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史家嚴耕望於《治史答問》言:「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並謂呂思勉為「通貫的斷代史家」。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早年在上海光華大學講授中國近代史的講義,曾於一九九七年收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呂著中國近代史》。作者注重史料運用,長於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從廣闊的角度看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述文化與我國差異極大之歐人帶來的影響,詳細論述清朝與外國之互動,面對強勢的帝國主義,不平等條約的逼迫,失去銀錢、土地與主權,最終講述到革新與民國後的局勢。
本書可分為兩段,歐人東來到清末列強瓜分中國,為受外力壓迫時期,另從戊戌變政起,講中國從壓中開始反抗的時期。史事的前後皆有因果關係,不可單看而判之,作者望讀者可有廣泛的近代史觀。
作者簡介
目錄
一 緒論
二 中西交通之始
三 傳教之始
四 康雍乾三朝與俄國交涉
五 清代之盛衰
六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
七 道光以前煙禁
八 燒煙及中英戰事
九 江寧和議
十 鴉片戰爭之役評論
十一 五口通商後廣東中英交涉
十二 咸豐戊午、庚申之役
十三 戊午、庚申和約大要
十四 中俄咸豐戊午、庚申兩約
十五 同光中俄交涉
十六 嘉道咸同光之朝局
十七 各國立約交涉
十八 革新之漸
十九 日本立約及臺灣生番事件
二十 英人《芝罘條約》
二十一 法越之役
二十二 英緬之役
二十三 英謀西藏
二十四 中日之戰與馬關條約
二十五 港灣之租借
二十六 戊戌政變及庚子義和團
二十七 俄占東三省及日俄之戰
二十八 清末外交情勢
二十九 改革政體之動機
三十 清之亡及民國成立
三十一 民國以來之政局
三十二 民國以來之外交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