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 | 拾書所

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

$ 442 元 原價 560

內容簡介

★英國《衛報》(Guardian)二○一七年年度好書!
★亞馬遜網站五顆星評價!已售出25國版權!
★存在主義治療巨匠歐文‧亞隆,晚年最真誠的自我回顧。
★領略大師的人生,見證一門思想的誕生,以及一部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
但現在才瞭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了的淚水......
──歐文‧亞隆,85歲

 

當代知名存在主義心理學者歐文‧亞隆回首自己的一生,固然有數不盡的甜美、榮耀、精彩,但這位拉拔無數徬徨心靈的治療師,卻也有難解的悔恨、遺憾、無助與恐懼。
 

這一切,都如實記錄在這本溫暖的回憶錄裡。
 

生長在貧窮的猶太社區,亞隆努力掙脫環境枷鎖,一步步走上助人專業之路。他開創了團體心理治療的新視野,勤於探索生命存在的本質,並將之融入心理治療,以其獨特的風格扶助病人探問生死,更將診間風景化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散文與小說。
 

這本回憶錄見證了亞隆思想與作品誕生的過程。讓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移民家庭的愛恨與夢想,以及一段心理治療發展史的吉光片羽。他一貫的真摯,不管是對父母的遺憾、對妻子的愛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尷尬的旅行經驗、後悔寫下的小說......在在令人動容。他那不畏困窘的分享,彷彿散盡人生最後的力量,也要以一己生命能量照亮眾人。亞隆一生所療癒的不單單是診間的病人,還有遍布全世界的讀者。他說:「我每天收到的信件提醒我,遙遠的國度有一個人,我對他是有幫助的。」
 

這一次,亞隆將書寫對象轉向他自己,記錄下他「成為自己」的歷程。對讀者而言,亞隆對生命與專業的反思是一種邀請,邀請你我跟著他的步伐探索自己人生的意義。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心靈工坊)等作品。

目錄

推薦序1 一日浮生,生活點滴皆轉機/丁興祥
推薦序2 如何走向死?/王浩威
推薦序3 亞隆醫師的四十段微電影/黃龍杰

 

1 同理心的誕生
2 尋找明師
3 我希望她走
4 繞回原點
5 圖書館,A—Z
6 宗教戰爭
7 賭博少年
8 憤怒之於我
9 紅色桌子
10 認識瑪莉蓮
11 大學歲月
12 結婚
13 我的第一個精神科病人
14 實習醫師:神祕的黑木醫師
15 約翰‧霍普金斯歲月
16 派駐樂園
17 上岸
18 倫敦一年
19 會心團體旋風
20 維也納小住
21 日漸親近
22 牛津‧史菲卡先生施了魔法的錢幣
23 存在治療
24 與羅洛‧梅面對死亡
25 死亡、自由、孤獨與意義
26 住院病人團體‧巴黎
27 穿越印度
28 日本、中國、峇里島‧愛情劊子手
29 當尼采哭泣
30 診療椅上的謊言
31 媽媽和生命的意義
32 快要成為希臘人了
33 生命的禮物
34 與叔本華兩年
35 凝望太陽
36 最後的作品
37簡訊治療,唉呀!
38 我的團體生活
39 正派人士
40 新手老人

 

致謝

自序/導讀

【推薦序】一日浮生,生活點滴皆轉機  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人生無常,了然見性
 

人生無常,意義是人賦予的,選擇意義有失有得,這就是自由。生活的點點滴滴,省思感悟,抉擇行動,即是存在的開顯。
 

人生時時刻刻皆可為轉機。《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娓娓道來,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一段往事、一些人際交往、一些人生的感悟及選擇,形塑了這本回憶錄,也成就了他的一生。誠如亞隆在文中所述,記憶(回憶)並非如實的「真相」,往往是想像的重構。早年生活,真相云云,其本質不僅脆弱且變動不居。生命故事、回憶錄、自我敘說,所追溯的往事,常是選擇性的。記憶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其不真確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然而,這正是我們惦念的世界,記得某事、某人,用「故事」賦予其意義,「故事」便不是如實的。這所謂的不如實,卻使生命有了更為豐富的廣度及深度,進而使生命也有了溫度。讀亞隆的這本回憶錄,不僅使人感到歷歷在目、心有戚戚焉,而且熱淚盈框。

 

亞隆如此說故事
 

讀一本傳記或回憶錄,不只是去看他說了「什麼」,也更可進一步看他是「如何」說出這個故事的。往事並不如煙,透過記憶及回憶,使「過去」的事得以「再現」。然而這種「再現」,是經過當事人選擇的,透過某種「視角」,經由某種「詮釋」而成的。因此,傳記是一種詮釋之後的故事。回首當年,選擇性說出某些事,經由情節安排,建構了自己的「傳記」,也同時建構了「自我」。那麼亞隆是「如何」說出自己的故事的?
 

亞隆的回憶錄不同於傳統編年式安排事件的型式,而是由四十篇散文組成。大致依時間順序,描述一個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貧窮、動盪的移民社區雜貨店的小男孩,一路從孤獨、格格不入、在圖書館勤奮自學,進而一步步求學走上專業生涯,又經由自身之抉擇,走向存在治療,逐漸成為舉世知名的學者,其描述多以事件人物感懷為主,揭露生命中一段段的往事。
 

自傳文本中最先出現描述的一段回憶,往往是關鍵的。早年的回憶,揭示了當事人生活中的主要關懷,一個人一生風格最令人滿意的指標,往往與在自傳或回憶錄中最先呈現的早期記憶有關。而這本回憶錄,最先出現的回憶是亞隆在十歲左右,對一位鄰家女孩衝著她喊道:「哈囉,麻疹。」接著被這位女孩的父親抓住訓了一頓,等到父親訓完,那女孩卻細聲細氣對亞隆說:「要不要一起來玩?」亞隆回答:「還是不要吧……」,落荒而走。這段故事,到了八十五歲,還讓亞隆在惡夢中醒來,希望女孩能原諒他。穿過記憶的長廊,這件事影響了亞隆,後悔於自己「未能從別人觀點」體認這個世界。這與亞隆的一生,後來走上精神醫療,進而走向存在治療,可能有相當的關連。
 

除了早期的回憶之外,回憶錄的結尾往往會顯示出當事人對一生的評價。八十五歲的亞隆,仍然認為自己是「新手老人」,仍退而不休,在看病人。看著牆上展示一九四○年代──他童年時代的華盛頓特區的家族留影、艾利斯島的難民照片,他想像那個不開心的小男孩、難民的眼睛......,亞隆經由一生的探索、分析、重建自己,而內心深處卻永遠都有處理不了的淚水和痛苦。...

各界推薦/推薦序

感動推薦──
丁興祥 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王浩威 作家、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周慕姿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胡因夢 身心靈導師
張達人 天主教仁慈醫院院長
張宏俊 桃園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陳登義 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曹中瑋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資深督導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龍杰 中崙諮商所臨床心理師
楊 蓓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趙可式 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名譽教授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蔡昌雄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
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鍾明勳 嘉南療養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蘇偉貞 作家

 

「歐文‧亞隆的作品深思內省,說服力十足,喜歡他的讀者一定會愛上這本書:深入記錄了他的人生、感情,以及開啟充實人生的鑰匙。── Kirkus評論(Kirkus Reviews)

 

「一如所有的讀者,我也常感到好奇,作者不僅能把工作與生活照顧得面面俱到,優游其中,還能文思泉湧,著作等身,這樣一身神奇的本事究竟是如何練就的。終於,答案揭曉了。《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一書出版,其多采多姿、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作者的一生及他走過的年代盡在其中。絕佳好書!──亞伯拉罕‧佛吉斯,醫學教授、暢銷作家,《雙生石》作者(Abraham Verghese, auther of Cutting For Stone)

 

「在《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的壓軸篇章,歐文‧亞隆宣稱自己是個「新手老人」,對於這一點,我有話要說:「拜託喔!──無論哪一方面,你無不在行,這方面的表現同樣精彩。」說到人類心靈的探索,無論重要性或成就,舉世首推歐文‧亞隆,好一本無話不說、發人深省的回憶錄!」──丹尼爾‧梅納克爾,小說家,電影《治療》原著作者(Daniel Menaker, author of The Treatment)

 

「歐文‧亞隆,一個精神科醫師,其思有如哲學家,其文有如傑出的小說家。《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不僅具體呈現了一位出類拔萃人物精彩的一生,同時也閃耀著人生及生活智慧的光芒。」──蕾貝卡‧高德斯坦,作家、哲學家,《柏拉圖上Google:為何哲學家總是在》作者(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author of Plato at Googleplex: Why Philosophy Won’t Go Away)

 

「身為歐文‧亞隆多年來的大粉絲,我尤愛《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這本書,他深入自己的人生走了一趟……記錄了他的和我們的時代,我們期待...

內容試閱

02.尋找明師

麥可,六十五歲,物理學家,是我最新收的一個病人。二十年前,我治療過他,為時大約兩年,之後便音訊全無,直到幾天前,他寄了一封電子郵件來,說:「我需要見你,附上的文章撩起了不少往事,有好的,也有壞的。」並連結到《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說他最近榮獲了一項國際科學大獎。

等他在我的診療室裡坐定,我搶先開口。

「麥可,你求助的訊息我收到了。你心裡有壓力,我很抱歉,但還是要說,見到你真好,而且很高興知道你獲獎。我常在想,不知你都在做些什麼。」

「謝謝你,你真是周到。」麥可環視診療室──整個人精瘦、機警,頭近乎全禿,約一百八十公分高,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散發能幹及自信的光芒。「診療室,你重新整理過?這些椅子以前是在那一邊?沒錯吧?」

「對,每隔四分之一世紀,我重新裝潢一次。」

輕笑兩聲。他說:「啊,文章你看過了?」

我點頭。

「至於我,接下來呢?你猜都猜得到;一陣得意,但轉眼就過,然後,擋不住的自我質疑,一波接著一波。都是些老問題──我無法自拔,太遜了。」

「說出來,面對它。」

剩下來的看診時間,我們檢視陳年舊事,包括他沒念過書的愛爾蘭移民父母、他在紐約住政府出租公寓的日子、他窮苦的小學教育,碰不到一個賞識他的好老師。又說,他是如何如何羨慕那些有大人牽著手,噓寒問暖的孩子,但他卻要不斷地力爭上游,拚命爭取最高的名次,只為了贏得注意。他必須靠自己出頭。

「沒錯。」我說:「靠自己出頭可以建立自尊心,但也會造成一種無根的感覺。我認識不少移民的孩子,個個絕頂聰明,但都覺得自己像是長在沼澤裡的百合──花開得極美,但扎根不深。」

他說,他記得多年前我也曾這樣講過,並說,他很開心今天又再度提起。我們約好再見面,做兩個療程。他說,他覺得好多了。

我和麥可一向合作愉快。第一次會面後就保持聯繫,他甚至當面說,他覺得我是唯一真正了解他的人。治療的第一年,他談了不少自我認同上的困惑。他真的是人人望塵莫及的模範生?或者,根本就是遊手好閒,空閒時間全都耗在彈子房或吹牛打屁上?有一次,他為自己的認同困惑備感苦惱,我便把自己從華盛頓特區羅斯福高中(Roosevelt High School)畢業的事情搬了出來。當時,我獲悉畢業時我將獲得羅斯福高中優秀公民獎,但在高年級那一年,我參加棒球簽賭,只不過賭得不大,賠率十賠一,賭某一天任選的三個球員打不到六支安打。賠率對我有利,而且我的手氣一向很順,錢多到可以買梔子花胸花送我穩定交往中的女友瑪莉蓮‧柯尼克(Marilyn Koenick)。但不管怎麼說,離畢業剩不到幾天,我居然把我的簽賭筆記本弄丟了。到底丟到哪裡去了?我發了瘋似地到處找,直到畢業的那一刻,甚至聽到唱我的名,大步跨上頒獎台時,心裡頭還在天人交戰:我是應該光榮接受羅斯福高中一九四九年班的優秀公民獎呢,還是應該因賭博被學校開除?

跟麥可講這段故事時,他大笑不止,喃喃自語道:「好個縮頭(註1),正合我心。」
&l

Brand Slider