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屍官傳奇(暢銷新版):讓屍體說話,四十年與殘酷凶手的智力對決 | 拾書所

驗屍官傳奇(暢銷新版):讓屍體說話,四十年與殘酷凶手的智力對決

$ 363 元 原價 460

內容簡介

《CSI犯罪現場》真實版,直擊「聖昆丁監獄」

深入人性最黑暗面,揪出犯罪背後動機

 

亞馬遜四點五顆星好評,讀者齊聲讚嘆:「無法把這本書放下!」

全球各大權威媒體書評一致讚揚

國際刑事鑑識權威李昌鈺博士台灣版專文推薦

 

►►《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強烈報導!燒烤凶殺案的殺人手法究竟有多離奇?

►►海洋生物學家利用河豚、石頭魚等魚類毒素,透過皮膚吸收致人於死?

►►震驚全美、法官眼中最該死的林徑殺手,到底犯下什麼殘忍惡行?

 

當凶手一再虐殺,無情地將人體推上祭壇,驗屍官如何展開對決,加以阻止?

血跡、指紋、齒痕、屍斑及DNA,線索和迷宮的錯綜交織……

 

馬林郡內的公園裡發現年輕女性屍體,她的脖子被割開,身上只剩下內褲。霍姆斯抵達時,屍體已經開始腐敗並散發恐怖氣味,讓眾人只想奪門而出,但他必須抓緊時間,利用屍體的分解狀態和上頭的昆蟲種類來估算死亡時間——那是他首度值勤,第一次面對凶殺案。

 

數月後,他遇上一個吸引全國目光、被認為足以媲美楚門.卡波堤著作《冷血》的凶殺案。一名消防員看到焦黑骨頭,以為是獵戶炭烤鹿肉後遺留下的殘骸,卻在其中發現一塊下顎骨還有金牙冠。骸骨顯示死者有兩人,他該如何利用僅有的線索,找到殘骸身分並揪出幕後凶手?

 

模特兒卡蘿被發現陳屍家中,調查員根據垃圾桶中的空藥瓶判斷應是死於藥物過量,沒想到實驗室的毒物檢測報告出爐後,死者體內沒有任何藥物痕跡。霍姆斯決定展開調查,究竟是誰能夠如此不著痕跡的殺人?

 

一名沒有明顯健康問題的囚犯,為何會在被帶離牢房時死亡?霍姆斯想要釐清到底發生什麼事,獄方卻告知監視錄影機「故障了」,沒有影片可看。犯人到底是誰? 

 

從微物跡證、法醫病理到毒物分析,拼湊過程原貌

 

驗屍官是多數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必須要思緒敏捷,掌握各種專業技巧,更要無懼死亡,即使周遭的人悲慟欲絕,也得專注工作,不能妄下斷論,更不能忽略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細節。

 

霍姆斯總是盡力完成所有能做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再不會有機會於同一具屍體上採樣——他會藉由拉開死者下嘴唇,來判斷是否因窒息致死;檢視死者眼睛,以放大鏡察看是否有瘀點出血;觀察其他跡象,包括嘴唇、眼睛、舌頭,確認指甲是否斷裂或變色,還有屍斑、屍僵與體溫。他會從不同物質上取得潛伏指紋,採集屍體口腔、鼻腔與直腸樣本,蒐集指縫殘渣、指紋、頭髮與陰毛……

 

本書除了披露調查死亡的工作祕辛,訴說如何在犯罪現場及沉默屍體上找到隱藏線索,也道出驗屍官工作的複雜度,包括:如何控制會破壞命案現場的路人及媒體?如何從證人口中得到情報?該怎樣通知死者親屬關於死亡的消息?以及熟知不同槍械及藥物知識來幫助理解死亡原因……

 

全美最大死囚監獄,幫派如何滲透牢房

 

居住在加州舊金山灣區一帶的人多數富裕卻心靈匱乏,使當地充斥著犯罪、毒品和自殺案件。北灣的馬林郡不僅連接自殺勝地「金門大橋」,境內更有一座以古老、囚禁重刑犯聞名的聖昆丁監獄……

 

霍姆斯曾多次前往聖昆丁,得知獄中囚犯會利用各種用品製造能割傷、穿刺、絞殺或擊打的武器,藏匿於自己的體腔內,藉由暴力來展現自身強大,並得到他人尊敬。他們也會想盡辦法偷運毒品,或是用任何能拿到的物品製造。獄方很清楚誰在從事違法勾當,但若沒有人提供香菸、性服務,囚犯會變成真正的禽獸。若沒有人進行毒品交易,聖昆丁將無時無刻亂成一團。

 

灣區的幫派組織也延伸到監獄裡頭,幫派成員以不同的刺青區別階級,而刺青位置也呈現各種意義。例如,將與幫派有關的刺青刺在頸脖、頭部或臉上,表示這個人是幫派中的高層成員;眼睛下面刺上眼淚代表曾替幫派殺過人;沒有指針的手錶象徵這個人正在長期服刑……

 

《驗屍官傳奇》從八百多宗真實案件中挑選出最錯綜複雜的死亡案例,讓我們了解面對充滿暴力、不公平與疑點重重的死亡案件時,要耗費多大的精力與決心,才能為生者找出所愛之人死亡的真相。作者約翰.貝特森以冷靜的寫作筆法、毛骨悚然的深刻描述,不斷地衝擊讀者感官,而這些令人不寒而慄卻又感到心碎的案件,也讓人不禁思索:既然生命是那麼脆弱、又容易被奪走的東西,我們該怎麼療癒悲傷,又該如何珍惜所愛之人?

 

本書特色

 

★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四顆半星好評推薦。

★真實遠比想像精采,看前加州驗屍官協會會長,如何鍥而不捨的追查真相。

★一窺驗屍官的工作,揭露他們如何面對形形色色的死亡,及法醫學對社會有多重要。

 

...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約翰.貝特森(John Bateson)

 

擔任舊金山灣區國家危機干預和預防自殺中心執行董事已有十六年之久。因其表現優異,獲頒加州立法機關的特別表揚。也曾擔任三所大學諮詢中心的執行董事。貝特森職涯早期為自由撰稿人。為《舊金山紀事報》、《舊金山書評》,以及《太平洋太陽雜誌》針對環境和社會議題,審閱相關傳記、小說和書籍。自2013年起,其主要工作轉為寫作。其中一篇文章還被美國公共電視網拍成紀錄片。另有篇關於標點歷史的文章,則獲得國際寫作獎項。其文章常刊登在《洛杉磯時報》。

 

著有三本書:《The Last and Greatest Battle》、《The Final Leap》及《 Building Hope》。

 

譯者簡介

 

聞翊均

 

專職譯者。現居台南,熱愛文字、動物、電影。擅長文學、科普、運動相關翻譯。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勘破生死真相,得見慈悲╱李昌鈺博士

序 曲 告訴我,你怎麼死的
第1章 第一印象
想擔任驗屍官的人必須在面對死亡時無所畏懼。醫師、士兵、警察和消防員都是在目睹過多次死亡後逐漸習慣,但驗屍官必須在一開始就不畏於各種狀態的死者……
 
第2章 烈焰的洗禮
人體在死亡後會馬上開始分解,體內的化學物質與細菌率先消化身體組織,步入腐敗的開端……適應屍體的氣味是驗屍官最大的挑戰之一。

第3章 燒烤凶殺案
他們仔細揀選水槽裡的殘骸,發現了更多人骨、幾片燃燒殆盡的衣物以及焦黑的肉塊。兩人把所有找到的證據都帶回辦公室,以便確認死者的身分……

第4章 代碼14K3, 10-49, 10-55
電話通知是私人通訊管道,沒有旁人會聽見,因此調查員可以得到大部分資訊。但若調度員是透過無線電聯絡調查員,死亡通報就會變成代碼……

第5章 死亡現場
調查員會透過觀察屍斑、屍僵與體溫,來計算死亡時間,每一項都會提供一部分答案。利用這些項目得到的結果,盡可能縮短死亡時間的可能範圍……

第6章 藥物與毒魚
在後來的調查中發現,河豚、石頭魚、獅子魚和箱魨等魚類會儲存或排放毒素,只要量夠大,就能在人類吞食或透過皮膚吸收後讓人死亡。

第7章 毫無痕跡的證據
採樣能讓驗屍官在法庭上表明屍體上沒有什麼物質。霍姆斯在進入這一行後發現,屍體上沒有哪些物質也是一種證據,和屍體上有哪些物質一樣重要。

第8章 林徑殺手
判斷死亡原因的困難度會依屍體的狀況而定。刀傷與繩絞最難判斷,槍傷則最容易。在某些有刀傷的屍體上,骨頭上會有刀痕,某些絞殺的案件中,屍體的頸骨會受損,而槍傷的屍體中有時會有子彈。

第9章 聖昆丁監獄
囚犯都心裡有數──一個人只能被判一次死刑。不管他們做了什麼事,監獄人員的唯一能做的只有把他們寫進報告裡。這讓囚犯擁有一定的權力,而他們也會最大程度地運用這種力量……

第10章 牢房的陰謀
衣服上有徽章的人要你站起來時,只要你不站起來,你就是壞人。有徽章的人要你坐下時,只要你不坐下,他就會覺得受到挑釁……

第11章 死亡的渴望
家屬總會在自殺案件發生後不斷追問,為什麼他要這麼做?霍姆斯知道自殺者心理上的痛苦、極端的無助與絕望。這些情感使人渴望死亡,渴望擺脫來自心理、情感與生理的苦痛。

第12章 金門大橋的悲劇
有些人以為從橋上跳下去是輕盈而優美的自殺方式,但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大部分的案件中,死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