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勇氣:楊應超的首席人生(全新增訂版) | 拾書所

改變的勇氣:楊應超的首席人生(全新增訂版)

$ 253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沒有顯赫家世背景的平凡人,如何在極度競爭的投資銀行中,紮實地活出自己的味道,擁有一片天,楊應超教你用勇氣及熱情去追求夢想:

>> 如何面對失敗和挫折
>> 如何進入外商和投資銀行
>> 如何找到和分析下個績優股
>> 如何訓練和成為紮實的分析師
>> 如何在職場成功及急流勇退
>> 最重要的-如何熱情的享受及快意人生
──投行界的「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楊應超是第一位發掘鴻海、華碩、宏達電、富士康投資值的外資分析師
數度榮獲《機構投資者》、《金融時報》、《格林威治》評選第一名分析師
2011年拿下《亞元雜誌》亞太區上游半導體、下游硬體製造分析師雙料亞軍

40歲前,他完成5個人生大夢
40歲後,憑著勇氣做出改變
如今重返外資券商行列,展開新一階段的人生經驗
楊應超將與你分享他的職場成功術

>> 本書獨家揭露
第一手的外資生態報告
了解外資如何研究及投資股票
外資分析師不為人知的生涯祕辛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楊應超

1967年生,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優異)學位及碩士學位(主修通訊電訊),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主修財務、會計及市場營銷)。

曾任花旗環球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投資研究部高科技部門主管和首席分析師。2004年、2006年及2007年《機構投資者》《金融時報》及《格林威治》評為第一分析師。2000年發表高盛第一份鴻海及華碩研究報告,以及市場上第一份宏達電及富士康研究報告。加入花旗之前,為瑞士信貸亞太區科技硬件研究部董事及首席分析師,於證券投資業界擁有九年工作經驗,包括任職於高盛及法國巴黎銀行。

曾任職於科爾尼(A. T. Kearney)、埃森哲(Accenture)、電子資訊系統(EDS)、艾默生電氣(Emerson Electric)、IBM及AT&T等公司,於管理顧問、市場銷售及工程業務方面擁有八年實務經驗。現為香港大洋集團財務長及董事會執行董事。

2007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堪稱1930年代大蕭條之後,最為慘烈的一次。景氣循環是資本主義運作的常態,但此次金融危機的規模及其骨牌效應,從次級房貸,蔓延到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之後橫跨大西洋,全球經濟跟著葬送。

事實上,金融風暴的出現並不令人意外。我才四十出頭,已經碰過好幾次。80年代美國垃圾債券及儲貸銀行危機、90年代日本泡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長期資本公司倒台、2000年網路夢碎、2002年恩隆及世界通訊惡性倒閉,都是教訓——金融風暴從未銷聲匿跡,反而一次次壯大!

金融風暴之後,投資銀行可能會出現革命性的改變,但無論如何,堅實的研究團隊是金融產業發展的最重要條件。景氣高低起伏,但分析師在金融產業中,永遠會有價值,至於能否贏得尊敬,就要靠事在人...

目錄

作者序 認真工作,痛快生活!
誌謝
01 32歲失業,意外闖進投資銀行
02 贏者全拿,用熱情及態度決定事業高度
03 勇氣與體力,外資分析師的型男飛行日誌
04 展現專業,成為外資首席分析師
05 外資分析師的投資秘技
06 如何成為好的分析師──第一名是永遠的目標
07 如何面對人生抉擇,時間管理,生活及學習
08 如何在職場升遷、競爭,獲取成功
09 瞭解華爾街的貪婪、現實,及改變
10 搖椅測試,打贏人生下半場

各界推薦/推薦序

陳文茜、施振榮、楊元慶、謝金河 專序推薦

內容試閱

很多人問我,在人才濟濟的外資證券研究圈子裡,為何我被拔擢的速度如此之快,在一年之內就從新人晉升為首席分析師兼資深副總裁,一年半後升到了董事,然後三年之後又坐上了董事總經理的位子。外資銀行對人才篩選極為嚴格,能進這個圈子大概都是精英,但一般來說,只有不到5%的人,最後能擔任董事總經理的位子,許多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還不一定能得到的升遷機會,我在短短5 年半間全部都做到了,雖然其中不乏機運及幸運,但有一些觀念,也許可以和讀者在此分享,作為參考和共勉。

自己才是真正的老闆
多年來,我始終遵守一個職場原則:「不論替哪一家公司做事,『我只有一個老闆,那就是自己。』」我不是為公司做事,而是將我的才能「外包」給雇用公司及報告的老闆。心裡面那個真正的「老闆」,永遠是我自己,而非企業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不論選擇哪一家企業,擔任哪一個工作,自己都有一份損益表,從這個工作中,我得到了多少,「獲利」有多少,付出了多少「成本」。

損益表是流量的觀念,我當然也有存量觀念的資產負債表,除了錢財之外,資產負債表中還有我在職場中磨練的各種能力、人脈、健康及專業知識;除此之外,個人的現金流量表也是我關心的重點,特別是職場及人生的「資本投資」(Capex),我投入時間、歲月及機會成本,幫我帶進了多少現金或是新的資產進來,我花時間及精力讀的書及參與的訓練,包括在普渡大學電機碩士及芝加哥大學唸MBA 的投資,又幫我帶進多少知識及可供未來運用的能量。

我極少擔心會失業(說實話,擔心也沒用),也不會煩惱「職業安全網」是否堅固穩健,因為我知道(或至少我的希望及目標是)我能為企業帶來的貢獻及價值,應該遠遠超過我的薪水、老闆或職位的要求。對於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也抱持同樣的觀念,如果他們的表現,超出當初要求或期望,並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我一定會用盡所有方法讓他們加薪或升遷,並極力留住這些優秀的人才。

我始終相信,報酬必須與工作表現完全一致,一般華人公司講求的「沒功勞,也有苦勞」的說法,從未在我的字典裡出現(做不好只有疲勞)。職場就像「對沖基金」的管理費一樣,如果幫投資人賺了大錢,大可以光明正大地拿20%以上的高報酬;然而一旦讓投資人虧了錢,基金公司半毛都不能取,甚至應該關門大吉。這聽起來有點現實或殘忍,但這種觀念是保持職場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我對吃大鍋飯的概念很不認同。

也許是一種幸運吧,在上半場人生中,我服務過14 家不同的公司,如果把唸書時做過的餐館跑堂小弟、普渡大學助教算進來,我至少做過16 個,從餐廳老闆/小弟、菜鳥工程師、資深工程師、企管顧問專員、業務/市場總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證券分析師到上市公司財務長,這樣「豐富」的經驗,讓我成了「求職」專家。也因為不同職位、不同角色扮演,讓我能從不同角度看不同的工作需求,不同職務,面對不同的職場人生。從小餐廳老闆、分公司總經理到跨國公司經營,都有各自的挑戰必須克服。每一個不同的產業種類,又有不同的專業知識及產業生態。我看過也經歷過各種大小企業的挑戰,儘管各行各業型態各異,但要做好事情的原則卻相同。
職場上的「棒球場原則」
對於職場,美國名作家吉文斯(Charles Givens) 的「棒球場原則」(Ball Park Principal)對我影響最大。所謂「棒球場原則」是指,選擇職場就像是選球場打棒球一樣,你必須選擇一個可以讓你才能發揮的球場,同時你也願意遵守這個球場訂的所有規則,如此,才能盡可能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