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假如滿足慾望沒有代價,
你,能夠堅持良知嗎?
各大媒體、名家一致強力推薦!
美國《寇克斯評論》2021年最佳書籍!AMAZON書店讀者4.6星極度好評!
一個現代公民無法迴避的切身議題,一本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嘉銘
專文導讀!
【律師、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梁文韜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彥斌
強力推薦!
草菅人命的獨裁者,是後天養成,或者天性如此?
惡德企業家和壞警察,都是制度缺陷的「必然之惡」?
是權力使人腐化,還是腐敗的人容易受權力吸引?
「副手」才是權力鬥爭中,永保安康的最佳戰略位置?
為什麼人們總是甘願受那些明顯不該掌權的人控制?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說權力吸引惡人,那為何也有好人能掌權?
原本清廉的馬達加斯加總統拉瓦盧馬納納,上台後卻變得貪腐無比;美國外交官布雷默,在接管伊拉克之後,竟背離了他篤信的民主自由;利奧波德二世在比利時是仁慈的改革者,卻是剛果人心中殘殺超過200萬人的屠夫……
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卡拉斯,結合世界各地、不同歷史文化的掌權者、企業領導人、邪教教主、獨裁者、軍事領袖等超過500個人物訪談,以政治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深入論證,詳細解析權力的運作方式。透過全新的角度,重新探討「權力」這個永久不衰的主題。
《腐敗》是權力與人心的激烈辯證,是被統治者的思考革新,更是領導人的良心警醒,成熟的社會並不需要潔白無瑕,重要的是能夠自我修復,不管面對多麼艱困的世界,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撥亂反正,掃除那些自甘墮落、濫用權力的人,並邀請更好的人來取而代之。
作者簡介
布萊恩.卡拉斯 Brian Klaas
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
倫敦大學學院全球政治學副教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和牛津大學。雖然是美國人,但他會說法語,還精通阿拉伯語。在進入大學任教之前,曾擔任明尼蘇達州州長馬克.代頓(Mark Dayton)的政策主任與選戰操盤手,並成功幫助代頓贏得州長寶座。
他研究的專業領域涵蓋民主制度、威權主義、政治體系、權力腐敗和美國外交政策,著有《暴政的共犯》(The Despot’s Accomplice)、《如何操縱選舉》(How to Rig an Election)、《霸權的學徒》(The Despot’s Apprentice)等書。
卡拉斯曾擔任顧問,為政府、美國選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巨額投資者、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國際政治人物提供建言。他閱歷豐富,曾在次撒哈拉非洲、中東、東南亞和美國從事政治工作。先前的客戶包括世界上首要的衝突管理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受敬重的國際選舉監督組織、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以及大型私人公司。
他的著作與研究近來也刊載於《紐約時報》、《衛報》、《外交事務》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金融時報》、《新聞週刊》、《電訊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報》、《外交政策》雜誌、《大西洋》雜誌,以及其他多種刊物。卡拉斯常現身電視與廣播節目,並定期在許多媒體擔任評論員,包括MSNBC、CNN、BBC News、Sky News、NPR News、CNBC、Bloomberg TV、BBC World Service、Monocle 24、France ...
目錄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權力的演化
第三章:飛蛾撲火
第四章:權力錯覺
第五章:小暴君與心理病態者
第六章:壞的制度或者壞人?
第七章:為何權力似乎使人腐化
第八章:權力使人腐化
第九章:權力如何改變你的身體
第十章:吸引不易墮落的人
第十一章:責任的重量
第十二章:受到監視
第十三章:等待辛辛納圖斯
致謝
自序/導讀
卡拉斯特別青睞心理學、演化論和生物學對我們的啟發。以下我將舉例一些政治學的古典文獻對暴君的討論,期待能和這些晚近科學研究進一步對話。
卡拉斯的核心假設是每個社會都有兩種人,渴望權力、會腐化的人以及不渴望權力、不會腐化的人。對他來說這是演化的結果,在每個社會自然存在,我們需要防範、監督前者,挑選後者掌握權力。但是這樣的假設導致卡拉斯沒有去問三個問題:
第一、渴望權力支配的人,也可能是對社會最有貢獻的人。他們或許傾向濫用權力,但是如果我們只想著如何阻止他們掌握權力,不僅我們社會將會錯失這些人才,我們也會對渴望權力的人有不健康的敵意。
讓我們回到前面提到的《伊里亞德》。古希臘人認為,英雄是那些真正有能力解救城邦的人,他們值得最高的榮譽,沒有比政治職務更高的榮譽。英雄也正確地自認為自己是最傑出的人,他們熱愛榮譽,當城邦出現危機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接管統治權力,指揮眾人,勇敢地化解危機。可是他們同時也非常自我主義、驕傲、過度自信,渴望權力,他們容易殘忍、濫權和剛愎自用,容易成為暴君。確實有極少數的政治領袖可以結合古希臘英雄的能力和勇敢、以及基督教的謙卑和同情美德,例如莎士比亞筆下的亨利五世。但是大多時候我們難以魚與熊掌兼得。如果我們像古希臘人更立體的了解渴求權力的人、會腐化的人,或許我們就不會對所有對政治權力飢渴的人都有敵意,也比較知道何時讓他們在正確的位置上,這似乎也是對權力比較健康的心態。
第二、渴求權力而且掌權之後會腐化的人,果真是演化無可避免的產物嗎?他們會不會是社會或者文化的產物?會不會有一種社會文化容易大量生產出這樣的人?尊敬人的平等的社會是否比較不會生產出這樣的人?
法國哲學家盧梭對自然狀態以及階級社會和國家起源的看法,和這些晚近研究的看法最接近。可是他認為階級社會的興起和人性的墮落同時發生。尤其在都市文明,每個人都腐化,每個人都用盡各種手段站在他人之上,以巨大的權力和財富吸引他人的羨慕。階級社會的自然發展必然導致暴君出現,因為當人人都是小暴君,他們將毫不遲疑地擁戴獨裁者的統治。盧梭認為,高度重視人的道德和政治平等的共和國,才能改善人性,遏阻暴君社會出現。當卡拉斯主張每個社會都自然有兩種人時,盧梭會問這兩種人是怎麼因為社會而產生。
第三、暴君有不同種類型,古代暴君和現代暴君很不一樣。希特勒、史達林和毛澤東這類現代暴君,自認為是天命之人,自認為有一股歷史潮流在他們背後,他們是歷史無可避免的結論、是未來的浪潮。現代暴君要在此世實現永恆和絕對的完美世界。他們要除掉所有阻礙完美的雜亂世界,因此摧毀(雜亂的)人類本身常常是絕佳手段。現代暴君生活都很素樸,他們和縱慾的古代暴君不同。古代暴君想要像天神宙斯一樣,擁有任何想要的東西,特別是性的縱慾。可是宙斯是有限的,祂不像基督教的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因此古代暴君的世界、慾望和目標也是有限的,他們需要奉承者,只會摧毀政治對手。但是現代暴君追求的是在此世實現無限的未來,這導致他們可以無差別的大量殺人。心理學、演化論和生物學似乎還無法解釋古代暴君和現代暴君的不同。我們似乎需要理解基督教的世俗化以及現代意識形態才能解釋現代暴君的恐怖現象。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卡拉斯教授結合了各種領域的最新研究去理解暴君這個古老的問題,它幫助我們更完整地拼湊暴君相關知識的政治地圖。作者對阿克頓勛爵格律的批評和補充,很大程度地幫助我們釐清了許多暴君相關...
各界推薦/推薦序
好評推薦:
發人深省……透露為何某些人和某些制度,比其他人和其他制度更容易被權力腐化。——《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
熱情洋溢、充滿洞察力,有時讓人大吃一驚,《腐敗》講述權力的誘惑令人陶醉的故事,以及它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絲綢之路》作者/彼德.梵科潘
一本迷人有趣的書……卡拉斯擁有驚人的洞察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提出無懈可擊的科學解釋,述說精采的故事,文筆流暢且深具尖酸的幽默感。——《行為》作者/羅伯.薩波斯基
富於洞見和絕佳的觀察力……為近來確保不讓貪腐者取得權力,並促使清廉者掌權所做的努力指出一條明路。——《時代》雜誌前總編輯、《資訊戰》作者/理查.斯坦格爾
本書饒富趣味……卡拉斯運用生花妙筆,描述賦予權力和致富機會的職位,如何成為吸引不適當人選的誘因。——《華盛頓郵報》
政治科學裡的搞怪經濟學……從揭露全球政治到如何管理你的公司,本書見解犀利,最重要的是──讀起來很有趣。——《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麥克斯.布特
內容極具說服力……提供有用的架構,讓我們認清人類行為儘管難以改變,但可以被引導到更好的方向。——《華盛頓月刊》
精采的案例研究和清楚易懂的解說,豐富了本書內容……闡釋權力的意義和功用,是一本見解精微、趣味十足的指南。——《出版家週刊》
渴望權力的人不問「為什麼」,他們只問「為什麼不」……讓這樣的人遠離權力的槓桿,至少就成功了一半,布萊恩.卡拉斯在《腐敗》中如此清楚地解說。在民主精神日益狹隘,現代化獨裁政府和只關心權力的民粹主義者越來越猖獗的世界,《腐敗》是我們的GPS系統。——復興民主倡議(Renew Democracy Initiative)和美國人權基金會主席、前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我們知道權力使人腐化,但它究竟如何使人腐化?那是道德的迅速淪落,或者是一種緩慢的墮落?權力如同毒癮般危險,它改變了掌權者以及只想要應急之道的人。卡拉斯提供我們一份極具洞察力和煽動性的新地圖,帶領我們深入探索這股想要支配別人的原始衝動,幸好不是人人都有同樣的衝動。——NBC新聞首席駐外通訊記者/理查.恩格爾
一場出色的探索行動……本書建立起布萊恩.卡拉斯的名聲,提供我們認清這個民主衰敗、貪污腐化和任用親信的世界的重要指南。――《歷史上的今天》作者/丹.斯諾
出人意料的洞見……以易於消化和理解的方式呈現……《腐敗》的最重要課題,或許是告訴我們,當心理病態者不慎洩露真面目時,遭受他們荼毒的機構必須迅速採取斷然無情的行動。——《商...
內容試閱
引言
到底是權力使人腐化,或者腐敗的人受權力吸引?侵吞公款的企業家和殺人的警察是壞制度的必然結果,或者他們原本就是壞人?暴君是後天造就或生來如此?如果你被推上權力的寶座,中飽私囊或折磨你的敵人的新誘惑,是否會讓你心癢難耐而最終使你屈服?有點出人意料的是,我們可以從兩個被人遺忘的遙遠島嶼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遠在澳大利亞西部海岸外,有一小塊名為燈塔島(Beacon Island)的陸地勉強浮出於海面。島上覆蓋著矮小的青草,三角形的海岸線周圍是米黃色沙灘。如果你站在島上的某端,對著另一端投出棒球,它大概會落入海中。這似乎只是一座近岸處點綴著一些珊瑚,不值得注意的無人小島,但燈塔島藏著一個秘密。
一六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一艘長一百六十英尺的香料船「巴達維亞號」(Batavia)從荷蘭啟航。這艘貿易船隸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旗下的船隊,該公司帝國控制著全球貿易。「巴達維亞號」載著一大筆銀幣,準備用來交換現今印尼爪哇島上的香料和異國財富。船上有三百四十個人,其中一些是乘客,大多數是船員,還有一個心理病態的藥劑師。
船上事務按嚴明的階級制度進行規劃。「住宿條件方面,越靠近船首越簡陋。」船長在船尾處坐擁一個大艙房,他嘴裡嚼著醃肉,一面厲聲對著手下發號施令。在兩層甲板下,士兵們擠在通風不良、老鼠出沒,回程時用來儲存香料的爬行空間中。「巴達維亞號」上的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位階。
杰羅尼姆斯.科內利玆(Jeronimus Cornelisz)是比船長低幾個位階的資淺商人,一個窮困潦倒的前藥劑師。歷經一連串個人的不幸後,他在絕望之餘簽約到船上工作。啟航不久後,他著手進行一項翻身計畫。科內利玆與某位高級職員串通,密謀策劃一場叛變。他故意讓船偏離航道,準備在孤立的水域內奪取控制權。如果一切都按計畫發生,他將控制住「巴達維亞號」並展開豪奢的新生活,大肆揮霍手中的銀幣。
但事情沒有按計畫發生。
一六二九年六月四日在澳大利亞外海,「巴達維亞號」全速撞上低矮的阿布羅略斯群島(Abrolhos Islands)的珊瑚礁,木製的船身碎裂。其間沒有人發出警告,也沒有要求改變航道的呼叫。一看便知道,這艘船顯然已經在劫難逃。大多數的乘客和船員設法游到岸上。幾十個人溺斃,其他人試著攀附著「巴達維亞號」的殘骸。
船長明白除非獲得救援,否則無人能生還,他於是控制住緊急救生艇和搶救來的大部分物資。他和其他四十七個人出發前往爪哇島,其中包括領導階層的所有高級船員。他保證他們很快就會帶著救援隊回來。數百人被拋棄,沒有食物也幾乎沒有飲用水,只剩下期待某天有人回來拯救他們的一絲希望。貧瘠的島上沒有生長任何植物或棲息任何動物。情況很明顯:倖存者命在旦夕。
原本想要叛變的科內利玆也被留了下來。他已經沒有適於航海的船隻可以接管,但是他不會游泳,所以與其跳入水中、拚命地朝島上游去,站在沉沒中的「巴達維亞號」殘骸上似乎是更好的選擇。接連九天,包括科內利玆在內的七個男人佔據一片逐漸縮小的木頭乾燥區域。他們一面喝酒、一面盤算著不可避免的事。
六月十二日,「巴達維亞號」終於解體。在海浪的沖刷下,部分倖存者撞上鋒利的珊瑚而提早喪命,其餘的人不久之後跟著溺斃。科內利玆不知怎的活了下來,他最終「抓住一大塊浮木漂浮到島上,成為『巴達維亞號』的最後一名生還者」。
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