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老」就是這麼一回事! | 拾書所

黃越綏的高齡快樂學:「老」就是這麼一回事!

$ 277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長輩進入晚年生活的教戰手冊
晚輩一眼洞悉長輩的內心世界


關於「老」這件事,要面對它、承認它、破解它!
要做哪些準備?該如何應對?
人生七十的黃老師以幽默的口吻說故事,
提出她對於「老」的獨特見解與作法。

黃老師分享家中三老與朋友的故事,描繪年華老去的不同面貌。
有固執老人的悲慘、有智慧老人的幸福,
有失去自信的慌亂、有孤獨寂寞的憂鬱,
當然也有看透人生的領悟。

現代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是我們共同的課題。
三十歲觀察、四十歲準備、五十歲實習,六十歲親上戰場。
活到老、學到老,學會放手和放心,
不再活成包袱,而是活成寶。

黃越綏老師以過來人的身分,並舉出輔導個案的實際例子,提出從青壯年時期到老年時期,人的後半生所會遇到的種種挑戰與難題;其層面包含從社會、他人、家庭乃至個人,關於身體、外貌、心理、速度、理財、婚姻、死亡、告別式等,年長者都要注意到的事。她提出現今社會對高齡族群的看法,以及周遭人對於年老者的觀感。

你注意到了嗎?對於已經「老」的這一件事;年老不只是身體的事,心理與靈魂也會跟著變老!若能跟隨老師的腳步,藉由他人的實例子,一步步解開這些年老背後的原因,就能豁然開朗。如今的你,已不能再用青壯年時期的想法與步調,來過老年生活。老年有老年的自由,老年有老年的快樂,端看你如何轉變、接受並享受。為即將身為高齡族群的你量身打造的一本書,人生走到至今,豁達看開,提前做好準備,緩緩享受年老的逍遙生活。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老人學系的最佳教材(彭明敏)
推薦序-靚妹仔黃老師一─解年老之惑(謝震武)
推薦序-面對「老」這個自然不可避免的現象(黃美惠)
推薦序-生老病死的另一種態度和看見(田知學)

前言-分享在慢老旅程中,身心靈的層次與發現

第一部:從「心」認清「老」這件事
高齡是社會趨勢,更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

一部電影帶來的陰影
老在不知不覺間,緩慢進行
面對老,接受老

家有福祿壽三尊,關於老,我早就知道
還有一把頭髮可梳,是種幸福
漏尿問題,降低生活品質
滿足現狀是養生之道

我突然就收到了老人證,但依然生龍活虎全球跑
更年期是告別年輕的警示
停經後的身心挑戰

用平常心接受變老,歡喜當自己成佛
整形不需要大驚小怪
肥胖要怪自己
化妝與保養簡單就好
身體調養隨心所欲,但要自己負責

身體雖老化,但頭腦要清楚
聽兒女忠言,別誤信詐騙
對高齡者的行事建議
財務規劃要趁早

小病不斷,我的體檢報告
胃潰瘍纏身,照胃鏡經驗豐富
扁桃腺切除,腮腺「崩盤」
治療鼻竇炎的悲慘經驗
為了生命安全,我放棄了高跟鞋
睡眠障礙讓我天亮才入眠
齒牙也開始動搖

第二部:為自己安排愈活愈精彩的銀髮生活
愈老愈緩慢,高齡人的行動準則

事緩則圓,對自己對他人都更有耐心
慢慢體會人生中的細節與精髓
改變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多一分準備,少一分風險

虛張聲勢又多疑,只是為了獲得關懷與肯定
孤獨會造成老年憂鬱症
尊重高齡者的付出與價值
容許老人家的任性
別忽略長輩需要的安全感
宗教帶來心靈的寄託

親情、友情與愛情讓生命更圓滿
放手,讓親情相處沒壓力
明理的婆婆用智慧開導
開放的心態,接受孩子性向
事先交待身後事
獨居與再婚,都應該受到尊重

活到老愛到老?老年人再婚的顧忌與阻礙
親朋好友們的流言蜚語
子女們的反對
要考慮財產分配及繼承
繼父母的角色難為
性功能造成的自卑感
害怕個性不合,離不了婚

瀟灑從容的提早準備身後事
舉辦公開的生前告別式
該留下哪些,身後作紀念
與兒女討論死亡的看法

保有臨終的尊嚴,...

各界推薦/推薦序

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
律師/知名節目主持人|謝震武
CSA 認證高級顧問|黃美惠
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田知學

現在許多美國大學增設「老人學系」,學生不少,本書應該是「老人學系」教授和學生絕佳的教材。──前總統府資政 彭明敏教授

如果你是年輕人,家中有長輩,而你一直受困於不知如何相處,那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如果你是年輕人,家中也沒長輩要相處,那你也要看這本書,因為總有一天你會年老;
如果你已經是別人口中的老人家,你更要看這本書,因為你會知道如何把老年生活過得多彩多姿!──律師/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震武

她真是一個性情中人,願意把個人經歷,不管是痛苦或愉快的都亮出來。
主要的用意,是要喚起大家來面對「老」這個自然、不可避免的現象。──CSA 認證高級顧問 黃美惠

越綏姐像多年知心好友般地,分享她對生老病死、對人生的態度。
值得細細品嚐,昇華成自己的另一種態度和看見。──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田知學

內容試閱

第一部:
從「心」認清「老」這件事

既然人老是自然的規律,不妨學習用比較客觀的態度來審視、面對、並接受它。

只要生命能繼續下去,未來的歲月要真正面對的,恐怕只會更老和更衰弱而己。

若想再見真正青春的熱與光,絶對是來生下輩子的夢了。

高齡是社會趨勢,更是擋不住的自然現象

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人,但對生命仍然充滿著希望的挑戰和願望的實現。

終究人的生命是生死間起點與終點的一個歴程,而生活態度則是每個人的自我主張。

人類未來在面臨社會結構上改變的衝擊與嚴峻的考驗,除了長久以來令人畏懼的戰爭、糧荒及疾病來襲外。恐怕另一股隨波逐流的力量,正潛移默化地滲透並進入每個家庭,如高齡及少子化現象。而且各種後遺症則正讓社會崩壞中,其中尤以高齡化最為嚴重。

由於全球性不可擋的少子化風潮與趨勢,已明顯的令年輕人口正在快速銳減中,同時更影響到國家整體生産力的發展與進步。近年來,已有不少悲觀的學者不斷地提出警訊,更語重心長的表示,如果情況再不改變的話,人類將極有可能會遭到滅種的命運與悲劇,且絶非危言聳聽。

一部電影帶來的陰影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日本的黑白電影,片名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那個地方好像叫信州。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內容是描述當時的農村由於面臨了饑荒,幾乎沒有食物可以果腹,村子裡的人家為了讓壯丁和小孩子可以延續生命存活下去,於是只好悲痛又無奈的選擇犧牲家裡高齡長輩的口糧。

甚至有些阿公阿媽為了搶救子孫後代,也會自告奮勇願意用餓死的悲壯或自殺行為來成全年輕一代。當中年兒子背著自己年邁的父親或母親,踏著十分沉重的步伐,緩緩地前往山區一處荒涼曠野。在空寂的路途中,心知肚明此行乃是親情生離死別,是最後的短暫聚會。但雙方的心境可能因過於悲慟、恐懼和絶望,竟然擠不出一句話來鼓勵或安慰對方。在遙遠而漫長的沉默中,不平靜的心都在流淚和淌血。

當兒子把長輩殘忍地留下後(倒不如說是刻意遺棄),返身飛奔離開的過程中,掩面痛哭流涕的嘶喊著母親或父親,其淒厲哀號中帶著悔恨的畫面,至今仍難以忘懷。而孤伶伶被丟棄的老人,即使心中有千萬個不甘心或不捨,卻也難逃歹運的作弄。老人家神情凝重而無言地眺望著穹蒼,萬萬沒想到一生的努力奮鬥,在面對生命的盡頭,不是闔家團圓及含貽弄孫的慰藉,而是被任意安排丢在荒涼幽陰的洞穴口。任憑山谷中冷颯颯的風雪霸凌,而寂靜的空氣中飄散著禿鷹般貪婪的鬼魅。

周遭散布著比自己更先來一步的屍骨,獨自心驚膽顫的面對著一個個空㓊的骷髗頭,和一堆堆白骨,電影的最終畫面就此定格。雖然我不是醫生,可是我腦海裡依舊揮不去的想像是,當人在面對強烈的飢餓感時,不可能像修行的出家人般擺出安詳的打坐姿勢吧。

時間拖久了,身心都會因口欲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呈現出痛苦、難受、虛脫、休克,甚至將陷入產生幻覺的瘋狂地步,可是這些老弱的身軀何其無辜?

只因為自己活得太久了,必須要遭到天災人禍,帶來莫須有的罪名和制裁?還是為了成全下一代生命的延續,被迫用餓死的殘忍方式,讓生命消耗殆盡成了代罪羔羊?甚至還要美其名的說,犧牲小我的生命是為了供奉給偉大山神。最後鏡頭裡,老人家無辜、無奈、又無助的冷漠表情,想必是哀莫大於心死的最佳詮釋。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