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攻台大解密:1000個轟炸目標、14個登陸的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以及台灣人民何去何從 | 拾書所

中共攻台大解密:1000個轟炸目標、14個登陸的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以及台灣人民何去何從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歷時十年研究,依據中共內部最新第一手資料寫成!
大膽揭露解放軍攻台計畫,包括具體的作戰序列、地點、武器等!
2020年起中共即將有能力攻台
你,準備好了嗎?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專文導讀
★美國防部助理部長、國務院前副國務卿與助理國務卿、海軍上將、空軍中將、陸戰隊中將、台灣前國防部長、海軍上將、空軍中將等政治、軍事專家一致推薦
★美國國防部、新加坡與日本防衛相關部門、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爭邀作者簡報、演說與答詢
★帶你進入解放軍的眼中,思考如何入侵台灣
★對台海安全提出新構想:如何避免戰爭、維持繁榮與民主

本書審視了大量最新的解放軍「军内发行  不得外传」文件、手冊、教範、研究之後發現,中共的基因裡只存在單獨選項:統一。維持現狀就是敵人。追求分裂就是敵人。

因此,未來的某一天,當北京主觀認定已窮盡一切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這時作戰的命令下達,命運的骰子離手,即將掉落在歷史的賭桌上:2,300萬台灣人民的意願與自由,就要接受最殘酷的考驗。
 
在本書中,作者將這場未來的歷史以視覺化的文字、地圖、表格呈現出來,解釋了將在哪裡打、什麼時候打、何種方式等。書中還有許多令人驚異的細節,值得決策者、讀者再三思考。例如「八仙樂園爆炸案」為何是國家安全的考驗。書中也提出五個中共攻台的徵兆,搭配時事觀察,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例如衛星照片顯示中共正在建造登陸艇、台灣黑道活動頻密等。
 
無論戰爭的結局如何,損失最大的一定是台灣。因此,作者提出具體解決之道,力求避免這場悲劇,確保台海自從1950年代以來的和平、繁榮與民主能夠永續。
 
你知道嗎?關於攻台,解放軍會這麼進行:
●每天必須至少有4個影像衛星通過台灣上空蒐集情報,全年無休
●提早利用網路及媒體進行攻台心理戰
●綁架、殺戮、射擊、噴火、投彈、活埋、追剿、清鄉、建立新政府、嚴管媒體與網路言論、廣設慶祝解放紀念碑
●解放軍一切攻台文件,從未提到任何有關平民保護的事——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進行城市戰亦然
●解放軍教範明文指示戰鬥直升機飛行員攻擊台灣的核能發電廠
●解放軍相信,他們將遭遇「台灣迅速開發出簡易核武、毒氣和生物製劑,攻擊已登陸的解放軍」的情況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申安喬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畢業、交通大學EMBA研究所碩士,多年任職外商半導體設備產業,目前就讀輔仁大學翻譯所。

李自軒

台北大學企管系畢業,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碩士,專攻東亞國際關係、歐盟和全球環境政策。現就讀師大翻譯所口筆譯組二年級。

柯宗佑

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豪門幽魂》、《知識份子與社會》等。

高紫文

台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對歷史與戰爭文學情有獨鍾,譯有《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美國狙擊手》、《感謝您為國效力》等。

目錄

地圖
為什麼本書要用Z日取代D日
導讀序言 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薛瑞福
前言
第1章 為何中共一定要侵略台灣
第2章 為何台灣是高度危險的火藥庫
第3章 中共攻台之前會出現哪些警訊
第4章 中共攻台作戰計畫
第5章 中共擬定攻台作戰計畫時遭遇的問題
第6章 台灣應戰方案
第7章 如何避免戰爭:美國在亞洲的戰略
第8章 未來情勢如何演變
附錄1 中共攻台的五種想定情況
附錄2 研究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附錄3 作戰序列
註釋與主要參考書目
 
表1  中共攻台徵兆觀察表
表2  兩棲突擊計劃;Z減二日到Z加二日
表3  聯合攻島作戰
表4  十四處適合入侵的台灣海灘
表5  中共可能登陸的地點
表6  天候因素
表7  第一波攻台部隊列表
表8  戰區內的中國港口
表9  聯合阻絕行動的順序
表10  中國挑釁行為略舉:二〇〇至二〇一五年

自序/導讀

沒有人能真正預見情勢將如何演變,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中國發動攻擊,所造成的後果,將比九一一加上珍珠港事變的總和還要嚴重很多。我在石垣島遇到一位勇於直言的美國外交官,他說台海根本就是個巨大的戰爭陷阱,會絞進去很多美國人的性命。

在這些交談中,有個問題不斷困擾著我。如果大家都擔心中美兩國因台灣問題而開戰,為什麼討論此事的論著如此之少?有些學者雖不避諱討論和中國衝突的問題,但他們認為台灣目前不是中國的注意力所在,中國關切的是南海問題,在中國眼中海權爭議才重要,台灣問題沒有那麼重要。

但我無法同意他們的觀點。我越深入研究,就越來越確定台灣才是解放軍的核心任務,我們如果對此事一直維持一種盲目的樂觀態度,或是只關注一些熱門話題,那我們就犯下了非常嚴重的疏忽。

自從那年我在台北首度體驗到防空演習,我心中就不斷思考「中國會如何攻台」這件事。十年來我努力研究,卻發現與此議題相關的公開資料少得可憐。

我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讓各界對兩岸形勢有更深入的了解,激發美國相關單位投入研究工作。如果我們不知道中國軍方對進攻台灣的真正想法,不知道解放軍認為自己有何不足之處,不知道解放軍會如何解決攻台的執行面問題,那麼我們等於對當代軍事、政治上最重大的議題失去了理解。當然,本書微薄的篇幅無法將所有議題涵蓋周全,台海問題這個拼圖還有很大部分沒有完成。我誠摯希望,本書是未來更多研究之路的起點。

 

前言

為什麼本書要用Z日取代D

在本書中,我並不採用「D日(D-Day)」這個名詞來指稱中國攻台的登陸入侵攻擊發起日。歷史上廣泛使用「D日」代表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展開「大君主行動(Operation Overlord)」的那一天,亦即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的諾曼地登陸日。但是,若把「諾曼第登陸」聯想到「中共攻台登陸」,是很不恰當的。對於美國人以及英語系國家的人民來說,「D日」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時刻。雖然有時軍事專家會把「D日」當成非專屬名詞,而做較廣泛的使用,但在一般人心目中「D日」帶來的情感是崇高而熱血的,和本書討論的侵略主題,有著天壤之別。

因此,本書把日後中國對台灣發動登陸入侵的假想日,定義為「第零天」,英文叫Zero Day,或稱Z日,用來指稱未來中共攻台的登陸日。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目前不知道,因為解放軍或者還沒定案,或者還是機密。在本書中,Z日這個名詞將合併數字與加號、減號一起使用,來指稱登陸日之前或之後的特定日期。例如,Z減五日代表解放軍登陸台灣之前五天,Z加五日則代表解放軍登陸台灣之後五天。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討論納粹侵入英國的可能性時,曾使用「Z日」這個名詞來指稱納粹登陸英國的那天。希特勒原本想在一九四〇年入侵英國,後來因為英倫空戰輸太慘,只好終止入侵英國的計畫。
 
誌謝Acknowledgements
 
我感謝來自職場...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文推薦

(中共攻台)無法想像嗎?再想想看。本書作者易思安傑出地檢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說過的話,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教範、文件與出版品當中發現:中國早已準備好要進犯台灣、威嚇台灣、阻絕台灣。從今天起,華府的中國通們再也不能忽略這本書提出的議題了!易思安,幹得好!──理查.阿米塔吉大使(Richard Armitage),曾任美國副國務卿
 
作者的說理非常有說服力,指出台海衝突的危機就在眼前。本書內容令人信服……對於想要了解太平洋情勢的人來說,這本書讀來叫人不安,卻又是必讀的作品。──科特•M•坎貝爾博士 (Dr. Kurt.M.Campbell),曾任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
 
在台海的軍事衝突這個主題上,作者研讀了大量來自中國和台灣的資訊。雖然他有些主張和我不同……我對他引述的資料感到高度的興趣,他的諸多見解也引發我心中的思考。這本書對中國入侵台灣的真實性做了嚴肅的檢視,值得一讀。──前美國海軍上將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曾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指揮官
 
(台海)危機顯而易見。台灣是一個堅決擁護民主的政體,位於飽受爭議的東海和南海交界處,時時被敵人放話威脅。台海危機將是一場一旦爆發、後果極其嚴重的政治和軍事難題。──前美國陸戰隊中將華勒斯・葛雷森(Wallace Gregson),曾任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隨著中國在經濟和軍事力量上的快速增長,中國和台灣之間的衝突極有可能因此爆發。作者帶領我們理解這場可能的衝突,而我們必須做好因應的準備。──前美國空軍中將大衛・戴特拉(David A. Deptula),曾任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指揮官、美國空軍情報總部主官
 
作者針對台灣海峽瞬息萬變的緊張情勢,完成此項極具說服力且激發思考的研究,政策制定者和專家們可藉此檢視、重塑以往的見解和分析。凡是手上掌控軍事力量且願意協防台灣這座民主燈塔的人,都必須研讀此書。──楊念祖,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這是一本資訊豐富、精彩絕倫的著作,描述了台灣海峽最危險、最具毀滅性、各方最不願看到的事。本書清楚說明了台灣和美國需攜手合作,將遏制台海衝突作為兩岸關係之首要目標。──  丹尼斯・布拉斯科(Dennis J. Blasko),Chinese Army of today 一書作者
 
本書以豐富的資料以及清楚的闡釋,提醒所有人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以及一旦開戰,各方為維護和平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前美國海軍上校詹姆士・菲尼爾上校(James Fanell),曾任太平洋艦隊情報主官
 
十四處能登陸的海灘、一年兩度氣候適合作戰的四個星期、入侵之前一千個空中轟炸目標……讀完本書,不能忘的是這些數據和事實。本書是一個獨特、珍貴的寶庫,讓讀者清楚了解解放軍(攻台)的準備狀態。本書極具權威性。──賈桂琳・迪爾(Jacqueline N. Deal),華府智庫Long Term Strategy Group總裁
&nbs...

內容試閱


第六章 台灣應戰方案

中國要是真的侵略台灣,肯定是沒長腦。這跟想要在亞洲打地面戰的聰明程度有得拼。―駐台北美軍陸軍上校

第二階段:聯合阻絕

到了防禦計畫的聯合阻絕階段,國軍部隊會從掩體和安全區域湧出,趁解放軍兩棲部隊還在海面、還沒登陸海灘之前加以痛擊。

最先投入戰局的應該是台灣的飛彈防禦系統。在重點城市週遭的山間掩體中,有許多躲在沙袋屏障後的飛彈防禦裝置,這些裝置會將一道又一道火焰射入大氣,所有彈頭皆朝敵軍飛彈飛奔而去。負責支援飛彈防禦裝置的電子戰部隊,則會發出能干擾電波訊號的微調電子束,擾亂解放軍飛彈導航系統中的微電腦。這套花費數十億美元、經歷無數日夜建構和訓練的系統,屆時將接受實戰考驗,而且這項考驗會在極短時間內就成績揭曉:解放軍的彈道飛彈只需要花七分二十秒就能觸及台灣。

這時,台灣的防禦工事已經遭受攻擊了,台灣的火砲火力也全面甦醒,開始反撲,將猛烈的戰火延燒到中國沿岸地區。雙方都是拼了命在打,都會先努力擊毀對方的火砲陣地。台灣有些火砲部隊自知存活時間有限,將首先把準星瞄向射程內的大陸內陸高價值目標。在緊張的戰前氣氛中,雙方潛艦與戰艦早已相互盯梢,這時更是立刻捉對廝殺,被擊沈的一方將永遠沈沒在黑水溝深不見底的海底。

空中戰力的角色

敵軍發動第一波攻勢前,中華民國空軍顯然不會完全按兵不動。有些作戰隊必須執行空中戰鬥巡航任務,另有些在跑道頭警戒室裡面待命的飛行員(負責保護首都)這時幾乎是整個人彈起來,開始跑五分鐘警戒,搶在第一波飛彈來襲之前快速升空,銳利鷹爪直撲空中的解放軍戰鬥轟炸機。至於在空戰機(他們先前已抵高空層巡邏)此時會降低高度,用機上的飛彈和機砲打爛解放軍戰轟機。在空戰這件事上,解放軍有大批現代戰鬥機可使用,這點是他們獨有優勢,何況解放軍握有主動先發權。不過,國軍飛行員接受的是精確紮實的美式訓練,因此作戰技術依然高出對手一截。

雙方在空中不斷交鋒,傷亡數字將會非常可觀。先前在第一波飛彈空襲中,台灣的機場跑道尚不至於全數毀損,但許多跑道依舊會受重創而失效。解放軍屆時將透過衛星、無人機與在地間諜取得台灣機場的戰損情形,因此台灣空軍會在基地內堆砌假的瓦礫堆,同時動用煙霧製造機,營造被襲擊的假象。等到夜深人靜,國軍理論上能趁機清理、重啟跑道,讓原本隱身山間的戰機趁著黑夜現身,在敵人最無預期的時刻猝然臨空予以突襲。國軍空軍十分重視夜戰技術,唯有如此,才能和具數量優勢的敵軍抗衡。

登陸之前的反擊

解放軍兩棲登陸行動最脆弱的一環,可說是戰爭行動剛展開,人員和裝備從在港口登船的時刻。Z日前一刻,當解放軍船艦仍分散於岸邊裝載人員時,台灣預計會發動密集空襲和飛彈攻擊,給予敵軍致命一擊。解放軍的文件當中記載了中共對於台灣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