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文明 | 拾書所

伊斯蘭文明

$ 1,275 元 原價 1,500

內容簡介

關鍵特色

★ 跟隨歷史學家哈濟生的權威著作《伊斯蘭文明》,拓展你的歷史視野,看近代伊斯蘭如何展開第二次的興盛。

★ 徹底了解伊斯蘭歷經火藥帝國時期、近現代西方世界崛起的衝擊,普世伊斯蘭如何讓它的文化遺產遍佈世界各個角落。

★ 台灣第一套不以西方史觀為主軸的歷史書,告訴你近現代歷史上重要時刻裡,除了西方國家,伊斯蘭如何發揮影響力,深入世界版圖。

媒體推薦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著作,不只是因為作者對其主題的掌握極佳,更因為它為人們展示了歷史該怎麼寫才最為理想。」──《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這部著作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書……作者不只闡釋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飽富思想、甚至帶有哲學性的文風。」──《非洲歷史研究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

 

「哈濟生避開了東方學者常犯錯誤的陷阱,而從伊斯蘭文明本身的複雜性看待之……他寫作的範圍極為廣泛,涵蓋了伊斯蘭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時刻。」──William B. Quandt(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曾任北美中東研究學會理事長)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評論:

「所有你想知道的伊斯蘭歷史、概論性著作能觸及的所有細節都在這本書裡。」

「西方研究伊斯蘭與其歷史的里程碑……不像大部分的著作,哈濟生不只書寫政治實體與朝代,更關注了社會的知識與藝術成就。」

「這個系列是真正的珍品……哈濟生沒有讓自己的偏見影響了這部著作,而用非常客觀且精湛的觀點描寫伊斯蘭歷史與伊斯蘭世界。絕對值得在書架上放一套來收藏。」

 

讀完伊斯蘭文明最終卷,真正一窺世界史全貌。

台灣首次出版伊斯蘭文明史套書,歷史迷必讀入門經典之作,

是掌握世界歷史的最佳案頭書。

 

穆罕默德於西元七世紀創立伊斯蘭教,歷經數百年,伊斯蘭發展出遠遠超越宗教範疇的世界性文明,觸及歐亞非三大洲,更融合波斯、閃族、突厥、蒙古、印度、甚至不同宗教的文化傳統。

 

《伊斯蘭文明》縝密刻畫伊斯蘭歷史的重大發展,一覽浩瀚的世界性文明發展。上卷「伊斯蘭的古典時期」描述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的過程,以及穆斯林政治體制從初期到伍麥亞朝、阿巴斯朝的繁榮發展。中卷「中期伊斯蘭的擴張」講述十到十六世紀伊斯蘭文明如何傳播至歐亞非三大洲,而其中的阿拉伯帝國與蒙古帝國的影響力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下卷「火藥帝國與現代伊斯蘭」則是關於薩法維波斯帝國、帖木兒帝國與歐斯曼土耳其帝國帶來的二次繁盛,以及二十世紀穆斯林對抗西方,獨立自決意識如何興起。

 

繼上卷、中卷之後,你更不可不知牽動世界歷史的伊斯蘭脈動……

★ 十六世紀,伊斯蘭興起了第二次繁榮,成為火藥帝國,這個時期的文明無論在文學或物質方面均展現了榮耀的盛景,對抗西方勢力,也說明了:「文明一旦發展,它就有物質與精神方面的能量」。

★ 繼蒙古勢力侵入之後,歐斯曼勢力維持最久、也最強大,出現了專制國家政權的軍事制度、奴隸家族。帝國在各個方面都是以軍事組織來維持, 一切以軍事貢獻來衡量,因此,伊斯蘭法與軍事專權結合,也發展出繁榮強盛的帝國勢力。

★ 在17世紀與18世紀晚期,伊斯蘭化的社會與文化生活變得相當式微,由於當時的潮流,導致了伊斯蘭漸漸式微。19世紀是穆斯林強權沒落的重要時刻,歐洲霸權影響了伊斯蘭的勢力,西方的存在變成一種威脅、西化浪潮一再來襲,伊斯蘭不再佔有主導地位。

★       二十世紀,世界處於革命的時代,歷經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強權

大致抵定,世界文明包羅萬象,不同的穆斯林民族開始獨立,歷經世界局勢的重大變化,穆斯林的責任也開始轉而適應這個世界。

 

歷史學界權威著作中的遺珠之憾-

領先薩依德的《東方主義》十餘年,

歷史學家哈濟生領先世界的世界史鉅作。

  

哈濟生堅信,理解任何歷史發展都應該從整個大歷史的角度切入,才能看見真正的歷史全貌,這樣的歷史哲學在《伊斯蘭文明》中表露無遺,他推翻了全球文明是以西方為中心的迷思,闡述伊斯蘭文明參與現代文明的重要角色。

 

《伊斯蘭文明》的寫作比薩依德的《東方主義》早了十餘年,但哈濟生已經在書中以歷史為佐證,批判東方主義和西方霸權的自滿,更讓人驚豔的是,這樣具有前瞻性的觀點竟然出自一位西方學者之筆,更顯現他深刻且敏銳的思考與反省。

  

哈濟生還不只描寫朝代政權的輪替,也關注背景脈絡、社會階級、世俗文化、文學藝術等面向,他筆下的伊斯蘭文明鮮活立體、...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陳立樵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20世紀初期英國與伊朗的外交史」,相關研究興趣包括:1979年伊朗革命、當代伊朗對外關係。近期參與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中外關係與近現代中國之形塑」研究團隊,著重在20世紀中國與伊朗外交關係,也計畫釐清現代中國對西亞地區的外交政策;已有相關論文發表於學術期刊及論文集,另有網路專欄「伊朗與西亞世界」,綜合闡述西亞的現代歷史與當代時事。

目錄

下 卷 火藥帝國與現代伊斯蘭

第五部 二次繁盛:火藥帝國時期

序言

第一章        薩法維朝:什葉派大獲全勝 西元1503~1722年

什葉十二伊瑪目派的薩法維朝建立,其中君主阿巴斯創造出波斯文化的興盛時期。

第二章        印度帖木兒帝國: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共存 1526-1707

帖木兒政權建立,並闡述當時其在印度的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盛況。

第三章        歐斯曼帝國:伊斯蘭法—軍事之結盟 1517-1718

歐斯曼帝國建立,獨尊順尼哈那非派的專制統治。最終歐斯曼帝國受西方強權威脅,再加上政權腐化,逐步走向衰敗。

第四章        暴雨前夕:十八世紀

因伊斯蘭政權的腐敗衰亡,而醞釀著改革。帖木兒帝國與歐斯曼帝國國內出現西化等改革的主張。

 

第六部 現代世界中的伊斯蘭遺產

第一章        西方巨變的影響:1789年世代

因工業革命、歐洲與美國的政治轉型,使歐洲擁有很高的社會權力地位。歐斯曼帝國被俄國等國入侵,而漸漸無法控制遙遠的領土。穆罕默德‧阿里將埃及轉型為現代化國家。

第二章        歐洲世界霸權:十九世紀

歐洲帝國強權建立,激起各地穆斯林政權的民族主義與改革浪潮,但多數地區仍在二十世紀初被英法兩國瓜分佔領。

第三章        土耳其的現代主義:西化

土耳其現代化之路,其中包括青年革命、凱末爾主義興起等等,試圖建立帶有土耳其民族特色的現代國家。

第四章        埃及與東阿拉伯地區:遺產復興

埃及民族主義與阿拉伯民族主義興起,阿拉伯人開始投入文化藝術遺產保存工作,例如標準阿拉伯語復興等。

第五章        伊朗與俄國:革命之夢

1917年的俄國革命浪潮延燒至伊朗,歐洲國家也介入伊朗革命,伊朗立憲、建立了現代體制國家。俄國主要穆斯林社群韃靼人也發起獨立運動,吸納共產主義。

第六章        穆斯林印度:共產主義與世界主義

印度受英國統治,其獨立運動因多元複雜的民族組成而難以進行。本章闡述在甘地革命中,穆斯林社群的位置與立場。

第七章    &...

自序/導讀

真正的伊斯蘭

 

傳統上,二十世紀中葉以前,西方的伊斯蘭歷史研究無法脫離以歐洲為中心(Europe-centric)的世界史框架,特別是建構「文明歷史」層面上。哈濟生(Marshall Goodwin Simms Hadgson, April 11, 1922 -June 10, 1968)的三冊巨著《伊斯蘭文明:世界文明裡的良知與歷史》(The Venture of Islam: Conscience and History in a World Civilization)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1974年完整出版,此套鉅作出版後對西方伊斯蘭

史研究產生相當大的衝擊。從書名的標題用詞即可得知,作者試圖從世界文明體系去看待伊斯蘭文明的發展與內涵,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前,這項研究可謂創舉。事實上,哈濟生撰寫此套著作的主要目的是把經過十四個世紀孕釀建構出來的伊斯蘭文明視為「人類單一文明」的一部分,即「as part of the unity of civilization」,然後進行深入探討。哈濟生在人類單一文明論的概念上,顯示了他本身對於宗教信仰的認知,即人類皆屬於同一個創造來源;所以,上帝創造人類後,人類自己建構出來的文明應該具有unity(一統性)。部分研究指出,哈濟生的人類(或伊斯蘭)文明史概念,與他的宗教信仰、學術養成的背景有極大關係,他並不因循傳統西方「東方學者」的偏頗態度。

 

哈濟生這部The Venture of Islam 試圖排除過去的歷史成見,重新建構伊斯蘭歷史,並且以世界史的研究方法去呈現穆斯林的自我意識,也就是以客觀理性的態度重新解讀伊斯蘭文明與文化,釐清西方殖民主義者所誤導的伊斯蘭史。哈濟生本身是一神信仰者,所以在他的著作裡,對於經典的訊息啟發了信仰者的現象,時時表露無遺。穆斯林社群在生活、宗教信仰方面的虔誠表現,以及伊斯蘭思想體系的建構,都深受《古蘭經》的的影響,因此哈濟生的論述常可見到主要穆斯林思想家、宗教學者理解、處理伊斯蘭的態度。對哈濟生而言,這些人是真正伊斯蘭歷史、文化的建構者,而不是那些朝代、帝國的創立者。他的破舊創新態度突破過去伊斯蘭朝代史編撰的傳統框架;藉由他的詮釋途徑,更加容易將讀者導入伊斯蘭的情境中,而去除自我的既定成見,特別是對於非穆斯林的讀者而言。哈濟生以世界史的角度看待伊斯蘭歷史,是一種必然且超然的態度與認知。事實上,在十到十三世紀之間,世界文明除了東方的中國之外,可以說是以「伊斯蘭中土」(Central Lands of Islam)為中心,更何況整個伊斯蘭文明的範圍跨越了歐、亞、非三大洲。顯然,哈濟生對伊斯蘭歷史的研究奠基於世界文明的探討,而他的最大成就在於「改變了傳統西方『東方學者』的研究途徑」,他深知西方學界無法再炮製帝國殖民主義者「自我優越」的觀念,或是延續其遺緒,新時代的學者必須以多元角度去看待歷史文明的發展;有一點更為重要,即哈濟生處理的伊斯蘭文明史使讀者(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皆然)能清楚理解伊斯蘭文明的發展,以及它與其周遭文明的相關性。從當代對於文明衝突的態度和尋求解決的方針,哈濟生無疑提供了「和平對話」的契機。

 

The Venture of Islam 這本書顯示了哈濟生對西方傳統「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檢討批判。歐洲傳統的東方學者在解讀他文明(或文化)時,往往無法就文本本身去作更廣度的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