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盲目,是歷史的關鍵詞
人們通常比較相信幻象,更甚於已經建立起來的真相——馬克.費侯
全球知名的歷史學者 年鑑學派大師馬克.費侯代表鉅作 撼世登場
費侯深入過去,只為說明當代的盲目,同時找回重要的共鳴。「社會的過去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仇恨寶庫……。」他語帶深意地表示。——《世界報》(Le Monde)
歷史學者企圖揪出盲目歷史的源頭,呼籲重視歷史的清明與智慧。——《程序》(LA PROCURE)
人類的命運,從來息息相關
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強力推薦
楊豐銘/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 審訂
《歷史的盲目》是當代法國學者馬克.費候的新著。書名的意思是有關「盲目」的歷史。馬克.費候主要研究二十世紀前期的歷史,特別專精於俄羅斯/蘇聯史以及電影史。這本書所說的「盲目」有很多種,包括:未能預見重大的潮流與事件、對現象的誤讀、忽視危機、拒絕承認發生的事、以多重標準評判事物。由於作者是現代歐洲史學者,書中談的幾乎都是對二十世紀和當代歐洲造成嚴重衝擊的事情,但其中不少的影響也是世界性的。某種程度上,這本書是負面的歷史,充滿不好、違反人道的場景:衝突、戰爭、災難、暴政、屠殺、經濟危機等等。重點是,人們沒有預見這些事,或者雖然看到但不以為意。看這本書,會覺得二十世紀以來雖然是人類技術和經濟空前發達的時代,也是危機重重的時代。這的確是我們時代的重要特徵。這本書所想傳達的訊息應該是,設法創造清醒的狀態,不要一再受到突襲。——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位法國年鑑學派的資深重要史家,過去我們台灣對他的印象以擅長處理電影與歷史的課題居多,偶爾還有一些認識是專長在俄國革命、一戰史、二戰史、法國史及殖民史,好像就沒了。其實他著作等身,我們引介進來的只是一小部分,好在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透過《歷史的盲目》,作者振聾發聵地指出,人們對於當代現勢,其實一直無法從過去經驗記取教訓。有各種盲目造成這些行為,像是輕蔑、輕信、盲目樂觀及不願承認。從伊斯蘭革命、共產政體垮台到阿拉伯之春,這些事件似乎都未曾被預期到,這在在顯示我們毫無歷史意識及拒絕接受事實;或者是加入歷史卻不接受歷史。其中有句「人們通常比較相信幻象,更甚於已經建立起來的真相」,根本一語道破現今國際現勢的窘況。——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耄耋之年的年鑑學派老將馬克‧費侯推出這本鉅著,縱筆所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納粹主義、種族主義、新殖民主義、猶太大屠殺、伊斯蘭激進主義一路寫到911之後的恐攻事件及其餘波。就地理空間論,費侯要打破盲目的探照燈則遍及法國、德國、美國、俄國、中國和阿拉伯世界。費侯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盲目是「自以為是」的結果,許多自以為是的政策造就後來無可挽回的悲劇。費侯結合事件史和長時段的手法,為我們展演了上個世紀的歷史鉅變以及關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故事。——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為什麼我們在面對現實時,這麼盲目?世界大戰期間,納粹主義的崛起,猶太人的滅絕,五月風暴、共產主義垮台、2001年911恐怖攻擊、經濟危機,或極端伊斯蘭主義的崛起:這個世紀這麼多的插曲,顛覆了世界的秩序,也出其不意地讓我們措手不及。
在我們從來沒有被知會的時候,在專家們一片混亂的時候,在如今幾乎即時可用的分析要素增加的時候,人們沒有預測到的無情狀況,不斷出現。
在整個國家、政治領袖或單純的市民都不知道、不能夠或不想要突然看到事實的真相的關鍵時刻,所有人都被不同形式的盲目折磨著:缺乏判斷力或理解能力、否認、盲從、錯覺或學說的影響。也因為在面對悲劇與大變動時缺乏勇氣而盲目。
但我們什麼都可以預見嗎?面對歷史的轉折,有可能想像出處、反應或了解嗎?帶著嚴謹與熱情,大歷史學家馬克.費侯要來探討這些問題,解開我們這個世界的盲目的原因,辨認幾個識見卓越者的英明睿智。完全未曾發表過的調查,將為我們的思考帶來啟發,讓我們的識見更卓越。
評論
馬克.費侯在《歷史的盲目》一書中偶爾會提出一些困擾的問題,而他也堅定地以教學手法回答這些問題,沒有敷衍、沒有廢話,讓本書更值得一讀。他主張,「身為歷史學者,就是要思考並反問自己一些問題,勇於對官方說法提出質疑;要教導國民了解問題,教他們思考問題……」,而他的書就符合這個目標。
——《政治與議會評論》(REVUE POLITIQUE & PARLEMENTAIRE)
《歷史的盲目》讓人覺得好像是馬克.費侯長久的寫作生涯中,曾經討論過的不同主題的掃描,橫跨作者自己看過及經歷過的某些證據時刻,給人包羅萬象的感覺。—— Un compte rendu de Jean-Guillaume Lanuque
人們通常比較相信幻象,更甚於已經建立起來的真相——馬克.費侯
全球知名的歷史學者 年鑑學派大師馬克.費侯代表鉅作 撼世登場
費侯深入過去,只為說明當代的盲目,同時找回重要的共鳴。「社會的過去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仇恨寶庫……。」他語帶深意地表示。——《世界報》(Le Monde)
歷史學者企圖揪出盲目歷史的源頭,呼籲重視歷史的清明與智慧。——《程序》(LA PROCURE)
人類的命運,從來息息相關
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強力推薦
楊豐銘/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 審訂
《歷史的盲目》是當代法國學者馬克.費候的新著。書名的意思是有關「盲目」的歷史。馬克.費候主要研究二十世紀前期的歷史,特別專精於俄羅斯/蘇聯史以及電影史。這本書所說的「盲目」有很多種,包括:未能預見重大的潮流與事件、對現象的誤讀、忽視危機、拒絕承認發生的事、以多重標準評判事物。由於作者是現代歐洲史學者,書中談的幾乎都是對二十世紀和當代歐洲造成嚴重衝擊的事情,但其中不少的影響也是世界性的。某種程度上,這本書是負面的歷史,充滿不好、違反人道的場景:衝突、戰爭、災難、暴政、屠殺、經濟危機等等。重點是,人們沒有預見這些事,或者雖然看到但不以為意。看這本書,會覺得二十世紀以來雖然是人類技術和經濟空前發達的時代,也是危機重重的時代。這的確是我們時代的重要特徵。這本書所想傳達的訊息應該是,設法創造清醒的狀態,不要一再受到突襲。——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位法國年鑑學派的資深重要史家,過去我們台灣對他的印象以擅長處理電影與歷史的課題居多,偶爾還有一些認識是專長在俄國革命、一戰史、二戰史、法國史及殖民史,好像就沒了。其實他著作等身,我們引介進來的只是一小部分,好在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透過《歷史的盲目》,作者振聾發聵地指出,人們對於當代現勢,其實一直無法從過去經驗記取教訓。有各種盲目造成這些行為,像是輕蔑、輕信、盲目樂觀及不願承認。從伊斯蘭革命、共產政體垮台到阿拉伯之春,這些事件似乎都未曾被預期到,這在在顯示我們毫無歷史意識及拒絕接受事實;或者是加入歷史卻不接受歷史。其中有句「人們通常比較相信幻象,更甚於已經建立起來的真相」,根本一語道破現今國際現勢的窘況。——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耄耋之年的年鑑學派老將馬克‧費侯推出這本鉅著,縱筆所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納粹主義、種族主義、新殖民主義、猶太大屠殺、伊斯蘭激進主義一路寫到911之後的恐攻事件及其餘波。就地理空間論,費侯要打破盲目的探照燈則遍及法國、德國、美國、俄國、中國和阿拉伯世界。費侯告訴我們人類之所以盲目是「自以為是」的結果,許多自以為是的政策造就後來無可挽回的悲劇。費侯結合事件史和長時段的手法,為我們展演了上個世紀的歷史鉅變以及關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故事。——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創辦人
為什麼我們在面對現實時,這麼盲目?世界大戰期間,納粹主義的崛起,猶太人的滅絕,五月風暴、共產主義垮台、2001年911恐怖攻擊、經濟危機,或極端伊斯蘭主義的崛起:這個世紀這麼多的插曲,顛覆了世界的秩序,也出其不意地讓我們措手不及。
在我們從來沒有被知會的時候,在專家們一片混亂的時候,在如今幾乎即時可用的分析要素增加的時候,人們沒有預測到的無情狀況,不斷出現。
在整個國家、政治領袖或單純的市民都不知道、不能夠或不想要突然看到事實的真相的關鍵時刻,所有人都被不同形式的盲目折磨著:缺乏判斷力或理解能力、否認、盲從、錯覺或學說的影響。也因為在面對悲劇與大變動時缺乏勇氣而盲目。
但我們什麼都可以預見嗎?面對歷史的轉折,有可能想像出處、反應或了解嗎?帶著嚴謹與熱情,大歷史學家馬克.費侯要來探討這些問題,解開我們這個世界的盲目的原因,辨認幾個識見卓越者的英明睿智。完全未曾發表過的調查,將為我們的思考帶來啟發,讓我們的識見更卓越。
評論
馬克.費侯在《歷史的盲目》一書中偶爾會提出一些困擾的問題,而他也堅定地以教學手法回答這些問題,沒有敷衍、沒有廢話,讓本書更值得一讀。他主張,「身為歷史學者,就是要思考並反問自己一些問題,勇於對官方說法提出質疑;要教導國民了解問題,教他們思考問題……」,而他的書就符合這個目標。
——《政治與議會評論》(REVUE POLITIQUE & PARLEMENTAIRE)
《歷史的盲目》讓人覺得好像是馬克.費侯長久的寫作生涯中,曾經討論過的不同主題的掃描,橫跨作者自己看過及經歷過的某些證據時刻,給人包羅萬象的感覺。—— Un compte rendu de Jean-Guillaume Lanuque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林舒瑩
林舒瑩,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畢業,比利時法語魯汶大學大眾傳播系及歐洲研究所碩士,現專職翻譯,譯有《我還活著——潛水鐘之愛》、《第一口啤酒的滋味》、《高老頭》、《小氣財神葛蘭岱》、《我還不想睡》、《我不想去上學》、《世紀之謎︰末代沙皇家族慘案的真相》、《我為何成為美國公民》等書。
林舒瑩,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畢業,比利時法語魯汶大學大眾傳播系及歐洲研究所碩士,現專職翻譯,譯有《我還活著——潛水鐘之愛》、《第一口啤酒的滋味》、《高老頭》、《小氣財神葛蘭岱》、《我還不想睡》、《我不想去上學》、《世紀之謎︰末代沙皇家族慘案的真相》、《我為何成為美國公民》等書。
目錄
台灣版序
序 盲目與歷史感
第一章 意外事件,這些組成歷史的星雲:中國的覺醒、五月風暴與蓋達組織
第二章 群眾的誤解
第三章 激進的盲從
第四章 盲目的樂觀
第五章 空談理論的精神:納粹主義升高
第六章 透視戰爭(1939-1941)
第七章 猶太人,盲目的受害者(及其他隱形的犧牲者)
第八章 不承認,對照形式:德國與蘇聯
第九章 人們有感受到大原則的偏離嗎?
第十章 交叉與合併的盲目:阿爾及利亞的悲劇
第十一章 這些助長盲目的歷史觀點
第十二章 面對蘇聯解體的費解
第十三章 面對歷史的個人
第十四章 過去及其傳承
第十五章 「資訊自由」的責任
第十六章 電影、螢幕或現實的口譯者
結論
參考書目——出版社
序 盲目與歷史感
第一章 意外事件,這些組成歷史的星雲:中國的覺醒、五月風暴與蓋達組織
第二章 群眾的誤解
第三章 激進的盲從
第四章 盲目的樂觀
第五章 空談理論的精神:納粹主義升高
第六章 透視戰爭(1939-1941)
第七章 猶太人,盲目的受害者(及其他隱形的犧牲者)
第八章 不承認,對照形式:德國與蘇聯
第九章 人們有感受到大原則的偏離嗎?
第十章 交叉與合併的盲目:阿爾及利亞的悲劇
第十一章 這些助長盲目的歷史觀點
第十二章 面對蘇聯解體的費解
第十三章 面對歷史的個人
第十四章 過去及其傳承
第十五章 「資訊自由」的責任
第十六章 電影、螢幕或現實的口譯者
結論
參考書目——出版社
自序/導讀
這個關於從二十世紀到2015年的盲目的調查,有助於解釋要澄清一個非常隱晦不明的一般情況有多困難,以至於這幾十年來,人們開始懷疑進步的概念嗎?不再掌握歷史的社會,就像馬勒霍(Malraux)曾經預言過的,再也不知道誰會相信宗教的興起?但所有人都無法相信,只是無法相信,卻又感覺到在低沉的深處,有一股還只是一盤散沙的怒氣。正如歷史學者羅桑瓦隆(PierreRosanvallon)所說的,民主政體只有在西方才受到監督,除非人們以納粹主義、共產主義、伊斯蘭主義的方式,對它的原則與合法性提出異議。假如社會主義自蘇聯政體垮台以來失去了它的一部份武器,假如全自由黨人在公海上划這樣一條愚人船,民主國家與共和國就應該一起更新其軍火庫的資源—我們稱之為翻轉歷史的東西的另一面。這裡,我們試著將過去幾個盲目的源頭去掉,如此有助於識別我們周遭的盲目嗎?
鑑於這裡提出的問題是未曾發表的,無論情勢是否可預見,我們都必須找出一個途徑才能回答。第一個方法,也就是「短歷史」之法,就放在自大戰結束以來依序出現的盲目圖像與表現之上。未預料到的、已完成的、被激起的事件。第一個?1918年11月11日,由德國人所表現出來的這個矛盾的歡騰景象:他們以為已經贏得戰爭,殊不知這是因為戰敗了,他們簽署停戰協定。這是「群眾的誤解」。此外,我們知道,什麼樣的幻覺助長戰勝者的陣營。然而,假如歷史不會重演,那麼某些行為是可以讓它被相信。群眾的誤解還發生在1938年。達拉迪(Daladier)自慕尼黑會議歸來時,法國人的這個歡騰景象:他們相信和平被救回來了。
此外,在這第一個方法中,我們也將提到這些反駁,假設有的話。我們也會提到一些平行的情況。我們也會探討盲目的其他表現方式。
「管理,即是預測,」我們很樂意和孔德(AugusteComte)看法一致。然而,預測的能力,或者說預言的能力,只能基於分析的能力。
在第二個方法中,也就是和前者交叉的「長歷史」之法,如果我們可以利用這和過去一樣久遠的最後一個表達方式,我們將尋找盲目的根源,就像保羅.瓦勒希在這裡所進行的。因此,我們認為有在基督教國家或伊斯蘭地區培養政治精神的學說的作者與信奉者,對於他們運用這些學說的能力都很盲目,無論是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伊斯蘭主義……事與願違的結果還是歷史的濫用,一些指揮社會所承擔的行為的大原則,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被嘲笑,如人權、慈善、國家主權。在一些已經能夠顯現出某些盲目的來源之中,社會的過去必然在列。由此,我們也聽到國家、黨、教會的長篇傳奇、個人與家庭的回憶錄(雙重遺產),以及謠言、種族主義、排外的陳腔濫調與神話。在這些理論的與實用的因素的交會處,資訊有沒有加入歷史的可理解性之中呢?使用的是什麼語言呢?加入掃除這些盲目及其根源行列的學者、作家與藝術家,都將面對這個結論。除了文學以外,電影與社會科學也把他們的卓越識見的部份帶到歷史的智慧裏頭。
鑑於這裡提出的問題是未曾發表的,無論情勢是否可預見,我們都必須找出一個途徑才能回答。第一個方法,也就是「短歷史」之法,就放在自大戰結束以來依序出現的盲目圖像與表現之上。未預料到的、已完成的、被激起的事件。第一個?1918年11月11日,由德國人所表現出來的這個矛盾的歡騰景象:他們以為已經贏得戰爭,殊不知這是因為戰敗了,他們簽署停戰協定。這是「群眾的誤解」。此外,我們知道,什麼樣的幻覺助長戰勝者的陣營。然而,假如歷史不會重演,那麼某些行為是可以讓它被相信。群眾的誤解還發生在1938年。達拉迪(Daladier)自慕尼黑會議歸來時,法國人的這個歡騰景象:他們相信和平被救回來了。
此外,在這第一個方法中,我們也將提到這些反駁,假設有的話。我們也會提到一些平行的情況。我們也會探討盲目的其他表現方式。
「管理,即是預測,」我們很樂意和孔德(AugusteComte)看法一致。然而,預測的能力,或者說預言的能力,只能基於分析的能力。
在第二個方法中,也就是和前者交叉的「長歷史」之法,如果我們可以利用這和過去一樣久遠的最後一個表達方式,我們將尋找盲目的根源,就像保羅.瓦勒希在這裡所進行的。因此,我們認為有在基督教國家或伊斯蘭地區培養政治精神的學說的作者與信奉者,對於他們運用這些學說的能力都很盲目,無論是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伊斯蘭主義……事與願違的結果還是歷史的濫用,一些指揮社會所承擔的行為的大原則,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被嘲笑,如人權、慈善、國家主權。在一些已經能夠顯現出某些盲目的來源之中,社會的過去必然在列。由此,我們也聽到國家、黨、教會的長篇傳奇、個人與家庭的回憶錄(雙重遺產),以及謠言、種族主義、排外的陳腔濫調與神話。在這些理論的與實用的因素的交會處,資訊有沒有加入歷史的可理解性之中呢?使用的是什麼語言呢?加入掃除這些盲目及其根源行列的學者、作家與藝術家,都將面對這個結論。除了文學以外,電影與社會科學也把他們的卓越識見的部份帶到歷史的智慧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