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這種病 | 拾書所

家人這種病

$ 253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一本寫給為家庭所苦的人們,得到心靈的救贖與自由
戳破「幸福家庭」的真相!
愈親近的人,愈讓人感到疲倦、恐懼!
挑戰家人關係,反轉對家庭的美好想像。
不過度期待,適度的家人關係更健康!


人們常消極地說,「我們生來不能選擇家人,當我們一出生就決定了將來成長的框架。」
但作者用他的堅強與勇敢面對,顛覆了亞洲對於家庭的傳統認知,以一種本位與個人主義的觀點來思考問題。
她主張,
1. 女人要有自我空間且經濟獨立!
2. 不要當大人眼中的乖乖牌,要有主見和自我意識。
3. 只對「自我期許」負責,不再在乎他人看法。


但是當她接二連三失去家人後,她開始體悟到「家人間是需要溝通的」!
因為了解家人的同時,就是了解自己。
她學會,
1.  學習傾聽對方的聲音。
2.  不要先入為主地評斷你心目中的家人。
3.  真正的「家人」與血緣無關。


人生必讀的一本「家庭經」,我們總是習慣「表現幸福」、「隱藏痛苦」。
「幸福為什麼這麼難?」
那是因為我們有著一顆慣性追求「幸福範本」的心。
面對這些苦痛時,選擇逃避、面對或自我封閉,這些方法都沒有對錯。
最重要的,自己必須要有信念,讓家族成為人生的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宿命。


在形成「家庭」這個群體前,我們都應從「自己」出發。
不被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影響甚至束縛,才能有更健全的家庭關係。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2015年日本最爭議「社會議題」書!
•累積銷量超過600,000本
•幻冬舍2015年度暢銷書 第1名
•東販2015年度暢銷書 綜合書籍類 第3名
•日販2015年度暢銷書 綜合書籍類 第3名
•日本公信榜2015年度暢銷書 綜合書籍類 第4名


本書特色

1. 解決各面向的家庭問題和煩惱:找出家庭崩壞的源頭,提供一種新型態的「家庭相處法」。
2. 單身族必看:在進入家庭前,別以為嫁個好老公從此人生一帆風順。
做好正確的心理準備,才有真正和諧的家庭生活。
3. 已婚者也能看:別再說為什麼你的另一半不了解你,因為你們本來就不可能彼此了解!
擁有各自獨立的空間和生活,婚姻才會幸福。
4. 為人父母者更要看:強迫孩子接受你的價值觀和做法,只會引導出更多社會悲歌!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許婷婷(藍莓媽咪)

 

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課程修畢,御茶水女子大學文學碩士,淡江大學文學碩士,日本口譯協會專業口譯執照。2008年成立【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透過繪本和童謠,以童心韻文和溫馨手指謠的方式,帶領所有愛聽故事的孩子們進入日文繪本故事的殿堂,主要的譯作除了學術論文外,另有《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喔》、《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脫不下來啊!》(三采出版)、《我們大不同》(小魯出版)等。育有二子。

 

藍莓媽咪的【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www.facebook.com/blueberrymama/
 

目錄

推薦序1  你怎麼想,決定你怎麼活──作家 小生

推薦序2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楊聰財

推薦序3  在家庭的天空下—那些生命中值得深入探尋的事──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臨床心理師 謝志伸

推薦語  ──律師娘 林靜如

序章   其實大家都不了解自己的家人

何謂家人?
為何我避開家人呢?

第1章   如何處理困難的家人關係

盲目相信家人的東方人
為何會盲目相信家人?
不婚男女增加的原因
對孩子無法放手的父母,讓人看不下去
家庭不睦,孩子還是能安穩成長
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只是個乏善可陳的人
家人的期待是最可怕的壓力來源
為子孫留下遺產沒有半點好處
金錢,讓家人關係變得醜陋
即使是夫妻,也未必能真正相互瞭解

第2章   家人這種病

只會講家庭私事的人很無趣
聊私事就是想自誇或抱怨
和他人比較家庭私事是萬惡根源
稱呼丈夫為「一家之主」的畸形文化
「為了孩子而不離婚」是正確的嗎?
沒有比婚姻壓力更大的事
女性應該生孩子嗎?
對不孕的女性說「給我生孩子」,實在太殘酷
也有人因被家人捨棄而過得不錯
孤獨死並非不幸
死後不進入家族墳墓的人越來越多
就算不結婚,和別人一起生活很重要
家庭相簿代表的意義?
沒有比家庭更讓人感到身心俱疲的

第3章   了解你的家人

因家庭照護而增進的親子關係
父母需要被照顧時,才會表現出軟弱的一面
家庭為何具有排他性?
以家族為名的暴力
不被人依靠的孤獨感
不斷改變的家庭結構
家人關係又近又遠
只有兩個人的家庭
印有全家福的賀年卡是種幸福的強迫推銷
真正的家人關係和血緣無關

第4章   給離世家人的信

了解家人就是了解自己
給父親的信——冬雷
給父親的信——剝奪公職
給父親的信——遺物
給父親的信——男人間的吵架
給父親的信——墮落的偶像
給父親的信——家庭崩解
給父親的信——主...

各界推薦/推薦序

【誠摯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小生/作家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呂秋遠/律師      
李四端/金鐘節目主持人  
律師娘  林靜如
孫中興/台大社會系教授、《學著,好好愛》作者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番紅花/作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 院長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謝志伸/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內容試閱

對孩子無法放手的父母,讓人看不下去

所謂的一家人就是一起共渡一段時間後分離,然後遠遠彼此守護的關係。

如果永遠在一起會怎麼樣呢?就會有不工作、不獨立的大人,也就是尼特族越來越增加。我的友人就是典型的這種家庭。家裡有丈夫及兩個孩子,友人從年輕時就在大學裡當行政人員直到退休。她以退休為契機就毅然決然做了一個決定。

她和不和睦已久的丈夫離婚,開始計畫一個人生活。女兒已長大成人,結了婚並有了自己的家庭。有問題的是她的兒子,兒子總是賴在家裡,雖然有在打工,但並不打算獨立自主。

她的意志堅定,為此她還採取了看似激烈的手段。她把東京的家整理好,決定搬到京都去生活。並且在郊外租了個房子,催促兒子趕快搬出去。雖然以前都覺得兒子這樣很可憐,也覺得自己如果沒有照顧兒子,不知他會怎麼樣,但是這次友人狠下心決定要徹底放手,不管兒子變怎麼樣都不管了。

往後的人生,她決定要為自己而活。因此才下定決心要和兒子分道揚鑣。因為如果再住在一起,說不定又會重蹈覆轍。

一開始沒什麼自信且一直愛抱怨的兒子,搬進了租賃的公寓後就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自此他也許會發展出不同的生活也說不定。

「這是個太遲的決定。」

雖說如此,但我想這對她和她兒子來說都是重要的決定。

在京都她看遍了長年夢想的神社佛寺,享受了歌舞伎的奧妙,並且追隨著片岡仁左衛門的腳步,一個人活得神采奕奕。她不會主動聯絡兒子。

「我想他應該以自己的方式過生活」,友人斬釘截鐵地說。

我知道孩子會想永遠跟父母在一起。因此造就了太多無法獨立的孩子與無法放手的父母。我想原因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的因素比較大。

大家都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若是看透父母的本心,而一直想依賴著父母,那就永遠無法獨當一面。

我想父母會想要跟孩子互相依靠,也是因為安心感。但是即使內心再怎麼擔心,表面上還是要裝作瀟灑遠遠守候著就好。我覺得為了孩子有必要狠下心。

孩子還小時,不管如何照顧、呵護都不要緊,但是過了某個年齡後就需要把孩子看成獨立個體。例如過去的元服,我就非常認同。不是滿二十歲才是成人,在虛歲十五、六歲行元服禮後就必須要獨立了。頁數 2/5

責任感會讓人成長,雖然我們會擔心孩子是否能承擔得起那樣的責任,但是只要把人放在那樣的環境中,人就會開始改變了。

就像讓年輕人當社長雖然似乎令人感到不安,但是身處的立場不同,人的態度就會隨之轉變,這種例子並不少見。

「如果沒有我,這孩子大概就活不成了」,這是一種過度自信的想法。

大家常說:「沒有父母,孩子還是會長大」,就算環境再怎麼嚴酷冷峻,但我想孩子會承襲艱苦耐勞的精神好好活下去。

父母和孩子還是要嘗試各自獨立生活。若是一方年老或體弱的話,要再重新考慮也可以。

我的情況就是如此。

父母親在老家時都好好的。但是父親過世後,只剩下母親一人,這時我就會認真考慮同住的可能。老家有夠我們夫妻倆居住的空間,一般也許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