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從連結資源到串起故事,社工與身心障礙者不為人知的生命經驗 | 拾書所

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從連結資源到串起故事,社工與身心障礙者不為人知的生命經驗

$ 332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身心障礙?跟殘障是一樣的嗎?」

「你是不是智障?」

「要跟我們當朋友?可以呀,去偷你媽的錢給我們。」

「如果我也跑掉了……還剩下誰?」

「我就是想餵她每一餐,直到我沒辦法照顧為止。」

「人若落魄,就什麼都沒有了……」

「你不給錢,我就死給你看!」

 

第一線社會工作的真實寫照

看見社工與身心障礙者身上「被貼滿的標籤」

 

「我所分享的,是社工進入身心障礙家庭,造成漣漪,甚或激起水花的故事。

希望這些故事能夠帶來更多啟發,讓你理解他們、理解我們,

並逐漸去除社工以及身心障礙者身上的標籤,僅此而已。」

 

這是一部社工與身心障礙者生命交會的故事。一邊是弱勢族群,一邊是服務弱勢族群的弱勢工作者,同樣不被認識,同樣不被理解。

社工不是活菩薩,不只做功德,他們有血有肉,當然也有情緒;身心障礙者則除了有形的障礙,還有更多隱形的需求,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只是我們往往看不到,或者選擇不去看。

於是他們有時兩人三腳、並肩前行,偶爾也有針鋒相對、情緒潰堤的時刻,彼此所碰撞出的火花或是溫暖的燭光,或是燎原的星火,儘管不全然溫馨美好,但在「連結資源」的行動背後,卻串起了更多的情感連結以及迥異的生命經驗。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王晨宇

1986年生,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
從國中開始寫作,不過大部分都是無病呻吟、搞笑類型的自娛娛人短文,2012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自全國最大的BBS站PTT MARVEL板發跡,後由於個人因素中斷寫作將近十年。2021年重拾寫作,除了完成舊作連載外,又於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並出版都會魔幻作品《我不是怪物》系列,短篇作品則散見於網路,網友大多稱呼我為「阿九」。
做過很多工作,咖啡師、西門町潮流店員、廣告業務等,不過從事最久、勉強稱得上專業的,還是只有社工。2015年因為八仙塵燃事件導致主管被調去支援,便臨危受命當上社工督導,從此改變了看待社會工作的角度。
為了治癒升職後的「冒牌者症候群」,從抗拒證照化轉而於當年內取得高考社工師及格,認為與其消極抵抗制度,不如努力戰勝它,如此才能擁有話語權。
誓言只要待在社工圈,就會當個認真盡責的社工,也會努力成為讓同事都能夠不討厭工作的社工督導。

.2018年獲得新北市績優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專業人員表揚。
.2023年獲得衛生福利部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績優社工督導表揚。

座右銘是:「人生不能享受,那就接受。既然接受,那就享受。」願我們都能夠成為最棒的大人。
非常喜歡聊天,號稱跟誰都聊得起來,歡迎來找我:https://www.facebook.com/maktubyuw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期待已久的基層社工書寫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序 章

我是社工,不是志工

是殘障還是身心障礙? 

我還嫌你太小聲呢!

是標籤太黏還是不夠努力倡權?

 

1章 不只是做功德

社工的第一步從手抖開始

「又換社工了呀!」

我們能做的,只有陪伴而已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御前帶刀侍衛

「我真的很想死,但我連去死的力氣都沒有」

【專欄】社工的共同工作

 

2章 他們所遭遇的歧視與不平

青春期的挑戰

永遠讀不完的高中

她們也會想要談戀愛

被迫自立

「我要為了媽媽去工作」 

「人若落魄,就什麼都沒有了」

選擇的權利

鋼琴聲與小莉

【專欄】弱勢族群與弱勢工作者的經濟困境

 

3章 沒有名字、沒有自己的照顧者

「要我上台?我什麼大場面沒見過!」

做媽媽的可以請假嗎?

「如果我也跑掉了……還剩下誰?」

「我要證明她錯了」

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家人

久未返家的她們

故事的完美結局

【專欄】「照顧」與「被照顧」都是必經之路

 

4章 社工是人,不是神

「你不給錢,我就死給你看」

反咬一口 

「你可能是他最後一個見到的人」

人生結案

「我把妳當成自己的女兒!」

久別重逢,只可惜不歡而散

【專欄】社工陣亡的無數個理由

 

終 章

關注社會工作

拯救小林村的社工

最後對社區以及政府的話

 

後 記

參考資料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文推薦】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誠摯推薦】

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吳少喬/兒童及身心障礙者性教育講師

余秀芷/漢聲廣播電台「45度角的天空」節目主持人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

林惠芳/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祕書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仙季/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鄭麗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

(按姓名筆畫排序)

 

內容試閱

序章(節錄)

我是社工,不是志工

「你大學考得怎麼樣?」一名親戚在家族聚會開啟話題。
「還可以啦。」
「考上什麼學校?」
「北大社工系。」我回答道。
「北大?你是說北京大學?」他露出疑惑的表情。
「不是,是台北大學。」
「我知道。北科大?還是台北商業大學?」
「都不是──是台北大學,以前叫做中興法商。我們學校在三峽,不過我是在台北校區。」
「噢,我知道了。」不,你不知道,你只是不想再爭辯了。
他決定轉個話題,既然不知道你到底念什麼學校,讀什麼科系總搭得上話吧?
「你是說社工系?我不知道當志工還要讀大學。」
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猜至今爸媽可能也不知道我的工作內容到底是什麼,但至少他們不會再錯把社工唸成志工。熟能生巧嘛。
同事告訴我,她當社工已經三年了,家人偶爾還是會把社工唸成志工。
「再過幾年他們可能就不會唸錯了。」我再補充:「也有可能即便唸錯妳也懶得糾正了。」

*****

我正準備去買電影票。
「先生,請問你辦卡了嗎?平日看電影享六六折喔!」
我身為社工,勤儉持家幾乎是標準配備,當然不會放過省錢的好機會,於是停下了腳步。
「請問你在工作了嗎?」
「對。」我心裡很急切,不是說辦卡看電影享六六折嗎?
「方便請問你是做什麼工作嗎?」
「我是社工。」
「志工?」
「不對,是社工。」
「噢,志工啊……那個有薪水嗎?」
「有。」我辦卡的意志已經開始動搖。
「是車馬費嗎?」業務員很努力想要拿到業績。
「不是,是月薪。」我說完後,他露出鬆了一口氣的表情。
「那應該沒問題,我不知道志工也有薪水呢!這邊幫我填辦卡資料。」
後來我當然辦了卡,畢竟不管被誤認為是志工或什麼的,看電影享六六折還是比較重要。

*****

我跟同樣當社工的朋友填了餐廳的滿意度問卷。對,肯定又送了什麼東西,八成是提拉米蘇。
「哇!你們是社工呀!」
看來服務人員很懂社工啊!我差點感動落淚。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們沒有回應,這不過是大眾對社工無數的誤解之一。這麼多年過去,我們已經學會不爭辯了。
這位服務人員真的很熱情,沒有枉費我們在服務態度那欄打了五顆星。
「我媽退休後也去當社工,你們這麼年輕就當社工,很不簡單耶!」
大姊,我猜妳把社工跟志工搞混了──但我可是很會做人。
「哈哈,妳媽媽一定很有愛心。」我乾笑。
算了,有提拉米蘇比較重要。

*****

社工很常開會,對象或許是同行,或許是其他職業的夥伴,會議往往聚焦在如何促進特定服務對象的福利。
或者互踢皮球。
噢抱歉,是「劃分權責」。
不過當天會議比較像是相互認識,介紹我們為身心障礙者辦的活動──我好像還沒說過,我在社工的領域是「身心障礙」。
一位社區發展協會的大姊上台致詞提到我們。她說:「我們都很感謝○○中心的志工們,很用心辦活動讓身心障礙者參加。」
「社工。」我們其中一位同事糾正道。
「他們志工真的很用心,辦的活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