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NEDERLANDS GELUK,荷蘭式的快樂
荷蘭一直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上最快樂國家」中名列前茅,
荷蘭人究竟笑口常開的原因是什麼?
透過「荷蘭話」進入他們的社會、文化、生活及思維。
我發現在台灣從小到大信仰的那套價值系統,真的只是千萬種選擇之一。
我們都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絕對自由,我們隨時都可以從頭刻畫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過著更清醒、更誠實、更富有意義的生活。
鬱金香、風車、木拖鞋;豪達起士、海尼根啤酒;飛利浦、腳踏車、米菲兔;大麻、紅燈區、安樂死;東印度公司、紅毛城⋯⋯你對荷蘭的了解有多少?因為不如英法等國強勢文化輸出,我們對荷蘭的了解僅止於表象浮面。
NEDERLANDS GELUK,荷蘭式的快樂,在荷文裡,geluk除了快樂也代表運氣。荷蘭人深深瞭解,成敗有太多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要個人承擔失敗的責任,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他們說,保持快樂的秘訣只有一個,就是隨遇而安──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熱情擁抱來到我們門前的一切。
從南部北布拉邦省的鄉間小鎮生活,到擁有178種國籍居民的阿姆斯特丹大城市,旅居荷蘭十年,異國生活的文化衝擊,讓作者陳宛萱重新檢視了「快樂「成功」跟「人生價值」的意義。誰說成為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才會快樂?在「最快樂」的荷蘭,她找到生存於這世界、以及與自己共處最舒服的方式,一種真正的「自由」。作者不過度美化異地生活,而是從各層面拆解荷蘭與荷蘭人,提供存在於地球另一頭的「現實」,給台灣人不同的人生價值選項。
「荷式禮貌」:不管多小的一件事,請、謝謝是不可少;但相對的,要荷蘭人開口道歉,可是比登天還難。
「樸實與狂歡」:他們一天只吃一餐熱食,飲食文化乏善可陳,但一年卻有上百場讓人可大肆狂飲啤酒的的慶典活動。
「度假有理」:夏季假期及度假津貼是必要,沒錢的荷蘭家庭,最時興在國內及鄰近國家進行露營車旅行。
「平等價值」:出於對體制的信心,中產階級甘願繳交高達五成的所得稅,讓弱勢族群也能得到良好照顧。
「愛情觀」:不說虛無飄渺的我「愛」你,而是雙向的我「抓住」你/你也「抓住」我。
「親子教養」:養兒不是為了防老,而是陪伴他們健康快樂長大,協助他們養成獨立思考及彈性思維。
「政治協商」:重實際的荷蘭人,不會容許自己被特定的意識型態綁架,他們關注的永遠是「解決之道」。
「簡潔設計」:深入生活各層面,它們很平實,不張揚,甚至不起眼,但卻讓人對生活滿意度大大提升。
「知足常樂」:不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而是重視家庭生活,與大自然相處,他們明白,沒有錢也可以過得快樂。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陳宛萱
長居荷蘭卻痛恨啃馬鈴薯。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哲學研究所,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文化經濟學碩士,曾獲大小若干文學獎項,散文、小說、報導散見大小若干文學與設計類雜誌報刊。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荷蘭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站特約記者。
譯者介紹
陳宛萱
長居荷蘭卻痛恨啃馬鈴薯。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哲學研究所,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文化經濟學碩士,曾獲大小若干文學獎項,散文、小說、報導散見大小若干文學與設計類雜誌報刊。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荷蘭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站特約記者。
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為什麼要說荷蘭話 Dat spreekt vanzelf (不言自明)
導論:(不負責)荷蘭簡史 Nederland vs. Holland (低地國與荷蘭)
Ch.1 荷蘭基本學
[001] 荷蘭式(不)禮貌 Dank u wel en alstublieft.(謝謝與不客氣)
[002] 記取與遺忘,荷蘭的民族記憶 Sorry, het spijt me, pardon (對不起)
[003] 河北河南:荷蘭的地域主義 Houdoe! Doei! Aju! Tot ziens! (再見!)
[004] 酒臭味裡的荷蘭節慶文化 Gefeliciteerd & Proost!(恭喜&乾杯!)
[005] 牽手與放手:荷蘭人的愛情觀 Ik houd van jou! (我愛你)
[006] 荷蘭不是我的菜──飯桌上的荷蘭 Smaken verschillen. (口味大不同)
Ch.2 荷蘭好生活
[007] 如何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Voor het geluk geboren (生而快樂)
[008] 平庸就是福──荷蘭式的平等與開放的假象 Doe normaal. (正常一點吧)
[009] 荷蘭好女人 IJzeren tante en boerenmeid. (鐵娘子與小農姑)
[010] 荷蘭人的工作與休閒 Ik verveel me. (好無聊哦!)
[ 011] 荷蘭式民主與令人暴跳如雷的所謂「誠實」 Eerlijk zeggen. (有話直說)
Ch.3 轉變中的荷蘭
[012] 消逝中的福利國──保險、醫療與養老金 Niets is zeker. (世事難料)
[013] 多元文化的幻覺 Ik versta jou niet! (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014] 惱人的荷蘭房事 Een huis met een gouden dak. (黃金屋頂的房子)
[015] 荷蘭生與死 Geniet van het leven(het duurt maar even)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016] 荷蘭人的金錢觀 Geld stinkt niet! (銅錢不臭)
Ch.4 鏡子裡的荷蘭
[017] 荷蘭人愛藝術(?) Tussen kunst en...
內容試閱
Ch.2荷蘭好生活
007 如何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Voor het geluk geboren(生而快樂)〔節錄〕
望子不成龍
希望與期望,是父母寄託於兒女身上最重要的情感環節,就算是一向精打細算、嚴肅務實的荷蘭人也是如此;然而觀點卻與台灣社會有著天壤之別。我認識一個讀高等職業學校系統(hbo)的電腦工程師,因為他在學校表現優越,老師問他要不要做碩士研究計畫,商討後他的父母覺得他的個性太孩子氣(kinderachtig),做這樣的工作太費心力,勸說他拒絕。相較於台灣父母望子成龍、學歷越高越好的思考方式,荷式價值觀強調個人意願與性格主宰職場發展,而職業亦無貴賤之分(雖然的確有收入高低之分),實在有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少了拉拔子女成龍成鳳的苦心,荷蘭父母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拿這個問題去問荷蘭人,很多人會這麼回答:「照顧陪伴兒女,讓他們健康快樂地長大。」就這樣嗎?中國式的親情總與責任與義務混為一談,讓人不禁懷想在一個不把「養兒」當「防老」手段的社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似乎較有可能建立在純粹的親情之上。但什麼又是「親情」呢?儘管荷蘭子女沒有義務回報父母,父母對子女還是有單向的義務與責任,為什麼荷蘭父母要吃這種虧?荷蘭父母聽到這樣的問題總會哈哈大笑,「到底為什麼呢?」他們自問,「單純就是為了開心吧!(voor de gezelligheid!)」
愛就是陪伴
荷蘭父母是否比台灣父母懂得愛?這個問題涉及到「愛」的定義與愛的實踐方式,我無法回答,可以確定的是,荷蘭兒童日子過得比台灣兒童快樂得多。首先,當台灣中產階級的小孩三歲就被送進雙語幼稚園,從早待到晚上七八點,荷蘭十來歲的小孩還天天回家吃午餐;當台灣父母誇耀自家五歲小孩可以倒背九九乘法,荷蘭父母驕傲地把七歲小孩畫的「抽象畫」貼滿客廳;當台灣父母含辛茹苦不辭風雨接送小孩上心算鋼琴芭蕾繪圖補習英語數學理化,荷蘭父母帶著小孩騎腳踏車漫步樹林原野同樣不辭風雨少了茹苦含辛。
再者,童年在荷蘭被視為人生中最關鍵的時期,需要公私領域共同保障呵護;換言之,在這人生的春天裡,最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孩子信任與愛。兒童在荷蘭社會中地位之重要,可以從一句俗語中看出端倪:「als kind in huis」,意指在某地被當作自家人看待,就像一個孩子在家中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備受寵愛。父母表現愛意,除了逢年過節的禮物、每年策劃昂貴的慶生活動,最重要的是找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這也是為何雖然荷蘭政府努力解決兒童托育機構短缺問題、提供津貼補助托育費用(kinderopvangtoeslag),68%的荷蘭母親仍然選擇兼職工作,就算是全職工作也常只有四天到辦公室上班,一天在家工作。連父親也時常在有小孩後選擇少一天工作,因此就算父母都要上班,孩子一個禮拜還是有兩個整天可以與父親或母親一起度過。這天通常就被稱為papadag(爸爸日)或mamadag(媽媽日),讓爸媽輪流帶著孩子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又可以躲避假日的人潮。
生而快樂(Voor het geluk geboren)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最新報告,荷蘭兒童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雖然荷蘭在物質享受、健康與安全、教育、行為
007 如何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Voor het geluk geboren(生而快樂)〔節錄〕
望子不成龍
希望與期望,是父母寄託於兒女身上最重要的情感環節,就算是一向精打細算、嚴肅務實的荷蘭人也是如此;然而觀點卻與台灣社會有著天壤之別。我認識一個讀高等職業學校系統(hbo)的電腦工程師,因為他在學校表現優越,老師問他要不要做碩士研究計畫,商討後他的父母覺得他的個性太孩子氣(kinderachtig),做這樣的工作太費心力,勸說他拒絕。相較於台灣父母望子成龍、學歷越高越好的思考方式,荷式價值觀強調個人意願與性格主宰職場發展,而職業亦無貴賤之分(雖然的確有收入高低之分),實在有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少了拉拔子女成龍成鳳的苦心,荷蘭父母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拿這個問題去問荷蘭人,很多人會這麼回答:「照顧陪伴兒女,讓他們健康快樂地長大。」就這樣嗎?中國式的親情總與責任與義務混為一談,讓人不禁懷想在一個不把「養兒」當「防老」手段的社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似乎較有可能建立在純粹的親情之上。但什麼又是「親情」呢?儘管荷蘭子女沒有義務回報父母,父母對子女還是有單向的義務與責任,為什麼荷蘭父母要吃這種虧?荷蘭父母聽到這樣的問題總會哈哈大笑,「到底為什麼呢?」他們自問,「單純就是為了開心吧!(voor de gezelligheid!)」
愛就是陪伴
荷蘭父母是否比台灣父母懂得愛?這個問題涉及到「愛」的定義與愛的實踐方式,我無法回答,可以確定的是,荷蘭兒童日子過得比台灣兒童快樂得多。首先,當台灣中產階級的小孩三歲就被送進雙語幼稚園,從早待到晚上七八點,荷蘭十來歲的小孩還天天回家吃午餐;當台灣父母誇耀自家五歲小孩可以倒背九九乘法,荷蘭父母驕傲地把七歲小孩畫的「抽象畫」貼滿客廳;當台灣父母含辛茹苦不辭風雨接送小孩上心算鋼琴芭蕾繪圖補習英語數學理化,荷蘭父母帶著小孩騎腳踏車漫步樹林原野同樣不辭風雨少了茹苦含辛。
再者,童年在荷蘭被視為人生中最關鍵的時期,需要公私領域共同保障呵護;換言之,在這人生的春天裡,最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孩子信任與愛。兒童在荷蘭社會中地位之重要,可以從一句俗語中看出端倪:「als kind in huis」,意指在某地被當作自家人看待,就像一個孩子在家中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備受寵愛。父母表現愛意,除了逢年過節的禮物、每年策劃昂貴的慶生活動,最重要的是找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這也是為何雖然荷蘭政府努力解決兒童托育機構短缺問題、提供津貼補助托育費用(kinderopvangtoeslag),68%的荷蘭母親仍然選擇兼職工作,就算是全職工作也常只有四天到辦公室上班,一天在家工作。連父親也時常在有小孩後選擇少一天工作,因此就算父母都要上班,孩子一個禮拜還是有兩個整天可以與父親或母親一起度過。這天通常就被稱為papadag(爸爸日)或mamadag(媽媽日),讓爸媽輪流帶著孩子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又可以躲避假日的人潮。
生而快樂(Voor het geluk geboren)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最新報告,荷蘭兒童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雖然荷蘭在物質享受、健康與安全、教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