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國富論{新版} | 拾書所

圖解國富論{新版}

$ 323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經濟巨人的理性之作


 


《國富論》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聖經」,是影響世界史的十大著作之一;亞當.斯密有系統的分析了國民財富生產、分派、與持續運轉的內在規律,並提出著名的「無形之手」的觀點。《國富論》的出版讓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於各國的經濟與政策都有深刻的影響。


 


本書綜合了多位學者對《國富論》的研究成果,並以圖解的方式對原著進行了充分解讀,除了闡述原著內容之外,還介紹了成書背景、作者研究、行文邏輯,和許多未揭示的理念等,讓讀者能從各種不同的觀點,更全面地認識亞當.斯密與《國富論》。


 


亞當.斯密提出的「調解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指的是什麼?


《國富論》對現代經濟學理論發展有哪些重大的影響?


 


本書特色


 


透視調節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掌握每次致富的先機!


 


讀懂構築現代經濟學堡壘的磐石:影響世界最深的西方經濟學聖經


不讀《國富論》,無法深入理解財富的世界


 


影響深遠:


一般將《國富論》視為開啟現代經濟學先河之著,奠定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李嘉圖、凱恩斯以及馬克思等人的經濟理論深受其影響,直到現在仍作為研究現代經濟學的第一著作。


 


系統解析:


總結兩百多年來對《國富論》的研究成果,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分類解說,讓讀者能從中更清楚地了解市場經濟,並能從中獲取致富的理財之道。


 


圖表呈現:


將較難理解、說明繁雜的概念與發展脈絡,以照片、繪圖、表格和樹狀圖解說,讓讀者能更直接、輕鬆地了解市場經濟,並增進理財能力。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亞當.斯密(1723 ~ 1790)

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之一。出生於蘇格蘭,年輕時就讀於牛津大學。1751 ~ 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並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道德情操論》,因此確立了他在學術界的崇高威望。之後《國富論》的出版為他帶來了不朽的聲譽。

亞當.斯密把財富的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富裕視為政治經濟學的首要目標。他的代表作《國富論》以富國裕民為中心,有系統的闡發了提高勞動生產力、增加國民財富、使國家和人民迅速達到富足的理論和政策問題。
譯者介紹

目錄


1、編者序:帶上《國富論》,一起跨入富國裕民的時代


2、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一部偉大著作的誕生


1、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富論》問世的年代


2、處於萌芽期的政治經濟學:英法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3、古典經濟學集大成者:不同凡響的亞當斯密


4、《國富論》之前的鋪墊:《道德情操論》與《法學講稿》


5、形成體系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國富論》的全書架構


 


第2章 包羅萬象的著作與難以解釋的謎題


1、自利、利他和互利的關係:亞當斯密的「自利原則」


2、支撐《國富論》各種論題的理論: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


3、外在的排他性權利:財產是一種權利


4、一對互相依存的關係體:政府與公民權利


5、與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平等觀念


6、《國富論》思想的兩塊互相依存的「基石」:自利與合作


7、《國富論》思想的精髓:「看不見的手」


8、《國富論》中的機構:團體主義抑或個人主義的機構理論


 


第3章 勞動與分工


1、本章核心:勞動力的提升及生產物的分配


2、分工:勞動生產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3、分工的起因:人類與生俱來的交換傾向


4、受限的交換能力:市場範圍對分工的限制


5、貨幣的產生:分工造就的交換媒介


6、商品的價格:實質價格和名目價格


7、商品價格的構成:工資、利潤和地租


8、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9、基於勞動力供求關係的判斷:工資的標準


10、工資與國民財富的關係:不同國家的工資狀況


11、二者變動帶來的社會問題:工資與物價的關係


12、以利率為參考:利潤、利息和國民財富之間的關係


13、勞動和資本用途的不同:導致工資和利潤的不用


14、3個條件:使勞動和資本不同用途的利害均等


15、政策的不均等:導致工資和利潤的不均等


16、使用土地的代價:地租的產生


17、食物的生產: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產品


18、衣物、住宅及礦產:間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產品


19、地租產品價值比例的變動:基於白銀價值變動歷史的回顧


20、社會進步的影響:商品實質價格以及地租的變動


 


第4章 資本的流動與利用

內容試閱

《國富論》中兩塊互相依存的「基石」
自利與合作
亞當.斯密認為,在為自我利益進行經濟交換的各方也並非純粹是競爭對手,因為它們仍要依靠合作與運作。自我利益只有在合作的經濟交換中才有意義。
  在《國富論》的開始部分,亞當.斯密對自我利益的四個特徵已經進行解釋。接下來,他清楚地區分自利的行為與貪婪的活動。他譴責富人的道德墮落,這些人不把他們的資本進行投資,推行高昂的價格,破壞了節儉之風,導致資本的減少。高價對於公共利益不利,而貪婪阻礙了良好的經濟表現。因此貪婪與運行良好的制度背道而馳,所以應該被防止。按照亞當.斯密的觀點,自我利益應該受到節儉的制約,而節儉是謹慎的美德。「奢侈都是公眾的敵人,節儉都是社會的恩人。」亞當.斯密奢侈與節儉的觀點與古典經濟學家曼德維爾關於人們奢侈的行為最終會導致社會和社會成員共同繁榮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按照亞當.斯密的觀點,促使我們行動的動機並非僅是自我利益,還有想獲得尊重的欲望。的確,我們尊重並崇敬社會福利,我們為經濟福利進行競爭的動力來自於想得到他人贊同的欲望,根據《道德情感論》的說法,這種欲望來自於社會感情。然而,亞當.斯密同樣注意到,這種欲望一部分是對他人好運的嫉妒,他認識到我們總是敬仰富人而迴避窮人。因此,在《國富論》中,希望得到贊同的欲望就取代了自私的、非社會的和社會的這三種感情的地位。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關於勞動分工的分析就是自我利益和社會利益互相交織的一個例證。「這種勞動分工是人類傾向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這種傾向促使我們同他人進行合作,而這樣做同樣是為了我們互相的好處。合作的自然欲望鼓動我們同他人進行物物交換,在此同時,又在交換中追求自我利益。這種制度同樣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因為透過專注於自己的技巧,每個人都可以提高生產率,並用自己的特殊勞動交換物品。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的:「分工的結果,像其他方面的分工一樣,對從事各種職業的居民都有利益。」
  亞當.斯密同樣注意到,經濟交換不可能在自我利益的「真空」裡進行,同樣也要求合作和運作。在對生產資料的四種用途:生產、製造、運輸、銷售。進行區分時,亞當.斯密寫道:「這四種投資方法,有互相密切的關係,少了一種,其他也不能獨存,即使獨存,亦不能發展。對於全社會的福利來說,缺一不可。」按照亞當.斯密的說法,這種合作也可以在城鎮居民和農夫之間發生,城市為農村提供貿易和製造品,農民和農村則為城市提供食品和原材料。雙方都從這種自然的、互利的安排中得到好處。這裡所舉的例子,合作既是自然的,同時也是為了推進人們的自我利益。
  因此,人們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透過合作、勞動分工、物物交換和貿易而互為一致。雖然利己主義似乎在經濟交易中占據主要地位,但是自我利益卻並非是唯一的動機,合作既是自然的,也是關鍵的。亞當.斯密認為人們從本性上既受到自我利益的推動,又具有合作傾向,這些利益很少是互不相關的。
亞當.斯密還進一步區分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