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 拾書所

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 221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一位專業性諮商師寫給父母與師長的獻作,一本以依附關係為主體的性教育書。

◎25年專業心理/性諮商師所打造的性教育專書,系統性地整合性諮商與教育訓練。
◎分齡介紹從0歲到成年孩子會面臨的性議題,並詳加說明親師們應如何因應與對待。
◎以實際案例、情境模擬介紹各種性問題,加強讀者的印象或可從中獲得共鳴和啟發。

社會快速發展下,孩子儼然已經浸泡在性的環境下長大,
如果家長缺席,讓孩子在性上面自學,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但是,「性教育」要不要教?幾歲教?教什麼?怎麼教?
請記得,親子關係的日常互動,就是性教育最重要的現場,
同時我們應該讓孩子在有愛的關係中,學習各種能力
~「依附關係為主體的親職性教育」是最好的性教育方式!

性教育絕不只是教生理構造和器官、杜絕性侵害、克制自己和對方的慾望……
更要讓孩子能夠尊重自己的感覺、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性別、
愛他自己這一個人,且知道有人(最好是家長)會愛他
~本書強調全人性教育,是家長送給自己與孩子最好的禮物!

0~6歲性發展萌芽期,
如何陪伴孩子經驗對性的好奇與探索?

6~10歲性發展懵懂期,
如何與孩子討論身體界限、性嬉戲語言?

11~16歲性發展摸索期,
如何安頓自己、支撐孩子度過青春風暴?

16歲後性發展體驗期,
如何預備放手、給子女傳承與祝福?

作者將11堂課主題重點放在「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的意思是希望在這些課堂當中,逐步打開讀者思考「性教育」、「性發展」、「性行為」、「性溝通」與「親子間談性的關係」這些議題的角度;進一步了解性教育從來都不只是生理知識教育,而是關係教育,更是全人教育;它關係著希望教養出怎樣的孩子,希望孩子未來如何看待自己的性、親密與關係。

因此,在給孩子施行性教育或任何介入之前,作者希望身為「家長」的您,先開始思考自己的性發展、性價值觀、伴侶關係及性生活狀態,因為這絕對攸關您想傳遞怎樣的性價值觀與對生命的哲學。

「我也想著,如果我是孩子,我好希望我父母、師長與社會,在我面對自我、情、慾、性、愛與關係,那麼青澀無措的年紀,給我的不只是惶恐、困惑與罪惡,而是,愛與能力。」──呂嘉惠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親子關係的日常互動,是性教育最重要的現場/王嘉琪
有性健康的大人,才有性健康的孩子/邱雅沂
未來很長,性教育這條路,我們繼續一起走/龍冠華
學習如何陪伴孩子談性說愛,從理論到實務/鄭婉琪、陳姿曄、楊舒聿
放手去愛,回應大衛的召喚/張菀馨

作者序
性,是身心親密與健康的禮讚
寫給未來女兒的家書

第一課|親職性教育 與孩子一起成長學習的全人教育
啟程,成為為自己賦能的家長
性諮商與我
性,不只是性
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的概念

第二課|性教育的主角是家長 孩子在關係中體驗性教育
親子關係是性教育的基礎
我們想給孩子什麼樣的性教育

第三課|從愛出發 0~6歲孩子性發展的萌芽期
先療癒家長的傷
人格脊椎與能力建構取向
撫觸自己生殖器官的三歲男孩
家長和孩子需要培養哪些能力?
為性教育暖身,傾聽自己與孩子的聲音

第四課|愛的鍛煉 6~10歲孩子性發展的懵懂期(上)
尊重孩子的感覺和現實行為之間的平衡
孩子幾歲必須和家長分房睡?
看見孩子自慰怎麼辦?
六歲孩子在家裸露身體怎麼辦?
為性教育儲備知識,認識孩子的性發展

第五課|愛的鍛煉 6~10歲孩子性發展的懵懂期(下)
青少年性語言與嬉戲
家長的心情與困惑
解決孩子問題之前的心理預備
為性教育儲備能力,學習如何和孩子談性

第六課|愛的設限 11~16歲孩子性發展的青春期/摸索期(上)
失序的青春,失序的家庭
青春期家長的傷痛
未成年孩子發生性行為怎麼辦?

第七課|愛的設限 11~16歲孩子性發展的青春期/摸索期(中)
青少年與家長面臨的考驗
家長需要培養哪些能力?
建立性教育依附的支架
傾聽瞭解孩子的性
涵容衝擊,支撐孩子度過青春風暴

第八課|愛的設限 11~16歲孩子性發展的青春期/摸索期(下)
為孩子設限的意義
性,青少年為什麼不想告訴爸媽?
保持溝通,怎麼跟青春期孩子談性?

第九課|愛與放手 16歲以上孩子性發展的體驗期(上)
愛情與關係的四階段
蜜月期的親職難題
自我坦露期的親職考驗
如何陪伴孩子修煉愛情?
暗戀的學習

第十課|愛與放手 16歲以上孩子性發展的體驗期(下)
衝擊!性價值觀與情慾感覺的角力
怎麼設定性的界限?
性別刻板印象與潛規則
參透性,學會尊重學會愛

第十一課|愛的傳承 成年期孩子性發展的實踐期
給助人者的練習
陪伴孩子一生的性教育
性教育生涯規劃的傳承與祝福

後記

自序/導讀

是缺乏能力;當我與家長工作時,我會盡力去讀懂家長身上的傷、看見他們已經擁有的潛能和資源,再據此作為進一步增能的根基,回到能力建構取向來增能;陪伴學校或機構在面對性議題的危機時,以專業人員的角色連結以支撐他們度過這些時刻,當他們的能力被建構起來時,也就更有自信與自己的團隊夥伴共同激盪創造屬於系統文化的處遇方式。這些眼光都在說明所有在系統中的關聯者,包括孩子、家長、教師或有關的人,都是生命共同體,也是一起成長的。
有性健康的大人,才會有性健康的孩子啊!
嘉惠最擅長的是,看見在系統中每個人的潛能,給予所需要的養分,建構所需的能力,讓他煥發出本該有的光彩!當整個系統的性健康意識共同提升、有越來越多應對的能力,自然也就有更好的自癒力來面對一切。
本書傳達嘉惠對世界的愛、對人的關懷,而愛的力量如何穩當結實的成長與鍛煉,我作為一個性諮商專業工作者以及作為一個人,同感因著閱讀此書也被深深的被支撐著。

邱雅沂
心理師/性諮商師/性教育師
荷光成人性諮商中心心理師
曾任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長


‧‧‧  ‧‧‧  ‧‧‧  

■ 未來很長,性教育這條路,我們繼續一起走

從曾經為性所苦的人的角度,我們向你推薦這一本書

性,是理解人經歷與發展的一種脈絡。
而關於如何幫助一個人了解在自己的生命當中,性是什麼、發生什麼、又讓人變成了什麼?
如果說,有誰可以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我們認為,那個人非呂嘉惠莫屬。
我們是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青少年性諮商團隊的心理師群,如果目前為止你還不算認識嘉惠,請容許我們向你簡單地介紹這個人.原本,我們散落在台灣的各個地方,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從事心理師的工作,花蓮、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直到我們各自在不同的時間、因為不同的事件認識了嘉惠.現在回想起來,那樣的相遇或許該稱為一種命定的契機吧.由於成長的過程中,隱晦、禁忌、羞恥與關於性的種種在我們身上加上了層層束縛,限制了我們正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不僅對抗著自己,也對抗著世俗.於是在遇見她的那年,我們多多少少都在原本的生命當中,因為性而經歷了深淺不一的苦;而那樣的辛苦,在遇見她之後,有機會漸.漸.漸.漸.不再是一種自己和自己的爭執。
嘉惠對我們來說,亦師.亦友。
而今即將邁入第一個十年,身為荷光青少年性諮商團隊的一員,我們和其他分支的兒童、親職、以及成人性諮商團隊得以在性議題的專業工作上頭角崢嶸以至於遍地開花.這一切的開展,其實,是從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改變與療癒開始的。
這本書的主體不是問題化的性,是人如何看見並且安頓自己,你會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目前或曾經遭遇的磨難,其實是我們共同經歷的困難;或許你會因此感受到些許寬慰,並且窺見安頓自己的一種方向。

從青少年性議題專家的角度,我們向你推薦這一本書

由於在多數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關於性的一切很少有機會被提及、被述說、或者被討論,所以在學習環境極度匱乏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那便是無論今天我們的角色是成人、父母、教師、或者專業助人領域當中的職業工作者,幾乎沒有人在一開始就準備好要和孩子談論關於性的種種。
有人說,性這回事兒,牙一咬豁出去不就談上了?
我們敢賭上專業名聲打包票,在各種性議題當中,要能照顧自己,以至於照...

各界推薦/推薦序

★★★聯合推薦★★★
鄭婉琪(之道學習創辦人)/王嘉琪、楊舒聿(幼兒親職性諮商師)/龍冠華、江欣怡、黃怡禎(青少年性諮商師)/李竹薇、李翊平(成人性諮商師)/邱雅沂、陳姿曄(伴侶性諮商師)/郝柏瑋(心理師 台灣職能治療性健康團隊發起人)/郭晏汝(心理師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冒險治療委員會委員)/邱似齡(慈恩心理治療所所長)/王芯婷(兒少婦家專科社工師)/張菀馨、薛卉芝、戴筱涵、簡苑玲、林沛辰(心理師)

【作者序】
性,是身心親密與健康的禮讚


2018年4月4日兒童節到5月母親節前夕,我開了十一堂「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的線上課程。
當時特別選這樣的日子,是因為覺得這個時間段,從兒童到母親/家長,實在別具意義。
在這一個多月中,我用很多故事,帶著聽眾模擬著,陪伴著孩子性發展成長的家長該建構什麼能力。
我們一起~
從愛出發~學習以依附關係為主體的親職性教育。在孩子性發展的萌芽期,在親職性教育能力建構的暖身期,我們學習重視性教育意味著重視依附關係,並清楚的理解性教育是全人教育。
之後我們進入愛的鍛鍊~在孩子性發展的懵懂期,親職性教育能力建構與知識儲備期,我們學習著如何以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性發展的例子,練習跟孩子談人際關係、人際界線與面對青春期的準備。
到了青春期,愛與設限~在孩子性發展的青春/摸索期,孩子發生與經歷的事很容易撞擊著每個家長面對性價值觀衝擊下的設限與涵容能力。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除了要面對孩子青春期時與你的依附關係即將要有調整的心理準備,更要在青春期性發展的爆發期,學習如何面對與孩子的性議題或性價值觀衝突時,如何化解彼此關係產生變化時的困難處境。
度過了青春期的風暴,真心希望孩子仍願意與我們同在,一起攜手前進。
邁向成人期,愛與放手~而當青年/成年的孩子開始體驗性時,身為家長的你知道,這是孩子前18年你以依附關係為主體的全人性教育累積的實踐。
孩子開始進入愛情、進入性,如何實踐傾聽自己的感覺、有能力能表達自己、傾聽別人的感覺有能力與對方協商,在愛情在性上面不因為文化性別刻板印象而受傷,學習真誠的理解自己與對方與關係,這不是口號而是一生的修行。
「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我的設計是建構成為家長的你或你們,對於如何看待孩子性發展上,一路跟隨著孩子的發展一起學習成長,具備身為學習型家長所需具備的視野,「性教育是一生關心自己的學習」。
如果你與孩子仍在如何建立你們都滿意且適合的關係,那麼希望這系列課程,能給你一些靈感,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調整關係互動的模式,鍛鍊轉變自己的心態與抓緊關係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方向,跟著孩子的成長,攀山越嶺,一路辛苦修煉,但也不忘回首品味,享受成為你的孩子的家長這段很重要的人生旅程。
如果你曾與孩子無話不談,這系列課程是建構家長能力,能持續跟孩子無話不談,不因為性的尷尬、禁忌或價值觀衝突,而放棄了與孩子一同成長的機會,因為我認真的盼望家長在孩子性發展的路上不缺席,更誠心的希望,當孩子成年,你們都是成人時,一樣都會面臨愛情的困惑、性的苦惱,希望面對性,就如其他任何生命中你們會想跟對方分享的議題一樣,讓無話不談的你們可以一起面對的性/幸福與難題,在生命中學習與參透。
這十一堂課中,就好像縮時攝影,快速的讓我們模擬的陪著孩子成長,去預見自己想成為的家長,想傳遞的信念與對生命的哲學。
最後,我們一起在課程中思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