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今以後,新台灣人要改變過去認為「台灣是邊陲」的看法,
以自己的國家為地圖的中心,眺望世界。
自一九九九年前總統李登輝出版《台灣的主張》以來,台灣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這十六年間,李前總統雖從總統的位置退了下來,但他關心台灣、關心日本及東亞之未來的態度始終如一,他在《台灣的主張》所闡揚的的理念:「『新台灣、新台灣人』一定要基於使命與責任,彰顯自己的存在,創造新的歷史。」至今仍未改變。他希望重新指引出台灣未來該走的方向,於是撰寫《新.台灣的主張》。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敘述他早年的人格形成與精神信仰,第二章回顧其身為學者與從政的生涯,第三章是對於兩黨先後執政十五年間的觀察和評論,第四章則是他對於與台灣關係密切的東亞局勢之分析,以及對日本的建言。
李前總統在推動兩次民主改革的過程中,提出了「新台灣人」這個概念。他認為阻礙台灣民主化的外部因素是中國,內部因素則是國家認同的問題。他呼籲新台灣人要團結一致,跨越省籍、族群、出身地的差異,合力鞏固台灣這個生命共同體,以對抗企圖統一併吞台灣的中國。
本書特色
中文版特別收錄〈KANO精神是台灣的驕傲──李登輝與魏徳聖的對話〉
作者簡介
李登輝
一九二三年生於台灣淡水郡。中華民國(台灣)前總統。農業經濟學者。舊制台北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一九四四年投入陸軍,二次大戰後轉入台灣大學農學部。後來到美國留學,回國任教於台灣大學。
一九七一年加入國民黨,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北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副總統等,一九八八年就任為總統。一九九○年,被選為總統。一九九六年,台灣首屆總統直選,當選為總統,執政十二年,實現台灣的民主化。著書有《台灣的主張》(新版)、《最高領導者的條件》等書。
譯者介紹
楊明珠
一九六三年生。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學碩士。曾任淡江大學及東海大學日文系兼任講師、《日本文摘》月刊研究編輯、聯意製作公司「TVBS」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日文編譯、日本《朝日新聞》台北支局特別助理,現任中央通訊社東京支局特派員。
校訂者簡介
明智周
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部博士班修了,文字維新論者。著有《日文結構的秘密》、《竹林內的羅生門》等書。
目錄
推薦序
台灣戰中世代的智慧發言 吳密察
「我是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 陳永峰
自序
第一章 學習日本精神
電影《KANO》
建立台灣現代化基礎的後藤新平
新渡戶稻造的製糖業發展基本方針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日本為何拋棄台灣?
選擇不逃跑的日語教師
日本統治下台灣人的政治運動
受困於自我意識的少年時代
就讀舊制台北高等學校
影響我人生觀的書
「武士道」──日本人對精神的道德規範
「做為決戰下學員」志願當陸軍
海軍特別志願兵哥哥留給我的話
在青島第一次看到中國人的模樣
在東京大空襲中奮戰
胞兄陣亡六十二年後,靖國神社兄弟再會
日本應該更重視英靈
近代日本失敗的原因
向新渡戶稻造與後藤新平學習「信仰與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章 邁向台灣民主化的道路
返鄉船上的騷動
「狗去豬來」
將台灣人推入恐懼深淵的二二八事件
與朋友合作經營二手書店
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
二度留學美國
與蔣經國面談後加入國民黨
當上總統是「歷史的偶然」
領導人需具備忍耐孤獨的能力
被宋美齡找去談軍方人事
黨內權力鬥爭激烈
接見學生運動代表
組閣時的「超水準人事案」
廢除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
制訂「國家統一綱領」的用意
「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邁向直接選舉,選「台灣人的總統」
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不屈服於中國的軍事恫嚇
決定凍省
「特殊國與國」的衝擊
九二一大地震的試煉
最先抵達的日本救難隊
協助完成政權移轉
第三章 邁向新台灣人的時代
經驗不足的民進黨政府
朝野政黨對立加劇,政府機能停擺
「李登輝轉向」?週刊的曲解報導
何謂台灣的國家正常化
「杭亭頓現象」意味著民主的倒退
台灣固有的問題阻礙民主化進展
馬政府加速向中國傾斜
確立經濟獨立的「台灣模式」才是上策
雨中演講批判馬總統
太陽花學運
台灣應扮演的角色是傳達中國的真正面目
阻礙國家認同的「族群問題」
「新台灣人」的概念
對民族論說「不」
民主台灣的存在是最好的「亞洲智略」
回顧「歷史真相」的重要性
台灣應該是「民主人」的共和國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台灣戰中世代的智慧發言
吳密察(台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一九九九年,陪日本學者國分直一教授到總統府晉見李登輝總統時,曾經承蒙李總統贈送了他的大作《台灣的主張》(日文版)。今年(二○一五年),李總統再度在日本出版《新.台灣的主張》。這十六年間,台灣發生了兩度政黨輪替,日本也有各種政治經濟變化,李總統本人則從總統的位置退了下來,但他以宏觀的視野關心台灣、關心日本及東亞之未來的態度則始終如一,絲毫沒有改變。或許是因為他的身分已經是個卸任元首,已經比較沒有政治上的牽掛,因此較諸《台灣的主張》,這次《新.台灣的主張》中的言論顯得更直白、更盡性,可以視為是他老人家看透人生、世局,卻又心存關愛的醒世智慧發言。
《新.台灣的主張》共分為四章,內容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章敘述了自己早年的人格形成與精神信仰,第二章回顧了自己的學者與從政生涯。這兩章可以視為是他最為精要的人生回顧談。第三章則是以一個卸任元首的立場,對陳水扁、馬英九先後執政的十五年間所做的觀察評論。第四章是他對於與台灣關係密切的東亞局勢分析和對於日本的建言。總體呈現了立足台灣思考東亞的大格局。
對於像我這種人生閱歷遠遠不及,又無治國歷練的後輩來說,李總統的很多議論只能當作學習的材料,不能有絲毫置喙的餘地。但是作為一個稍識台灣近代史的歷史學徒來說,李總統所敘述的,他在日本時代的人格養成和早期經驗,卻讓我有不少啟發。
李總統是日本時代最後一批的舊制高校學生。舊制高校的教育與學風,讓李總統顯得有哲人政治家的氣質。即使身處在世俗的政治漩渦之際,文學、哲學、藝術、精神、信仰這些超凡的質素,也都一直與他同在。他不但與一般的舊制高校學生一樣,閱讀西洋近代初期的文哲經典書籍,而且深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