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 拾書所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 357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暢銷十五周年改版

彼得林區

選股戰略

One up on Wall Street

How to Use What You Already Know To Make Money in the Market

【經典必讀】

超越巴菲特的投資天才

平均報酬率30%的不敗心法

 

彼得林區,股票投資史上的傳奇人物。

 

彼得林區在1977年至1990年間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規模從原先的1800萬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驚人速度飆升到14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

《時代》雜誌推崇他是「首屈一指的基金經理人」

《財星》雜誌譽為「投資界超級巨星」

《投資大師》一書稱他是「有史以來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

 

掌管麥哲倫基金上千支股票投資的彼得林區之所以為「傳奇」,也不僅在於基金規模之大、買賣股票之多而已,論起投資績效更是世界第一,平均年報酬率幾達30%。這種近乎魔幻的績效其實來自平實手法,於《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和《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兩本書中完整揭露。《彼得林區學以致富》則是專為初學者寫的投資指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商業活動及股票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鼓勵人們及早奠定紮實的理財基礎。

 

彼得林區以自己在投資場上的實戰成敗做為演示範例,暢言散戶也能打敗專家的股票投資手法,新書上市旋即登上年度暢銷排行榜,受到廣大投資人的肯定,至今十五餘年來銷量早已突破百萬本,充分證明彼得林區投資策略絕對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於市場翻覆無常之際足以安身保命,在大多頭行情中更屬獲利良策。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陳重亨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等出版公司。譯有《自食惡果》、《Google總部大揭密》、《金錢實驗室的人性考驗》、《肯恩費雪教你看懂投資市場》等書(以上皆由財信出版)。

目錄

千禧年新版序言
序幕 愛爾蘭隨筆
導言 散戶的優勢
 
 
PART 1  準備投資
 
01 一個選股者的養成
02 華爾街的矛盾修辭
03 這是賭博嗎?
04 通過自我測試
05 現在是多頭市場嗎?拜託,別問啦!
 
PART 2  挑選贏家
 
06 盯緊十壘安打
07 我買到了!我買到了!買到了什麼?
08 完美的股票,真是一筆好交易!
09 我會避開的股票
10 盈餘、盈餘、盈餘!
11 兩分鐘的推敲
12 取得事實資料
13 一些著名的數字
14 再度檢視公司的題材
15 最後的檢查表
 
PART 3  長期觀點
 
16 設計一份投資組合
17 買進和賣出的最佳時機
18 十二則關於股價的最愚蠢(和最危險)說法
19 選擇權、期貨和放空
20 五萬個法國人也會出錯
 
後記 絕對不要空手!
謝詞

自序/導讀

新英格蘭地區有個消防隊員的故事流傳甚廣。1950年代時,某個消防隊員注意到生產婦女衛生用品的Tambrands工廠(生產Tampax衛生棉條),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他想,一定是這家公司的生意很好,否則不會發展得這麼快速,於是他和他的家族投資了2,000美元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而且連續五年,每年再投資2,000美元。到了1972年,這位消防隊員成了百萬富翁,而且他甚至不必買速霸陸汽車。

                                                               

該名幸運的投資人當時是否曾向證券商或某些專家討教,這我就不曉得了。不過如果有的話,專家們大概會說他的理念偏差,如果想要買好股票,就應該投資法人機構正在買進的績優股,或是當時大受歡迎的電子類股。幸好!這位消防隊員當時能夠堅守己見。

 

各位也許會認為,證券專家守著股市即時資訊系統,因此能夠獲得那些複雜而高深的小道消息,所以能提供我們最佳的投資建議。但是我個人就像這位消防隊員一樣,靠著土法煉鋼照樣能獲得許多訊息。我每年要拜訪數百家上市公司和那些公司的執行長、財務分析師,以及我基金公司的同事,不斷舉行令人頭暈目眩的會議。除了這種正規的作業外,我還是隨時都能碰上一些大贏家,而這樣的方式各位也都可以做到。

 

我到加州出差的途中,發現塔可貝爾(Taco Bell)的墨西哥肉捲很好吃;拉昆特汽車旅館是它的競爭對手假日大飯店(Holiday Inn)裡頭的人告訴我的;富豪汽車(Volvo),我家人跟朋友都開這種車;蘋果電腦,我家小孩有一台,公司的系統經理也買過好幾台;殯葬服務公司SCI,是富達基金一位電子類股分析師在前往德州途中發現的(他跟殯儀館完全無關,這並不是他的研究領域);唐金甜甜圈連鎖店,我喜歡那兒的咖啡;最近,重新改頭換面的家用零售業一號碼頭(Pier 1 Imports),這是我太太推薦的。事實上,卡洛琳真是我的好幫手,蕾格絲(L'eggs)絲襪就是她發現的。

 

蕾格絲可謂常識力量的完美範例,它是1970年代兩個最成功的消費產品之一。1970年代初期,我在接掌富達麥哲倫基金以前,仍是公司的證券分析師。我到全美各地拜訪紡織廠,計算它們的獲利率、本益比、布料上的經緯線,從而對紡織業有了些許了解。但是,這些都比不上卡洛琳提供的資訊,我研究了半天也沒有發現蕾格絲,而她上雜貨店就找到啦!

 

就在雜貨店結帳櫃台旁新設的鐵架上,陳列著彩色塑膠蛋型盒裝的女用絲襪。製造商漢斯公司(Hanes)在全美幾個地點,包括波士頓近郊,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