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獨裁(修訂再版):胡適與殷海光的兩種態度 | 拾書所

面對獨裁(修訂再版):胡適與殷海光的兩種態度

$ 435 元 原價 550

內容簡介

李永熾‧周樑楷‧黃進興‧王汎森‧杜正勝‧——隆重推薦

1955年4月,胡適在《自由中國》著文,呼籲爭取言論自由,不要學鳳凰的不說話,要學烏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取材有方,佈局完整,文筆流暢生動。讀來一氣呵成,毫不做作。
舉凡個人的恩怨、事理的原委、時勢的變遷,處處可見爬梳之功;加上資料搜羅完備,引證翔實,絕無憑空之言,句句可得核實,允為持平可信之論。
歷來的懸案,經他旁徵博引,抉幽發微,一一得解,讀來宛如一部扣人心弦的偵探小說。
本書焦點明確,不只有趣味性,也不乏學術的深度。舉其例,﹝下篇﹞第九章的「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的謎中謎。該文鞭辟入裡,條理清晰,極具說服力,令人頗有撥雲霧見青天的感悟,而他卓越的史識於此盡見。——黃進興

同樣的胡適,從吳國楨案到雷震案,他的自由主義者立場是否有所不同?他與殷海光為兩個世代的自由主義者代表,為何在面對蔣政權時的態度有所不同?這是這本書的切入點,也是最重要的關竅。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推行白話文運動的旗手,中央研究院在台復院的院長……,胡適在許許多多方面的歷史地位及評價,早有公斷,然而,在自由主義者的立場上,他的艱困與掙扎實況又為何?整個上世紀五○年代的台灣處境與國際現實,才是主旋律,在今天重新審視,也有鑑借的價值。——王汎森

深佩老兄不但政論筆鋒,史學考證工夫亦甚了得。
我將你的論文推薦給教史學方法的朋友。——杜正勝致金恒煒

洋洋灑灑三十萬字的鉅著,不只論述吳國楨案,討論「反攻大陸問題」,解析胡殷兩代自由主義者的論點,還詳述胡適流寓美國的苦楚,以及獲得蔣介石以美國帳戶金援的過程。想了解一九五○年代的台灣,從中也可以獲得許多知識。對政論名家的殷海光,同是政論名家的金恒煒似乎更有一分惺惺相惜之情。——李永熾

一九四九年中共席捲中國,胡適銜蔣介石之命赴美,晚年流寓紐約,在個人生活與政局激盪的交迫下,胡適的工作、經濟,甚至在美的長期居留權,全賴蔣政權提供,遂與蔣介石發展出深層的結構關係。殷海光反是,四九年七月後辭黨報《中央日報》主筆與高薪,斬斷與蔣介石政權所有臍帶關係,原本做過副教授的,寧屈就台灣大學哲學系講師,用心則在推倒專制獨裁的論述上;他的思維直接影響了彭明敏等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本書﹝卷首﹞以胡適之死展開,以殷海光的豹變做結,呈現倒敘的效果。以下各篇由遠而近,次第敘述殷海光與胡適三次錚論:以一九五四年吳國楨事件始,「容忍與自由」論戰終;最後,「雷案」爆發,反對黨夭折,《自由中國》停刊,自由主義集團悲劇結束。把胡適與殷海光的諍論當成主幹,鉤勒盤根錯節、枝枝葉葉的大大小小事件,藉以窺見流動而詭異變幻的當年歷史風景,身在局中的不可化解人物當時不見得可能「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金恒煒

恒煒書寫臺灣五○年到六○年代這段歷史,難道只是「為歷史而歷史」,僅僅比較胡適和殷海光嗎?恒煒是否也有自己的「大衛像」和「沉思者」?外省人殷海光和外省人金恒煒前後幾十年來都在自問:「我是誰?」「臺灣是誰?」「臺灣民主運動何去何從?」——周樑楷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金恒煒

輔仁大學歷史系

曾任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副總編輯
《當代》總編輯
《自由時報》專欄作家
凱達格蘭學校校長

著作
《趙高與浮士德》
《民主內戰的必要》
《解構「他,馬的」——爆破黨國的最後「神話」》
《我的正義法庭》
《是「史記」也是「死記」》(收入《胰臟癌探戈》)

譯者介紹

目錄

周樑楷/修訂再版序 書寫歷史大哉問:《面對獨裁》再版心得
李永熾/序 兩個世代的自由主義者及其交會
推薦一/黃進興
推薦二/王汎森
推薦三/杜正勝
李永熾/序 兩個世代的自由主義者及其交會
書成自記
修訂再版後記 「把胡適請下神壇!」

卷首 「雷案」:胡適、雷震與殷海光
第—章 胡適:難解的謎
喪禮:胡適之盛遠邁魯迅
〈本事〉:—首小詩透露時人的心聲

第二章 「雷案」:胡適不可承受之重
「初供」:「雷案」事變後胡適的反應
東京密會:胡適被設計了?
胡適:從東京密到「大失望 」
「雷案」與反對黨:胡適最後的政治差使

第三章 雷震‧胡適與殷海光的悲劇
雷震:十年歲月等閒度,一生事業盡銷磨。
胡適:四、五十年的努力打銷了,毀滅了。
殷海光:悲劇性的生涯
第四章 豹變:從法西斯到自由主義的殷海光/047
胡適與殷海光的內在矛盾
狂執之情:一九四九年前的殷海光
信仰法西斯/崇拜蔣介石/出任《中央日報》主筆/殷海光有
沒有入黨?/蔣介石召見殷海光始末
〈趕快收拾人心〉:殷海光一生的轉捩點
生機何在:從法西斯、民主社會主義到自由主義
揮自由主義之戈:以《民族報》為舞台
轉向:心智努力的艱苦卓
告別黨報:與蔣政權澈底決裂

小 結 這樣的殷海光與那樣的胡適

﹝上篇﹞ 胡適:自由主義者還是蔣政權的捍衛者?
—從吳國楨事件看殷海光與胡適劍沒有出鞘的交鋒

前 言 吳國楨:公開挑戰蔣政權的第一聲
吳國楨幼子被扣為人質
王世杰「免職」與吳國楨「套匯」
〈吳國楨啟事〉蹴水而出
張道藩出手vs.〈上國民大會書〉

第一章 胡適vs.吳國楨:從《展望》到《新領袖》
第一階段:胡適對國民黨與吳國楨都有意見
第二階段:《展望》vs.《新領袖》
吳國楨:〈你們的錢在福爾摩沙建立了警察國家〉/胡適「嚴厲」指控吳國楨的私函/吳國楨的答辯
第三階段:胡適致命性反擊吳國楨:〈福爾摩沙有多自由?〉
第四階段:吳國楨二信一文的無效駁正與反駁文
吳國楨致胡適第一封信(一九五四年八月十二日)/吳國楨再致胡適(一九五四年八月十七日)/吳國楨給《新領袖》的反駁文
胡適沒有把吳國楨後二信給殷海光看

第二章 蔣經國接班之謎的爭論
大衛單挑巨人,巨人贏了!
胡適的「君子理論」:蔣經國不可能是接班人
「汪漢航事件」的風暴
第一階段風暴/第二階段風暴餘波

第三章 殷海光與胡適有基本歧異
胡適評殷海光:「他是個書獃子」
殷海光評胡適:沒有「洞察力」
殷海光再評胡適:妥協的自由主義者
胡適的「紅線」:爭取言論自由的一個戒約

第四章 顧維鈞揭秘:胡適在吳國楨事件中的角色
吳國楨事件的美國效應
胡適是大計劃中的最關鍵一環
艾奇遜說胡適已被蔣介石收買了

小 ...

內容試閱

卷首 「雷案」:胡適、雷震與殷海光
第—章 胡適:難解的謎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胡適在第五屆院士會議後的晚宴上講話,六時半心臟病發,猝死在講壇上,享年七○;遺體旋移至極樂殯儀館。三月一日靈堂開放公開瞻仰,一天內湧入四萬人。三月二日,公祭團體約一百個,參與的兩萬人,皆泣不成聲。下午出殯,送葬行列迤邐數里,高達三十萬人,靈車過處,家家戶戶都在門口設奠路祭。國內外媒體報導,不可勝數,美國、日本等政要及學者弔唁也紛至沓來。

喪禮:胡適之盛遠邁魯迅
胡適喪葬行列隊伍之盛,恐怕比死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的魯迅有過之而無不及。依曹聚仁在《魯迅評傳》所記〈魯迅的「死」〉:

從二十一日早晨到二十二日下午,先後往瞻仰致祭的有一萬多人。二十二日下午二時,自動參加送殯的行列,有六七千人……。

一九六○年左右,台北市人口約一百萬上下,魯迅死前的一九三三年,上海人口約三百一十三萬多,以兩市人口為分母,除以上述祭拜人數,參拜胡適的十人中有三人,祭拜魯迅的三百人中一人。固然二人異地不同時,且有不同歷史與政治情境,不可完全類比,但胡適的葬禮比魯迅盛大,可以斷言。

那麼,胡適嚇人的送葬行列,具有什麼意義?先父金溟若先生當年看到人山人海、又祭又拜的人潮時,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至今不忘,他說:「蔣介石會嚇死!」可見蔣介石有多忌憚胡適。當然,弔唁、送殯的人眾或許只出於崇敬、尊重之心,不見得帶有政治上「示威」意識,但汹湧人潮自動自發的沿路設香跪拜、致祭,「於無聲處聽驚雷」,蔣介石驚也不驚呢?可引蔣介石日記來看蔣介石的內心世界。

胡適心臟病發棄世,蔣介石當天日記:

晚,聞胡適心臟病暴卒。

「暴卒」不是敬語,更且日記中所透露的無一絲一毫悲悼、哀傷、痛惜之念。三月一日,到殯儀館瞻仰、公祭、出殯送葬的,如潮水般湧來。三月二日,蔣介石日記:

蓋棺論定胡適實不失為自由評論者,其個人生活亦無缺點,有時亦有正義感與愛國心,惟其太偏狹自私,且崇拜西風,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脫出中國書生與政客之舊習也。

這麼多群眾的「萬人擁戴」,是不是使蔣介石悚然而驚,所以另作較持平的蓋棺論定?再看蔣介石三月三日在日記「上星期反省錄」中的省思:

胡適之死,在革命事業與民族復興的建國思想言,乃除了障礙也。

沒有兵、沒有槍的自由主義者胡適背後竟然有沛然不可禦的民意;蔣介石或更切膚感受到胡適無量的支持與擁載力量是橫在眼前的潛在威脅,是尚未爆炸的核彈。胡適暴卒,障礙頓失,宛如巨石之移除,真是徼天之幸;蔣介石的如釋重負全流露於筆端。

蔣介石可以放逐吳國楨,可以幽囚孫立人,唯一「為之奈何」的只剩下胡適一人。胡適有什麼威力?雷震一九五八年五月底記他與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且在哥大見過胡適的美國人馬丁的對話:

﹝馬丁﹞說中國士大夫的明哲保身﹝,﹞是使國家不進步的原因。他說胡先生今日出來,無人敢阻止。我﹝雷震﹞說﹝,﹞美國人幫忙否?他說,胡先生的事情,美國從未拆臺過。他今日已是世界有名,他出來,張君勱、左舜生可跟上來,而左、張出來,則大家又能跟來。又如我(按,雷震自言)被捕,美大使館可能問一問,如王世憲被捕,不過是五百名立委之一被捕而已。如胡先生被捕則全世界震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