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恐慌與崩盤:一部投資人必讀的金融崩潰史【隨書附2020年疫情後風險控管與投資對策】 | 拾書所

瘋狂、恐慌與崩盤:一部投資人必讀的金融崩潰史【隨書附2020年疫情後風險控管與投資對策】

$ 585 元 原價 650

內容簡介

★★★ 40年 經典之作★★★
★長據亞馬遜書店金融危機類別第一名★
★商業周刊1702期書摘選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 研究「金融泡沫」的重要參考書!
在投資人陷入瘋狂、股市一片樂觀的時候,
小心金融危機說來就來!
 
「不管是注重總經或個經的投資人,這都是一本有益的書!」──InvestingByTheBooks
 
每個投資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投資的報酬獲利,因此汲汲營營於尋找新方法、新投資目標,為的就是「創造最大獲利」,卻忽略了一件事:「影響你獲利最大的因素,不是你的方法,而是全球金融環境!」在美股跟台股走了10多年多頭的現在,聰明的投資人除了大膽行動外,更會注意金融危機是否已產生跡象。
 
本書剖析從古至今的每一場重要的金融危機,幫助投資人整理出這些危機的共同特性,是所有投資人必讀的一本金融崩潰史!
 
金融市場的激情與瘋狂,讓金融危機永不會中斷

作者透過解析歷史上的金融危機與模式,爬梳一套對金融危機的解讀,他提到,模式通常包含三個階段:瘋狂、恐慌與崩盤。
 
瘋狂是指過度投機、恐慌是對突如其來的資產價格下跌的恐懼,而崩盤則是資產價格崩跌,並解釋這樣的模式下,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包含貨幣政策與監管。
 
他企圖回答幾個問題:金融危機如何出現?為何金融危機難以預告?市場出現激情或瘋狂時,政府為何不加以干預?銀行監管的困難性在哪?最終貸款人設置的必要性?
 
全球頂級金融學家聯手,打造金融危機史鉅著

全美最頂尖的經濟學家和經濟歷史學家查爾斯•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從歷史觀念闡釋西方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過程及整治之道,對1987年10月紐約股市崩盤及美國揮之不去債務危機,更有詳細的解說。
 
本書第一版於1978年出版,迄今已經40年,更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指作,「研究金融泡沫的重要參考書」!
 
另一位作者羅伯特•艾利柏(Robert Z. Aliber)在之後修訂的版中,探討了自1980年代初以來涉及四十多個國家的四次危機浪潮的情況,並表明其銀行體系的內爆並非來自「不良行為者」的決定,而是國際貨幣安排功能失調的表現。
 
金融市場常常偏離理性運行軌道。本書在梳理分析400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史實的基礎上,闡述了金融危機的模式、規律、起因和影響,以及金融危機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和金融行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機瘋狂、市場恐慌和崩潰的不期而遇,及其最終的規模與當時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構不無關係,總結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本書記載了金融業的興衰、金融危機的輪回,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得到重要啟示。
 
本書特色
 
1.詳細整理超過400年的金融危機史,資料詳盡豐富。
2.透過理解瘋狂、恐慌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帶給現代投資人重要的啟示。
3.版本最新修訂,符合當前現況,並具有對未來的警示作用。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金融病毒」能了嗎?─向歷史取經
前 言 金融危機的解答
導 言
第一章 金融危機:永無寧日
瘋狂與信貸擴張
政策意涵
本書結構安排
一九八○年以來的四波銀行危機
 
第二章 解剖典型危機
歷史與經濟學
經濟模型
國際傳播
模型的效度
明斯基模型的應用
 
3 投機瘋狂
市場的理性
個人理性,市場非理性
外部衝擊
投機標的和過度交易
投機習性的國家差異
 
4 信貸擴張:火上澆油
貨幣學派v.s.銀行學派
債務品質
信貸風險證券化
金融業拆款
金本位
信貸不穩定與大蕭條
 
5 臨界階段:泡沫即將破滅
預期改變
貝爾斯登、房利美與房地美、雷曼兄弟
示警有用嗎?
金融困頓
困頓會歷經多久?
危機來襲
崩盤與恐慌
 
6 激情與紙上富貴
鬱金香瘋狂
股市與房地產
商品價格、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
 
7 詐欺、行騙與信貸循環
騙局與詐欺的等級
一九九○年代的行騙與竊取
騙子貸款、忍者資產、大到不能判
忍者貸款─對無收入和無資產者的抵押貸款
暗樁、報馬仔與竊賊
竊取消息
詐欺與激情
泡沫與行騙
貴族賭徒
收錢的新聞業
可疑作為
一九九○和二○○○年代的腐敗
銀行的誘惑
 
8 一六一八到一九三○年的國際蔓延
誰該為危機負責
貨幣傳導機制
劣幣危機
南海與密西西比泡沫
一七六三到一八一九年
一八二五到一八九六年
一九○七年的金融危機
一九二九年的國際後遺症
 
9 泡沫蔓延:熱錢的流竄
...

自序/導讀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是金融家在對企業發號施令,在金融市場創造財富已成為目的,而非把金融市場當成工具,以達成共享經濟繁榮的目的。金融思維已在企業根深柢固,公司也開始運作得像銀行,只要搬動現金,就能比以前賺更多錢;光是從單純的金融活動,就能產生五倍於二次大戰戰後時期的收入。

 

有專家已警告說,我們的金融體系已無法對實體經濟發揮作用,而且成為一種經濟疾病,早在一九七○年代,「金融化」(nancialization)現象就浮上檯面,如今已不知不覺緩慢影響全人類。它經由金融、保險、房地產三大火紅產業,在規模與權力上大幅擴張。結果就是經濟成長放緩、貧富差距擴大、市場缺乏效率、公共服務受創、貪腐更嚴重、其他經濟部門被掏空、民主和社會整體受害,「金融詛咒」(nance curse)也就到來了。也就是說,金融不但是病毒,而且毒性更強更烈。

 

在「金融創新」已是不可擋的潮流下,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的「將優良道德融入華爾街文化」不失為一帖良藥,這也是一千多年前唐朝張說告訴我們的用「道、德、仁、義、禮、智、信」精煉貨幣之道。除了這帖難煉的藥方之外,還有什麼妙藥呢?唐太宗的「以史為鏡」─向歷史取經,也是一條明路。那麼,這本美國史上最著名的金融歷史學家查爾斯.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一九七八年著作,長銷四十餘年,如今由金融名家羅伯特.艾利柏(Robert Aliber)增補第七版的《瘋狂.恐慌與崩盤》(Manias,Paris, and Crashes: A History of Crises)巨著就是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頂級金融學家聯手打造的金融危機史鉅著

本書剖析從古至今的每一場重要的金融危機,幫助投資人整理出這些危機的共同特性,是所有投資人必讀的一本金融崩潰史!

 

金融市場常常偏離理性運行軌道。本書在梳理分析四百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史實的基礎上,闡述了金融危機的模式、規律、起因和影響,以及金融危機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和金融行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機瘋狂、市場恐慌和崩潰的不期而遇,及其最終的規模與當時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構關係密切,總結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本書記載了金融業的興衰、金融危機的輪迴,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得到重要啟示。

 

二○○三年七月七月去世的金德伯格,從歷史觀念闡釋西方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過程及整治之道,對一九八七年十月紐約股市崩盤及美國揮之不去債務危機,更有詳細的解說。本書第一版於一九七八年出版,概述了市場發展的模式以及金融危機演變的五個階段。而艾利柏在二○○五之後修訂的版本中探討了自一九八○年代初以來涉及四十多國的四次危機,並表明其銀行體系的內爆並非來自「不良行為者」的決定,而是國際社會功能失調的症狀─貨幣安排。

 

本書以十五個章節的大篇幅詳細整理超過四百年的金融危機史,透過理解瘋狂、恐慌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帶給現代投資人和政府重要的啟示。特別在第十五章中詳述「歷史啟示」,並在「結語」中以中國經濟危機為主題,作者行文於二○一五年,當時便已觀察到,中國遇到日本在一九九○年代初相同問題,那是金融泡沫崩盤,讓日本經濟失落至今,而五年後的現在,中國經濟已崩壞,成為全球經濟危...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外推薦
 
「金德伯格教授的經典著作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艾利柏等的更新下,與我們周遭的世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麻省理工學院 羅伯特·M.索洛(Robert M.Solow)
 
「2007-2008年的金融動盪提示我們,金融危機離我們並不遙遠。本書的第七版本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倫敦經濟學院 查理斯·比恩(Charles Bean)爵士、教授
 
「從一版開始,我一直將本書視為不可或缺的書籍之一。它説明我認識金融危機的實質,指引我們通過合理的政策降低危機影響。」——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總統 埃內斯托·塞迪略·龐塞·德·列昂(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ón)
 
「人們對《瘋狂、恐慌與崩盤》這類書的需求不斷增加。本書既通俗易懂,又博證古今,相信無論是金融危機研究專家,還是初涉此領域的新入門者,都會從中獲益匪淺。」——倫敦經濟學院 查理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