都不能率先為長期被主流論述所消音的情色發聲、甚至仗「義∕異」執言,而仍和道學者一般見識,將情色視為淫穢禁忌,望「色」卻步、自我噤聲的話,則難免令人有為德不足之憾,招來自我解構、甚至自我閹割之譏。尤其,討論巴代伊的思想而規避其情色論述,更是難逃隔靴搔癢之憾。
有鑑於此,本文擬以禁忌與踰越的辯證關係為主軸,翻轉檢視性、暴力與死亡在巴代伊思想中所呈現出的錯綜複雜關係與多重面向。首先,本文將點出情色在巴代伊整個思想體系脫「俗」入「聖」的獨特地位,並扼要介紹他在《情色論》(L’Erotisme, 1957)一書中的基本思想。其次,以其代表性小說《眼睛的故事》片段為例,說明其情色作品如何踰越以天主教會為代表之性禁忌。接著,本文將從宗教與情色的曖昧關係切入,透過其作品中特有之「排泄書寫」(ecrits scatologique),進一步闡述情色在巴代伊眼中的踰越特質。最後,本文將釐清巴代伊對禁忌∕踰越的獨特看法與其《情色論》對我們所具有的特殊啟發作用。
對巴代伊而言,情色絕非如一般人想像那樣,是個輕浮議題(這也是他一再強調其嚴肅態度的原因);相反地,情色所涉及的是生命存在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巔峰的探索。「想揭露情色的祕密而不先更加深入探究生命的核心,可能嗎?」我們想要誠實面對人生在世的根本問題,就必須正視情色的赤裸真相。巴代伊一生的作品涵蓋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小說、詩歌、電影劇本的創作外,他也發表文學與藝術評論、討論神祕宗教哲學、社會學的論文、甚至還出版過與經濟學、徽章學相關的專論。然而,雖然涉獵廣泛、思想博雜,從某種角度看來,巴代伊一生的終極關懷卻非「情色」莫屬。終其一生,除了《眼睛的故事》(Histoire de l‘eil, 1928)、《愛德華妲夫人》(Madame Edwarda, 1937/41)、《我的母親》(Ma mere, 1966)等情色小說外,巴代伊還先後發表過三部專門探討情色的專書:《情色的歷史》(Histoire de l’ erotisme, 約寫於1950年,後成為《遭詛咒的部份》第2冊,於死後出版),《情色論》(L’erotisme, 1957),以及《愛神的眼淚》(Les Larmes d’eros, 1961)。其中,《情色的歷史》試圖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情色的演變。《愛神的眼淚》則從藝術的觀點,描繪從已出土的史前壁畫到超現實主義之間,西洋藝術史中所展現出的情色風情。《情色論》一書內容和《情色的歷史》雷同,但更為深入,並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切入,企圖從禁忌與踰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可算是巴代伊一生思想的縮影。由上述作品所出版的年份,可看出巴代伊對情色議題的探討終生持之以恆:從早期《眼睛的故事》中描寫青少年對性的叛逆式探索與暴力宣洩,到晚期將情色置於人類進化史中的全盤哲思,情色一直是巴代伊終身關注的母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