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價學會‧公明黨研究 | 拾書所

創價學會‧公明黨研究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是能夠阻止衝突、
或是聽話的選舉機器?

隨著創價學會逐漸與公明黨一體化,
創價學會在自民黨的選舉策略中,
也越發顯得重要。

第一本解析創價學會與政界攻防的專書!

「創價學會」是什麼?
創價學會是源自日本,信奉妙法蓮華經的新興佛教團體。一九三○年,當時擔任小學校長的牧口常三郎、戶田城聖創立「創價教育學會」,一九六○年,池田大作擔任會長,現為日本政府立案的宗教法人組織,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新興宗教團體。

「公明黨」是什麼?
一般認為,公明黨與創價學會有密切關係。一九六一年,以進入日本眾議院(國會兩院之一)為前提,公明政治聯盟成立,創價學會是最大的支持者。一九六四年,公明黨成立。由於金流、人事與創價學會有關而被質疑悖離「政教分離」的憲法前提。雖然日後進行政教分離,甚至延攬非創價學會成員加入政黨,但到至目前為止,仍被認為與創價學會之間存在從屬關係。

「自公聯合政權」是什麼?
公明黨自一九九九年開始,與日本長期的執政黨──自民黨結盟,並曾在一九九九年與二○一二年共同聯合執政。這樣的共同執政體制,即被稱為「自公聯合政權」。雖然首相與大部分的閣員等要職仍多為自民黨籍國會議員擔任,但默契上會讓會保留一個內閣席位給公明黨籍的國會議員。

「自公聯合政權」的發展與影響
本書作者中野潤,長期撰寫有關有關創價學會和公明黨活動的報導。本書不但梳理「自公聯合政權」下,自民黨與公明黨彼此互助、但也無法契合的事實,也提出這樣的結盟是否已經要走向完結。而如果這樣的結盟無法持續,到底對日本政治的發展是好、是壞呢?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中野潤

記者,以《世界》為主,撰寫有關創價學會和公明黨活動的報導。合著《徹底驗證 安倍政治》(岩波書店)。

譯者簡介

李斌

一九七七年生,南京大學日語系講師,已出版譯著多種,如《隈研吾談建築》(隈研吾著,文匯出版社,二○二一年)、《孫子讀本》(淺野裕一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二○二○年)、《世博會與戰後日本》(吉見俊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二○一六年)、《日本電影與戰後的神話》(四方田犬彥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二○一一年)等

 

譯者介紹

目錄

序章 最大的目的是:進入國會──
自公聯合政權背後的理論與心理

第一章 從失敗到結盟──
自公聯合政權的本質

第二章 「公明黨」──
妨害言論出版自由事件、與田中派的蜜月期

第三章 創價學會與公明黨的內部構造──
政教合一?還是政教分離?

第四章 公明黨的困局
──創價學會嘗試採取「縮小參政路線」

第五章 「民公聯合」,可能嗎?──
當池田大作的健康亮紅燈

第六章 失敗的「改革」——
創價學會如何與民主黨交涉

第七章 第二次安倍政權下的結盟──
「池田後繼者」競賽

第八章 修改日本憲法的矛盾——
對「和平之黨」來說,「集體自衛權」違憲嗎?

第九章 自民黨.公明黨,與「維新」
——左右安倍政權性質的力學

第十章 一定要拿下參議
——安倍政權的野心與期待

後記

自序/導讀


具體而言,比如在即將再次發生政權交替的政治形勢下,自民黨淪為在野黨,而接替其掌握政權的敵對勢力很有可能會對創價學會進行攻擊的時候;或者創價學會一直強烈希望的眾議院選舉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得以實現,公明黨沒有必要再在小選舉區爭奪選票的時候,等等。

實際上,在民主黨執政時,有一段時間創價學會曾以眾議院的選舉制度變更為前提,認真考慮過與自民黨保持距離的「客觀評價(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路線」。我想,看完本書之後,大家應該就能明白,「說到底,公明黨就是離不開自民黨」(前首相野田佳彥的親信語)這一看法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本書之所以用很長的篇幅來敘述民主黨執政時期創價學會與公明黨的動向,是因為了解這一時期很少被報道的暗地裡的動向,有助於我們理解創價學會與公明黨的真實面貌。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對自公聯合政權的走向有很大的影響,那就是創價學會的絕對領袖、名譽會長池田大作的缺席。因為正是池田本人作出了下列決策:決定讓創價學會進入眾議院並努力增加席位數;為了阻止別人對學會的攻擊而毅然決定與自民黨聯手;徹底貫徹「在選舉中獲得席位就是會員虔誠心的證明」這一原則。如果池田不在了,學會就可以擺脫其束縛,比較容易轉變方針。關於學會和公明黨今後將走向何方,我將在終章中進行詳細探討。

最近,「公明黨論」、「創價學會論」再次變得活躍起來。其原因是:通過圍繞安保法制等問題的討論可以發現,公明黨原本的理念與實際的政治活動看上去不太一致,另外,正如大家在實施消費稅減輕稅率這件事中所看到的那樣,創價學會的幹部直接而又頻繁地做政權中樞的工作,在政策和選舉方面施加影響,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再者,在修憲逐漸有了實現的可能性的情況下,公明黨是一個關鍵要素,這也是其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

然而,因為不少評論者沒有很好地理解前面所講的兩個根本原因,所以很多評論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在圍繞安保法制進行討論時,經常有人批評說:「公明黨想一直在權力的寶座上坐下去,所以狠心丟掉了『和平之黨』這個招牌」。但是,某位創價學會的幹部卻說:「維持與自民黨的聯合政權完全是為了選舉,如果可以不參與組閣的話,那再好不過了。」如果目的只是「實施某項政策」,那麼正如在聯合政權成立之前,公明黨所謀求的「購物券方案」等政策接二連三地得以實現那樣,根據國會的情況,通過朝野合作也可以讓政府採納其要求,而且,如果不用參與組閣,就不需要因為安保法制等有違本意的政策而承擔共同責任。只要沒有選舉這一因素存在,聯合政權解體會讓他們心裡更舒服,這基本可以說是創價學會的真實想法。

創價學會與公明黨逐漸一體化

公明黨與其後援團體創價學會之間的關係如何呢?可以說,在最近十幾年間,兩者的一體化進一步加深了。一九七○年發生了所謂的「妨礙言論出版自由事件」,該事件導致創價學會與公明黨不得不明確實行「政教分離」,公明黨議員不再兼任創價學會的要職。最近,有些評論家指出,創價學會幹部出身的國會議員人數減少了,並據此認為公明黨與學會的一體感正在淡化,公明黨的獨立性正在提高。但實際上正好相反,兩者的一體化已經到了很深的程度。在二○○九年的「政權交替選舉」中,公明黨慘敗,不久之後,在創價學會總部的幹部會議上,公明黨代表太田昭宏在全場滿座的情況下被池田大作指名道姓地臭罵了一頓,即便如此,兩者一體化的加深也是顯而易見的。後面將詳細描述這中間不為人知的實情。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