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全三部) | 拾書所

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全三部)

$ 788 元 原價 997

內容簡介


從一場夢變成一個偉大的伊斯蘭帝國





——帝國視野、帝國鬆動、帝國末日



人類歷史的瑰寶

由迷霧夢境中冉冉崛起的帝國史詩,

橫跨三大洲,穿越七個世紀,世界史上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帝國之一。



第一本完全呈現鄂圖曼帝國的書

探索中東問題的根源,打破西方與穆斯林之間相互認知的鐵幕,

任何希望瞭解現代世界的讀者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鄂圖曼帝國的第一位蘇丹奧斯曼曾做過一場夢,夢到他會創辦一個帝國。在夢裡,他的肚臍長出一棵樹,象徵了他的繼承人將會多麼有精力、他們的領域將會多麼遼闊無疆――一個偉大帝國於焉誕生。



鄂圖曼帝國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帝國之一,傳承了東羅馬帝國文化及伊斯蘭文化,成為東西方文明的融合之地,版圖覆蓋面擴及歐亞非三大洲,跨度七個世紀,國祚超過六百年。



這樣一個燦爛輝煌的文明,卻以破碎扭曲的面貌隱身於歷史舞台的角落。目前人們對鄂圖曼帝國的認知,往往仍侷限於歐洲觀點――那些自西方國家和鄂圖曼爆發錯綜複雜的戰爭時,在戰火煎熬中寫就所見所聞,充滿歧視和反感的大量陳舊資料――片段的「節錄」被不斷地重複運用和反覆播放,似乎已然代表這個古老帝國的整個歷史。



舊有的龐雜史料被視為應予藐視的禁忌「黑洞」,不僅受到其繼承者「土耳其共和國」在建國初期的刻意塗抹與渲染,更透過政治力量的介入,有計畫地刪除帶有阿拉伯和波斯字源的文字,剝奪了人民閱讀、親近自身民族歷史的能力與權利。



沒有人能全觀那個偉大帝國怎麼成形的,又是如何殞落的。游牧根源的足智多謀及帝國世界觀曾征服了拜占庭帝國,卻又在十九世紀不敵現代化歐洲國家的衝擊,漸趨沒落,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協約國之手而分裂。直至今日,伊斯蘭世界與歐美強權之間纏鬥不休的風雨恩仇仍重複上演,看似無解的歷史難題,或許到了該重新檢視成因脈絡的時刻。



《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是市面上第一套全面呈現鄂圖曼帝國的書,包括所有重要的人物及其故事,分為「帝國視野」、「帝國鬆動」、「帝國末日」三部,完整重現鄂圖曼帝國的精采史詩故事。



本書作者英國著名學者暨記者卡羅琳.芬寇爾,精通土耳其、阿拉伯、波斯及匈牙利等多種語言,為撰寫本書長居土耳其伊斯坦堡,投入多年心血蒐羅、考據當地大量珍貴史料,在巨大的歷史迷宮中理出經緯,以精巧工筆活化人物細節,也以史家秉直之筆勾勒關鍵變局,為的就是提供現代讀者一本最新考證的完整鄂圖曼帝國史。



在此邀請任何希望瞭解現代世界全貌的讀者,一起遊歷這場「奧斯曼的黃粱夢」。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譯作包括《哭泣的橄欖樹》、《印度 美麗與詛咒》、《遙遠的目擊者:阿拉伯之春紀事》、《日本新中產階級》等(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徐大成



台灣省立海洋學院(現國立海洋大學)畢業,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碩士(EMBA)。曾任商船和軍艦官員,美商公司經理人,大學兼任講師,科技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及企管顧問等職,譯有《印度 美麗與詛咒》、《遙遠的目擊者:阿拉伯之春紀事》(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目錄


翻譯暨編輯說明

序∕卡羅琳.芬寇爾Caroline Finkel

鄂圖曼政教職稱說明



第一部    帝國視野

1    出人頭地First Among Equals

2    王朝分裂A Dynasty Divided

3    帝國視野An Imperial Vision

4    雄才大略Sultan of the faithful

5    萬王之王Possessor of the Kingdoms of the World

6    守成蘇丹The Sedentary Sultan



第二部    帝國鬆動

7    派閥當道 Government by Faction

8    帕夏復仇 Revenge of the Pashas

9    權貴統治 Rule of the Grandees

10    帝國鬆動 The Empire Unravels

11    安逸之患 The Perils of Insouciance



第三部    帝國末日

12    行省坐大 The Power of the Provinces

13    從「新秩序」到「秩序重整」 From the ‘New Order’ to the ‘Re-ordering’

14    認同危機 A Crisis of Identity

15    伊斯蘭帝國 The Islamic Empire

16    暴風雨前的平靜The Storm Before the Calm



地名、人名、地圖、引文註解之語文說明

地圖

本書內容簡介

致謝

引用出處

鄂圖曼帝國年表


自序/導讀


最近幾年,興起了書寫歷史的熱潮。在書店的書架上,於許多不同時代與不同地區的歷史書籍裡,都可以找到不同範圍和不同主題的鄂圖曼歷史著作躋身其中。有些是寫給學術界的讀者看的,有些只涵蓋有限片段時期的歷史,有些是完全根據並非來自土耳其或鄂圖曼的資料寫就。而我的目的是要盡量為一般讀者提供一本最新考證過的完整鄂圖曼帝國史;我的目標則是要澄清以過度簡化的觀點去看鄂圖曼帝國的崛起、衰敗和殞落,這全是我們需要瞭解的。



如同歷史本身,歷史研究也不能停滯不前,因而在過去十年或十五年中,已經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新發現的觀點和詮釋。雖然如此,人們目前對鄂圖曼帝國的普遍認知,仍然侷限於歐洲保存下來的那些自西方歐洲國家和鄂圖曼爆發錯綜複雜戰爭時,在戰火煎熬中寫就所見所聞、充滿歧視和反感的大量資料。就認定這個帝國的特徵是「東方的專制政權」或「歐洲病夫」,也就是說,截取歷史長河中某個時間點的某個特殊片段,尤其是這一小段「節錄」剛好適用於自己某一特殊目的時。很不幸的是,片段「節錄」被不斷地重複運用和反覆播放,似乎已然代表了這個古老帝國的整個歷史,而被定調的片段也就理所當然成為眾人認知的歷史觀。



許多以各種風格與形態寫就,被認為是有關鄂圖曼帝國的通俗歷史著作,實際上是非常缺乏「歷史」的,他們將鄂圖曼以及他們的世界壓縮成一齣荒謬劇——荒淫無度的蘇丹出巡、兇狠邪惡的帕夏、淒慘不幸的後宮女子、蒙昧主義的神職人員——把這些刻板的人物角色定型為陳舊的寫作背景,真是充滿了無知,對歷史的活力只有最些微的一絲認知而已。它們講述關於外國人和有奇風異俗世界的跨時代故事,卻沒有告訴讀者那個世界是怎麼成形的。



這些書能夠暢銷,證明人們對鄂圖曼帝國普遍關心;而它們所根據的既不是最近的歷史新發現,亦非原始的史料,只是憑藉鄂圖曼史家極少會為普通人寫這種文章的事實自行編撰而已。希望我的「新故事」不僅可以讓普通讀者喜歡,同時也能發揮一些最溫和的修正作用,更能促使我們真正瞭解將過去與現在連接在一起的歷史,以及我們又是如何走到今天所處的世界。



我親近鄂圖曼歷史,乃是因為它長久受到土耳其共和國抵制使然,也是受到塗抹渲染出來一個不得已的必然,在那個終於承續了鄂圖曼帝國的國家,我已居住約十五年。土耳其的過去簡直判若另一個國家,一九二八年,它把文字由阿拉伯文改成類似許多西方國家使用的羅馬字母,剝奪人民輕易閱讀長年累積保留下來的文學和歷史文物的方便性。與此同時,為了讓詞彙更土耳其化,它也有計畫地刪除帶有阿拉伯和波斯字源的文字,那是鄂圖曼語文裡另外兩個重要元素,以致它像「已消失」的拉丁語文般瀕臨滅絕。不過換個角度看,鄂圖曼世紀的文物現在被以平易的語法和現代的文字出版,也可以讓現今的讀者對陳年往事獲得一些瞭解。要不然情況就悲慘了:試想一下,如果英國的文學著作裡,被拿掉一九三○年代以前任何作品的場面!



原本看似可能的是,等那些老一代學過鄂圖曼語文的人都離世之後,就沒有多少人能夠閱讀鄂圖曼歷史,研究其數量龐大的文件與手稿中的基本原始資料。但是,繼續有學生前來受教要當歷史學家,學習鄂圖曼語文,他們與非土耳其出生的鄂圖曼專家在土耳其國內外的大學裡都擁有教職。然而,土耳其想要擺脫「正史」在學校裡教課也不是容易的事,他們要教的另一個版本歷史,是受到與革命融為一體的「現代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Mustafa Kemal Ata...

各界推薦/推薦序


精采力作……有史以來最權威的鄂圖曼帝國史。──《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雜誌



卡羅琳.芬寇爾(Caroline Finkel)使出渾身解數,搬演鄂圖曼歷史的大戲。──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對於伊斯蘭的瞭解,時至今日,不僅需要精益求精,更是勢所必須。卡羅琳.芬寇爾精深博大的宏觀之作,開卷有益,不可不讀。──威廉.達爾林普(William Dalrymple),歷史學家,達夫.庫珀史學獎、沃爾森史學獎得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