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通俗易懂、邏輯清晰且富含許多實用舉例,導向更完善的家庭會議,以及更美好的家庭生活、親子教育。
【本書簡介】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導向,培育孩子逐步成為負責自立、適應力強且有貢獻的成人。
◎教導父母和師長善用「關鍵四C」和「家庭會議」,教出品德與能力兼具的孩子。
◎輕薄短小,內容豐富,可讀性強,現代忙碌的人們也可以輕鬆閱讀並且加以實踐。
本書提供詳細又具體的家庭會議實際操作方法,幫助父母運用親密及真誠的技巧召開家庭會議,養育出有能力且有意願在不斷變化之社會中脫穎而出的孩子,所有家庭和孩子,都可以從中受益。
★洞察「關鍵四C」,
呈現家庭會議如何促進孩子發展必要的認知與技能:
‧Connection:我與家庭和社會有「連結」,我感覺到「歸屬感」。
‧Capable:我有「能力」,我不斷「進展」,擁有達成家庭任務所需的一切知能。
‧Counts:我有「意義和價值」,我可以對家庭和社會做出貢獻,我是被需要的。
‧Courage:我有「勇氣」,我接受家人「鼓勵」,能嘗試新事物,且不害怕失敗。
●本書旨在協助父母教出孩子具有
「溝通、自律、責任、良好判斷、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與目前12年國教課綱的精神與理念相契合。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0009.pdf
作者簡介
Betty Lou Bettner 博士
美國賓州專業諮商心理師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代言人 (Diplomate)
中國上海 Wise Edu Plus的創辦人和主培訓師
歐洲阿德勒國際暑期訓練指導委員(ICASSI)
Amy Lew 博士
國際認可的阿德勒取向諮商心理師,在麻薩諸塞州紐頓市執業並於劍橋家庭學院任教。經常與Betty Lou Bettner博士向全世界的父母、教師和其他專業者講課。兩人合著許多知名出版品,共同編輯《個體心理學期刊》家庭介入專欄。
總校閱簡介
楊瑞珠 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城
創辦人,丹佛阿德勒心理生活學院
代言人,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
代表著作,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
譯者介紹
黃慧森 博士
國立潮州高中輔導主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北美與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親師諮詢.婚伴諮詢】雙認證講師暨督導、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三屆理事。
趙元芝 理事長
退休國中教師、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臺中市家庭教育中心輔導員...
目錄
總校閱序
譯者序一
譯者序二
推薦序(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致謝
前言 第四版
第一部分:教出有能力的孩子
第1章:有意圖的教養
「品質」時間
第2章:孩子成功的要件
關鍵四C
必備技巧和能力
第3章:讓關鍵四C發生
我們能做什麼?
直接和間接技術
第二部分:家庭會議
第4章:開始行動
每個人都很重要
家庭間連結
每個人都有能力
培養勇氣
未來會議
家庭目標
第5章:創建議程
讚賞
議程主題
家庭工作
議題與關注
快樂結局
第6章:會議如何進行
會議領導力
會議記錄者
會議準則
第7章:問題解決
邏輯結果與處罰
「萬一行不通」預防措施
常見錯誤
衝突化解
第8章:陷阱預防
展現尊重
一致性
聚焦分享
納入抗拒者
避免抱怨會議
從不當抉擇中獲得良好判斷
父母陷阱
第9章:主題多元化
獨生子女家庭
單親家庭
繼親家庭
寄養家庭
大家庭
有非常年幼孩子、沒有孩子或有已成年孩子的家庭
第三部分:鼓勵
第10章:建立自尊
意圖與洞察
發展優勢
第11章:鼓勵的藝術
家庭會議培養勇氣
第四部分:邏輯紀律
第12章:教養風格
為何不嚴格規定?
為何不寵溺縱容?
堅定而友善
第13章:相互尊重
少做事,教更多
權利和責任
有限制的自由
邏輯啟動
家庭會議培育孩子迎向民主社會
總結:一切盡在會議中
知覺:關鍵四C
技巧和能力
附錄
議程示例
THE LONBERG-LEW會議形式
班級會議
在家庭會議中提問
「關鍵四C」圖表
關鍵四C培養提示
關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參考書目.閱讀建議
關於作者
作者其他書籍簡介
各界推薦/推薦序
【推薦序】
家庭生活品質很需要親子共同規劃、執行與相互合作,期能成為學習型家庭,進而創造彼此所需要的親密互動及歸屬感。本書作者以阿德勒取向的「關鍵四C理念」帶領父母有效能地實施家庭會議,其中的各種原理原則與諸多具體實例都相當實用。
王以仁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名譽教授
在諮商輔導實務工作上,每每與父母互動、交流對孩子的看法時,常可以感受到父母對於如何營造一個共融、共好的親子關係與家庭氛圍,充滿憧憬卻也常有受挫感。此書透過具體的操作技巧,協助父母透過家庭會議,培養孩子具備成功的關鍵四C能力,對時下想提升親職效能的父母來說,是個非常具有可讀性的工具書喔!
李雪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設高級中學輔導主任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我很喜歡它下的標題,教出有能力的孩子:從「家庭會議」開始。本書旨在協助父母教出孩子具有「溝通、自律、責任、良好判斷、合作」的技巧和能力,與目前12年國教課綱的精神與理念相契合。常見學校教育的願景是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如果能輔以家庭中就已教出的能力,更能相得益彰。
洪慶在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教育部國教署家政學科中心主任
本書將難懂的阿德勒心理學轉化成具體可行的策略,協助家長和教師能有方法養育出「有能力」、「有勇氣」、並「對社會有貢獻」的孩子。書中提供許多家庭會議執行的技術和實例,是一本實用小書。
孫麗卿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值得終身珍藏的好書!豐富的內容涵蓋:教養品質、孩子成功的條件、關鍵四C、實現四C技巧、家庭會議、鼓勵以及邏輯紀律。透過許多詳細具體的家庭會議實際操作應用例子,讓讀者、家長可以實踐在家庭中教養出有連結、有能力、有意義、有勇氣的孩子;且能同時具備社會情懷與社會責任,成為能合作及貢獻的成人;進而因應多元社會,打破舊有的框架,彈性變通,選擇不一樣,以期邁向幸福家庭、圓滿人生。
連廷嘉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所專任教授
阿德勒指出自我啟發邁向超越自卑、發展社會情懷的幸福之路;四C人生的心理健康雕塑系列,正是幫助個體與群體,一起找到實踐方法的好書,值得一讀!
許育齡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專任教授兼任所長
「家庭會議」顧名思議就是家庭中成員所需要召開的會議,回顧我的原生家庭以及婚後的家庭會議僅有幾次,或者我們都疏忽了「家庭會議」的重要性,對於一個家庭的擴展是多麼需要被重視以及被執行。很高興本書提醒了我們,從理解進而實踐,讓我們都能《教出有能力的孩子》。多數人都知道學校有班級會議或校務會議……,召開人為校長或學生,那麼,家庭是否也應如此?
臺灣近來霸凌或不當管教議題時時浮上新聞媒體,美國的槍擊事件也時有所聞,探究問題根源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的式微吧!書中以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出「關鍵四C:連結、能力、價值、勇氣」最為中肯,大家都做得到最引人撼動。它就是養成一個人自信自立的【開端】。誠摯並歡喜推薦人人都閱讀、樂讀並予以實踐,因為家永遠是我們的避...
內容試閱
第1章
有意圖的教養
身為主動參與父母和教師教育的婚姻與家族治療師,我們聽到許多對家庭未來的擔憂。人們不僅擔憂靑少年吸毒和酗酒的高發生率、靑少年幫派及其破壞行為、靑年的普遍疏離;同時也擔憂越來越多的離婚、未婚媽媽,以及許多年輕人「唯我至上」的態度。
很多專家告訴父母應該制定律法,建立更嚴格規矩並且要求孩子服從。但是誠如所有靑少年父母所知,建立規矩比起強制服從來得容易許多。我們遇見的父母對這個建議感到氣餒。他們試圖「讓」自己的孩子行為表現合宜,但卻發現孩子不是以不當行為進行挑釁,就是對正在做的事情有所退縮和隱瞞。由於父母成為不被信任的執「法」者,而讓原本可能存在的正向關係逐漸被破壞殆盡。
教育工作者和諮商心理師致力於尋找解決辦法。許多高中、大學和宗教團體開設家庭生活課程。雖然看見預防性嘗試的價値,但我們認為這些介入措施應該更早開始。需要建議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進行婚前諮商嗎?「嗯!或許吧!」幼兒園階段應該是孩子開始學習如何合作、承擔責任、解決問題以及開放溝通的時期。否則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或準備結婚之際,他們早就養成壞習慣了。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保護年幼孩子免於失望、失敗或危險;對他們想要嘗試某些事情的熱情渴望,而我們認為超出孩子能力範圍時,就會做出負面預測。於是諄諄告誡孩子,他們太幼小、太年輕或太無能;卻對他們沒成為有貢獻、能獨立、功能良好的成人而感到意外。在協助孩子發展必要技能的誤導性嘗試中,父母助長競爭,將孩子與其手足和同儕做比較。我們不解為何伴侶在婚姻當中合作困難,然而卻鮮少有人曾接受關於合作的訓練。
知名的阿德勒取向精神科醫師魯道夫•德雷克斯一生致力發展有助於父母、教師和其他成人與孩子工作的原則。建基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理論與個體心理學,德雷克斯發展出符合常理且實用的方法,可以養育出有勇氣的孩子,使他們具備應對生活挑戰的建設性技能,以及能避開當今社會裡孩子所面臨的主要陷阱和危險。本書擴展這些實用方法之其中一項重要觀念,就是阿德勒取向家庭會議。
我們將向您說明如何運用家庭會議以避免養育出高風險且依賴性高的靑少年,並為培養獨立且有能力的成人增加機率。另外,您將學習關於孩子成為有素養成人所需要的基本觀念和技能,以及如何在家庭會議中鼓勵發展這些觀念和技能。
「品質」時間
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熟悉育兒時間質與量的相關討論。偏重哪個較好呢?兩者各自占比多少才足夠?何時應該重「質」?何時應該重「量」?隨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時間的質與量在不同階段的比例調整都很重要。嬰幼兒需要許多照顧,因而會付出「大量」時間。當晚上7:00精疲力竭時,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品質時間」終有一天會到來!隨著孩子成長,親子彼此相處時間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反之,互動的品質會逐漸提升。如果一切如計劃進展,當孩子長大成人時,我們之間相處時間的量會減少到一般拜訪的程度,但是與他們相處時間的質則會提升至如同好友般水準。
然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在所謂的「品質」時間上投注更多努力,從中培養並期望看見孩子素質的發展,像是:誠實的、合作的、負責的、勇敢的、尊重的、自信的、有成效、有自尊和能自律等等。這些素質受到多數父母的重視,是社會所需要的,也是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