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文件 | 拾書所

巴拿馬文件

$ 300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史上最大檔案解密
來源:匿名
範圍:全世界

2.6TB資料11,500,000份文件214,000家空殼公司70個國家370名記者參與調查

政要、首富、名人、銀行、財團、黑手黨、犯罪者與特務是如何透過空殼公司隱藏數十億美金資產?


一切起源於某天晚上的一個匿名留言:哈囉,我叫約翰.杜爾。對數據有興趣嗎?

《南德日報》調查記者巴斯提昂.歐伯邁爾馬上回覆留言,得到的情報令他與同事弗雷德瑞克.歐伯麥爾非常震驚——數十萬空殼公司的檔案,揭露出數十億被轉移、隱藏、未曝光的資產,涉及者包括大企業集團、歐洲國家的總理、全世界的獨裁者如酋長、穆斯林王侯、國王,還包括黑手黨、走私販、毒梟、祕密特務、FIFA幹部、王公貴族、超級富豪與知名人物。

為了解讀全世界的檔案,兩位記者決定協請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調查,有數百位ICIJ的記者參與,這些記者來自全世界最重要媒體,如英國衛報、BBC、法國世界報等,他們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以最保密的方式共通合作,為了在2016年春天公布「巴拿馬文件」。

這本書交代了這起國際記者調查事件的精采經過與機密資料內容。

本書特色

出版立即空降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竇強翻譯工作小組

德語與英語書籍專業翻譯工作小組,擅長文史哲與社會科學領域書籍。

目錄

序曲

1. 故事開頭
2. 普丁的神祕朋友
3. 過去的陰影
4. 德國商業銀行的謊言
5. 敘利亞戰爭以及莫薩克馮賽卡的推波助瀾
6. 從納粹到CIA
7. 謎一樣的間諜
8. 線索指向尼永
9. 釣魚與捉到魚的藝術
10. 有白宮當靠山
11. 火花四射
12. 恐懼與更多恐懼
13. 西門子的百萬元
14. 協助者與同謀
15. 遠眺阿爾卑斯山的祕密會議
16. 黑心事務所
17. 巴拿馬精神
18. 縱橫天下
19. 剝削機具
20. 在委員會祕密會面
21. 在怪物控制下
22. 紅色貴族
23. 天然氣公主與巧克力國王
24. 德國,你的銀行
25. 金融海盜的掠奪
26. 消失的線索
27. 婚姻同盟,金錢同盟
28. 明星,明星,超級明星
29. 第四個人與FIFA
30. 百分之九十九與避稅天堂的未來

結語
後記
致謝
索引
注釋

內容試閱

序曲

巴斯提昂‧歐伯邁爾(Bastian Obermayer)


「叮咚!」

來到我父母親家已經三天,我、我太太和孩子們,而大家也都病了兩天。除了我以外。晚上十點,安撫最後一個病人喝了最後一杯茶,我坐在餐桌前,打開我的筆記型電腦,把智慧型手機擺在一旁。

接著就彈出一聲「叮咚!」一則新訊息。

【無名氏】(John Doe):你好。我是「John Doe」。有興趣看一份資料嗎?我可以給你。
(注:為了保護消息來源,在下文縮排粗黑字體的對話段落中可能危及消息提供者的部分,在不扭曲其意義的情況下,會稍作刪改。)

「無名氏」這個語詞差不多是德文裡「Max Mustermann」(同為虛構的人名)的意思,在英國沿用了幾百年,在加拿大和美國也會用。在訴訟程序上,如果當事人不可以揭露其真實身分,就會稱之為「無名氏」。或者用以指稱在某處發現的不知名的死者。不過此外也有樂團、電視影集和產品,也都叫作「John Doe」。

因此「無名氏」是個隱匿身分的化名,是個「某甲」。
每個調查記者聽到這樣的消息提供,應該都會馬上醒過來。祕密資料通常是好東西。我們《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過去三年來報導了一大堆故事,都是有人提供資料的,或者說是解密的資料:有一次是關於加勒比海的逃稅案(境外解密事件〔Offshore-Leaks〕),有一次是瑞士祕密帳戶(瑞士解密事件),又有一次是盧森堡的避稅規劃(盧森堡解密事件)。其系統則大同小異:從某處流出大量祕密資料,然後落入記者手中。祕密資料的數量越大,裡頭藏有驚爆故事的機率就越高。

此外,我們往往會花好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時間追蹤特定消息來源。因此,只要有個具潛力的消息來源找上門,就必須盡快回覆。至少得回個信吧。最令人扼腕的,莫過於原本是我們最早得到消息的,到頭來卻變成《明鏡周刊》(Der Spiegel)或《時代周報》(Die Zeit)的報導。
【歐伯邁耶】:敬覆者。我當然很有興趣。

有價值的消息來源很少一眼就看得出來。而是不是無甚價值的消息來源,或至少是不是頭腦不清或精神錯亂的人,從這類電子郵件裡倒是很容易辨認。當然,瘋子也會有好故事,不過那是例外情況。

資料有個優點:它們不會自我吹噓,也不會絮絮叨叨個不停。它們沒有什麼任務要執行,也沒有操弄的意圖。它們就躺在那裡,而且可以讓人檢驗。每一筆完好的資料,都可以和現實情況加以比對,而身為記者,在下筆之前更應該加以查證。此外,我們也要考慮到要報導資料的哪一部分。

這就是它和「維基解密」(Wikileaks)的差別所在。解密平台的主事者往往只是上傳幾則資料,而沒有從新聞的角度過濾它們。這就是他們背後的想法。不過還是瑕不掩瑜。

【歐伯邁耶】:我們如何取得資料?

【無名氏】:這個我樂於協助,不過有幾個條件。首先您必須諒解,資料裡有若干訊息很危險而敏感。如果我的身分曝光,我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我思考了好幾個星期該怎麼進行的事。我們的通訊要加密。我們不會碰面。您最後要不要披露,那就看您的決定了。

這些條件我都可以接受。當然我們最好是可以認識消息來源,才能將他們歸類,了解他們的動機。但是對於消息提供人而言,還是不要露臉的好。而且在德國對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