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倒數:古巴危機中的甘迺迪、赫魯雪夫與卡斯楚 | 拾書所

核戰倒數:古巴危機中的甘迺迪、赫魯雪夫與卡斯楚

$ 672 元 原價 850

內容簡介

甘迺迪、赫魯雪夫兩大領袖試圖冷靜決策,
但在這場危及世界存亡的事件之中,
最大的問題早已不是他們「想不想」控制事態,
而是他們「能不能」……

《華盛頓郵報》、《聖路易斯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洛杉磯時報》歷史獎決賽入圍
《華盛頓郵報》年度五本非小說類書籍

那一天,美蘇在毀滅的深淵之前各退一步!

1962年10月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是人類史上最接近核子戰爭的十三天。

美國與蘇聯兩大強權的角力,使世界籠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甚或核戰的陰影之中。先是美國6月在義大利與土耳其完成核子彈道飛彈部屬,展現威懾武力,而蘇聯則自7月開始反制行動,暗中於古巴部署飛彈,將紐約與華盛頓納入攻擊範圍。

10月,美國總統甘迺迪得知古巴飛彈的消息,局勢迅速升溫。從危機爆發到解除期間,美國總統發表電視演說、兩國展開祕密外交斡旋、雙方艦隊於加勒比海對峙……兩國領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影響了事態走向,也吸引無數專家深入研究。

作為冷戰兩大陣營的領導者,甘迺迪與赫魯雪夫的決斷自然至關重要,但由於事件所及範圍與動員人力之廣,也讓其中出現當權者無法控制、不為人知的驚險時刻。若只專注於某一面向,勢必無法理解事件全貌。資深記者麥可.達博思便由此動念,他挖角不曾被引用的口述資料、交叉比對資料,並採訪事件中的當事人,寫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達博思採用編年史手法,以分秒之差記述事件發展。他從危機爆發的時刻開始,深入美國、蘇聯、古巴政府高層的反應,並將視角擴及身處戰場第一線的艦隊指揮將軍、負責祕密攻擊任務的美國士兵,又或是曾誤闖蘇聯領空的U2偵察機駕駛。透過他的書寫,使得古巴危機的紀錄不再侷限於史學或策略研究,而更貼近「人的故事」,其中角色行為所引發的情勢演變,讓人不由得驚嘆,政局的風雲變色,其實並不盡在高層的掌控之中……

本書特色

當戰爭陰影再次籠罩世界,重返冷戰高峰,見證危機時刻大國領導的決策典範。

重返古巴危機現場
描寫冷戰轉為熱戰的一步之遙,緊張氛圍宛如驚悚故事。

當權者的危機處理案例
古巴危機六十年後,台灣海峽的衝突是否會將世界再次推向核戰邊緣?身在局勢中的台灣該如何應對,又是否能夠扭轉形勢?本書或許能帶我們找到可能的答案!

圍繞重大事件的人物群像
從總統、官員、軍人到第一線的小兵或平民,不論政府決策層或普通人民,細細描繪屬於人的精采故事。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麥可達博思Michael Dobbs

達博思出生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畢業於約克大學,曾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資助,過去曾任職於《華盛頓郵報》,現為非虛構作家、記者。達博思長期關注共產主義崩潰的議題,著有《打倒老大哥:蘇維埃帝國的滅亡》(Down with Big Brother: The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核戰倒數》(One Minute to Midnight: Kennedy, Khrushchev, and Castro on the Brink of Nuclear War)、《一九四五的六個月》(Six Months in 1945: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著作曾獲美國筆會、猶太圖書俱樂部等獎項。

譯者簡介

林熙強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2010),現任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2011–2020)。早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及語文教學中心,講授英美文學及語文課程十年(2005–2015);近年特別專注於十六世紀末耶穌會士東邁來華之後,譯介的西方古典迄文藝復興時期各類宗教文學文獻。著有《修辭.符號.宗教格言——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2015),榮獲科技部104年度博...

目錄

推薦:環環相扣的末日危機全貌/張國城
推薦:末日時鐘的人性時刻/蘇紫雲
臺灣版緒言
 
目次
地圖目次
 
緒言
第一章 美國人
第二章 俄國人
第三章 古巴人
第四章 瞪眼相對
第五章 直到地獄結冰
第六章 情報
第七章 核武
第八章 先發制人
第九章 獵尋格羅茲尼號
第十章 擊落
第十一章 某個混帳東西
第十二章 「頭也不回拼命逃」
第十三章 貓捉老鼠
第十四章 打包回家
 
後記
謝辭並資料來源小記
翻譯對照表
註釋

 

各界推薦/推薦序

驚嘆推薦

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蘇紫雲/國防院戰略資源所長

專家短評

《核戰倒數》描述一九六二年古巴危機,人類最接近核子戰爭的年代,相關人物的歷史故事。不是從大格局而是小人物的內心轉折,使用大量新聞資料、專訪、紀錄、回憶錄,以小說寫法依照時間敘述,有種不同於傳統古巴危機研究的觀點。最讓人感受深刻的,莫過於人物刻劃鮮明,各有其利益、立場、堅持、偏見,交織成一副末日前夕景象。本書著作於二○一四年,現在出版繁體版,並不會有過時之感,反倒能讓我們深思。──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在世界史的維度上,「冷戰」已經在一九九○年代終結。但在臺灣海峽兩岸,冷戰威脅不僅沒有走入歷史,而且是臺灣人的日常。差別只在於隨著中國在不同時代、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領導人的戰術調整,臺灣面臨的戰爭威脅,有時清晰可見,有時被巧妙地隱藏。
習近平執政十年,中共內建「收復臺灣」的基因從隱性轉為顯性。美中兩大陣營隔著第一島鏈各自集結、對峙。怎麼防止不必要的緊張情勢升高,怎麼阻止不預期的戰爭爆發?這些問題,曾經令冷戰時期的政軍菁英殫精竭慮。《核戰倒數》記敘的故事──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預防毀滅性戰爭的經典案例。
過去三十年裡,臺灣沒有哪個時刻比今時今日更需要重溫冷戰歷史。《核戰倒數》就是這座講堂的第一課。──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這可能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著作──既有歷史論文的嚴謹,又有文學作品的懸疑趣味。本書譯者不僅是做了正確的翻譯,更做了漂亮的翻譯──將本書的文學性完美呈現。在這個領域的著作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次是編年體的記述方式。讓讀者能夠提綱挈領地知道事情進展的經緯。同時將美國、蘇聯、古巴三地一起討論,這是本書最大的價值,因為過往探討古巴飛彈危機的著作,極少有來自古巴方面的檔案和觀點。事情在他們的國土和國土周遭發生,卡斯楚更是事件的主角之一,但是在過往的著作中他幾乎不存在。──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古巴飛彈危機」距今已超過六十年,作為冷戰時期危機處理的經典案例,相關著述與文章雖不知凡幾,卻很少能像這本《核戰倒數》一樣,根據大量美國、蘇聯,甚至古巴的檔案文件,與事件中曾身處第一線人員的經歷,按時間軸與不同現場,完整交代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之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還解答許多困擾研究者數十年的疑問,例如赫魯雪夫在古巴部署彈道飛彈的動機,與事情曝光後蘇聯內部的決策過程等。
更可貴的是,作者不僅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更引導讀者注意到對危機造成重大影響,卻常被忽略的環節。例如作者清楚呈現出一個現象,就是真正的危險並非出自最高領袖的意圖,反而來自許多「不明事理角色」有意無意的行為;這個現象使甘迺迪與赫魯雪夫雖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避免走向核戰,但局勢仍一度升高至核戰邊緣。這個歷史教訓,尤其值得台海兩岸,特別是頻頻派機艦對我進行「灰色地帶行為」的北京當局警惕。──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正所謂「鑑往知來」。烏俄戰爭所面臨的核戰危機,如何得以解決?「核戰倒數」或許給了我們一個詳盡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