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拾書所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 316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聽說「逢低買進」是投資穩賺策略?
錯!最強資料科學家告訴你:
千萬別為了抄底,浪費時間在市場外觀望,
「持續買進」才是致富不敗法則!
★《原子習慣》、《致富心態》作者一致強推,
出版即登亞馬遜投資類暢銷冠軍、
BookAuthority評選2022年最佳財經書


「本書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我首次閱讀馬朱利的文章,就知道他有一種特殊天賦。優秀的資料科學家很多,優秀的說故事者也不少,但少有人能像尼克這樣,既了解資料,又能引據資料說出令人信服的故事。這是一本必讀佳作。」
――《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

●當資料科學家研究起股市……
「等待抄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低買高賣」……投資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詞彙、睿智的專家,提出各種穩賺策略。你是不是深感認同,全盤接受?
然而,身兼資料科學家和財富管理專家的尼克.馬朱利表示,這時候,你需要依賴數據與證據,而不是盲信與猜測。因為各種長久存在的看法並不總是對的,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情況。
馬朱利出身普通家庭,上大學前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嚴重焦慮感,讀過許許多多投資書及文章,並忠實遵循了作法,然而他對未來的恐懼絲毫沒有消失。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拿出身為數據科學家的專業分析股票市場,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將看來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財經界最有特色的部落格。

●持續買進的力量,就像原子習慣一樣強大
他分析了近百年股市數據後,得出的終極答案是——最安全可靠的賺錢方式是「持續買進」,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分析公司價值,也不需要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 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做」。 這也就是「成本平均法 」(DCA),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擊敗成本平均法的報酬率!
馬朱利以嚴格的數據和證據挑戰已深入人心(但似是而非)的投資假設,結論常與我們的直覺相悖,讓人大感意外,例如: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國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國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你不必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越花越少,但是你最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持續買進》針對根深柢固的投資迷思一一破解,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卡債、退休帳戶……,立論嚴謹、有理有據,難能可貴地把實證資料講得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提供每個人都務實可行的建議。不論是投資新鮮人或老手,都能從馬朱利的投資概念與方法獲益。

本書特色

1.資料科學家/投資專家二刀流!用數據破解似是而非的投資觀念謬誤

投資不能靠直覺,更不能道聽途說!資料科學家用數據說話,以機智風趣的文章挑戰根深柢固的投資假設(包括要存錢、抄底、買/租房等迷思),引導讀者客觀思考、一改舊思維,建立正確投資心態和習慣。

2.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無論牛市、熊市,「持續買進」才能穩紮穩打累積財富!
用數據探索投資的終極答案,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如果你擁有神一般的預測牛市、熊市能力,似乎應該「逢低買進」,很遺憾,數據告訴我們,逢低買進的績效不如「立刻買、持續買」,因為即早投資、參與股市,複利會發揮想像不到的力量。普通人的致富之路,本來就是這麼簡單。

3.新鮮角度+完整架構,充滿洞見與智慧
本書完整帶出投資觀念與工具,且給予各種財務狀況建議,指出累積財富立即可行的道路,每位投資人都能獲得啟發。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

黎索茲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營運長暨資料科學家,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有近十年的財務與經濟分析師經驗,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發表財經文章,提供數據分析與個人理財方面的建議,也在《華爾街日報》、CNBC、《洛杉磯時報》等媒體發表投資理財文章。

譯者介紹

李芳齡

譯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近期出版的《七大市場力量》、《普林斯頓最熱門的電腦通識課》、《貝佐斯新傳》、《領導者的數位轉型》、《AI行銷學》、《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小規模是趨勢》、《複利效應》、《金錢心理學》、《心態致勝》、《機器、平台、群眾》、《區塊鏈革命》。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理財的兩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推薦序∣透過數據來分析投資、充滿說服力的一本書(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如何使用本書
前言
第1章∣你該從何處開始?
‧研判你目前的財務處境

第1部∣儲蓄
第2章∣你應該存多少錢?
‧多數儲蓄建議的問題‧決定你能存多少錢‧為什麼你需要存的錢比你以為的還要少?
第3章∣如何存更多錢?
‧個人理財領域的最大謊言‧如何增加你的收入
‧1. 出售你的時間╱專長‧2. 出售一種技能╱服務‧3. 教導他人‧4. 銷售一種產品‧5. 攀爬職場階梯‧想存更多錢,就要像業主一樣思考
第4章∣如何無罪惡感地花錢?
‧1. 兩倍規則‧2. 聚焦於滿足感最大化‧花錢的唯一正確方式
第5章∣生活方式膨脹多少無傷大雅?
‧為什麼儲蓄率高的人必須把更多的加薪額存起來?‧你應該把加薪額的多少部分存起來?‧為何你應該把存下加薪額的50%?
第6章∣你該不該舉債?
‧為什麼負債(甚至是信用卡卡債)未必是壞事?‧何時應該考慮舉債?‧為什麼取得大學文憑多半是值得的?‧舉債的非財務性成本‧舉債作為一種選擇
第7章∣你該租屋還是買房?
‧買屋的成本‧租屋的成本‧購屋作為投資‧購屋的重點不是要不要買,而是何時買‧購屋的適當時間
第8章∣如何存錢以支付頭期款(及其他的大額購買)?
‧債券形式的儲蓄優於現金形式嗎?‧若存錢的時程得超過兩年呢?‧股票形式的儲蓄優於債券形式的儲蓄嗎?‧為什麼時程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9章∣你何時可以退休?
‧4%法則‧為什麼退休後的支出減少?‧跨越點法則‧退休後更大的煩惱

第2部∣投資
第1 0 章∣為何你應該投資?
‧1. 為將來的你自己而儲蓄‧2. 抗通膨,維持你的財富的購買力‧3. 以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
第1 1 章∣你應該投資什麼?
‧股票‧債券‧投資性房地產‧不動產投資信託‧農地‧小型企業╱加盟店╱天使投資‧權利金‧你自己的產品‧黃金、加密貨幣、藝術品等等呢?‧最後總結
第1 2 章∣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財務論證‧不建議挑選個股的存在論證‧追蹤你的選股績效(或純粹為了好玩而這麼做)
第1 3 章∣你應該多早開始投資?
‧多數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走揚的‧何以未來可能出現更好的價格(以及為何你不該等待它們)?‧現在投資,抑或分批漸進投資?‧非股票的其他種類資產呢?‧風險呢?‧把尚待投資的錢拿來投資國庫券,有差嗎?‧需要理會估值嗎?‧最後總結
第1 4 章∣為何你不該等到逢低才買進?
‧了解逢低買進如何奏效‧總結‧上帝仍是最終的贏家
第1 5 章∣為什麼投資靠運氣?
‧你的出生年如何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為什麼報酬順序也有影響‧結尾最重要‧身為投資人,如何減輕壞運氣造成的影響?
第1 6 章∣為何你不該害怕市場波動?
‧入場費‧沒有神奇的精靈
第1 7 章∣如何在危機時期買進?
‧為什麼市場崩盤是買進的機會?‧改變對於漲勢的思考方式‧那些不快速復原的市場呢?
第...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業推薦

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作者
克莉絲汀.本茲/晨星公司個人理財顧問
詹姆斯.歐肖內西/歐肖內西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暨董事會主席

內容試閱

【前言】

我去世的祖父對賽馬賭博上癮,小時候,他常帶我去洛杉磯郡農業博覽會(Los Angeles County Fair)觀看良種馬,看那些名為「偉壯馬克」、「越獄」等等的駿馬在跑道上奔馳。我後來才知道,我當時看到的那種狂野娛樂,其實是困頓了我祖父一生的賭博。
他的賭癮始於賽馬,但最終推進至賭牌,二十一點,百家樂,牌九……,你說得出來的賭牌種類,他全玩過,其中有些我從未聽過,但他熟稔得很。而且,他下賭注的樣子,彷彿他賭技高超,毫不手軟,一把25美元, 50美元,有時75美元,大把大把的錢揮霍在賭牌上。
你得知道一點,當時,我祖父已經退休了,和他的母親(也就是我的曾祖母)同住,吃住都是她在付錢。我祖父55歲時退休,一開始,每個月領1,000美元退休金,七年後開始領社會安全福利金,每個月增加了1,200美元的收入。
儘管每個月有2,200美元的收入,且幾乎沒生活成本,但2019年5月過世時,他名下沒有任何資產。二十六年的退休生活,他全都在賭博中揮霍掉了。
若我祖父把一半的退休金(他在賭博中揮霍掉的錢)投資於美國股市呢?他過世時,將是百萬富翁。就算把半數的退休金揮霍在賭桌上,但另外半數的錢投資於股市,這投資成長仍然可以為他創造財富。
儘管,他的投資有相當大的部分將是在美國股市史中最糟糕的時期之一(2000年至2009年期間)做出的,這並不會對他的投資財富累積造成多少影響,不會改變他創造可觀財富的事實。我祖父可以藉著持續每月投資來抵銷賭債,創造財富。你或許沒有嚴重的賭博癮,但遵循這個理念,你也可以創造財富。
祖父去世的幾年前,我偶然間發現這概念,這概念只有三個字,卻能使你致富: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就對了)。這是改變我的人生的座右銘。
‧三個字的頓悟
從小到大,我對金錢或如何賺錢沒有概念。我不知道「summer」這個字也可以當動詞(度夏,避暑),我不知道「股利、股息、紅利」是什麼,哎呀,此生至今的泰半時間,我一直以為時時樂(Sizzler)和紅龍蝦(Red Lobster)是高檔餐廳呢!
我的父母是辛勤的勞工,但他們都是大學中輟生,從未學過投資,所以,我也沒學過。事實上,上大學後,我才真正了解到股票是啥。
不過,學習投資並不足以解決我的財務問題,因為我雖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學畢業後,我的理財生活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及壓力,我質疑近乎我所作的每一個財務決策。
我該投資於什麼?我的儲蓄率夠嗎?我應該現在買進,還是繼續觀望、等候?
到了二十多歲,我仍然對財務緊張兮兮,此時的我已經是完全的成年人了,展開了職涯,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我仍然無法讓腦海中的聲音安靜下來,我對於錢的不確定感依舊困擾著我。
於是,我開始閱讀我能找到的所有關於錢和投資的東西。我流連於線上論壇,閱讀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每一封致股東信,鑽研晦澀難懂的財金史書的註解。這些很有幫助,但我仍然不確定接下來該做什麼。
2017年初,我決定開始撰寫有關於個人理財與投資的文章,想藉此強迫自己去搞懂這些東西。
過沒多久,我看到凱西.內斯泰(Casey Neistat)的一支YouTube影片,這改變了一切。
這支影片標題為「幫我贏得300萬個訂閱戶的三個字」,講述內斯泰如何使用YouTube頻道經營者羅曼.艾伍德(Roman Atwoo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