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大陸的高層決策經常被稱為黑箱作業,外界諱莫如深。本書自中共黨國體制的宏觀結構,包括最高決策機關結構和功能的演變、最高領導人的統治方式和他和其 他領導人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其他制度(如黨政機關的決策權)和非制度(如最高領導人退居二線)因素,探討中國高層的決策過程與機制。
90年代以來,中共決 策專業化和多元化的趨勢逐漸明顯,但利益的牽制使得過程冗長、斷裂,集體決策在後鄧小平時期才出現。
本書提出中共的「情境決策」模式,藉以整合正式制度和 非正式制度間、黨政之間、不同時期領導人的角色變化以及不同議題的決策過程。本書理論與實際並重,是第一部針對中共決策做系統性研究的中文著作。
作者簡介
趙建民
現任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講座教授,曾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所長,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資深傑出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客座教授,並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短期講學。趙教授曾任著名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aw and Government和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客席主編,曾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杜克大學、密西根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德國杜賓根大學等學府擔任訪問學者,並經常應邀至全球著名學府演講。趙教授出版專書十二本,包括Remaking the Chinese State ( 2001);當代中共政治分析(1997);威權政治 (1994);Assessing Lee Teng-hui Legacy: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and External Affairs ( 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與選舉制度(2001);Taiwan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21st Century (1999);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1994)等。
譯者介紹
目錄
蘇序
吳序
自序
第一章 中共政策決定過程
第一節 國家決策相關理論
第二節 黨國蛻變與中國大陸決策
第三節 學界有關中國決策研究
第四節 中國研究典範轉移
第五節 情境決策模式
第二章 最高領導人權力與地位之演變
第一節 最高領導人決策類型
第二節 中共總書記制的由來
第三節 總書記的成長與演變
第四節 廢除總書記制與黨主席出現
第五節 毛澤東的決策模式
第六節 毛澤東退居二線的中共決策
第七節 書記處及總書記再現
第八節 黨內法定最高領導非實際最高領導人
第九節 總書記制定型化
第十節 結論
第三章 中共最高決策機關的權力關係
第一節 中共最高決策機關的創設
第二節 中央書記處成為權力核心
第三節 三決策機關定位常態化
第四節 文革的變奏
第五節 寡頭領導之元老協商體制
第六節 制度化決策機制的建立
第七節 集體協商決策形成
第八節 小結
第四章 高層政治菁英互動
第一節 中共高層政治菁英類型
第二節 結構模式與行動者模式
第三節 結構/行動者模式
第四節 霸權領袖與菁英互動
第五節 二線分工與菁英互動
第六節 毛的角色決定政治結構
第五章 毛澤東時期的二線決策
第一節 菁英決策四種類型
第二節 何謂一線、二線
第三節 黨務與二線分工
第四節 政務與二線分工
第五節 霸權領袖的權力運用
第六節 中國大陸的二線決策模式
第六章 黨管一切或部門掛帥
第一節 黨國雙元決策模式
第二節 利益取向決策途徑
第三節 部門利益決策
第四節 黨國利益決策
第五節 不平衡的雙元利益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以黨領政或以政領導
第一節 政治改革的重要課題
第二節 黨政一元或二元
第三節 內生式黨政模式分析架構
第四節 以政領黨的組織與運作
第五節 內生式黨政模式與群眾動員
第六節 以黨領政與黨國體制
第七節 結論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有限霸權決策
第二節 無限霸權決策
第三節 寡頭元老統治
第四節 集體領導體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