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回憶錄(下) | 拾書所

李宗仁回憶錄(下)

$ 408 元 原價 480

內容簡介

中國口述歷史的扛鼎之作
唐德剛經典名著嶄新再現


李宗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數的政治領袖和風雲人物,曾為桂系軍事首領,國民黨中央領導階層的重要成員,國民政府行憲後的第一任副總統,大陸淪陷前夕的代總統。讀歷史的人,縱使以成敗論英雄,對這樣一位不平凡的歷史製造者,也不能等閒視之。

一九五八年暮春,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應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在「東亞研究所‧中國口述歷史學部」襄贊下,親自口述了他三十餘年的仕宦生涯及所參預的軍國大事,由該校特派的研究員、華裔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遂成《李宗仁回憶錄》。

這本書是李宗仁不平凡的一生事業的全紀錄,又是李氏一生各階段心路歷程的最忠實的寫照。這本書也是唐德剛個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費力最大、遭遇困難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書。自動議磋商到付梓發行歷時逾二十年。經作者近七載的苦心孤詣,合李氏「傳記」與「自傳」於一書,以中、英雙語撰成。

中文稿共七十二章,約六十萬言,完整保存了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的真面目,並間接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政治內幕或軍事祕聞。對於了解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下】  

第六編 十年國難與內戰  
第43章 所謂「武漢事變」之因果  
第44章 護黨救國軍之緣起  
第45章 擴大會議與北上護黨  
第46章 苦撐桂局與西南開府  
第47章 瀋陽事變後廣西之新面貌  
第48章 福州人民政府與廣州「六一運動」  

第七編 八年抗戰  
第49章 暴風雨的前夕  
第50章 「七‧七」事變與上海、南京保衛戰  
第51章 第五戰區初期防禦戰  
第52章 台兒莊之戰  
第53章 徐州會戰  
第54章 武漢保衛戰  
第55章 武漢棄守後之新形勢與隨棗會戰  
第56章 歐戰爆發後之宜、棗及豫南、鄂北諸戰役  
第57章 珍珠港事變後之五戰區  
第58章 漢中行營期中對戰後局勢的預測  
第59章 八年抗戰敵我優劣之檢討  

第八編 從全盤勝利到徹底潰敗  
第60章 勝利接收鑄成大錯  
第61章 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北平行轅  
第62章 競選副總統的動機與籌備經過  
第63章 民主的高潮與逆流──當選副總統始末  
第64章 急轉直下的內戰  
第65章 從副總統到代總統  
第66章 收拾不了的爛攤子  
第67章 不堪回首的江南戰役  
第68章 江南開門揖盜,廣州望梅止渴  
第69章 自我毀滅的西南保衛戰  
第70章 在粵之最後努力,對蔣之沉痛教訓  
第71章 國府最後播遷,大陸全部淪陷  
第72章 紐約就醫和華府作客  

結論  

附錄一:李宗仁聲明  
附錄二:邵力子、章士釗一九四八年在香港致李宗仁的勸降書  
附錄三:撰寫《李宗仁回憶錄》的滄桑 唐德剛

自序/導讀

李宗仁事後向筆者力辯,渠當年絕無「逼宮」之事。白崇禧斯時密勸黃埔將領促蔣公下野,亦可能出諸「善意」。無奈「中央」與「桂系」積隙已深,神離而貌亦不合。蔣氏引退,則李氏豈能無「彼可取而代也」之心。蔣公擅權謀,懷德報怨,自有其「寧贈朋友,不與家奴」之憤。由於他二人不顧大局的私鬥,終使國民黨在反共內戰中,太阿倒持,蹈「南明」覆轍,幾至使孫中山先生所創建的國民黨,全黨為之殉葬。

讀史者如暫時撇開歷史製造者的事功不談,而從其個人之品德出發,作誅心之論,則李宗仁亦頗有足述者。
 
司馬光曰︰「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通鑒》,周紀一)
 
專就李宗仁個人治國用兵的能力來說,他應該說是位不世之「才」。他於青壯年時期,便能雄踞八桂,軍而不閥。全省勵精圖治,舉國有口皆碑。其才足以牧民,其德亦足以服?。所以他才能穩坐「桂系」第一把交椅數十年而不傾。最後還要做一任「假皇帝」始收場,凡此皆足以表示李氏有不羈之「才」,有可歌之「德」,他的成就,不是一位「普通人」可以倖致的。

李宗仁當然基本上是個軍人。其將兵之才,自應超過他搞行政的本領。早在青年期中,他已是位披堅執銳的猛將。成熟之後,更是一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主帥。論謀略,論險詐──走偏鋒,則李不如白;然御百萬之?、進退有度、師克在和、將士歸心,則白不如李。
 
寫歷史的人,如把國民黨政權中數十員翎頂輝煌的「上將」,以傳統所謂「將才」標準來排排隊,則桂系這兩位首領,實應分居第一、二位。「小諸葛」白崇禧,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已數十年。不過縱是真諸葛當年亦不過是羽扇綸巾的戎幕之才。若論威鎮三軍之「主帥」的風範,則李宗仁還應居首位,非白參謀長所能企望也。
 
抑有進者。論將兵、將將,則李氏的本領亦非他底上級的蔣中正所能及。蔣公熟讀《孫子》,細玩《國策》。馭人每重權謀;將兵時輕喜怒。在疆場之上率數萬之?,親冒矢石,衝鋒陷陣,於攻惠州、打棉湖等小戰役中,亦不失為一員猛將;然統大軍百十萬,轉戰千里,進攻退守,如在棋局之上,則蔣氏便不逮李、白遠矣。

但是,儘管李宗仁在軍、政兩行,皆有其超人之處,可惜的是他生非其時。他如生於農業社會的傳統帝王時代,則做主帥,做賢相,甚至做明君,他均可勉為其難。
 
不幸的是,他卻生在這個傳統東方社會,逐漸向西式──著重「西式」二字──工商業社會發展的轉移時代。東方的舊傳統與「西式」的新社會是鑿枘不投的。如何調和鼎鼐,兼取中西之長,使古老的中國文明,和傳統的政治、社會制度,通過此「二千年未有之變局」(梁啟超語),逐漸走向「超西方」(Post-Western)的新時代和新文明,則李宗仁(亦如蔣介石和毛澤東)在其泯然不自覺的傳統文化和習俗的薰染之中,他所受的有限的「現代知識」的訓練,就不足以承擔這項雷霆萬鈞的「天降大任」了。身「在其位」,而識見不能「謀其政」,那就注定李宗仁(乃至蔣氏、毛氏)一生事業的悲劇收場了。
 
當然,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不論為善或作惡,都不能和蔣、毛二氏並駕齊驅的。
 
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為人渾厚──有著中國傳統農村中,村夫老農淳樸的美德。為人處世,他不是個反反覆覆、縱橫捭闔、見利忘義的黨棍官僚或市儈小人。等到他時來運轉、風雲際會,享榮華、受富貴之時,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